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阴雄-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对象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年幼的被继母欺负,最后还被赶出家门后,与弟弟舒尔哈齐等人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为生,过的极为凄惨。
后来在抚顺卖这些野货的时候,被李成梁看中,于是就投奔宁远伯李成梁麾下,当了他的亲兵,而且表现的比王忠,王台还要恭顺,甚至亲自为李成梁洗脚。
努尔哈赤虽然落魄,但是身上还有这建州左卫指挥使的继承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选,把他扶持到建州左卫指挥使的位置,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哈达部。
随后,努尔哈赤就在李成梁的扶持下,拿回了建州左卫指挥使的位置,如同哈达部一样,慢慢渐渐发展起来,为了能够继续获得扶持,李成梁让他打谁,他就打谁,完全是李成梁家的忠犬。
而努尔哈赤如果被人击败了,李成梁就会站出来,毕竟打狗也要看主人,我李成梁家的狗也是你能打的,
努尔哈赤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当初哈达部的高度。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努尔哈赤的建州左卫,不过是下一个哈达部罢了,随时都可以收拾掉。
但是,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些大事情,万历十九年,李成梁为言官所劾,然后被万历皇帝罢免在家,只保留了爵位。
不过,即使如此,努尔哈赤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毕竟李成梁不在了,李如松还在啊,当时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家的时候,完全就是李如松的小跟班,让做啥就做啥,不敢有丝毫违背。
然而,此时啺菰谀姆磁眩钊缢陕示巴钠脚眩婧螅骋蝗毡镜姆岢夹慵闳ゴ虺剩钊缢捎肿魑劫林鹘巴首髡剑尴竟思芭啵嘣虺没拇ゴ蚱渌呐娌柯洌屏Φ玫浇徊椒⒄埂�
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在与蒙古土蛮部交战中,不行阵亡,而在此期间,新派遣到辽东的文官们,要么是能力不行,或者不屑用李成梁那个套路,压根没有控制住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不断地通过兼并战争,一步步做大。
第136章 广积粮,缓称王()
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才从新起复,镇守辽东,这期间的十年,就是努尔哈赤快速发展壮大的十年。
然而,李成梁对于发展起来的努尔哈赤,并不在意,因为他除了李如松还有八个儿子,李如松能把努尔哈赤治理的服服帖帖,他其他八个儿子,想必制服努尔哈赤也问题不大,即使自己过世了,将努尔哈赤这条忠犬,交给自己儿子继续用就是。
而且,他手下还有好几万,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吊打日军的关宁铁骑,只要努尔哈赤表现出逆反的样子,随时可以灭了他,再扶持一个新的忠犬起来。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努尔哈赤,就算是倾尽全力,也不过只能弄出两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够李成梁塞牙缝的。
深知这个道理的努尔哈赤,就继续表现的极为恭顺,继续当他的乖宝宝,李成梁家的忠犬。
不光获取的他女真部落的首级,不断地往沈阳送,东珠,兽皮,人参等等,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北京城的宁远伯府邸送,表现的比李成梁的亲儿子还要孝顺。
这段时期,努尔哈赤也停止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听从李成梁的命令,攻打蒙古部落,以及其他的女真部落,而且打完之后并没有兼并他们残余的部众,以显示自己并没有野心,只想当李家的一条好狗。
然而,李成梁这一次玩脱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其他的八个儿子,根本制不住努尔哈赤,而唯一能治他的李如松,也早已战死沙场了。
随着万历三十七年,李成梁再一次被罢官,努尔哈赤已经没有人能遏制住了,他又开始了之前停止十年的兼并战争,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病死,那些从朝鲜战场征战回来,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关宁铁骑,差不多都老死病死了,努尔哈赤终于亮出他的獠牙,背叛明朝。
