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三年-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辰在飞鸽传书中提到,朱至瀚传回消息说张献忠已经与革左五营一起重出江湖。张献忠出山后的第一招,便是拿下了安庆府西北不过百余里的潜山县。
历史正在重演,留给朱平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冒险。
……
罗雨虹就是在这个热闹、兴奋得有些乱哄哄的气氛中进入保宁府的。她坐着安文思和王工正专门为她设计制造的四轮大马车中,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嘉陵江对岸这座她前世来过多次的古老城市。
罗办新任主任刘红婷对上级的好奇心一点没有在意,只是单手托着下巴在出神。而谭芳和小红正在抓紧时间做女红。一个是给宋大个织毛衣,一个是给弟弟谭进做手套。
马车前方三百步,有徐汉卿的三百娃子步兵,他们身着崭新的新式护国军制服,走起路来格外精神;马车后方数里处,有高君锡和姜奇峰的高、杨两家的三百骑兵。他们的制服五花八门,但从火器局领到许多甲片后,他们也穿上了整齐的灰黑色铁甲战衣。这些土兵不能渡过嘉陵江入驻阆中城,而会在南津关外驻扎,等待世子的整军旨意。至于马车之后,既有长长的辎重车队,还有这次随她前往保宁府的二台三司和蜀王府的高官们,包括刘之勃、陈其赤、洪其惠等人。但是,还多出三个不请自来而又不好拒绝的人:石泉老王朱宣堄、世子傅舒文翼和时年七十五岁的成都文翁石室的山长何善。
明媚的春光中,阆中——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罗雨虹的眼睛里一点点褪去陈腐的旧皮,换上时代的新装。
第四百三十五章 花树奏对(一)()
正式大会前开小会,分组讨论、个别谈话,最后最高领导一锤定音,这是中国政治的传统。否则所有的矛盾全部在大会上集中暴露,既有损于会议的效率,也不利于大会的团结和胜利,更有损于领导的尊严和领导机关的威信。
于是朱平槿在明天的正式会议之前,先把已经到达保宁府的军事干部、龙安府和松潘的文武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形式轻松的小会。预定的议题,是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剿贼形势,对四川西北边境上的驻军进行整顿。其如意算盘,是通过这种小会,力争让川西北的边军为全川官军提前做一个表率。
风和日丽,春光明媚。
小院的玉兰花树下,朱平槿端坐正中,廖大亨、舒国平、孙洪、李崇文、吴泰、宋振宗等人以及应招而来的龙安知府詹天颜(注一),白水关副将龙辅皇,龙安参将邓若禹和松潘副将朱化龙等人围着朱平槿,围坐成一个半圆。被朱平槿热情留下来参观学习,而又闲来无事的李长祥则客串秘书角色,在朱平槿身后帮着程翔凤做记录,顺便听些趣闻以娱耳目。
詹天颜是福建永定县人,字僯伍,年四十八,崇祯元年恩贡出身。
崇祯十年,詹天颜经吏部选任为四川石泉知县(今北川县);崇祯十三年,詹天颜升龙安知府(治所为今平武县)。
詹天颜擢升后没多久,便遇上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张献忠第三次入川,经广元南下汉州,距离龙安府境仅三十里。可张献忠横行天下,往来无忌,却独不入龙安府。虚惊一场的当地百姓于是传说,因为张大王听说詹天颜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所以不忍骚扰地方。无论这传说是真是假,都说明詹天颜在地方上的官声极好。
这几日詹天颜一直与几个将军老老实实呆在保宁城里等待朱平槿接见。没有想到与少年世子第一次见面,议题并非奏请的开建榷场,而是所谓的整军。不是在大殿平台依礼参拜,而是在世子行在的小院花树下团座,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不知所措。
花树下,小院中,竹藤椅、团团坐,连左文右武都没区分,分明就是轻松的茶话会格式。
身材矮小,脸色红黑、胡子花白的詹天颜一身绯色的公服,手持笏板,头戴展脚一尺二寸,末端上翘的帕头(又叫幞头;FU),一副大朝觐见时的模样。那几位胡子拉碴的武官,也是二品、三品的红袍,头戴乌纱。
朱平槿注意到詹天颜手持笏板正襟危坐,眼睛却不停地瞅着其他参会人员膝盖上的小本子和手里的炭笔,心里不禁乐了。或许他们已经明白,这次的整军,就是要从龙安府和松潘卫开始。
但四川那么多的营兵卫所,为什么本世子唯独选择了龙安、松潘?
