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皇纪-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过程很短,陈夏生还没反应过来时,就被这船家姑娘用刀锁住了脖项。

    陈夏生不由得大汗,吓得顿时七魂失了六魂,问道:“小,小娘子,你是?”

    “陈大公子,你让我们好找,一人跑到这太湖上来了,被你蛊惑的百姓在金陵城死伤无数,你也能心安!”

    陈夏生听这女子这么说,自然也就猜到了她是东厂的人,一时不由得后悔起刚才不该不听自己家奴的劝,若不然还能逃离开。

    ……

    在士绅和官员相继被捕的同时,邱昭明这边也开始着对不法之徒的抓捕,而且邱昭明的抓捕则要更加暴力。

    十多个混混被追着进了一死胡同,邱昭明的人走上前就对这些人一顿暴揍,直到打够了,才拖回大牢。

    不少混混或平素爱作威作福的甚至直接被打死,但此刻的朝廷并不过问。

    他们搞乱这座城市,就得承担这个城市混乱后的后果。

    一踏出门槛,朱厚照就深呼吸了一口气,此时《大明日报》驻地处已经没有了半点喧嚣嘈杂的声音。

    即便是血流满地的街道也被南0京工部提前用石灰洒后着人清理干净,湿漉漉的青石板上除了饱含着江南城市独有的韵味外,看不到半点被掩盖在白色石灰粉渍间还残留的一点点红色。

    似乎这座城市一直是这样静谧而温和的,没有发生过惨无人道的屠杀和灭族。

    “人都抓得差不多了吗?”朱厚照问了一句,就抬脚向前踏了一步,那日就是在这里,自己被丢过来的砖头砸了一下。

    还好丢来的不是手榴弹,朱厚照暗自庆幸起来。

    吴进拱手道:“回陛下,都已经抓了,共计一百三十五名各地士绅和生员,另有一百七十二名童生,参与到此次游行的士子没有一人成功逃脱。”

    “除此之外,江南地区各级官员被抓四十三名,各级吏员一百零四名,悉已落网,同上述士子一样,现在都暂押在南0京刑部大牢,现在就等着陛下裁断!”

    听吴进说后,朱厚照只是点了点头,并问向邱昭明:“金陵城的治安现在如何?”

    “回禀陛下,在抓捕四百余名不法之徒和枪杀三百多人后,金陵城的治安已经基本恢复,现在各级店铺已经开始重新开张,陆陆续续的也有市井百姓开始重新走上街道,郊区的农民也开始进城卖菜了。”

    邱昭明的回答让朱厚照很满意,但朱厚照还是不由得提醒道:“不能有丝毫松懈,金陵乃江南第一重地,金陵不稳则江南不稳,江南不稳则天下不稳,明白吗,另外,江南其他各府的治安也暂由你把控,所有敢还趁机闹事者一律严惩不贷!”

    朱厚照说着又忽然想起,自己现在广下抓捕令后,只怕整个江南的行政系统就全部瘫痪,便转身对此时也来到身边的杨廷和的吩咐道:

    “内阁拟道旨意,由你和刘瑾同时负责,立即将游行期间耐心劝导百姓或官声不错的官员,无论他是进士出身还是举人出身亦或是拔贡,甚至是由吏员提拔,按情况升其官位,不能让民政这块陷入瘫痪。”

    朱厚照这么一说,杨廷和只得遵旨而行。

    此次为了打击这些江南文人,扫清阻碍国家资本在江南发展的阻碍,朱厚照坑了杨廷和一把,让他被全江南的士民骂成了大奸臣。

    而朱厚照自然是要投桃报李的,很快就下中旨褒奖杨廷和在此次南巡途中竭力办事、尽忠职守的功绩,享皇家织造公司千分之一的干股,同时除了这些之外朱厚照还给他加了不少虚职。

    这样一来,杨廷和不但没有因为给朱厚照背锅而被罢职,反而一跃成为文官中能与首辅李东阳比肩之人。

    此消息一经《大明日报》发布,顿时引起舆论哗然,江南文人士子和暗藏私心的官员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输了。

