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封疆-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义纵。因为他知道今晚这些酒肉可不是原本就有的,很明显是义纵用内史府的钱为几万大军买的单,这人情说小也不小了。而这几天霍光同样知道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时任左内史的庄青翟,还兼任太子少傅时常都陪在太子左右。加上庄青翟此人是世袭的武强侯,在朝着地位颇高,内史府的事他一般并不过问,以至于整个内史府完全掌握在义纵手中。

    “霍侍中严重了,你我以后还要同殿为臣,这些小事何须言谢!”义纵如今四十多岁,看起来就像一位穷经皓首的大儒,说起话来也进退有度。

    “呵呵,内史大人既然如此说了,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客套话了,如今军中事物繁多,它日在到府上拜访大人。”霍光知道义纵之所以对自己这么客气,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霍去病。汉武帝时期这些酷吏虽然让许多人畏惧,可是即便张汤也不敢把霍去病怎么样,更何况区区一个义纵?

    而义纵虽然已经是右内史这样的高官,可是谁又不希望权位越大越好呢?这朝堂之中历来都是党派势力交织,义纵为官多年得罪的人不在少数,他也急且的想要寻找一个大势力为靠山,而唯一还能接纳自己的就只有与自己没什么过节的军中势力,军中势力最大的无疑就是卫霍外戚。

    “兄长,这义纵已经露出了一些依附的意思。不知兄长是什么意思?”义纵走后霍光便将与义纵交谈的详情如实告诉了霍去病。说实话对于这些权利斗争和势力纠葛,霍光完全没有处理的经验,如果让霍光来决定他还真不知道该不该接纳义纵,以他现在的见识和眼光也难以分辨出接纳义纵与拒绝义纵的得失。

    “依你看义纵这么做是为什么?”霍去病没有直接回答霍光,而是反问起了霍光。

    “小弟愚见,义纵也不是愚蠢之人,相反此人心思缜密,他肯定也是知道自己这些年得罪了太多了,终有一日难以善终,于是急切的想要寻找一个能庇护他的势力。朝中其他官员与他已有间隙恐怕不会接纳他,。而单纯依靠陛下,则完全是将安慰系于个人喜好上,万一哪一日陛下不再重用他,就需要一些能在陛下面前为他说上话的人。而兄长就是义纵想要找的人。至于其中得失,小弟现在还看不出来!”霍光将自己能想到的都说了出来,也确实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以他现在的地位确实还看不出其中的得失。首先得到掌握京畿重地的右内史投靠,这无疑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但同样的接纳义纵就等于将那些与义纵为敌的敌人也变成自己的敌人,这也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其中利弊还真不是霍光现在能判断的。

    “你想到了一半,还有一半却没有想到。不过这已经难能可贵了。”随着霍光的表现,不知不觉间霍去病对他的要求也越高,不过一想到霍光如今才刚满十四岁,这已经很不错了!

    “还请兄长明示!”霍光性格上的优点再一次显现出来,就是不骄不躁,为人谦虚。

    “义纵此人野心不小,你说的那些只是义纵一石二鸟中的一鸟,这还有一鸟便是直指‘含丙殿’。”霍去病同样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论年纪霍去病也不过才二十多岁。有时候霍光都在怀疑,这霍去病也太过妖孽了,完全盖过了自己这个穿越者。

    霍去病手指指向长安方向,霍光知道他指的地方应该就是太**,而刚才霍光口中的含丙殿其实就是太子起居的地方。因为西汉还没有东宫指代太子的说法,这个时期太子居住的地方直接就叫太**。由含丙殿、甲观、画堂组成。

    霍光此刻也反应了过来,这霍去病所代表的卫霍外戚,同时也是太子最坚定和有力的支持者。义纵同时还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太子的赏识,如果同时得到皇帝和太子的赏识,这样的人想不发达都难。

