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镛慕侠传-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娜耍蘼墼谀母龉遥际敲环ㄗ恿⒆愕摹�

    那,究竟内力是什么呢?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说法,内力是修行国术的把式匠,尤其是练习内家功法的大家,利用身体丹田部位,由内而外发力催动全身。内力越强的人,国术修为越高,他们的力道越大、身形越稳。

    这说法虚幻缥缈么?听不懂么?

    那咱再看看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诠释。

    物理学说,内力是相对于外力而言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力构件内部相互作用的力,这个力与构件内部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密切相关。

    丹田是哪里?是人的小腹,是人体的中心位置,这丹田力是由内而外的,也是由外而内的相互作用的。

    传统诠释与现代说法相呼应,正好把关于“内力”的诠释说完整,传统国术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当然,赵德辉和韩金镛,彼时都是孩子,他俩比的是体力。这比试并不平等,当然是赵德辉更占上风。

    但见得,赵德辉把自己的小褂脱下,显露出自己壮硕的上半身。他努了努劲儿,往自己的手心吐了两口唾沫,小眼睛瞪的滴流圆,站在了石杠子的面前。

    这石杠子,是孩子们日常习武之时,都要练习的教具,两部分构成。木杠选用的上好的实木木棍,重量在两斤左右,木杠两端穿着的的石盘是圆的,小号的每个30斤,大号的每个50斤,石盘的中间打磨出窟窿,这样才好被穿在木杠上。练武、练力量的时候,大伙儿既可以单独拿一个石盘,练习局部力量,也可以像举杠铃一样,在木杠两边串好石盘,练习举重、负重。

    “谁让我比你年岁大呢!”赵德辉不等主持的表弟问,不等王义顺、钟先生示意开始,已经率先站到了把式场子里,他向大伙儿作揖,行了一圈礼,随即猫腰,“我先试试小个儿的单个石盘!”

    不费吹灰之力,赵德辉举了小号儿的单个石盘。

    “该你了!”赵德辉发泄心中的抑郁似的,把石盘扔在地上,发出了“砰”的一声,他用双眼瞧了一眼韩金镛,“你也试试这个小号儿的!”

    韩金镛不言语,他把上衣的下摆掖进了裤子里,自个儿也浑是高声喊了几下,算是给自己鼓劲儿,走到了石盘旁边。

    韩金镛弓腰,双手各三个手指头往下扣,找石盘的下沿,然后感觉带住了力气,试了试,石盘微微离地几寸,韩金镛这才“嘿”的又喊了声,把石盘抬起至腰间,然后,他猛的甩了一把腰,借着惯性把石盘举过头顶。

    三十斤的重量,俩孩子都举起来了。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重量即便是孩子而言,也并不算甚重。

    “接下来我试试五十斤的大号石盘!”赵德辉看韩金镛走回自己的身旁,知道又该自己上了,他走到了把式场子中间,双目盯着这大了一号儿的石盘。

    咱长话短说,赵德辉举起了五十斤的石盘,韩金镛紧接着上场,也将将能够举起。

    可升到了这个重量,明眼人可就看出来了。韩金镛不成。

    为什么呢?因为韩金镛举起五十斤石盘的时候,脚底下已经踉踉跄跄,整张面庞已经憋得通红。五十斤的分量,已然到了小孩儿韩金镛能够承受的极限。

    有赵德辉的表兄弟,给他送来了大碗的凉白开,让他喝一口润润嗓子。钟芸也捧着个粗碗,盛了一碗水,递到韩金镛的手中。

    “各位先生、各位师傅、各位长辈、各位乡亲!”赵德辉也看出来韩金镛的力量已经穷尽了,他抱拳拱手,朝着四方又拜了一拜,“刚才我和我的学弟韩金镛,稍稍热了热身,试举了一下单片的石盘,这重量不大,显不出我俩的能耐,无非是让身子稍微舒展一下,热热身,接下来,我们就要举大份量的石杠子啦!”

    赵德辉说罢,故作潇洒,把手中的水碗甩给了自己的表兄弟,然后走进了把式场子,他找了两块小号儿的石盘,用木杠子穿过,然后说道:“这一次,我举六十斤的分量,加上木杠一共是六十二斤。如果我举不起来,小金镛举起来了,那就是他赢了,他不但赢了这一场,而且赢了整场比赛。所以,说什么我也得卖把子力气!”

