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人位置肯定不能低,不然的话也不会知道这一次的番薯之事是由朱常洛一手推动并且最重视的!
既是朱常洛的敌人,又在平安府拥有足够高的地位,并且在朝中也有人脉……
能够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人似乎就只有一个!
于是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寿王府右长史徐弘胤大人在又一次向京城传讯的时候,光荣的被骆养性带人逮了个正着。
确定了真正是他之后,朱常洛心中却是有几分懊恼,这他娘的真是灯下黑啊。
他千防万防竟然让这么个半废的人暗中给他使了绊子……
事实上,自从那一次的金陵城之事以后,徐弘胤被降为右长史,彻底被扫进了角落里,朱常洛拔除了他安插在王府当中安插的所有亲信,他本人更是被半囚禁在一个单独的小院子里,不准和外界接触,美其名曰养病!
随着朱常洛对王府的掌控力越来越强,自然也就下意识的忽略掉了这个压根没什么存在感的人。
可谁知道这厮竟然贼心不死,暗中留了一手。
趁朱常洛离开王府的这段时间,用自己多年的积蓄重金贿赂了看守他的几个小兵,让他替自己往外送了几封信,找到了他在外经商的一个远方亲戚,辗转和金陵城徐家取得了联系。
然后又跟某个朝中大佬勾结,才有了这次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朱常洛警惕性放松的前提下,等朱常洛回归之后,没费什么劲儿一查这厮便无所遁形了。
不过让朱常洛遗憾的是,即便是徐弘胤也不知道朝中的那位大佬究竟是谁……
望着这个给自己带来无数麻烦的混账,朱常洛罕见的皱起了眉头,头一次认真的考虑着要不要冒些风险让他“病故”在王府当中。
而对面五花大绑的徐弘胤显然是没有错过朱常洛眼中一闪而过的杀意,心头惊惧之下,只能死死的抓着最后一道护身符,颤颤的开口说道。
“殿下,你不能……不能这么做?下官是朝廷委派的右长史,您没有权力处置我……”
“呵呵,徐长史体弱多病,水土不服已久,在王府卧床数月,最终药石无用,本王也很哀痛啊……”
朱常洛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淡淡的开口说道。
这回他没有叫其他人来,只带着骆养性,这货不愧是锦衣卫里出身,听见朱常洛有杀人的意思,眼神都在发亮。
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道。
“殿下放心,属下一定做的毫无痕迹,就是朝廷的御医过来,也定然查验不出分毫不妥之处……”
“不……不行,你不能……”
徐弘胤脸上顿时涌起一阵哀求之色,跪在地上不住的磕着头。
“本王再给你最后一个机会,这次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朱常洛却是脸色陡然一冷,凛然问道。
“这……这小的着实不知啊!”
徐弘胤额头都快磕出血来了,脸上更是渐渐涌起绝望之色。
朱常洛一阵失望,到了这个地步,徐弘胤还是不肯松口,那只能说明这个幕后之人的身份他是真的不知道了!
不过眼见朱常洛脸上的失望之色,徐弘胤的身子却是颤抖的越发厉害,陡然间心头闪过一道灵光,像抱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开口说道。
“殿下,我还有个消息或许对殿下有用!”
“嗯?”
朱常洛却是不相信他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挥挥手示意把他拖下去。
望着骆养性越发不怀好意的笑容,徐弘胤大喊道。
“是关于皇后娘娘的!郑贵妃,她打算谋害皇后娘娘!”
“你说什么?”
朱常洛的神色顿时变得凌厉起来,厉声问道。
对于他来说,没有王皇后就没有他的今天,这个温婉的女子护持了他十四年,将他当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
毫不客气的说,王皇后在朱常洛心中的地位丝毫都不亚于王氏这个生身之母!