    当今陛下是不会因为你抬出一个董公就来个丢车保帅的,对于改革派的官员,他是直接明目张胆的袒护。

    除了杨阁老因背锅而继续高升之外、许多之前是无名小吏的官员也相继被升官。

    升官后的文人们自然不会跟朱厚照唱反调,毕竟他们官职的升迁就是因为陛下的大范围镇压而来,他们依旧不得不为朱厚照效命,为朱厚照歌功颂德。

    ………………

    虽说是秋高气爽,然而此时的金陵却依旧是烈日烘烤,负责南0京公共安全的提督邱昭明正拉着一车车的粮食或其他日用品来回于金陵城的各大店铺与民宅,且每到一家,就得询问其在此次游行中可遭受到了什么损失,有没有受伤或因此而死亡。

    按照皇帝陛下朱厚照的指示,对于此次游行的士子官员实施严惩,家产籍没,亲友入狱,但对于普通庶民,若是在游行中被人抢劫或者殴打致伤致死,则优加抚恤;即便是被蒙蔽而参加游行甚至还冲撞朝廷官兵的也宽宥其罪,甚至其伤亡家庭也能得到慰问。

    毕竟在镇压游行队伍之时大明朝廷已经表现的足够血腥令人感到害怕了,若再在此时对他们进行雪上加霜式的政策,朱厚照不确定朝廷是否还真的能再占有江南的民心。

    (本章完)

第447章 儒士下乡() 
    朱厚照一方面着《大明日报》刊载宽恕民众,责任在贪官污吏、居心叵测之徒意图挟持庶民搞乱天下的长篇社论,一方面命应天各府衙着人于四处张贴宽恕告示和抚恤方案,并且直接点明抚恤银子是由他们口口声声提出要取缔的皇家织造公司和皇家工业公司出的,可以直接从大明皇家银行提取现银。

    朱厚照这样做的目的自然就是要让百姓认识到,被士大夫们解释成为刮民利器的皇家织造公司和皇家工业公司以及皇家盐业公司等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真正造福于民的皇商,是对百姓有好处的。

    告示一出,舆论哗然,朝廷改革派的官员莫不痛哭流涕,感慨当今陛下之胸襟,而负责具体发放的邱昭明等人将慰问钱粮送到各户百姓手中时,不少百姓也跟着声泪俱下。

    这搁在以往,他们这样对抗朝廷是要被灭门的,但现在皇帝陛下宽宥了他们,这说明皇上还是爱民的,大明并没有抛弃他们。

    “陛下既然可宽恕庶民之罪,是否应该宽宥儒士之罪;陈夏生等皆是江南名士、素来作风清雅,此次游行也不过是受他人蛊惑,所为之事也不过是董公而已,并无冒渎圣上之罪,还请圣上大度为怀!”

    但总有人不合时宜的说些不着边的话,在朝堂上,南0京户部右侍郎则朝朱厚照提出了这样的谏言。

    朱厚照顿时就站了起来,大喝一声:“放肆!朕要怎么处置他们还轮不到你个户部右侍郎来多嘴!来人,将此人拉下去,砍了!”

    众臣皆是一惊,没想到陛下突然变得如此勃然大怒,直接就要斩杀了这户部右侍郎,那右侍郎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看着陛下,喃喃道:“陛下,微臣只是,只是觉得……”

    “只是觉得什么,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朕也没问你,如何处置陈夏生等江南名士与你何干,你一个户部官员管什么闲事,不必再说了,拖下去!”

    朱厚照招了招手,就是两锦衣卫的人将这南0京户部右侍郎拖了下去,而许多官员也是不解,向皇帝谏言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为何陛下却突然发如此大怒。

    杨廷和不由得暗暗一笑,而南0京兵部尚书李充嗣等也没站出来求情,作为熟稔朝堂规则的他们自然明白陛下之所以在此次游行活动中对士子和庶民区别对待,根本原因是当今陛下为了收紧君权打压文官势力,但与此同时又要施恩于民,让江南百姓不会因此次朝廷残酷镇压游行队伍而迁怒于大明,甚至掀起揭竿而起的大旗。

    有些文官就是还将思维固定在之前的习惯之中,以为只要不是辱骂君父,便可逼迫君父遵从自己的意志行事。

    但随着各级官绅的被打压和现在朝堂上户部右侍郎被诛杀,使得官员们也开始认识到现在已经没办法同当今陛下对峙,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话办事。

    “陛下,似南0京户部右侍郎等向来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德行优良,就可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甚至在他们眼里,连带陛下您也没有比他们胸中有丘壑,其狂妄之处可见一斑;

    但以微臣看,若将他们一并杀之也甚是可惜,先不说他们在这江浙一带影响甚大,其门生故吏不说,且也曾做过一二件有利乡民之善事,只说他们俱是饱学之士,从蒙学起就耗费我大明钱财无数,方有了这一肚子学问,如果不让他们货卖于帝王家也甚是可惜;

    依臣看,不如让他们反馈于民,流放三千里,去蛮夷之地行教化事,这样也好使得当地生番开始变得明礼好学,心向君王!”

