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大宋-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亲兵吓得魂飞魄散,高声道:“大王,我有重要军情禀报!宋军的援军已经到了!”
耶律重元黑着脸道:“几十游骑,你们一天报来报去说个不停,什么出息!”
那亲兵急道:“此次不是游骑,是宋朝大军,已到唐龙镇南十几里处了!”
耶律重元转过身来,看着那亲兵,沉着脸道:“你说的可是实情?若有丝毫不实,诛你全族!”
那亲兵忙道:“回大王,小的是亲眼看见,因事情重大,才擅闯帅帐,还望大王恕罪!”
耶律重元摆了摆手:“且放开他,看说些什么。”
卫士放了亲兵,那亲兵急忙上前跪在地上,叉手道:“大王,小的带人在南边巡视,约在天黑的时候,看见大批宋军到了那里。粗略看来,约有近万人马,全是骑兵。这是亲眼所见,绝无虚假!”
契丹是游牧民族,骑兵为主,对于骑兵数目的估计一般不会相差太远。
耶律重元听了,一时没有说话,在案后闭目思索。才了好一会,才摆手道:“你忠于职事,军情紧急之时,擅闯帅帐又有何罪?赏绢五十匹,且立一旁,以备问询。”
那亲兵大喜过望,急忙谢过,起身站在一边。
耶律重元又道:“去请萧大王来。此事非同小可,就说紧急军情,与他商议。”
卫士叉手唱诺,快步出了军帐。耶律重元挥手,命帐里的歌女舞女出去。
不多时,萧革快步走进军帐,向耶律重元行礼。
耶律重元道:“大王不需多礼。适才有亲兵报我,南国援军已离此不远,兵势非小。此事重大,不可耽搁,是以请大王过来商议。”
萧革道:“不知来的是哪些人马?主帅何人?有多少兵力?”
耶律重元对立在一边的亲兵道:“大王所问,你听到了吗?”
那亲兵急忙叉手:“回大王,因是夜里,看不太清楚。不过以小的所知,应该不是附近兵马。纪律极是严整,约有近万人,全军都有马匹。对了,他们多持的有火枪,而且穿的不是皮甲,而是棉衣?因为是在夜色里,看不真切,不过河东路没有这样装束的宋军。”
萧革听了不由皱起眉头:“不穿皮甲,多持火枪,还穿着棉衣?哪有这样的宋军?”
耶律重元突然道:“难道是从京西路来的营田厢军?以前我听到南国去的人讲起那里风情,说是京西路有一支营田厢军,就是如此。因为与众不同,甚是怪异,一直记住。听说这军不大用刀枪,而是全用火枪大炮,跟其他宋军全不一样。他们冬天有军里统一发下来的棉衣,用为御寒,可没有听穿衣作战。”
萧革道:“棉衣?就是我们契丹也卖的那种?”
耶律重元点头:“不错,南国从西域引种了草棉,可以织成布,而且可以做成袄御寒。有商人贩了到本朝,价钱极是不便宜。不过我听说在京西路,其实并不贵,百姓就买得起。”
萧革道:“如果说这种棉衣,我也买过,还穿过几件呢。不过,此物穿起来不如轻裘,那样价钱着实不值。此衣虽然厚重,可穿着作战,怎么能够抵挡刀枪箭矢?”
营田厢军的棉衣当然不是穿着作战的,就是御寒。作战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换上甲胄,不但是有皮甲,军中还有铁甲军呢。此时习惯,临战都是披甲,有的连睡觉都不脱下来,给亲兵造成了错觉,以为见到的就是临战状态的宋军。
耶律重元和萧革讨论了好一会,都觉得棉衣相对于铁甲并没有特异之处,穿着这个,应当是营田厢军被紧急召集,没有制式的盔甲发给他们。
在案边相对而座,萧革道:“好生奇怪,依大王所说,营田厢军驻在京西路,而且偏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南国纵然是不想丢掉唐龙镇,也只需从附近抽调兵力即可,却数千里外调了这样一支军来?”
