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克纳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莲动下渔舟】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福克纳传》作者:戴维·明特
内容简介:
福克纳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一个奇才,因创作《喧哗与骚动》等不朽名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自小脆弱而又孤傲。求学期间三次退学,从而沉浸于他那“想象的王国”。最初写作一次次被退稿使他孤寂的个性加剧。为了挣钱谋生,他曾长时期“卖身”于好莱坞写剧本,却又一次次从那令他厌倦的场所逃离而去。生与死是他思考的永恒主题,成功与失败是伴随他的命运两极。在命运的大颠簸中,他的生活“不无垢浊”:每次失意和失望后,长时间酗酒,几近自戕;他又喜追逐情人,甚至年过半百,还为爱上“比女儿大不了几岁”的琼?威廉斯而“死去活来”;热恋使他文思活跃,从而把他一次次从绝望中推向“生”,诞生了不少煌煌巨著。在这本与众不同的传记中,读者不仅能认识大作家福克纳,还将能认识“酒鬼”福克纳、“多情种子”福克纳和代表美国国务院出访的“特使”福克纳……
=
一部传记的写作(代序)
骚动中走完一生的人(汉译本序)
内容提要
第01章 瘦小的男孩和入土的巨人
第0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第03章 艺术家的不同形象
第04章 伟大的发现
第05章 自我的明灯
第06章 成名
第07章 三进巴比伦
第08章 巨人的两大招
第09章 黑暗时期前后
第10章 盛名面面观
附录一 福克纳家族年表
附录二 福克纳主要作品目录
=
一部传记的写作(代序)
我写这部书有两个重点:一为介绍福克纳的生平,力图表现出他一生的意义;一为讨论他的著作,不论是否出版,力图加以阐释,但此书不是有关福克纳生平的新材料汇编,也不是重读福克纳作品的心得。写生平时,我参考了许多论文、专论、论著,特别是约瑟夫·布洛特纳的《福克纳》(1974)一书,此书堪称福克纳的资料大全。我从头至尾力求勾勒出福克纳的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以评论其著作为辅。因此,请读者特别注意我要讲的福克纳的不无垢浊的生活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转化。福克纳确有可爱之处,但时而冷漠、毫不体恤别人;他仁慈善感,但时而残酷无情。他既有极高的创造力,又有极深的破坏力。但是,他的一生不仅是一则不无垢浊的生活竟能产生伟大艺术的故事,也是一则垢浊和成就竟能互为因果的故事。因此,我尽量把他的生平视为写作的一生,把他的艺术视为他的一生的再现来介绍。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福克纳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比我们原来所设想的更为丰富多样;他的生活和创作的关系异常复杂,不仅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位寻常意义的自传性小说的作家,还因为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早在写作生涯的初期,大约在发现他所谓的约克纳帕塔法的想象王国并以之为他的识别标志前后,福克纳决定以他的艺术为“试金石”。他要“在一本书的前后封皮之间再创造”他准备丧失而且悲悼的那个世界,此外,他觉得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他这就开始写作,希望抓住他的“世界和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结果发现艺术“必须发自肺腑”,方能真正唤起共鸣。可是,在艺术生涯行将结束,希望找到某种视角来回顾自己的成就时,他看见的仿佛是某个陌生人在表演令人难以置信的绝技。据他自己说,使他困惑不解的并非是他在其中看到的种种关系,而是看到自己写的作品和自己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竟如此之少”。
