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归是一个内海,被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海峡牢牢封锁。之后通过三次瓜分波兰,得到了塔林、维堡、里加等港口,却都是波罗的海沿岸港口。
俄国想要从西欧进入开放的外海,要么继续西进,从波兰打到德国去。要么转向西北,攻占瑞典和挪威。统一之后的德国,让俄国人向西发展的道路彻底断绝。瑞典也是一个硬骨头,打败他容易,占领他很难,而且一旦打算攻占瑞典和挪威,英国绝对不会接受,因为打下瑞典和挪威之后,俄国将通过挪威的海岸与英国隔北海相望,英国是不可能接受俄国扩张到这种程度的。
所以后来俄国基本上放弃了从西北欧打通通往大洋的通道的计划,转而向西南欧发展,通过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的扩张,希望能够从土耳其手里得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从而让俄国唯一温暖的黑海海域,跟地中海接通。
但一次一次俄国即将成功的时候,英国人就会站出来,摆出不惜一战的态度,也要阻挡俄国拥抱大海。
俄国的第三个方向则是往南,通过中亚的土地,要么从波斯进入波斯湾,从而连通印度洋,要么从阿富汗进入印度河通往印度洋,可是英国对俄国向这个方向扩张,仅次于俄国向西北欧扩张让英国感到紧张,英国是绝对不能容许俄国将势力渗透进入印度洋的。
最后俄国选择了第四个方向,那就是一路向东,奔向太平洋。他们成功趁着英法联军进攻满清的时机,从满清手里窃取了海参崴,可海参崴在纬度上虽然跟俄国最温暖的敖德萨相近,但相比敖德萨四季如春,海参崴却有半年的冰期,在东亚已经是高寒地带了。
因此俄国打定主意,要继续向南,但机会却失去了。
英国,甚至包括法国,一旦结束了跟满清的战争,他们立刻就成了满清抵制俄国的坚强后盾,再次开始在太平洋方向围堵俄国。
被英国人围堵了那么多次,俄国人岂能甘心,但西方外交是利益的博弈,行使不如人,不甘心也得接受,然后默默等待机会。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满清北方局势败坏,尤其是法国跟大明交战,英国几乎没有帮手的情况下,俄国要是还不敢奋力一搏,那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有机会获得不冻港。
而且因为有恰克图铁路作为支撑,俄国在渤海湾能调集的资源,大大超过英国。所以俄国也是寸步不让,在英国明确表示不支持俄国在渤海获取港口的诉求之后,俄国继续增兵,已经在张家口囤积了五万軍队,一边给清廷压力,一边向英国示威。
就在北方的英俄两国同时向对方示威,同时向清廷施压的时候,大明軍队则持续向法军发动进攻,岘港战役打的极为激烈,也极为惨烈。
越南的地行是一个s形,而岘港就处于这个s形的中央,跟北方的海防和南方的西贡,在距离上都差不多,都相聚八百多公里,这样的地理位置,意味着谁占领了岘港,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意味着战线向另一方一侧偏移,意味着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将掌握主动权。
法军包围岘港的决心很大,他们已经开始从欧洲抽调兵力,打算将岘港的兵力加强到三十万以上,但从法国到越南,至少也要一个多月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大明非要在雨季急着攻打岘港,不仅是因为俄国人南下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则是计划在法军主力到达前,攻克岘港。
在雨季的作战是极为艰苦的,雨天本身是一个困难,明军没人都准备了蓑衣,但依然不可能隔绝雨水,人人身上就没有干燥的时候;泥浆是另一个困难,这让土工掘进变得异常艰苦,数以千计的士兵和民夫在泥浆中打滚,可土方是挖开又滑坡,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陆地进攻在被泥浆拖延的难以为继,在没过膝盖的泥浆中冲锋,除了成为对方机枪的靶子,基本不可能快速攻克对方阵地;相比这些作战困难,疾病才是最要命的敌人,湿热的天气,加上始终湿漉漉的身体,让很多人身上都起了疹子,大夫诊断是生出了湿毒;湿毒不要命,疟疾、霍乱在军中流行,死于法军枪炮之下的士兵,还不及死于疾病的十分之一。
