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军在八月正面攻破大胜关,四万多太平军残兵退往天京,却被湘军水师携带湘军精锐健卒拦截,在双闸构建营垒,截住大胜关溃兵,在大胜关和南京外城凤台门之间,楔进去了一颗钉子。

    就好像重复过多次的情况一样,太平军多次出城救援,但湘军死战不退,湘军的营垒,在太平军的面前还是那么的坚不可摧。最后三万溃兵眼睁睁被湘军两面夹击歼灭在长江边,而下一步湘军将直面天京之敌,他们对面要地,就是雨花台,又一次天京之战开始了。

    随着湘军再次将攻击的利刃对准天京城,已经攻占了浙江和皖南大多数地方的明军,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也许跟太平军的作战,在战术上没有多少难度,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在低烈度的战争那也是战争,比任何演习和训练都要来的真实。

    攻占宁国府后的明军,大有一种刹不住闸的架势,从天京西南方进入了江宁府地界,守城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溧水县开城投降。李秀成派来增援的一只偏师倒是跟明军在溧水附近进行了一次野战,结果不敌退走。镇江府则发生了混战,汪海洋部不算精锐,但是纪律性差,反而连整齐划一的投降都做不到,或者说各自为政太过严重,有的要降,有的要战,因此有投降的,可是不降的也不少。还有假投降的,总之明军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拿下了主要的城池,乡下的散兵游勇一时间无暇顾及。

    从江西出发的陈济世部从陆地进兵的界限就到了这里,他收到了兵部停止前进的命令,接下来的苏锡常地区,明军要从水路进攻。

    苏锡常地区在这个时代,也是江苏最好的地方,尤其是苏州,那更是重中之重,李秀成的长子在上海县守卫,守卫苏州的则是他的次子。

    攻打上海的主要是大明海军,海军北上,调集了二十余艘铁甲舰,都是吨位比较小的内河战舰,最大吨位也只有一千多吨,因为太平军水师多次被清军重创后,已经失去战斗力,也是因为吸取太平军水师的经验教训才只派了这些小船来。

    太平军水师中的主力,是十艘5000吨级的铁甲舰,这样的铁甲舰无论如何都不适合作为内河战舰来用,但是当年太平军坚持要大炮巨舰,他们主要看重了大明的仿克虏伯大炮,小船根本就架不起这种巨炮,至于军舰大小,只要能开进长江,抵达南京,太平军要求越大越好。

    历史上,曾有万吨级的美国游轮抵达武汉的记录,后来修了南京长江大桥后,丰水期能通过的船只只有三千吨,因此上游的重庆等省市总提出要炸掉大桥,而南京不同意,因为有大桥卡着,万吨以上的国际远洋轮船就得在南京停泊,有助于南京发展转运业务。

    现在的长江航道,虽然没有经过后世那么正规的疏通,但同样也没有后世淤积的那么严重,所以万吨级巨轮驶往武汉应该也没问题,能驶往武汉没道理到不了南京。所以五千吨级的铁甲舰是能够到达天京的,但问题是,这条航道可以让巨舰通行,可没有条件让巨舰在这里翻江倒海。

    所以就存在一个掉头不灵活的缺陷,之前清军水师跟太平军水师的技术差距太大,太平军是怎么打怎么有,这个不灵活的弊端就被遮掩住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前不久清军水师在天京以西接连重创太平军的铁甲舰,大明一开始很纳闷清军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了解到清军悄无声息的购买了一只数量众多的铁甲舰,而且是洋人操控。但这时候海军还是很纳闷,即便是英军亲自出马,也不可能用几百吨的铁船,击沉铁甲舰啊。

    废了一番力气他们才打探到,原来英军也是吸取了教训,几年前他们出于威慑目的,将引以为傲的铁甲舰派到了黄浦江,可是调转不便,甚至掉头还得用拖船,结果没有威慑住太平军,这群二愣子真的敢打英国軍舰,用仿克虏伯大炮将勇士号铁甲舰击伤在黄浦江。

    这次英国人利用了这个弱点,反过来利用太平军的调转不便,将太平间舰队重创。而他们使用的武器,是一种新式武器,白头鱼雷!