为了尽量揭示福克纳引起的共鸣是怎样发自肺腑的,我把他的生活和艺术同时叙述,将二者作不同的搭配和结合。我始终假定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显的事实,一种至少是貌似真实的事情:第一种情况,福克纳凭借他的禀赋探索一个真实的空间,发挥他的天才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空间。第二种情况,禀赋提供发挥天才的途径,天才提供发挥禀赋的途径。通过研究他所探索的空间和度过的一生,试图阐明他想象出来的世界和创造的不同的自我;通过研究他想象出来的世界和创造的不同自我,试图阐明他所探索的空间和度过的一生。我列举一些人们熟知的事,也强调指出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力求在众多的转折关头中找出创始的经历和定型的经历,在众多的外表中认出深层的面目。即使我们认为(福克纳或许也那么认为),书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的私生活,是一个人的不公开的孪生兄弟”,我们仍然知道,实际生活和落笔成文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应存疑;在福克纳身上,这种关系更显复杂,一方面因为他的作品固然巨著居多,但多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也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易于了解的人。他的一生,至少是一生中现在尚能断定的部分,受到种种互相矛盾的冲动的驱策:既想逃避生活,又要探索生活;既要千方百计掩饰思想感情,又渴望用一句话来袒露思想感情。这种动力形成了他那比常人更加有趣的一生,也造就了他那感染力极为罕见的艺术。
福克纳在开始写作以前,在尚未成名以前,久已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他常常追求奇异,执意强迫自己甘冒大风险,做一个“体质孱弱但敢于反抗命运和环境的人”。但他始终变幻无常、难以捉摸:有时心情粗暴,而对之怡然自得;有时躲躲闪闪,不露真情;有时则欺诈蒙骗。他十分怯生,贵族老爷似地从心底嫌恶抛头露面,除非依他的条件。虽然一生没有犯大罪,也没干出许多自己认为可耻的事,但他不喜欢别人探问他的私生活。他不仅对生人和竞争对手持有戒心,对家人、对他视为朋友的人也都这样,说明他的谨慎小心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我们最早对他记叙不一,却都有一点言外之意,后来人们的回忆也证实了的一点:那就是,他早就需要并且能够同身边的人建立多种多样、界限分明的关系。
精心划定界限的涵义微妙复杂,我们必须慢慢梳理,才能悟出个中道理。但是,他的这种需要和能力是不难觉察的。最早几年里,和家人、特别是和母亲的一体感异常强烈,因此感到世界给自己带来幸福,自己又是无所不能。后来虽未受重大创伤,但年龄不大便失去这种双重的幸福感,深感生活经历充满痛苦;一半因为失去了幸福感,一半因为毁掉幸福感的人正是原先赐予他幸福感的人。走出童年后,他决心自己掌握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他生长在狭隘的小城镇里,认识显赫的本家这个大家庭里里外外的各色人等。
一个敏感好奇的孩子按照成人的方式周旋在这些大人中间,开始形成了他的性格的不同方面。但他不仅好奇,还很谨慎果断,因此明哲保身,但不是畏缩不前,而是同熟人、朋友、亲戚一概保持合乎传统程式的关系,终生如此。
他在读的故事中和学到的举止行为中,发现各种各样足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伪装、角色和面具。最后,紧迫感使他行事更加谨慎。从20 多岁到40岁出头,他觉得自己“是要干一番大事的”。即使能力日见减退以后,他还认为自己必须继续做一个“干事业的人”,因而深感苦恼。然而,他的事业都是独自一个人干的。和别人在一起时,往往是玩,有时为了休息,有时为了“使人们相信他的故事”,但无不为了保护自己。起先山于谨慎和紧迫感,后来出于谨慎和厌倦,他始终把自己同别人的交往划定种种界限,保持传统程式。结果,许多经常见到他或至少屡次见到过他的人只知其一,便以一概全,把看得清的部分当作难以捉摸的整体。我们听到的介绍不但本身混乱,还引起混乱;不仅因为有人吹嘘自己最知情,有的亲戚朋友借机泄私愤,主要因为他本是一个羞怯苦恼的孩子,长大后是一个羞怯苦恼的男人。
终其一生,从练习写作到进行伟大创新、取得伟大造诣,直至痛苦地走在下坡路上,他的举止风度严肃,讲话公式化,生活注重礼仪。