    “至于得失就更简单了。你觉得我与舅父现在朝中地位如何?”霍去病见霍光已经明白了,便又抛出了又一个问题。

    “兄长与舅父在朝中自然无人能及,特别兄长这次携漠北之战大胜之势还朝,注定在朝中无人可比。”霍光到不用怎么思索这个问题,这些都是明摆着的。

    “对啊,既然已经如此了,又何必为一个人再去树立一批不必要的敌人呢?我想陛下也不希望看到朝中大臣势力太过庞大吧?”霍去病终于点破最后一点关键,此言一出霍光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此时霍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眼界还是太狭窄了,右内史在一般人眼中确实位高权重,可是到了霍去病如今的地位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霍光明白霍去病最后那句话才是重点。卫霍外戚能有今日,其实也离不开汉武帝,可有说一切都是汉武帝给的,要想保持住如今的权势,就不得不时刻考虑汉武帝的感受。

    对于一个强势的皇帝来说,能给你一切,同样的也能收回一切。这一刻霍光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以后在汉武帝面前应该如何自处,其实也正是这一点才让他最终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走到了人臣的极致。

    “小弟明白了!”霍光了然的答道,他不仅明白了这件事中的玄机,也明白了以后该如何去做。

    “嗯,你的身份特殊,在别人眼里其实你就代表着为兄。像义纵这样的人,以后不要走得太近,却也不要去刻意交恶。孟子不有句话说‘左右逢源’吗?此言虽有贬义,却也不失为为臣之道。”

    “呵呵,兄长说的是。我看兄长也不是只知道行军作战嘛,这朝中百官又有几人知道兄长其实学问极深!”霍光也调侃着说道,不过也不完全是调侃。霍去病连孟子的话都知道,怎么也不是这个时代那种只知道行军打仗的莽夫。而朝中百官恐怕都被霍去病的表象所迷惑,没人知道真实的霍去病其实足智多谋,甚至连他留给后世的形象都只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你这小子……”霍去病一时也不知道说霍光什么好,不过看着霍光的表现和成长,他的心中却是满意至极。

    “对了兄长,前日陛下召你入宫,肯定有说明日封赏之事吧?不知道陛下这次又给了兄长什么样的封赏?”霍光对明日的事情也很好奇,忍不住的想要通过霍去病提前知道。

    “陛下恢复了一个官职,取夏之‘大司马’之名,为武官之首,执掌天下兵马。明日我与舅父将同受大司马一职。”霍去病没什么隐瞒,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道出了明日汉武帝封赏的重头戏。

    “大司马……陛下这是在为建立内朝埋下伏笔啊。”霍光一听大司马三个字,立刻明白了汉武帝是在为建立内朝做最后准备了。因为原本执掌天下兵马的最高官员是太尉,而太尉在汉初就是三公之一,三公便是外朝领袖。汉武帝置大司马虽然只是加冠,可这已经很明显是在剥夺太尉的权利。

    结果原本一场看似浓重的封赏大殿,其实不过成了汉武帝完成改革的一个重要伏笔。至于是不是封侯,恐怕汉武帝都不是真的关系,因为大汉侯爵成百上千,多几个汉武帝并不关心,而一个大司马却可以让他完成组建内朝的最重要一步,而后彻底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这才是汉武帝真正的算计!

    霍光也再一次体会到,朝堂之上处处算计,下至升斗小吏,再到义纵这样的两千石高官,最后甚至连汉武帝也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

第27章 太庙封赏() 
第二日一早霍去病大军就整队向太庙进发。太庙早在周代就出现了,而且被记入《周礼》中,成为后世历朝历代皇家祭祀先祖的地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时期不同,西汉太庙是历史上最多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不仅皇帝在长安有太庙,就连各诸侯王国中也有太庙。

    当然汉武帝祭祀的太庙就在长安近郊,这里供奉的就是自汉高祖刘邦祖父起的历代大汉皇帝。

    太庙也是一处巨大的宫殿群落,霍去病大军赶到的时候,汉武帝的御辇还没有到来,不过朝中文武大臣却几乎全部到场了。不过霍光发现太庙的大门此刻正关闭着,那些已经到来的大臣也都很自觉的站在了太庙外的空地上。

    这些人都穿着大袖深衣,各个如石俑般站定。因为没有一个是霍光认识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可以去关注这些人。而此刻霍光却是不时的向后方望去,他想要看的自然是汉武帝。

