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水行周-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经核实,这位真的很“老实”,李纲不由得一阵唏嘘。

    当年,他还是齐王宇文宪的王府参军事,这位齐王的小心谨慎让人印象深刻。

    宇文宪和皇兄宇文邕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协助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清除晋王党羽,辅佐宇文邕将皇权重新掌握在手中。

    宇文宪文武全才,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治理州郡都是成绩斐然,年仅十六岁便独自镇守蜀地,安抚治理井井有条,诉讼集于一身而不见疲倦。

    后来参加历次对齐作战,虽然胜败皆有,但战功卓越,称得上宗室贤王。

    奈何天家无情,宇文宪还是被当皇帝的宇文邕架空了。

    官至天官大冢宰,风光无比,实际上却是位高权轻,没有了“五府总于天官”,宇文宪其实是明升暗降。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了晋王宇文护的前车之鉴,宇文邕提防宗室理所当然,不过他对弟弟宇文宪是既防又用,而宇文宪确实有才华,渐渐地功高难赏。

    事已至此,只有韬光养晦,收拢锋芒,齐王宇文宪一直小心谨慎,王府用度从不逾制,卫队人数甚至还不满员,府里府外根本挑不出一丝毛病。

    后来皇帝宇文邕想任命宇文宪为主帅,率领大军讨伐突厥,宇文宪婉拒,因为再立大功,可真的会赏无可赏了,面对宇文邕的质疑,他无论如何都不松口。

    都已经小心翼翼至此,结果还是。。。。唉。

    李纲陷入回忆,像是思考,旁边吏员不知所措,没人敢吭声怕打断上官思路,一旁的记室参军刘文静琢磨片刻,佯装失手打翻纸笔,声响让李纲回过神来。

    “上官,这是王府食邑租调的账目上官过目。”

    吏员赶紧把账目捧上前,这位长史刚正不阿,连西阳王都碰了一鼻子灰,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哪里敢掉以轻心,就怕有什么公务没做好被训斥。

    “王府食邑户数,分布在何处?”

    “都在西阳郡内。。。”

    查账,西阳王宇文温食邑一万户,和国公爵相同,当然就是先前邾国公的食邑数没变。

    大部分情况下,周国无论何种爵位本该是虚封,也就是没有实际的封地,宇文温这食邑一万户的钱粮布帛,由朝廷调拨。

    只是如今情况有些特殊,宇文温的爵位介于虚封和实封之间。

    实封,那就要有西阳王国,西阳王宇文温要到王国就藩,一如当年的赵陈越代滕五王那样,可如今西阳郡依旧是黄州辖地,为朝廷直辖。

    虚封,所谓的食邑也就存在于纸面,食邑数对应的钱粮布帛,由朝廷来调拨,如今宇文温却可以直接从黄州西阳郡的租调里拿,也省却朝廷的调拨之苦。

    所以对于西阳王这种介于实封和虚封的情况,清查食邑的账目十分有必要,免得这位借机侵占百姓的租调,说是食邑一万户,实际收的租调却远于此。

    如今黄州的户数已过四万户,能承担起西阳王宇文温的食邑,但宇文温若是胡作非为,那可是会败坏名声的,所以李纲必须要查账,一旦现问题要及时匡正。

    然而细细,没有现问题,这几年下来,王府公府的食邑收入,都跟当时的食邑数相当。

    放下卷宗,李纲陷入沉思,宇文温的表现,从账目上很正常,他注意了历年账目的墨迹,根据年份不同新旧不一,说明不是新近书写的。

    要么,历年来真的都没问题,要么,历年来都在做假账,会是哪一种?