    赵德辉说罢,深呼吸了一口,他憋足了一口气,俩眼睛瞪得更大、更圆,一股声音从肚皮往上顶,穿过肺腑、从口中发出,大伙儿只听见“嘿”的一声,六十斤分量的石杠子,竟然被赵德辉稳稳的举了起来。

    “好!”“赵家小子劲儿还真不小!”“这小子没少下功夫!”围观的乡亲中,又有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小金镛,轮到你了!”赵德辉把石杠子扔在地上,走回到场外,对韩金镛说道。

    韩金镛其实有个自知之明,他知道能举起五十斤的石盘,已经到了自己力量的极限,这六十斤的石杠子,外加两斤的木杠子,让是无论如何也举不起来的。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人贵有自知之明,实话实说,刚才举五十斤的单片石盘,我已经费了老鼻子劲儿,这六十二斤的石杠子,我是无论如何也举不起来的。”韩金镛说道,“可是比赛比的是能耐,更是这不服输的劲头,我无论如何也得试一把,这次能举起来,是我侥幸,举不起来,也不算我无能,毕竟我比赵德辉学长年纪小。小一岁,力量就相差悬殊。更何况,我俩的年纪相差三岁!”

    韩金镛说罢,猫腰低头,他卯足了劲头,使劲儿攥住了木杠中间的位置,想把这两片石盘连同木杠一起举起。可是只抬起到膝盖的高度,韩金镛就知道,如己所料,他举不起来。

    于是,韩金镛松手,石杠子顿在了地上。

    “我不成,这局我输了!我认输!”韩金镛抱拳拱手,朝乡亲们做了个揖,朝赵德辉做了个揖。

    可话是拦路虎,好马出在嘴上。刚刚韩金镛这一番话,让赵德辉在场下站不住了。赵德辉分明听到了,有的乡亲又在窃窃私语。

    “对啊,他赵家小子比韩家小子大了好几岁,俩人举同样的份量,这不是欺负小孩儿么!”“对,没错!老赵家这小子要想赢得光明磊落,他还得再举一次,举个更大份量的石杠子……”

    钟芸聪明的很,她听到乡亲们的议论,瞬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我说,赵家哥哥,大伙儿说的你都听见了么?”钟芸适时凑上前,在赵德辉的耳边嘀咕了起来,“你要想赢小金镛,你要是想让大伙儿没话说,怎么着还得再入场一次,再举起一个更重的份量!”

    刚刚已经明显获胜的赵德辉,听了这些闲话,真的是气不打一出来。尤其是钟芸的冷嘲热讽,更让自己有些难以接受,一股孩子气的任性劲儿涌上心头,他重新“哼”了一声,走进了把式场子。

    “刚刚有乡亲在台下说悄悄话,怪我耳力好,我听得真而又真、且而又切。的确,我比韩金镛大,我们俩举同样的份量,我举得起来,他举不起来,算我欺负小孩儿。”赵德辉一边说,一边瞪了那几个乡亲一眼,又瞪了钟芸一眼,“这样,我这再次登台,是想再举一个更重的份量,这次我举起来了,算我赢了他,我要举不起来,我们俩这局算平手!”

    “来啊!”赵德辉朝自己的几个表兄弟一挥手,几个小孩儿鱼贯而入,“哥儿几个,给我帮个忙,我要举一百斤!”

    “嗨!我的傻儿子!”赵俊彦心里暗自言道,“完了,我儿子这傻小子中计了!”

第51章 强弩之末() 
钟芸这招用的巧,钟芸这招用的妙!巧妙之处就在于,她不费吹灰之力,就用巧舌如簧的激起了赵德辉的过度自尊。这样一来,赵德辉就要用额外的力气,自己再尝试举起更重的份量,耗费额外的体力。

    这个节骨眼,韩金镛恰恰可以以逸待劳,在一旁休整,以利再战,静静等待赵德辉和他在中央无极土进行最后的国术对决。

    而那才是真正决胜的项目。

    赵德辉终究还是年轻,就这么轻而易举的上了钟芸的当。

    凭心而论,即便是再壮硕的孩子,没有经过专业的锤炼,也很难举起一百斤的份量。即便举起来了,他的体力也要被耗去不少,势成强弩之末。而一旦赵德辉举不起一百斤的份量,那按赵德辉自己的话讲,他和韩金镛就在这一场打个平手。即便下一场赢了,无非也是和韩金镛各胜一场。韩金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想到这些,赵俊彦才断言赵德辉中了计,暗自摇了摇头。这孩子,毁就毁在了这孩子“不吃葱、不吃蒜、偏偏吃‘姜’”的个性上。