    当太平军水师习惯性的压制湘军水师轰击的时候,以清军身份参战的英国水兵,架势鱼雷艇接近这些巨舰,近距离释放了鱼类,将多艘铁甲舰送入了江底,如果是在大海上作战,这些鱼雷艇未必有机会靠近,即便靠近了也不一定打的中,因为军舰可是会规避的,但在长江上,太平军的巨舰没有规避的习惯,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细,结果在他们并不知道的武器,鱼雷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吸取了太平军水师和清军雇佣的英国舰队的战况后,大明海军立刻做出调整,派出千吨以下的内核舰队赶赴上海。

    用这些小船也足以掌握江口一带的制江权了,掌握了制江权,就有机会从容的运兵,在上海租界聚集的明军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五万人,这时候已经对上海县的李荣椿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李荣椿在上海只有一万人。

    朱敬伦给軍队下了命令,希望尽可能的迫降李荣椿,因为朱敬伦觉得能活捉李秀成的长子意义更大。

    所以上海的明军之前一直在跟李荣椿谈判,希望李荣椿能够投降,告诉李荣椿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投降的话,大明会保护他,让他回原籍,广西藤县安居。但李荣椿始终不答应,也不是狠话,就是拖着,显然是在拖延时间。

    明军没那么多耐心,李荣椿的主力集中在上海县跟租界的明军对峙,明军干脆分兵抄袭周边各县,松江府各县也算繁华之地,但跟应天府一样,兵力都抽调到了上海县,尽管守卫这里的大都是李秀成的嫡系,作战意志较为坚决,让明军每一座县城都要争夺,但进展还算顺利,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扫清了上海周边的障碍,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援兵可派。

    之所以紧邻的苏州无兵可派,因为攻占了整个浙江的邓世才手笔很大,分别从嘉兴府、湖州府,以及从太湖经水路,三路进发,同时向苏州、常州两府展开了进攻。水路进发的第一路军,直接攻占了无锡,切断了苏常两府之间的联系。

    另外两路大军经过一番苦战后,攻取了大部分地区,苏州之战,守苏州的李荣发守了十天之后,突围而出,得知上海还没有陷落,打算突围到上海,打破明军包围,跟上海的哥哥汇合。

    可是到了昆山,就再次被明军追上,再次被包围。

    又坚持了十天,这次李荣发没能突围,反而被手下出卖,绑了他向明军投降。

    明军很有气度,邓世才很有礼貌的接见了李荣发,没有将他当俘虏对待,给他吃了一顿好的,了解了他的打算之后,派人将他完好无损的送到了上海,跟他的哥哥团聚。

    这一招也很狠辣,是攻心之计,上海已经被包围,把李荣发送进去,只能起到向李荣椿证明明军形象的作用,让李荣椿相信投降明军不会受到伤害。至于他们不肯投降的话,上海就被包围着,他们是不可能守一辈子的。

    李荣椿兄弟就这样等于被关在了上海这座监狱,而他们的父亲,忠王李秀成,此时却被包围在了天京,不但太平天国危急了,他们李家的命运,似乎也跟这个国家的命运一样,到了穷途末路了。

    此时在广州,满清代表和大明政府终于在云南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可是在另一个地方,却又产生了新的分歧,大明希望在归还江南之后,能够得到上海的统治权,可是满清坚决不能同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二十六节 上海悬案() 
柏贵将大明要求用云南换取江苏的要求上报给总理衙门,李鸿章、奕欣甚至是慈禧,都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如果是平白无故的割让一个省,那会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慨,但现在明军实际上控制了江苏、安徽江南部分,这种交换就不那么显眼了。

    当然该反对的还是有,最死硬的一批老顽固认为这是与敌人商量分自己身上的肉,是奇耻大辱,他们要求跟大明和太平天国同时开战,趁此良机一鼓作气连大明也灭了,但这种狂妄的声音,连一贯反明的顽固派都不能支持。

