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皇纪-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厚照说着便下旨去往《大明日报》报社的所在地,对于《大明日报》,可以说是朱厚照在江南最大的功臣,这些年来为自己的政治宣传做了不少功勋,朱厚照来江南不能不去看看这位大功臣。

    牟斌自然是万分高兴的,他来到江南后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了《大明日报》,并使得陛下虽然远离南0京,但在政治和文坛上从未降低过皇家的影响力,甚至现在《大明日报》还成了大明思想界的主要掌控者和宣传者。

    因为《大明日报》以及其它报刊的日益壮大,牟斌也有了自己的一大帮文人集团,甚至一些文人现在不但不再顾虑牟斌镇抚司锦衣卫的身份,反而将他视为文坛领袖,而牟斌现在也开始了附庸风雅,拼命的刷自己的威望,也开始大张旗鼓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毕竟在他看来,做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坏处。

    他之前在镇抚司任职之时,可是从不知道官场有这么多的弯弯绕,那时候他可是只听命于皇帝陛下,也不惧怕得罪什么人之类的事情发生。

    ……

    (本章完)

第417章 主笔唐寅() 
    但是现在则不然了,所谓官越大胆子越小,牟斌现在就是这样,他之前虽然权力极大,但是实际上官职并不大,现在在江南之地创立了报社之后,牟斌的声望也是如日中天,以至于其在官场之中也磨砺的有些圆滑了。

    等到了一处三进院落,牟斌就先来到了朱厚照跟前:“陛下,这里就是《大明日报》报社了,因现在招的编纂先生太多,微臣便做主买了一处宅邸专门供给《大明日报》报社使用,这样一来行事倒也方便。”

    朱厚照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当初他只是给牟斌提了个要办一个报社的旨意,随后只是给了他一份圣旨,也没有告诉牟斌具体应当怎么做,或者做好后该给《大明日报》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也跟他作为皇帝事务繁多有关系。

    现在想来,牟斌现在能将自己的一个想法变成现实,且还让还在诸多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得不承认,之前作为镇抚司锦衣卫的牟斌还是有很强的领悟力和执行力的,朱厚照在这一点上倒也没有看错人。

    不过,现在的确还有诸多问题,比如现在的《大明日报》虽然已经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口舌,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和职能定位,到现在也只是牟斌这个镇抚司锦衣卫来统率的一个不明确的附属机构,很多时候更像是牟斌的一个私人作坊。

    而且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京城快报》,《山0东日报》等追随《大明日报》的报刊也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而且也由于他们的出现,使得大明的官场更为透明了一些,朱厚照的许多旨意和改革之政也得以使得中下层百姓所了解,这也就减少了许多官员贪污受贿情况的发生,也就能更快的推进各项改革政策的推进了。

    ……

    朱厚照抬头看了看,见这宅邸倒也算得上是宏伟庄严,一座黑漆大门上挂着一块“大明日报”的匾额,匾额下是牟斌自己的题跋,便笑道:“专门拨座府邸给《大明日报》,倒是很好的事,但这匾额上的字可不够分量,不过,我说牟斌,你也不知道找个大儒来题个字,用你自己的题跋可就掉价了,再怎么说,这《大明日报》也是门面啊。”

    朱厚照这句话也算是给《大明日报》定性了,门面这一个词可不是说说就算了的,何况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这话说来自然也是有深意的。听朱厚照这么一说,牟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陛下说的极是,臣本来是想请一幅陛下的御宝的,但又怕有所冒渎。”

    朱厚照听了却是无语地瞪了牟斌一眼,他可没什么好的书法造诣,毕竟他可是穿越而来的,毛笔字怎么可能写的好呢,于是朱厚照就转身对杨廷和道:“杨阁老,你来题这四个字吧。”

    杨廷和是内阁大学士又在文坛上享有盛名,且最近这段时间又是大红大紫的人物,因而由他来为题匾额倒也合适,牟斌见此也是欣喜不已,忙命人准备文房四宝伺候。

    于是,众人便走进了所在的宅院,刚来到前院的大影壁前,朱厚照就闻到了一丝油墨味,等到由牟斌带着进入一处书房,且等着杨廷和题写“大明日报”四字时,朱厚照还让牟斌汇报大明日报目前的基本情况。

    “回禀陛下,现在大明日报主要是分成四个组,一个是采编组,主要是收集各处有用的消息;一个是文编组,主要是负责收集各类来递文稿并建议审核修改;一个是排版组,负责把要上报的各类文章和消息排版和配图;然后是校正,修改错误之处,接着就是印务,印务印刷好后就递给报童或由运送组将报刊送到订阅人手中,主要是各级衙门和书院以及各乡绅家。”

    牟斌说着又道:“这所有组的编纂先生加起来光在南0京一处就是数百人,但每天依旧忙不过来,现在订阅报纸的是越来越多,而且在苏杭淞扬等地也有了分社,规模也就更大。”

    “现在大明日报主笔是谁?”朱厚照不由得问道。

    牟斌忙回道:“唐寅,此人在文坛上久负盛名,文笔和才华自然是卓越的,且是无所不通,此前也曾在《大明日报》上发过不少文章,而且也曾写过广告,虽然此人并没有取得功名,但是微臣受陛下影响,倒也没有唯功名论,于是便花了重金才请了他当这大明日报的主笔,但此人也有股傲气,不肯变通,前些日子因为臣要让他为罗记粮铺在大明日报上写一句广告一事,却被他严词拒绝,还愤然离去,大骂我掉到钱眼里,将本为庶民一窥王朝政事的报刊给变成了赚钱工具,这倒是令微臣感到啼笑皆非,毕竟他在做《大明日报》主笔之前也可是写过广告的。”

    朱厚照一听牟斌提到大明日报的主笔是唐寅,而且最近还愤然离职,倒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对于唐寅这个文坛巨子,朱厚照自然是知道的,要知道他当年也是被那篇给迷住过的。

    桃花坞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这样的诗句也只有唐寅能够写得出来了。

    据朱厚照所知,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

    (本章完)

第418章 翰林学士()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按照习俗和其人的期望,唐寅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而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二十八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睢�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才,因为科举落第,没有经受住世间的考验和磨难,最终是沦落到了醉生梦死的地步,沉沦于青楼诸多风尘女子之间,一代才子纵情花丛,背后却是无尽的酸楚!