此刻听说这个消息,自然是无比惊怒……
ps:平安府的剧情总算要告一段落了,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回京城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原委()
不过事情越是重要,朱常洛却越是冷静下来,脸色一沉开口说道。
“说清楚!”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让徐弘胤的身子忍不住一缩,因为和方才的一闪而逝不同,这一次他能够感受到朱常洛语气当中浓重的杀意。
他甚至毫不怀疑,如果自己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话,说不定真的就再也走不出这座大殿了。
不过所幸他并非是情急之下胡言乱语,吞了吞口水徐弘基颤巍巍的开口说道。
“殿下容禀,此事乃是小的在和魏国公府通讯的时候,意外得知之事,当时小的派人送信出去本不是给那徐弘基,而是要给魏国公府的一位旁系长辈……”
在徐弘胤的叙述当中,朱常洛也渐渐的推演出了事情的发展经过。
要知道,徐弘基虽然是大房长子,但是这些年来魏国公府大房早已式微,反倒是徐弘胤这一系的势力越发强健,这也是当初徐弘胤有信心一争魏国公之位的最大依仗。
只可惜的是,徐弘基此人聪慧的很,眼见大房势力变弱,便孤身入京寻求朝廷的帮助,其中自是有一番博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徐弘基赌赢了,在朝廷的帮助下,他的确成功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但是旁系的势力却并没有因此而式微,反倒因为徐弘基这个正牌继承人长年不在金陵城,将势力经营的越发稳固,徐弘胤最初的想法,也正是借助旁系的力量向朝廷报信,将他给救出来!
但是天不从人愿,徐弘基终究不是什么易于之辈,他被囚禁在寿王府的这些日子里,徐弘基依仗魏国公的身份,加强了对于旁系的打压和拉拢,而不幸的是,徐弘胤抱之以希望的那位长辈,恰恰已经成了徐弘基的人。
所以他的求救信顺理成章的就到了这位往日的仇敌手里,本来徐弘基肯定是打算付之一炬的,但是徐弘胤在信中提到的平安府现状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魏国公府向来是皇帝最忠实的狗腿子,所以理所当然的,这些年徐弘基一直在跪舔皇帝的心尖子郑贵妃!
甚至于徐弘基如今的爵位之所以能够顺利承继,也是郑贵妃枕头风的威力……
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弘基理所当然的将徐弘胤的求救信改头换面,将其中有用的东西修书一封送到了京城当中。
回复来的很快,中心意思只有一点,需要更多更具体的平安府资料!
但是徐弘基本就是打的一竿子买卖的主意,如何能够从徐弘胤这里套出来更多的消息?三来二去之下,徐弘胤便发现了他的身份。
也正是为了说服徐弘胤帮忙,徐弘基才不情不愿的透露了一点模糊不清的消息……
“什么消息?”
对于他们这对兄弟的恩怨,朱常洛并不关心,不过他这句话的情绪却是缓和了下来,因为徐弘胤的这番说法还算符合逻辑,勉强能够解释的通他的消息来源。
不过也仅仅是有所缓和而已,郑贵妃如果真的要谋害王皇后的话,必定是要暗中运作,将事情保密到了极点!
毕竟王皇后无论如何都是一国之母,中宫皇后,天子的原配正妻!
毫不夸张的说,要是这件事情被坐实的话,就算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也难逃杖毙的下场。
别忘了,皇后乃是后宫之主,理论上来说,后宫之事皇帝也没有插手的份儿。
何况两宫皇太后尚在,怎么可能允许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发生……
这等机密之事,竟会让徐弘胤一个远在平安府的杂鱼知晓?
“那徐弘基在来信中暗示,说郑妃娘娘已经告诉过他,殿下绝无可能登上太子之位,只要小的将平安府的现状告诉他们,他们便能够找到殿下的软肋,若有一日,郑妃娘娘成了……成了皇太后,定不会亏待小的!”
徐弘胤脑门上的汗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小。
“就这个?书信呢?”