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可怜巴巴地送上了门。
……
会议开场,是舒国平代表总参对四川军事形势进行简介。
舒国平站起来,走到墙边,两个太监飞快将一副大明地图挂在墙上。舒国平用竹棍在图上指点,将四川的官军和护国军的主要兵力集团一一点出。随后,又在地图上点出土暴子逃遁的方向和闯献二贼目前的大致位置。
无论是朱平槿本人,还是协助朱平槿进行战场指挥的廖大亨等人,对四川军事形势那都是了如指掌。因此这种简介无疑是针对龙安府和松潘文武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对四川乃至全国的军事形势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目的之二,是让他们感受和思索龙安、松潘地区对四川和陕甘军事形势的影响。
舒国平简单介绍完,其后便是洪其信、孙洪和吴泰三人分别代表总参、总监和总后对护国军的军制、训练、军纪、饷章、铨选、装备和后勤供应做了详细说明。这种全面细致的说明,对于廖大亨也是头一回。朱平槿注意到,廖大亨对军制、饷章和装备等事务倒是兴趣一般,唯独对军纪与后勤诸事兴趣盎然。
“这个老狐狸,慢慢摸出了护国军的门道!”朱平槿心里骂道。他转过头去,春风拂面看着那些为大明守边戍边的将士们。
“廖公、詹大人,朱将军,诸位将军。”
朱平槿特地将詹天颜和朱化龙两人挑出来称呼,是因为他们两人在龙、松当地都是一把手。
“龙、松,既是我蜀地向秦、陇和藏地伸出去的一根拐杖,也是秦陇和藏地深入蜀地的一块跳板。两地北距秦陇,西镇土蛮。阴平古道经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向北,翻过摩天岭,便是陕西文县(今甘肃文县)。
古之魏将邓艾裹毡而渡阴平道,立了灭蜀之首功。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伐蜀。明玉珍窃据重庆,大军放在夔门,以沮汤和之军。然我朝大将傅有德领精兵渡阴平,直入成都,使明玉珍军心溃散,终尽克蜀全功。
是故自古以来,全蜀必保龙、松!兼之龙、松与威、茂相连,安抚司、长官司多如牛毛,土司声气相连,百姓汉夷杂处,行商马帮络绎不绝。江油、石泉两县,亦有我蜀王府之王庄。如何整军精武,巩固龙、松之地,并惠及汉夷百姓,实乃急事要务也!本世子正要听听廖公、詹大人,朱将军和诸位大人、诸位先生之意!”
朱平槿这番会议开场白,既是说明自己对龙安府与松潘卫的历史地理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更是清除摆明自己的位置——他才是龙、松整军之事的主导者和最后决策者。
身为朱平槿的同伙,廖大亨自然明白这官场诀窍,便站起来以四川巡抚的名义表态,坚决服从世子英明睿智的领导,把龙、松之地的军队改编为护国军。
在给詹天颜和朱化龙施加压力的同时,廖大亨也没忘了给他们一点甜头。他承诺,只要改编完成,两地军队将按照护国军的饷章关饷,一分不少,一月不欠。不仅如此,两地官员之俸禄,还将在王府官的俸禄标准上再增加五成。这多出来的五成俸禄,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高原补贴”。
……
詹天颜虽为恩贡,实际上就是一个秀才文凭。可他文凭低,并不意味着智商和情商也低。
詹天颜静静地听着,逐渐醒悟过来:这是蜀地的藩抚联手要夺朝廷之权,对龙安府和松潘卫实施全面管控!
詹天颜有心站起来当场回绝,保住自己的名节。
但詹天颜犹豫了。
从石泉知县到龙安知府,詹天颜在龙安府已经干了整整五年。到任之初,他便极度震惊于当地的赤贫状态。耕地狭小,产量底下;人口稀疏,猛兽出没。无论汉夷,无论军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汉人们吃不起盐,四肢发软;夷人们买不到茶,口鼻生疮;军士们吃不饱粮,羸弱不堪。于是他初之为政,便从最核心最关键最急迫的问题着手:
耕地与粮食。
这五年来,龙安知府默默领着龙安一府的百姓干着一件事:招揽流民、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五年过去了,龙安府汉夷军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粮食产量,虽然还达不到温饱的程度,但总算是没有了饥馑;精神上的改变更为喜人。百姓们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书院里重新响起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军营里也出现了士卒操练的身影。
可如果今日当场顶撞世子和廖抚,这一切的努力很可能瞬间化为泡影。或许世子会龙颜震怒,立即将他拿下拘押,扣上不尊、不敬甚至是反叛的罪名,尔后更以虎狼之军开进龙安府,让百姓们刚刚好起来的生活遭遇一场浩劫!