    可是当柏贵告诉陈芝廷朝廷答应用云南交换江南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陈芝廷表示,大明愿意归还包括松江府在内的整个江南地区,除了上海县之外,并且申明原因,告诉柏贵说,哪里华洋杂处,情势复杂,大明能更好的管理这里。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大明探听到一个还没有确认的消息,清廷答应英国,将上海委任给英国管理,也就是说整个上海县都有可能成为英国的租界,英国人则承诺会继续将山海的海关收入转交大清,同时还表示由英国管理上海,会大大增加这里的商业收益,将会给清政府创造更大的收益,最重要的是,英国表示愿意给清政府一笔极为庞大的贷款。

    担心英国会控制如此重要的战略重地,都不用朱敬伦提醒,陈芝廷这批官员就已经坐不住了,大明在上海的利益巨大,这一点已经成了一个事实,通过上海大明才能将长江流域的货物运出,才能将大明的商品销售到内陆,如果这里被英国控制,可以想象,整条长江都将尽归英国。

    历史上,英国人为了阻挡俄国南下争夺长江利益,不惜跟日本结盟,最后击败了俄国,现在英国人完全有理由自己出马占有这里。

    加上之前看到的,英国对湘军作战中的资产力度,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所有人都确信,在长江上帮助满清作战的洋人,都是英国正规海军,那些挂着满清黄龙旗的军舰,则都是英国軍舰。

    所以大家之前都认为满清跟英国人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却不知道是什么协议,现在看来就很明显了,显然满清用上海换取了英国的支持,对满清来说,这或许又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把上海租借给英国人,英国人会继续将这里最重要的关税交给清廷不说,还提供巨大的贷款,并且派水兵帮忙打太平天国,反正打不赢太平天国,上海始终是太平天国的,打赢了他们,就算交给英国人,大清也没什么损失,还得到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以及未来客观的海关收入,何乐不为。

    英国介入了这里,大明不能坐视不管,已经开始跟英国人争夺长江航运的大明航运业,有可能因此夭折,这是不能丢失的利益。

    所以陈芝廷紧急面见朱敬伦,俩人商议了一整天后,决定抢先一步,在英国跟满清交易完成之前,跟英国争夺上海的控制权,反正现在上海在大明的手心里攥着,之所以放着李荣椿兄弟不打,不是打不过,也不是真的怕打死他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等谈判结果。

    如果满清答应将这里交给大明,大明打下这里轻而易举,如果他们不答应,大明就犯不着攻打上海了,相信有一万精锐把守的上海,不是那么容易被攻陷的,到时候打不下来,看英国人会不会自己上。

    而且放着上海不打,也是给英国人一个压力,告诉他们,如果不将上海交给大明管理,那么谁也别想得到这里,这也算一枚筹码。

    陈芝廷的新要求,让柏贵异常的愤怒,直接就不谈了。

    三天后他又来了,这次英国人跟他联袂而来,英国人表示,不接受任何一方改变上海现状,英国一定会捍卫自己在长江流域的合法权力。

    英国人的态度,更让人断定,他们跟满清达成了秘密交易。

    大明开始拉着英国一起谈,威逼利诱,向各方表示,大明控制上海的目的,不是为了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山海的安全,以及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提出仿照大明管理的青岛、大连等口岸,承认这里的领土还是清廷所有,大明只是得到行政管理权,并且以青岛、大连举例,向各方展示各种数据,证明在大明公开透明,并且将当地税收都投入到基础设施上,让当地的商业增长率大大提高,排在满清各个口岸的前列。

    但满清就是不答应,英国就是不同意。

    经过多轮谈判之后,三方勉强达成一个协议,让上海恢复到太平军占领前的现状,并且今后在三方有任何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都不能改变上海的现状,至于上海的统治权,毫无争议那是属于清政府的。

    对于英国提出的这个建议,大明倒是有些意外,认为英国人做出了让步,大明只是不希望英国独占上海,其他列强也不愿意接受一个被英国完全控制的上海,只要英国不控制这里,大明也可以不控制这里,就用租界跟英国的租界平等竞争,不相信竞争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