    可场上的情势,却发展的更快。

    转眼的功夫,赵德辉的几个表兄弟,已经在把式场内,替赵德辉换好了石杠,这次,木杠上换装了大号的石盘,这套石杠的总重量已经涨到了一百零二斤。

    硕大的石杠子,即便在常年务农、身体精干强壮的农户看来,都要暗自咽一口唾沫,他们心里也得想,如果上场的是自己,他们有没有把握举起这一百多斤的份量。

    赵德辉有这把握么?他也没有。在过去日常的练习中,他唯独有两次举起了一百斤,可是举起来之后,都是身摇体晃站不稳。把式场子突然间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为这个妄自尝试一百斤重量、却还远不到十六岁的孩子捏了一把汗。

    “来吧!”赵德辉自己高声喊了一嗓子,他环视四周,发现全场的目光都汇聚到自己身上,突然间有了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既视感。

    “即便输了,这场面我也赚了!”赵德辉心里暗自想,双手可已经向木杠的方向抓去。他攥紧了木杠子,转了几把,让手和木杠之间产生了足够的摩擦力。

    “起……”赵德辉卯足劲,沙哑着嗓子,喊出了声。

    伴随着声音发出,大家看到赵德辉脸、脖子、前胸后背涨得通红,头上、脸上、胳膊上、脖子上青筋毕露,可就在这痛苦的用力中,那石杠却一点一点、一丝一丝的被拽离了地面。

    “稳住了!起!起!”赵俊彦发现自己的儿子真真把这百斤石杠举起来的时候,心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他不由自主的身子往前探,双臂微微发抖,似乎在和儿子一同使劲用力。

    “孩子,别着急!一鼓作气直接举起来!别犹豫!别犹豫!”赵俊彦高声的喊着。

    赵德辉这阵子已经没法子分神回应父亲的要求了。他涨红了脸,微微斜眼看了一眼父亲,算是给父亲一个回答。他突然间高擎双臂,用上了腰板、大腿、膝盖全部的力量,生生把这百斤的石杠,顶过了头顶。

    “唉!好!唉!好!”赵俊彦高声喊着,“举起来了!举起来了!赢了!”

    赵德辉的亲眷、围观人群、甚至连王义顺、钟先生,都情不自禁的叫起了好。

    韩金镛站在一旁,也不住的鼓掌庆贺。

    “怎么样?小孩儿?这回算我赢了吧!”赵德辉身子往后一躲、胳膊往前一送,把石杠扔在了原地。他顾不上和正在欢呼的大伙儿呼应,径直走到韩金镛面前,喘着粗气问道。

    “赵师哥真是天生的神力,小弟我自愧不如,这局是我输了,是我输了!我输的心服口服!”韩金镛一边点头一边笑,一边笑一边鼓掌,“我连六十斤都举不起来,更何况这一百斤,我距离赵师哥您还差的远呢!”

    赵德辉听的出,韩金镛这话是由衷说出的,自己这才流露出自豪的神采,向四面挥手致意。

    刚刚搁下石杠子的时候暂且不显,但到这阵子,赵德辉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脏跳的格外厉害,他的呼吸局促,他说不出的燥热。

    直到一身热汗猛的冒出,赵德辉才感到通体舒畅。

    “第二局比赛,角力,获胜的是赵德辉!”作为这场比赛的主持人,赵德辉的表弟嗓子格外嘹亮,他高声的喊着,“请大家别拥挤,有序的移步中央无极土,第三场国术比武,在这边举行!”

    这“中央无极土”是何?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第一种说法,“中央无极土”实则是“中央戊己土”,说的是大开大合的战争场面,核心指挥官往往在作战的中心统筹全局。这“中央戊己土”的位置,与天干地支和五行相配,有“东西南北中,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的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中央无极土”,是在小场面的练武授徒把式场子里,大家比武的地方。类似于这样的比武的场地,有的把式场是设置为“演武台”,是搭出的木头棚子;有的把式场是设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