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自称大汗,继续攻打残余的海西女真叶赫部,野人女真诸部,还有一些残余的女真小部落。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袭占抚顺、清河后,曾打算进攻沈阳、辽阳,但因力量不足,侧翼受到叶赫部的威胁,同时探知明王朝已决定增援辽东,便于九月主动撤退。
万历皇帝觉得事态严重了,就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消灭反叛的努尔哈赤。
杨镐到达辽东后,就决定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但由于缺兵缺饷,不能立即行动,遂加派饷银200万两,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又通知朝鲜、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兵策应,合计是十一万人,大举进攻赫图阿拉。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援军虽大部到达沈阳地区,但粮饷未备,士卒逃亡,将帅互相掣肘,导致战斗力大为缩减。
加上杨镐低估了后金的战斗力,也高估了自己所部的战斗力,采取了分四路进攻的策略,导致被各个击破,明军大败,努尔哈赤也趁机占领了开原,铁岭都一大块地盘。
自此以后,后金在辽东的势力,就更一步扩了,以至于现在成了大明的心头大患。
来到大明这么久了,孔有德对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还算是了解,可以说是一件人为加巧合的事情。
并不像李九成想的那么容易,各方各面,都不允许现在揭竿而起,建国称王。
“九成大哥,咱们真的不能这么干,咱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可是和努尔哈赤完全不同得。
你想想,努尔哈赤当初一直在蛰伏,还有李成梁的扶持,最后起兵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势力了,麾下兵力已经接近十万人了,而且是长期征战的兵马。
再看看咱们,现在就一座登州城,除了辽东的老兵,其余的都是些新兵,很难与朝廷大军抗衡啊。
而且地理条件也不如努尔哈赤,辽东道路不畅,调集大军需要时间,这山东可就不一样了,朝廷想要调兵的话,不需要两个月都能把云南四川的兵调来。
而且,奴儿干都司境内,都是崇山峻岭,他努尔哈赤就算败了,还有地方躲避,咱们这三面环海,如果吸引了朝廷大军前来,就只能下海了。
这称王建国的事情,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等到打下登莱二府全境再说,也不迟。
咱们要学本朝太祖的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李九成细细的思量了一番,发现很有道理“哎,是老哥我没考虑清楚,咱们现在面对的情况,确实不适宜这么做。
那老哥就听你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李九成之所以妥协,还是考虑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去考虑后面如何应对朝廷围剿大军的问题,现在真的建国称王,谁来当这个‘登莱国’的王?
如果孙元化接受了还好,但是如果孙元化不想背叛朝廷,誓死不从,这个王毫无疑问,会落到孔有德头上,因为他现在的实力,是众人之中最强的,哪怕自己有了原先旧部和部分张焘麾下辽东兵的加入,实力还是不如孔有德。
本朝太祖的事迹,他可是了解过的,除了沐英、汤和,其余的大将基本都不得善终。
其中沐英8岁就被朱元璋收养,当儿子一样,因为镇守云南的需要,加之与南京距离甚远,才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汤和与朱元璋是儿时的玩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时候,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但是对他还是和朋友一般,最后朱元璋称帝的时候,汤和也急流勇退,交出了兵权,保住了性命。
若是孔有德称王了,最后如本朝太祖一般,夺取这天下,他李九成能有汤和、沐英一般的结果?
所以,广积粮,缓称王,是现在最好的,等登州稳定之后,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避免成为朝廷的头号打击对象,以后一旦时机成熟,他的实力如果又在孔有德之上,这个王,肯定就是李九成的了。
此时,一个传令兵走了过来“将军,孙军门派人出来传话,说请将军去一趟巡抚衙门,他有话要对将军说。”
第137章 面见孙元化()
孔有德思量着,孙元化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放弃抵抗了,想要见见自己也是情理之中,就是不知道准备说什么。
不过想到巡抚衙门的那几门红衣大炮,还是有些发憷,问亲兵“巡抚衙门还有守兵吗?那几门红衣大炮如何了?”