    同样是为陈夏生等江南名士求情,但杨廷和的方式则要比那户部官员的方法要好得多,不单单是因为杨廷和与朱厚照亲近,也跟人家杨阁老时时刻刻的出发点是站在皇帝陛下、站在大明这边有关。

    见朱厚照点了点头,面露赞许之意,并不愚笨的大臣们也自然明白过来该如何与当今皇帝陛下相处,且知道当今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臣僚。

    “杨卿说得在理,说到底这些人也没什么大恶,算不上什么奸臣贼子,但这些人却是冥顽不化,迂腐至极,眼里只有他的文死谏武死战!殊不知,这样一来是弃君于何地!将他们全都杀掉也可惜,朕也不是那种非得要斩尽杀绝的人,朕的大明不是五谷不食的蛮夷之邦,而他们既然真的是心系大明、想解君父之忧,朕也成全他们,让他们到云贵川、到两广去!

    这些人在书斋里待久了,自然也只知道往四书五经里去寻找治国之道,而不知道治国之道就在民间,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在能有多少人能得到教化,心怀大明,忠君爱民!让他们去穷乡僻壤地好好改造改造!但是陈夏生这等怎可称得上是江南名士?他们的罪责深重,这一点已经交由东厂与刑部查办,再敢有求情者,以同谋罪论处!”

    说完之后,朱厚照就下旨成立儒士下乡改造组,由杨廷和直接任组长,全面负责将江南地区犯事官员、举子、生员、童生等流放到云贵、四川、两广、秦晋、辽东等地进行下乡改造的事宜。

    杨廷和行政能力倒也很强,三日之内就组织好了小组成员,里面有两京的礼部郎中和吏部郎中,同时还有从西部、北部等地调来的布政使参议、提学副使等官,这个小组在五日之内就确定出了暂时投送儒士去任府学训导或县学教谕等人选。

    虽然新的教育改革制度已经逐步落实了,但是由于云贵等地区在此时尚不发达,朱厚照的新教育制度试点自然也到不了这里,所以倒不如按照常规来,先在这些地方确立好府学训导或县学教谕为好,这些政策自然是需要变通才行。

    最终儒士下乡改造组选出了一百个县,每个县投放十个到一百个不等的儒士。

    (本章完)

第448章 改革扩大() 
    其中云贵两地占有三百余个,四川、两广等地也各占两百余个,秦晋、辽东则占了一百多个,而在其他省份的贫瘠地区如湖广郧阳府、南赣和浙西地区也有名额。

    不止是这些儒士,而且他们的家人都得同样被赶到这些穷乡僻壤去,原来的房地全部充公,而这些儒士则必须在流放地学会自立谋生。

    当然,朝廷也会给予一定工薪,但这是跟你是否勤于教学有关的,如果你只知道唉声叹气、吟风弄月,那只能全家食粥甚至直接饿死,如果努力教书,甚至教的好还会有比知县还多几倍的俸禄。

    就这样,在山崖间,在大树冠下,在大明最神秘的地带,终于有了郎朗读书声。

    普及教育,打破士大夫们对知识的垄断,可以让更多的寒门参与到社会的建设,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的输出同化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日后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自然也就容易得多,不会似思恩府那里那般发生冲突之后再进行改土归流,这样反倒是对大明极为不利。

    不过,这只是开始,推行汉化的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朱厚照不希望在这个世界,还像是数百年后那般,汉语世界经被英语世界所包围。

    ……

    大批士绅的被抓和被流放,并没有对江南地区的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失。

    在镇压游行后,朱厚照下旨到应天,着令应天各级府衙不但要优恤百姓,还要适当补偿江南各大店铺和作坊的损失,毕竟这些商业是维持江南国民生计的基础。

    朱厚照可以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