    然而账目确实是可以作假的,李纲见识过各种手段,即便是墨迹,可以有目的调配做旧。

    所以,光还不行!(。)曝光!:

第六章 所见() 
中午,西阳城热闹非凡,书肆街,身着便服的李纲在某间书肆内翻,这书他当年是竹书,名为《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由东晋常璩于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间撰写,记载着巴蜀之地的历史。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等,共十二卷,李纲当年求学时,沉甸甸的竹书,而如今手上却是轻飘飘的“线装书”。

    轻归轻,书的用纸不错,上面的文字清晰,李纲粗略,书中没现错漏之处,《华阳国志》他可多遍,本卷《刘先主志》亦是其中之一。

    书肆伙计将一篮书提了过来,将当先一本放到他案前:“客官要的书来了。”

    李纲拿起那本书,封面上三个字十分显眼:越绝书,下面又有一行小字:外传记宝剑篇。

    《越绝书》,所载时间跨度大约是以春秋至战国初期,主要是吴越争霸的历史,还记载着吴越地区的各种风土人情,是地方志的鼻祖。

    其上所载,如勾践行计倪范蠡之术,其道在富米贵谷,在太史公的《史记》里亦有相似,还有许多,可以和《史记》《左传》相互印证。

    这书他只卷,还是当年帮人佣书补贴家用时手抄本,而《外传记宝剑篇》就是他亲手抄写过的一篇,记忆犹新。

    如今黄州书肆居然有全套《越绝书》出售,价格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真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想想那些只闻其名,却未能得见的篇章,李纲就有些激动。

    轻轻翻过封面,映入眼帘的是本书之序。

    黄州书肆的书和别处不同,是“印刷”出来的,其源头当然是来源于手抄本,而手抄本的质量很难保证,毕竟历经数百年的传抄,其很容易有错漏之处。

    所以需要校书,并将本书可能存在的问题,事先向声明,以免误人子弟,这些声明就在序中。

    校书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大家本都是手抄本,原版大多由高门望族世代保存,不能你说有错就有错,所以校书的人必须是公认的饱学之士,说出来的话得有权威。

    李纲的末尾,却见一行字迹:“校书:信都刘焯”。

    信都刘焯,字士元,名扬士林的二刘之一,精通南学北学的经学名家,即便是经学传家的高门子弟,或者成名已久的大儒,都没几个能辩得过这位。

    李纲家乡在河北,又是读书人,信都刘焯的名对他来说可谓如雷贯耳,有这位做校对,本书质量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不服?可以去和刘士元辩论啊,候是谁下不来台!

    但李纲也有疑虑:会不会是有人借用刘焯的名,随便出本书就说是刘焯校对过的?

    有可能,毕竟买书的不可能找到刘焯,问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他校对的。

    “店家。”

    “客官有何吩咐?”

    “这套《越绝书》是求学社出版,可贵店似乎不是求学社肆宅?”

    “客官说得极是,《越绝书》为求学社出版,校书的是信都刘士元,不过黄州书肆已经联合,各家独版的书籍相互间可以低价拿货,所以鄙店亦有《越绝书》出售,售价不比求学社高多少。”

    伙计见多识广,见这位有疑问,琢磨对方多半是担心有人冒名顶替,所以按着路数介绍:“好教客官晓得,别处不敢说,西阳各家书肆出售的书籍,那可绝不会有赝品。”

    “客官请张书页内都有底纹,然后才印刷文字其上,这些底纹,要仿制不是不行,但那样成本可就比原书还要贵了。”

    李纲仔细纸张随后点点头,算是认可伙计的说法,信都刘焯如今在黄州定居,又在州学授业,这事情人所众知,所以书是没什么疑问的。

    “店家,这些书都买了。”

    “多谢客官惠顾。”

    黄州书籍价廉物美,果然名不虚传,而交易又方便,李纲此次出门,随从带的是“流通券”,这东西虽然是纸质如同纸条般,但在西阳城里可是能当钱使的。

    面值高,重量几乎可以不计,折上几折也不会断,收在兜里轻轻松松逛街,满街都是书,一不留神就要花光了。

    李纲留意过,西阳城里只要是交易额度达到一定程度,买卖双方用的都是流通券,那种满载几车钱帛做买卖的情景,在这里是的。

    薄薄一张纸居然能有如此信用?

    想起当年,周国行的“永通万国”钱,制作精美用料十足,称一当五万钱,结果呢?隋国行的五铢钱,同样不能如此。

    没有感慨太多,李纲走出书肆店门,伙计见着他的随从提着书十分吃力,便问是否需要帮忙送到宅邸:“客官放心,城内送货不收费用。”

    “不必了。”

    李纲让这名随从提着书先回去,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王府长史,免得下次过来时有“特别优惠”,他既然要求宇文温遵守法度,那么自己先就要行得正坐得直。

    自己行为不端,却要求别人循规蹈矩,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让一让让一让!”

