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植走上刑场,朝围观的百姓们喊道:“此七人,合谋行刺本公!”
“杀!”
“杀了他们!”
“抄家!抄家!”
百姓们被李植一句话点燃了,大声喊杀。不少百姓更是要求抄死刑犯的家,显然对敢于行刺李植的奸人恨之入骨。
李植点了点头,感觉自己已经不用说什么了。如今到茶楼听报的百姓越来越多,百姓可以很容易得到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各种行政动作都很理解。
“行刑!”
詹克坚看着李植,脸色惨白。
李植见他眼睛打转,上去问了一句。
“詹克坚,你密谋暗杀本公,罪该万死。如今死到临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詹克坚身子发抖,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几个字几个字地说道:“难道,士人,难道儒学,以后,儒学,圣人微言,就要被抛弃了么?”
李植笑了笑,一挥手,一个步枪手走上来抵着詹克坚的脑袋。啪一枪枪响,詹克坚的后脑勺开花,这个正四品的文官眼睛一翻身子往前一倒,死透在盛夏的刑台上。
李植看了看五个刺客,黄老大被李植扫视一眼,眼睛一睁,竟吓得昏了过去。行刑的士兵愣了愣,把他提起来扇了几巴掌,却始终没能把他弄醒。
刘老二怔怔地看着李植,说不出话来。他本来还以为他供出德王,李植就会饶他一死,想不到最后下来还是要被枪决。
五名士兵将步枪抵在五名刺客的后脑勺上,噼哩啪啦地摁响了扳机。五名刺客惨叫抽搐,一下子就被打死了。
最后是闻社领袖尤一鹏。
尤一鹏流下的眼泪越来越多,几乎是嚎哭流涕,他见李植站在远处,就朝身后行刑的虎贲师大兵磕头求饶:“不要杀我,我愿意交出全部家产,只求免除一死。”
这尤一鹏临死前已经彻底慌乱了,居然朝行刑的士兵求饶。行刑士兵哪有权利免除他的死刑?大兵冷哼了一声,将枪抵着他的胸口开了一枪。
尤一鹏胸口冒出一朵巨大的血花,惨叫一声倒在刑台上,在血泊里不断的抽搐。随着流失的血液越来越多,他渐渐停止了抽动,死透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收成()
六月初三,李植骑行在山东的乡间,看着百姓们收获丰收的麦子。
从李植的角度望过去,只看到夏日的明亮天空下,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片。金色的麦子仿佛是大地的衣服,把整个视野都铺成了金黄色。
经过一年的赈灾,山东熬过了这一年的旱灾。如今新一年的冬小麦已经成熟,百姓们开始收割自己劳动的成果。乡野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看到李植的国公仪仗,收割庄稼的百姓都远远朝李植鞠一个躬,然后就继续忙他们的农活。
“报社总管”桓义华笑道:“国公爷,去年没有旱灾涝灾,百姓们的收成不错。饿了一年的肚子,百姓终于可以吃饱饭了。”
李植点了点头。去年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但是久旱不雨和水漫田野的情况都没有出现,小麦都有比较稳定的产出。这样一来,山东的赈灾就算是完全成功了。
这一年,李植为了赈灾投入了一千三百五十万两白银购买红薯、稻米和米面。虽然李植通过操纵粮价赚取了士绅七百万两银子,但是还是另外花了六百五十两银子。可以说,打灭郑家后抄获的银货全部投入赈灾了。
不过在李植财政吃紧的时候,他在日本又抢到一千万两银子和两百万石稻谷。那些稻谷李植准备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在日本抢来的银子,李植准备用来扩大军队规模。
如今日本驻扎着五千兵马,李植能用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并不充裕。李植准备再募兵一万。
李植正在乡野间信马由缰,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件新修的小祠庙。小庙显然是土地庙之类的老建筑改造的,看上去有些年份了。但小庙门口进进出出的妇孺不少,还有几个孩童在祠庙门口玩泥巴,一副香火不绝的样子。
李植走到那小庙门前一看,却看到大门上写着“李国公祠”。
桓义华看到那匾额,大声说道:“国公爷,这是百姓给你建的生祠啊!”
李植愣了愣,跳下马走进了庙里。
庙里上香的百姓看见李植的仪仗,都吓得匍匐在地。李植走进小庙,果然看到生祠正中摆着自己的长生牌位。牌位前面的香炉里插着几十根燃尽的香,显然老百姓十分感激李植,来上香的不少。
李植笑了笑,倒是觉得新鲜。以前只听说官僚们拍魏忠贤马屁给九千岁建生祠,没想到在山东还有人给自己建生祠了。
李植在生祠里休息了一会,这才带着仪仗走了出去。但一走到了祠堂门口,就看到几十个老人和农民捧着坛坛罐罐走了上来。
李植愣了愣,停住了马。
那些农民走到了李植面前,一个个跪在了泥地上,给李植磕头行礼,然后才爬起来。一个头发花白的乡老手里拿着一张大饼,激动得眼含泪花,大声说道:“国公爷在上,我等小民是韩家村的村民,这一年全靠国公爷的红薯活了过来。”
“如今庄稼丰收,我们算是熬过来了。国公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这一张大饼是我们庄稼里新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做的,请国公爷尝尝味道。”
李植刚刚被人刺杀,不敢随意吃陌生人的食物,看了看桓义华。桓义华接过老农的大饼,一口咬了下去,咀嚼了几口,笑道:“这冬小麦磨的面粉口感不错,今年百姓的口粮没有问题了。”
那些乡老和农民们看桓义华吃了饼,一个个又跪在了地上,给救了一省百姓的李植磕头。
李植笑着扶起那个送饼的白发老人,笑道:“乡老何需如此大礼?”