福克纳的艺术和生活一样,抱有双重宗旨:既要隐瞒,又要表露。所不同的是:生活变化大而进展小,艺术则变化大进展也大。他既坚持同别人建立合乎程式而僵化的关系,又坚持同自己的小说和书中人物建立灵活而亲切的关系。他在写诗期间直接用自己的声音,因此他的艺术是举止风度的翻版,借以控制和限制他同世界的相互影响。一开始写散文,便力求掌握能容纳更大变形和伪装的技巧和策略。他的艺术变得更为间接,同时也就变得柔顺而细腻,也更有个性。艺术虽是他求统一和谐之道,也是他对抗外界和自己的意识之多变、流动和力量之道。诗歌中的生离死别,他主要借用他人的情感和字句来表达,不久也开始影响到他的小说。在登峰造极的时期,他甚至让最常见最重要的首尾之分变得影影绰绰。虽然他继续追求严肃而拘泥礼仪的生活方式,在艺术中,他却试图打破一切。他的写作有大胆冒险精神,源自他愿意勇敢面对一切习见过程的消失和一切习见形式的解体。他的小说中充斥了写得不好的开端,迟疑和倒退,虽不是真正的开端、和谐、结尾,却能给读者以开端、和谐、结尾的感觉。长篇和短篇小说中一个个形式流动不居、变幻、解体、变形、不断相互取代。如果说他的艺术之所以如此丰满,一部分来自它所抗拒、保留、伪装的一切,一部分来自它探索、揭露和留下的一切。
处理这一大团乱麻时,我尽量利用能找到的全部资料,包括福克纳的诗歌、短篇和长篇小说、采访记、随笔和书信。即使免不了进行推测,我也尽量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所依据。我力求在书中阐明福克纳的伟大艺术同他那不无垢浊的一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福克纳的污点很多,对他影响深重,但福克纳正是利用了这些污点取得美妙的成就。希望读者和我在写作这部评传时的心情一样,对他不仅敬重感激,还能爱惜体谅。
骚动中走完一生的人(汉译本序)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本世纪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他一生创作作品无数,而我国读者真正认识这位文学大师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喧哗与骚动》在国内出版以后。当许许多多的读者争相捧读这本佳作时,这位天才的作家已静静地告别了人世,灵魂去了遥远的天国。为了给读者和作家之间,取得一种真正的内心沟通,我欣然接受了王国伟先生的建议,着力翻译《福克纳传》。可一下笔,顿感笔力沉重,作家曲折而跌宕的人生犹如他的作品一样,令人震撼。在两年多的翻译过程中,我不但渐渐了解了福克纳的一生,而且也理解了他性格形成的全部背景和过程。
福克纳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20 世纪30~49 年代,但那时他仍默默无闻,先依靠打工,后为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编写或修改电影剧本,得以维持生活。在美国,他的早期作品或被打入冷宫、或受到不当的吹捧;以后的佳作虽在作家同行中不乏知音,仍不免受冷遇或遭奚落的命运。在1946 年玛尔科姆·考利(1898~)编的《袖珍本福克纳选集》出版之前,福克纳的17 种书在书店里竟然一本也见不到。
这位孤独的天才在国内的遭遇尚且如此,我国读者有很长时期不了解他就更为正常。
所幸的是在欧洲大有识者,福克纳的声望大大高于美国本土。安德烈·纪德和让·保尔·萨特都是他的读者,萨特还曾对力图“纠正福克纳的价值与声誉之间的不平衡”的玛尔科姆·考利说:“在法国青年的心目中,福克纳是神”。1946 年,福克纳作品的一位瑞典文译者托斯滕·荣松就预言他应得、并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1949 年秋,宣布不颁文学奖时,舆论哗然:1950年11 月,又通知他去瑞典领取1949 年文学奖。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称他为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有称他于1950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如《牛津美国文学手册》等,1987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文学简史》倒是两个事实都提了。从这一周折可以看出这位孤独的天才之路的曲折和难被人理解的苦衷。
福克纳热爱生他养他的那块“邮票大小的土地”,终生以之为家,愿终生“好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