朱常洛眉头一拧,冷声说道。
只是心中却是有些失望,不过是徐弘基胡乱许诺罢了,这蠢货竟然也相信,害的自己白担心一场……
不过徐弘胤似是也知道朱常洛不会这么轻易相信,着急道。
“殿下,请您相信小的!小的和徐弘基互通书信不少,大都是看守小的那两个卫兵所送,但是唯有这一封是他千方百计支开了卫兵,派了魏国公府的老仆亲自送来,并且在小的看完之后即刻焚毁!”
“这么说,你是没有证据咯?”
朱常洛的脸色却是更加阴沉,眸间闪过一丝危险,开口说道。
“殿……殿下……您相信小的,那封信当中徐弘基言之凿凿,说只要将殿下留在平安府些许时日,殿下便再也没有回到京城的机会了……”
“小的虽然在殿下身边不久,可也清楚如今殿下的身边乃是铁桶一般,行刺定然是行不通的,想要将殿下永远留在平安府,唯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将三皇子殿下推上太子之位!”
“而三皇子殿下最大的劣势就是……”
“庶子的身份!”
朱常洛冷然接话道。
徐弘胤说的不错,朱常洵最大的劣势,也是他唯一的优势就是身份,宗法制之下,名分便是压倒一切的优势!
但是要知道,这个优势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嫡庶之分归根结底是要归结在生身之母上,如果郑贵妃成为皇后的话,朱常洵就能顺理成章的变成嫡子。
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总结起来实际上只有八个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若不是王皇后这些年都没有儿子的话,朝臣也不可能想要支持朱常洛成为太子。
所以换个角度想,郑贵妃完全有这个动机,而且目前来看,如果她想推动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的话,这是最快也最好用了办法!
不过……
朱常洛微微一笑,露出白生生的牙齿,对着底下的徐弘胤淡然开口道。
“也就是说,你所说的这些,只是你的主观臆测而已!你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据,对也不对?”
一句话吓得徐弘胤身如筛糠,额头上的冷汗更是越发的多了起来……
ps:汗,看来还是要再等等再回京城,不过也就是这几章的事儿了……
下一章十一点发~
第二百六十七章:启程()
到最后,骆养性还是没有如愿的将自己在锦衣卫的所学用在这个面目猥琐的内奸身上!
朱常洛的吩咐是继续将他关到小院子里,只是加强了看守的力量。
之所以没有处置他,倒不是因为朱常洛心怀慈悲,而是着实不大方便。
这货虽然让人讨厌,但是终归是朝廷派来的官员,真要让他“病死”在平安府的话,即便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右长史,也总归要有些麻烦的。
更何况压根没有必要,徐弘胤的作用也就仅止于此了,经过这次的事情,他是不会再掀起什么风浪了!
真正让朱常洛在意的是他所说的话,尽管徐弘胤所说的有八成都是猜测之语,可信度着实到了可怜的程度。
但是朱常洛却信了!
当然,不是因为他那明显是主观臆断的逻辑推理,而是因为徐弘胤这番病急乱投医正好碰在了点上。
让好久都没有运用过先知视角的朱常洛想起了一件极容易被忽略掉的事儿。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也就是将近半年之后,皇城当中将会发生一场大火。
明实录对于这场大火言语不详,一笔带过,只有一句话记录。
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一时俱烬,上时居养心殿密迩二宫,立火光中吁祷甚切,幸不至蔓延。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关于这场大火的记录。
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奇怪之处!
往常皇城当中不是没有发生过灾害损毁宫殿的,但是无不是详细记载。
或因雷火,或因走水,或因其他,总之要有一个名头,并且着火之后,相关的人等都要被追究责任,进行处罚。
要知道,皇城着火可不是小事,严重的话甚至可以扯上苍天降祸,有时候连皇帝都要下诏罪己!
但是这一次大火牵连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三宫,但是却被轻描淡写的处理掉了,甚至就连原因都没有解释一句,这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而且这句记载虽然简单,但是却可以看出当时究竟有多么凶险,就连皇帝都犹自后怕,足可以看出在其中的人必是难以生还。
更何况火发坤宁宫这五个字,已经足够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