    前方书肆,一队马车装货完毕,缓缓行驶起来,车轮压在青石路面上,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李纲瞥了一眼,现每匹挽马的尾部,都挂着一个布袋。

    这叫粪袋,当然是用来装马粪的,也是西阳城街道能保持相对干净的原因。

    回想起长安城大街上那些马粪,李纲就觉得无奈,天下城池都是如此,大多数是泥土路面,避免不了被各种牲畜粪便污染,一到下雨天,遍地泥泞恶臭难闻。

    汉沔地区因为多雨,这种情况更是常见,而西阳城却有些特殊,防止马粪污染路面,采取了挂粪袋的办法。

    不能根绝,但好歹缓解许多,又有人扫大街,加上青石地面,可想而知下雨天也不会那么泥泞难行。

    “郎主,时候不早了,是不是先回去用午膳?”

    “不,找个酒肆坐坐。”

    李纲在书肆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上午,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目的。

    昨日查账没现问题,但李纲不敢偏听偏信,他要到城里转转,听听城中百姓对西阳王宇文温的毕竟宇文温治州多年,名声如何一问就知道。

    当然他不可能见着人就问:西阳王是否强抢民女,只能行走街头,听听街谈巷议。

    骗一个人很容易,骗一群人也很容易,在某个时间段骗一群人不是不行,但是绝对不可能长期骗一群人,李纲担心宇文温演戏给他以要走访黄州各地,确定这位西阳王的名声到底如何。

    如果没问题,那就好,如果有问题,他就得据理力争,不能让西阳王再“走岔路”。

    所以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南方百姓好茶,那么茶肆或酒肆必然要去,客人们胡侃瞎侃之际,会透露出许多有用的消息。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李纲路过书肆街,就差点出不去了。

    黄州书肆的名,他已听说过,黄州“出版”的书籍,和自古以来的“卷”不同,是一“本”,叫做线装本,李纲在长安时有见过,“印刷”质量不错。

    种类也多,据说在黄州书肆,除了那种古时就失散的书籍,其余能想到书名的书,在黄州的书肆都能找到“印刷”的线装本。

    方才他已经买了《华阳国志》还有《越绝书》等几套书,不过避免误了正事便草草结账,反正日后有的是时间,到时再细细选书都行。

    刚走没几步,迎头撞见数人,当中一位,便是身着便装的宇文温。

    “李先生,这么巧?”

    宇文温做惊讶状,今日李纲出来逛街找他的破绽,所以他也出来走走,一来是有事做,二来顺便位能有何现。

    “大王,下官有礼了。”

    李纲低声说道,作了个揖,一如两位老友在街上巧遇相互打招呼,他知道分寸,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宇文温的身份。

    寒暄了几句话,宇文温便要脱身:“啊,寡人还有事,李先生先忙。”

    “大王,下官有一事不明。”

    宇文温嘴角抽搐,心道莫非你又找到我的破绽了?我现在可是便服逛街!朝廷没规定藩王逛个街都得摆仪仗吧!

    虽然不住腹诽,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微微一笑问道:“不知先生有何疑问?”

    “大王,据闻求学社是府里产业?”

    “王府是东家之一,不过刚好是最大的那个罢了。”

    “原来如此,下官明白了,下官告辞。”

    见着李纲莫名其妙问了一句却没了下文,宇文温觉得其中必有蹊跷,打了个响指,示意左右近前:“你们两个,跟上去!”

    尾行。。。跟踪,是府里护卫的技能,宇文温安排人跟踪李纲,不是因为心里有鬼,如今他觉得浑身上下没有破绽,所以愈好奇李纲到底能找到何种破绽来。

    好吧,我承认让杨济和张定一家住在王府是欠考虑,所以呢?除此之外还能有何破绽?!(。)**:

第七章 闲谈() 
五味斋,厢房全满,一楼大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