所有人都认为,直接攻打岘港太过困难,如果伤亡过重,即便最后打下了岘港,軍队也失去了战斗力,没有能力继续南下了。
经过激烈的讨论,进行了正正二十天的岘港攻击战暂停,但其他方向的攻击不能停止,急于攻克岘港,是担心法国援兵抵达,可就算没有了岘港,暂时掌握南洋制海权的法军,依然能将援军送达越南。
此时大明渗透部队,在越南军民的配合下,已经渗透进了西贡附近,拉起了大大小小几十只起义军,所以明军决定继续南下。
留五十万人,以绝对兵力包围岘港,三十万人在顺化作为预备部队,二十万人为前锋,沿着铁路线攻击前进。
法国人已经没有兵力守卫铁路线了,只能采用破坏的消极手段,但法国在前面破坏,明军就在后面修复,以这样的方式缓慢前进,逼向西贡。
此时战局变化已经不是一场战役了,而是一场围绕岘港的大会战,明军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次会战,彻底歼灭法军有生力量,逼迫法军投降。
一战而终结越南战事。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允许法国援军平安抵达,这个艰巨的任务,此时海军必须肩负起来,哪怕为此付出重大牺牲,也在所不惜。
第七百零七节 岘港会战 2()
海军之前的行动受到了兵部的严密约束,坚决不肯同意海军的请战要求,代价高昂的舰队怎么能冒险砸在一次劣势的决战之中呢,这大概也是李鸿章甲午时候的心态,文人总是缺乏冒险精神。
所以之前海军只是零散派出巡洋舰在大海上搜索,只希望发现对手的弱点,比如法军无故分兵,给明军留下一个吃掉他们分舰队的机会。
主力舰队始终在海防休整,因为缺乏无线通信的时代,他们只能在这个地方等消息,一旦有法军分兵的消息,他们才能第一时间生火起锚,冲向法军。
但他们一直没有等来这个机会,因此战争打了一年多,他们只有零散的跟对方小股部队的相互试探,东亚的海面上异常平静,没有一场旷世的大战发生。
但这次他们要行动了,十艘前年下水的3000吨级装甲巡洋舰,将编成快速舰队南下,第一次越过法国人占据的岘港,深入南方海域,作战目标不为与法国海军决战,而是要进行破交作战。
一部分目的是骚扰从西贡到海防的法军运输线,岘港被包围后,就只能通过海运获得物资补给,法国海军不敢分兵,因此并不是每一艘运输船都能得到海军的保护,对于这些船,直接打沉,因为根本就没有俘获的机会。
十艘二等铁甲舰则继续向南,绕道暹罗湾一带,在新加坡到曼谷一线巡航,随时截断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法国运兵船队。
英国控制的新加坡并不会向大明海军开放,但是英国人不会拒绝有商人在新加坡购买煤炭等物资出港补给大明海军,他们打算采用这种方式规避中立法,而曼谷却向明军开放了,不是暹罗不怕法国,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站队,他们看到大明占据的优势,认为大明有希望将法国彻底赶出越南。
把法国人赶出越南,是暹罗这个越南历史上的死敌十分愿意看到的,因为先比越南,法国人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大,印象更恶劣。法国人夺走了柬埔寨,让柬埔寨成为了法国的保护国,在此之前,柬埔寨可是暹罗的保护国,同时也向越南称臣,夹在越南和暹罗之间,始终是越暹南中国半岛争霸的牺牲品。
法国人一来,别说柬埔寨了,越南自身难保。一开始暹罗或许还会觉得高兴,看到死敌的样子让人痛快,但总有眼光长远的人会感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越南抵挡不住法国,法国人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暹罗了。
之前越南好歹能保住他们的江山社稷,这次法国直接进入了越南京师,显然有灭绝越南之意,越南的今日,难保不是暹罗的明日。
在对国际外交的了解上,暹罗跟越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越南跟满清一样,极为保守,以中华礼仪自傲,自认为是小中华。而暹罗是一个印度文化国家,历史上婆罗门教和佛教先后从越南传入,并征服了这里,现在是一个纯粹的佛教国家,对儒家那一套并不感冒。
所以暹罗本身并不封闭,加上皇帝也比较开明,拉玛五世(朱拉隆功)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逐步改革,1874年设立恣议员,逐步推行新的行政机构,建立常备军,改革税赋制度,兴建铁路网。