耶律重元道:“是了,南国这些年建了什么铁路,听说上面跑着烧煤的火车,极是快捷。我听说只要加煤加水,可以日行千里而不停歇。如果他们是坐着火车来,这些日子也应该到了。”
萧革点头:“我也听说过,此真是神器,数千里几日之间可调动大军。可惜此物南朝看得重,本朝制不出来,而且也不外卖。我等只能听人说说而已,不知到底如何神奇。——不过,纵然如此,还是让人费解,为何要调这支军队来?附近陕西路、河北路都驻有大军,而且多是精锐。”
耶律重元道:“数月之前,南国广南路听说出了一个蛮王,名为侬智高,带兵起事,攻破了无数州县,极是厉害。南国朝廷惊恐异常,让枢密副使狄太尉带了大军南下,平乱去了。陕西路的精兵,多被狄太尉带走,无兵可调,才派了这样一支军队来。南国技穷,不必多虑。”
萧革道:“纵然陕西路无兵可调,河北、河东兵马不少,为何不动?”
耶律重元思索一会,道:“是了,南朝调兵来援,要防着本朝夺唐龙镇不下,与他们大打。河东路兵马在并代,守着雁门关,怎么敢抽调?本朝大军从大同府南下,他们如何阻挡?河北路更不用说,一片平坦,本朝铁骑数日可临黄河,宋人一向惧怕非常。”
萧革想想,点头道:“想来是如此了。大王,来了这样一支援军,我们该如何做?”
耶律重元道:“明日选骁将带数两千骑兵,且与他们战上一场,看看如何。南国的厢军不济,这厢军又是营田的,能打什么仗?若是不济,我们便先灭了援军,再全力攻城。”
萧革道:“大王,还是谨慎一些。敌军新来,我们不知底细,骤然交战不妥。不如多派游骑,先打听他们的底细,再定如何应对。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252章 初战()
东方露出一抹鱼肚白,杜中宵站在山上,看着谷地中连绵不绝的契丹军营,还有河另一边高地上的唐龙镇军城。军城选的地理位置非常合适,背靠大山,城下一条小河,两岸有宽阔的河谷。契丹兵马要攻军城,只能从谷地仰攻,炮火不力就很难威胁城内。
以前来家世镇唐龙镇的时候,这座城就非常难攻。他们周旋于各势力之间,到处称臣,不是怕城被攻破,而是要保护周围的蕃落。大树有干有枝,才能根深叶茂,没有周边属于来家的落蕃,一座小城还有多大意义?契丹要夺这里,也是看中其重要的位置,控扼已经形成的商路。
十三郎带着刘淮和周肃、何三郎到了面前,向杜中宵叉手行礼。
杜中宵看看几人,对刘淮道:“我们前来是救唐龙镇的,那座军城是根本之地,必须要派得力人手进去指挥。武都指挥使对你非常看重,让你带一百骑兵,乘着天色未亮,契丹大军未攻城时,冲进到军城里。此事不可等闲视之,你准备好了吗?”
刘淮和周肃、何三郎一起叉手:“属下奉军令,绝不误待制所命!”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天色不早,你们这就准备吧。武都指挥使,你选五百铁甲骑兵,下山冲一下敌阵。刘指挥使选好时机,带人冲进城去。”
十三郎和刘淮各自叉手称诺,分头去准备。
过了不长时间,就听见低沉的马蹄声,整个大地都似在微微颤抖。十三郎带了五百铁甲骑兵,从小山上缓缓向下面的契丹军营逼去。铁甲骑兵的马是好马,不过上面的骑士连人带甲带兵器,两三百斤在身上压着,无法全力冲锋,最起码要有力气回来。杜中宵选的路线,是从山上冲下,与敌作战之后,经山下的山谷回到本方阵营。这是试探的一战,比较一下双方战力,心中有数。
耶律重元尚高卧未起,听到进了帅帐的萧革说宋军逼了过来,翻身而起,口中道:“好呀,昨天我还说选几千骑兵,与宋军较量一番,被大王劝住,不想今日他们就攻了过来。不必多说,选两千精锐铁骑迎战,着海里带军出战!此一战必灭宋军锐气,两日调集兵马,一举击破宋军!”
萧革称是,出去召集兵马,耶律重元则到前面升帐。
十三郎带着五百铁甲,缓缓向契丹军营逼去。正行进间,就听到一声号角,契丹军阵中传来滚滚的马蹄声,带着卷起的尘土,看不清多少人马冲了出来。
十三郎高声道:“不要乱,每队约束好自己人马,依军令,与敌战后自谷中回军营!”
众将称是,各举长斧马刀,做好应战准备。铁甲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斧,接敌时使用,混战后则改用马刀铁锏。与禁军的骑兵相比起来,大家不带弓箭,多了长斧。
两军缓缓逼近,看见前方的宋军人马俱披铁甲,闪着寒光,倒吸一口凉气:“听说宋人有铁甲,极是难破,怎么今天就遇上了?”