传令兵道“回将军,孙军门已经下令,让巡抚衙门的守卫放弃抵抗了,那几门红衣大炮,已在我军控制中,我等也恪守将军的命令,没有攻入巡抚衙门。”
既然哪几门大炮没了,孔有德就没有那担心了,然后对李九成说到“九成大哥,要不要同去?”
谁知李九成一摆手,说道“孙军门只叫了你,又没有喊我过去,去了也只不过是挨骂罢了,我就不去触这个霉头了。”
不过李九成此举,正合孔有德之意,他早就准备了一些话要跟孙元化讲,有李九成还不方便,他既然不愿意去,自己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说出来了。
“既然九成大哥不愿意去,老弟我就去见一见孙军门了,毕竟他待我们这些辽东的老兄弟们都不错,不能亏待了他不是。”说罢,便骑着马直奔巡抚衙门去了。
前往巡抚衙门的道路,倒满了尸体,尤其是那一堆被红衣大炮轰击,还没来得及收敛的尸体,看的格外渗人,很多尸体都是支离破碎,有些残肢碎块堆积在一起,都看不出来是几个人的尸体,流出的血水顺着青石路面的缝隙在街道上延伸。
孔有德已经见过很多血腥的场面了,但是看到这一幕,还是有种要呕吐的感觉,毕竟之前的战斗,很少把人打到这个程度,强忍住没有吐出来之后,他对红衣大炮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怪不得当初宁远城能守住,这个时代可没有散兵线,都是大规模的集群冲锋,城下是人山人海的建奴,随便一发炮弹下去,就能收割几条甚至十几条性命,一轮炮击干掉百来人不是问题。
若是换上散弹,那效果可就更壮观了,对着密密麻麻的建奴,几千发散弹喷涌而出,想想都刺激。
攻城之前,孔有德就和李九成约定好了,不允许士兵私自劫掠,毕竟登州城不像是沿途其他的城池,可以劫掠一番就走,而是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本营,不能破坏的太严重。
但是进城之后,城内许多被欺压已久的辽民,也跟着奋起反抗,造成了一些破坏,但好在他们不是军队这种有组织的暴力团伙,被士兵们弹压之后,造成的损失有限。
不多久,孔有德就带着亲兵们,来到了巡抚衙门,此时衙署打门已经洞开,白云龙率人守候在门外,哪几门红衣大炮,也都在步兵三营的战士手中。
看到孔有德过来,白云龙上前来行礼道“将军,巡抚衙门的守军,已经全部投降,已经让人带下去安置了,属下想去拜见孙军门,结果在门外被他大骂一通,说是要见将军,属下就差人请将军前来。”
“干得不错,你现在继续守在外面,本将军先进去见一见孙军门,随后再做安排。”说罢,便带着是几个亲兵,朝后堂走去。
走到后堂,一眼便看到了两个年龄相仿的文官,根据之前的了解,肯定就是孙元化,以及他的好友王徽了。
但现在有个难题摆在孔有德面前,这两人,谁是孙元化?
他穿越之后可没见过孙元化,而且关于孙元化容貌的记忆,这具身体也没有保留下来。
只看到眼前的两人,年龄相仿不说,而且都是常服,穿的差不多,王徽的官职虽然小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两人的气质也都差不多,根本无从分辨,这对孔有德来说,真的是个大难题。
这时候如果弄错了,那可就尴尬了,而且又不能开口询问。
孔有德对这个问题很是纠结,好在两人比较接近,孔有德对着两人拱手道到“孙军门,不知叫属下前来,所为何事?”
左边的一人,猛地站起来,对孔有德破口骂道:“孔有德,你就不要假惺惺了,你临行前口口声声要痛击建奴。
到头却是犯上作乱,就算你们造反到了城外,仍好心劝你们接受招抚,结果你们推三阻四,待价而沽,最后甚至攻打府城,你就是这么报效朝廷对你的恩典的吗?”
听他这么说,孔有德便知道,此人就是登莱巡抚孙元化了,赶忙拱手道“孙军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属下也是迫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