    不过还好是朱厚照出现在了大明,这也算是挽救了这个才子,毕竟没有朱厚照就没有《大明日报》,没有《大明日报》牟斌自然也就不会重金请唐寅做主笔,那么唐寅的人生也依旧是如历史中所记述的一般,绝难改变!

    “此人现在何处,让他来见朕”,朱厚照这么一说,牟斌也不禁失笑道:“此人现在依旧在馆内,他无处可去,微臣也不好撵他,但此人就是不肯动笔,弄得这些日子只能出几期只有消息没什么大论的版面。”

    说着,牟斌就命自己的小厮去请唐寅来。

    没多久,朱厚照就见一个头戴方巾,身着半新不旧生员服却也是胡子拉碴极其邋遢的中年人走了来,懒懒散散的朝朱厚照鞠了个躬:“学生唐寅见过陛下。”

    朱厚照倒是感到愕然,在他看来,既然能写出这样灵动雅致同时又能名动天下的作者应该同现代的某些文艺小青年一样,虽说性格迥异,但也不至于如此潦倒窘迫,但眼前这个目光涣散的人很难让人联想起这就是那位曾经好精舍,好美婢,好奢侈好鲜衣,好美食的纨绔少爷。

    不过随后朱厚照又理解了他,这才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文人骚客!

    “起身吧,唐寅,朕听牟斌说,你辞去了大明日报的主笔之职,但为何还赖在这里不走?”

    朱厚照问了一句后,就有些促狭地看向这位大明历史上文明天下的文学巨匠,不,唐寅不只是文学巨匠,在绘画上此人的建树也少有人可以比拟。

    唐寅也没有因为是在当今陛下面前而有所拘束,很是直接地回道:“因为学生囊中羞涩,大半钱财都花光了,只要牟斌牟大人不撵,学生就没想走,反正我们牟大人也是南0京城出了名的活菩萨,又爱帮助落魄的读书人,既然如此,学生也要靠牟大人接济了。”

    的确如唐寅所说,现在牟斌有了名望,一下子拔高了道德地位,反而下不来台,不好意思再撵走唐寅,毕竟这事放到之前,牟斌可是不在乎什么声望之类的东西,只知道为陛下办事的。

    朱厚照见他如此泼皮无奈,也不禁笑了起来,又问道:“听牟斌说,你之所以辞去主笔之职,是因为不肯在《大明日报》上为罗氏粮铺写广告词一事?”

    随着各种新事物的出现,大明也产生了各种新词汇,比如广告和广告词这类,就是因为《大明日报》的出现而诞生,且在全国尤其是江南等地已经广为人们所知,所以上文牟斌也提到了“广告”二字。

    “牟大人原先为镇抚司锦衣卫之时,尚且懂得什么叫做廉耻仁义礼智信,但是现在,做了《大明日报》的主管负责人之后,他却掉钱眼里了,借着为陛下,为大明办事的机会敛财,但学生自有学生的气节,学生是不愿意给这样的靠坑蒙拐骗起家的奸商写什么广告词,还想拿一字一两的高价打动我,没门,学生宁可饿死!”

    唐寅这么一说,倒让牟斌不由得尴尬一笑,唐寅所说的牟斌敛财之举确实是有的,所谓千里做官只为钱,牟斌也不是善人,再说了,世界上的善人早就饿死了,牟斌能在镇抚司锦衣卫那面混的还不错,至少说明此人懂得变通,而且就算是大明皇帝朱厚照也在敛财,若不然皇帝陛下的内帑早就空了。

    不过尽管唐寅这般说牟斌,牟斌却也的确不能把唐寅怎么样,对于这种恃才傲物的才子,有一件事牟斌还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有时候没办法同他们生气。

    “朕刚才看了你对凤0阳征收商税一事的评论,其中倒也颇多可值得肯定之处,而且看得出来,你也是推崇农商共进的,而如今《大明日报》也不仅仅是为昌教化,促民智,也自然是要带动商业的,而且这样也才能让《大明日报》更加壮大,你不会连这个也不明白吧?”

    朱厚照说后就起身走到了唐寅面前,将之前买的一份报纸丢在了唐寅面前。

    唐寅看了一眼那报纸,也不由得拱手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位罗氏粮铺的老板当年是靠囤积居奇货起家,且又为恶乡里,学生才不会为了几两银子而有损自己的声誉,甚至于学生可以说宁愿为负责卖牛粪的驼背老者写广告词也不给他写的。”

    在这大明天下面前唐寅还敢如此率性而为,这倒是符合朱厚照对他的认知,也不枉朱厚照并未为难他重提当年科考舞弊之事。

    “倒也有几分气概,唐寅,朕且问你,如果朕让你挂礼部郎中衔兼领翰林院侍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