两军接近,十三郎看对面的速度减慢,开始散开,大喝一声:“防箭矢!冲!”
话音刚落,漫天的箭雨射来,一时遮蔽了天空。落到宋军的铁甲上,一阵叮叮响声,如同小鸡啄米一般。马弓力弱,契丹人的箭头也是一般,如何破得了铁甲?宋军阵形略乱了一下,迅速变得整齐,持着大斧向契丹骑兵冲去。
海里征战多年,还没有见过这种打法,略一犹豫,便带着大军冲了上去。
宋军的骑兵以弓手为主,契丹和党项也是如此。每临战都是先以弓箭互射,哪方漏出破绽,中军主力才会全力冲上去,一举决定胜局。枢密院要求马军练之字射,便是这个原因。临阵时能多射几箭,接触时后方短兵相接才更有利。而初接触的弓骑,则向两边散开,继续以弓箭射击敌人。
铁甲骑兵可以防弓矢,靠的就是正面对阵,以刀斧杀伤敌人。契丹对宋军知之甚详,熟悉了骑兵作战时弓箭为主的战法,第一次见到这种打法,一时慌乱起来。
十三郎冲在最前面,手持长斧,没多久就与契丹骑兵迎头撞上。看准了海里的将旗,带着铁甲骑兵直冲过去。契丹骑兵的前锋正在向两边散开,却不想对手竟然直接向中军冲去,一时乱成一团。
长斧可砍可砸,十三郎神力,双手挥舞开来,凡挡在身前的契丹骑兵俱被砸落马下,无人可挡。其余铁甲紧紧跟住,如同一个巨大的碾子,生生在契丹骑兵中碾开一条路来。
变化几乎只在眨眼间,海里还有些发蒙,就见到十三郎的将旗已到了离自己不远处。将旗是最临战最重要的指挥标志,如果被对方斩将夺旗,必然慌乱,战局很难收拾。
见已刻不容缓,海里高声道:“挡住!诸军上前,围住来的宋骑,一人一马不许放过!”
杜中宵站在山顶上,看着下面的战局一直皱眉头。虽然自己看禁军骑兵的武器配置,也听别人说过此时战争的模式,受以前的记忆影响,总觉得骑兵交战应该是缠斗一处,硬拼硬杀。所以对骑兵的铁甲和马的具装精益求精,既达到最强的防护力,还要不影响人马行动,上面大量使用加强筋肋,增加了不少成本。没想到真到了双方交战的时候,却是这个样子,契丹自己把中门让开,让铁甲骑兵攻了进去。
契丹和党项都以重装骑兵著称,但却不是以重装骑兵为主。海里带得同样有,不过是跟在他身边的中军,人皆重甲,准备对方阵形乱了冲阵用的。此时还没展开,就与十三郎带的铁甲骑兵撞在一起。
离得远了看不太清晰,只见宋军紧紧聚在一起,在契丹军阵中碾出一片空地,双方将旗迅速就到了一起,刘淮看得出神。如果不是要冲进城去,自己说不定要代替十三郎打这一仗。
正在这时,杜中宵的传令小校到刘淮面前,高声道:“元帅军令,你们速速进城!”
刘淮高声称诺,带着选出来的一百骑兵,把杜中宵的军令紧紧藏在内衣里,一声大喝,向山下直冲而去。此时散开的契丹骑兵一团乱,唐龙镇军城前反而空了出来。
城头的俞景阳和程越看得胆战心惊,没想到来的援军如此之强,竟然跟契丹骑兵交锋,稳稳占住了上风。虽然人数较少,却阵形不乱,冲到了契丹中军,局部反而占了优势。
看了一会,俞景阳对程越说道:“看本朝与敌交战的,应该是身着铁甲,难道前来救援的是京城禁军?这个样子,契丹人不是对手,此围很快就要解了。你速速回去,把事情料理了。记住,此事于我们非同小可,痛下杀手,切不可心慈手软!”
程越应诺,正在转身下城墙,突然看见山上又冲下一支骑兵,不去助阵,却向军城冲来。急忙对俞景阳道:“都监快看,又有一支宋军来了,看着要进城!”
俞景阳看着直冲而来的那一支宋军,从混乱的契丹骑兵中穿过,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