拉玛五世之所以跟其他东方君王不同,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自小受西方教育,他父亲就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认识到西方入侵的大势,从小请了一个美国女教师教授拉玛五世,这就是有名的安娜与国王的故事。
自己受西方教育,思想相对开明,拉玛五世改革之后,还不断的选送皇族子弟出国,这给他培养了一大批相同世界观的改革派,让他的改革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暹罗不是一个性格强烈的民族,无法像日本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采取小步慢跑的方式,改革进行的很慢,国力提升有限。这导致他们根本无法对抗殖民者的入侵,先后跟英法等国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次明军进行的外交活动中,也没有少了联系暹罗,最开始主要是希望暹罗能在政治上发声,谴责法国。但暹罗认为自己个法国势力近在咫尺,保持了沉默。这次明军决定南下,需要一个南方的补给基地,再次找到了暹罗,希望暹罗提供支持。
为此明军许诺,一旦明军将法国从越南驱逐出去,将允许暹罗占有柬埔寨。
并且允许暹罗在明军和法军决出胜负之前,不需要进行实质性的军事行动,只需要提供一些非军事的帮助即可。
在厚利的吸引下,在危机的压力下,暹罗觉得结好大明,对抗甚至驱逐法国势力,这对暹罗是有利的。
同时他们还征求了英国人的意见,发现英国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却强调他们不会干涉越南和大明的正常外交活动,暹罗判断,英国在这次战争中,是支持大明的。他们对大明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更有信心了。
于是他们接受了大明的要求,向大明开放了曼谷,允许大明军舰和商船在这里进行补给,并且暹罗还愿意提供粮草帮助。
就这样,大明南下分舰队找到了一个位置合适的基地,至此大明主力舰队分为三只。
第一支,以一等铁甲舰为核心的舰队,以海防为基地,定期出海向南巡视到岘港;第二支,则以顺化为基地,南下直到西贡一带巡航,伺机打击越南运输船队;第三支,直接南下南洋,作为阻击法军运兵船的拦截舰队。
大明海军的分兵,给了法军机会,让他们有可能将明军舰队分批吃掉。但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威胁,因为随时面临大明主力舰队南下岘港的威胁,法军主力舰队只能继续留在岘港防守。还担心大明巡洋舰队对运输补给的安全,他们还必须分兵给运输船队护航。
结果是大明放弃了集中舰队决战的战术后,法军也放弃了集中军舰进行决战的计划,双方竟然都分兵了。
明军分为三支,法军也分成了三支,主力还是驻扎岘港,主力舰队在这里,大明海军就不能放心大胆的南下,但在西贡保持了一支快速巡洋舰队,主要目的是护航,至于第三支,也是去南洋追击大明分舰队去了。
显然法军打算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分兵聚歼大明南下舰队,大明一直等待法军分兵,没想到最后反而是先给了法国人机会。
此时法军留在岘港舰队是二十艘主力铁甲舰,西贡舰队是十艘装甲巡洋舰,而南下的舰队也是二十艘军舰,十艘主力铁甲舰,十艘快速巡洋舰,用这种搭配目的很明确,靠巡洋舰的高速度搜寻明舰,给主力舰制造机会。
法国人对铁路的破坏没有构成障碍,大明的技术人员已经培养了出来,而越南的民夫也不懒惰,法国人炸毁的铁路桥,明军工程师用木桥暂时替代,美国太平铁路上的大桥,很多也都是木桥,木材的承载力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的多,完全可以支撑临时通车。法国人拆除的铁轨并不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把一寸一寸的铁轨都扒了。或许也没有这个意愿,也许法国殖民地总督还抱着援兵一到,反攻的美梦呢。
在铁路基础基本完好的情况下,大明工程师们很快重新铺轨,火车一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