“为了龙安一府之百姓,即便当街受胯下之辱,吾亦当隐忍不发!若其反迹毕现,天子明诏,吾必兴兵平乱!”詹天颜想到这里,两个帕头颤动着,挺直了身体。
詹天颜尚在纠结,他身旁之人突然站起身来。
原来是松潘副将朱化龙。
朱化龙作为松潘军职最高的大将,驻节松潘城,统辖松潘卫、茂州卫、威州守御千户所、叠溪守御军民千户所和小河守御千户所及土司诸军。不夸张的说,四川西北边境的全部兵力,都掌握在朱化龙手里。
朱化龙抛开了致辞的朱平槿,对着自己的上司廖大亨道:“末将职领松、茂防务,管着松潘、茂州两卫三所各处汉蕃军民。军中既有卫所军兵,也有营兵家丁,更有军民卫治下之汉藩百姓。既然要整军,末将敢问抚台大人,何人可入护国军?余下之人、土司蕃众,当如何处置?末将请抚台大人颁下章程,末将回去也好与众将士分说。”
朱化龙问得妙呀!詹天颜心想。
何人可入护国军,这可不是小事。松潘、茂州两卫三所实质上都是军民卫,治下之汉夷军民岂止数万,多少人能进护国军,一劳永逸地解决令人头痛的粮饷供应?卫所的世袭军官、正丁余丁以及土司藩众,无论如何安置,都意味着巨额的粮饷支出。这些钱,自然是要蜀王府和抚台和藩司出的。他们能不能拿出这巨额的银子,愿不愿为那边远不毛之地拿出银子,都是未知之数!这一瞬间,詹天颜觉得自己明白了朱化龙这老军头的心思,他是在用现实的银子问题推脱整军之事。即便推脱不了,有了抚台颁下之章程,对上对下都可以交代,即便将来朝廷问罪,那也是奉命而为!
注一:明亡后,詹天颜是四川的官员中坚持得最久的人之一。1652年,他被大明的叛徒出卖,死于满清的叛徒吴三桂,年五十八。受刃时,挺立不屈。龙辅皇、邓若禹等詹部旧将请尸葬之,祭祀于乡贤祠,后由其子迁葬故乡。
第四百三十六章 花树奏对(二)()
朱化龙是松潘副将,开衙松潘城,管着松潘卫、茂州卫、小河所和叠溪所共两卫两所。四川西北军事力量的绝大部分,均在朱化龙麾下。
松潘卫本是松州卫和潘州卫两卫合并而成,最初乃是军民卫。既管军士,又理民事,治下还有不少带军队番号的土司。嘉靖二十四年,松潘卫由军民卫改置为军卫。可是壳子改了,里面的瓤子没有改。
作为大明朝在松潘地区的唯一存在,松潘卫必然会在民政上发挥重大作用。那里绝大部分的汉家百姓,都在军籍簿上;领着数十万藩民的土司们,也在卫所编制中,所以卫所不想管民政也不行。
茂州卫和叠溪、小河两所的情况与松潘卫类似。但茂州既有地方官府,又属成都府管辖,当地的汉民数量和蛮夷的汉化程度远超松潘卫,军民土司间杂的问题也远不如松潘卫突出。
朱化龙不软不硬将了巡抚大人一军,廖大亨顿时有些发愣。
朱化龙的问题,很明显并非单纯的如何整军,而是松潘乃至整个四川西北民族地区如何治理的大问题。
廖大亨作为四川巡抚,他的办法,也就是朝廷的办法,叫做“羁縻”,即朝廷通过军事存在和出让部分治权,保证边境地区的太平无事。可花树下的少年处理天全的手法,已让廖大亨从中敏锐地感觉到,这套“羁縻”之成法是难入其法眼的。
再说朱化龙伸手要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