    “这里是太庙门户,距离主殿还有一段距离,等会大军肯定是不能进入太庙的,不过我们却要跟随陛下进去,到时候你跟在我身边就行了,切忌不要多言,不要乱看。”霍去病小声的给霍光说道,本来正常进入太庙每位官员站的位置都有固定的安排。不过这次霍去病与麾下将士却是主角,所以他们被排在了汉武帝之后,所有朝臣的前面。

    “皇帝陛下驾到……”没等多久,霍光就听到从后方传来一声洪亮的唱念。而后霍去病便率先下马,静静的站立在通往太庙石道的两侧。

    霍光自然也跟着下马,目光顺着石道尽头看去,首先看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旌旗,而旌旗开道之后很快的便出现一架华丽的马车,不用说这自然是汉武帝的车驾。此刻漠北之战将士和朝中官员分列两侧,汉武帝从中而过,还真有几分后世首长检阅部队的感觉。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马车在距离大门还有十丈的地方停了下来。看着马车前的锦帘缓缓被拉开,霍光感觉自己已经屏住了呼吸,这位雄才大略,名垂千古的汉武帝就要出现在自己面前了,而且还是活的……

    很快一个巍峨挺拔的身影就缓缓走出马车,远远的霍光就感觉到一股如山岳般沉重的气息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气势。以前霍光一直以为所谓气势只不过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在人的身上真有这种气势。

    “诸位将士幸苦了!”随着汉武帝走下车驾,从他口中传出一句平淡却又不失威严的声音。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问候,霍光都有些不敢相信,气吞山河的汉武帝开场竟然就是这样一句话!

    霍光微微抬起眼帘,看到汉武帝身着冕服,头戴冕冠。那冕服为黑色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而黑色上衣胸前绣着一团云纹,左右肩头分别绘着日月图案。霍光不要看也知道,这黑色上衣的背部应该就是星辰。所谓“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同样也是从《周礼》中流传下来的皇帝冕服的固定样式,这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不变的。

    不过当霍光将目光落到汉武帝面孔时,却被那冕冠前垂下的‘冕旒’给遮住了。他只能感觉出汉武帝年近四十,而具体的相貌却看不真切!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汉武帝一走下马车,众大臣和数万将士竟然不约而同的齐呼万岁。而汉武帝依旧摆出威严的仪态,在几名内侍的搀扶下,向着太庙大门而去。

    汉武帝走起路来四平八稳,一路过去目光也没有看向两侧任何一人。而随着汉武帝的到来,那太庙大门也被打开了。当汉武帝及其依仗走入太庙是,霍去病才转身跟在了皇帝依仗后面。而后自然是漠北之战的将领,最后朝中大臣也才鱼贯而入,不过进入太庙的人虽然很多,却一点也不杂乱,甚至这么多人竟然还安静异常,就连太庙大树上的鸟叫都清晰可闻!

    “可惜啊,这么近的距离居然没看到汉武帝长什么样。要是有个手机什么的就碉堡了,拍张照再发个**啥的,估计会火到爆吧?”此时霍光反倒没有开始那么紧张了,还在心中默默的开起了玩笑。

    整个祭祀过程非常得长,首先就是汉武帝念了一篇长长的祭文,不过祭文具体是什么霍光是真的没听到。一来那祭祀文章实在让人难懂,二来他们这些人虽然距离太庙正殿已经很近了,可是还是相距汉武帝十多米,就算汉武帝声音很大,落到这些人耳中也听不出是什么了。

    好在西汉时期还不兴动不动就下跪,整个祭祀过程虽然很长,却不用这些大臣一直跪着,基本上他们这些大臣就是站在后面陪汉武帝的。

    一番繁缛的仪式之后,终于到了这次的重头戏,就是为六位新封侯的将领授印。在封建社会,最能代表身份的就是印信,而封侯的过程也就是皇帝授予列侯印金印。而在西汉列侯印信则是享受最高级别的金印紫绶,所谓金印紫绶就是指真正的黄金印信和紫色的系印绶带。

    册封一开始,霍光就看到有六名内侍各自捧着一个托盘走到了文武百官前面,而后汉武帝又说了长长的一段话,这次霍光大概听明白了汉武帝话中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说被封侯的这六人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大汉建立了多大的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