顿了顿,李植说道:“大家放心,这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
天津静海县的农民蔡老大推着一车麦子进入自家院子里的仓房里,擦了擦头上的汗。
这六月的天气着实炎热,蔡老大和媳妇收完四十多亩小麦田,整个人忙得和虚脱一般。身上的汗浸透了蔡老大的粗布衣服,他像是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
然而虽然疲累,蔡老大却是满心的欢喜。
今年的收成,十分喜人。
蔡老大站在自家仓房里堆得高高的粮堆前面,满心的自豪。他用手在那麦堆里抓了几把,感受了那麦粒在手指尖摩梭的感觉,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了仓房。
他一出门,却看到二弟蔡老二一头细汗的跑了进来。
“大哥!好消息!好消息啊!”
蔡老大拍了拍手,气定神闲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津国公又募新兵了,这次招募一万人,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啊!”蔡老二抓着大哥的手臂,大声说道:“大哥,我们一起去应募。若是当上大兵了,以后好日子就过不尽了!”
蔡老大看了看弟弟,想了想,说道:“我不去应募,你自己去吧!”
蔡老二愣了愣,问道:“大哥,你不想跟上津国公的队伍,出人头地?”
蔡老大笑道:“就算不去当兵也有好日子,我还是喜欢种庄稼,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蔡老大确实有底气拒绝虎贲师的诱惑,他今年的收入,着实不错。
蔡家有二十一亩旱田,以前这些旱田要交七石的田赋,蔡家人苦不堪言。四口人每年只有十石的口粮,饭都吃不饱。蔡老大生了三个孩子,前面两个都饿病饿死了,只有最小最瘦的一个还活着。
但这几年,随着津国公在天津统治的不断深入,蔡家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津国公均平田赋后,每亩地收田赋七升一合,蔡家只需要上缴一石半的田赋,收入一下子多了五石半的收益。因为这均平田赋一项改革,蔡家的收入就翻了一番。
今年他家二十一亩旱田收获了二十石粮食,除去田赋和种子还有十六石的收成。这就是四十两的收入。
不仅如此,津国公这些年在天津广开水利,又大量抽调年轻劳动力到台湾去垦荒。天津有大把的空余田地,人均耕作面积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津国公法庭开设后,社会风气不断好转,靠权势侵吞别人良田的现象彻底杜绝。私有产权得到保护,不少地主和农民都主动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开荒灌溉。天津的总田地数量快速上升。
蔡老大所在的余家村余老爷二十二亩旱田空出来没人佃种。蔡老大、蔡老二和蔡老大媳妇三人还有余力,把这些田地也佃租过来。今年这些佃田上收获了二十一石粮食,除去地租和种子,蔡老大收进家九石粮食。这又是二十多两的收成。
合起来,蔡怀水一年能收二十五石米面进自家仓房。
二十五石粮食相当于六十二两银子,一家四口可以活得很体面了。蔡老大有家有口,不想去当兵。
第五百九十八章 拖网()
李植在津国公府三殿里见了几个团长和副团长。
郑开成说道:“国公爷,一万新兵的招募很顺利,已经选出了老实守规矩的一万人。新兵下个月入营,我们就有四万兵马了。”
李植点头说道:“有了四万兵马,我们的虎贲师就不再叫虎贲师了,改为虎贲军。原先的四个团每个团都有一万人,也不再称为团,改为师。现在我们称为选锋师、破虏师、荡寇师和陷阵师。”
众人听到李植这句话,都十分高兴。随着兵马数量的增长,他们这些军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是师长了,不仅权力更大,而且月钱也增加了。
虽然李植对纪律和作风管得很严,不许军官贪污受贿,但李植给的月钱颇为丰厚。郑开成等人做到师长,每个月可以拿一百二十多两银子,一年就有一千五百两银子。这样的收入可以养一大家子人。
每次打完仗还有奖金,军官的赏赐倍于普通士兵,算下来更是不少。
郑开成等人跟随李植,也算是得到了荣华富贵。
郑开成又说道:“只是这一次来应募的人比较少,只有七万人。和以前动辄十万人的大场面比起来,这次的招兵帐篷倒是没有以前热闹。”
李植喝了一口茶,问道:“什么原因呢?”
郑开成说道:“我到天津的乡间去问过,这次一些有家室的青年人都没有来应募。主要是这两、三年天津人均耕地面积快速增加,百姓收入增长很快。一些娶了妻的汉子要照顾家庭,即便在家务农也能收入不错,所以就有不少适龄兵源没有来应募。”
天津一府二州二十县不过两百多万人,其中青壮只有一百万。这几年,李植招募了二十多万青壮到台湾去开发,又招募了近十万的士兵、工人和各种行政人员,等于把天津三分之一的青壮都抽空了。
人少了,地却变多了,天津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更多地考虑家庭,这也是好事。有五万人给我们选择,也足够了。以后我们募兵不仅在天津募,在山东也募,这样一来我们的兵源会更加充足。”
吕虎笑道:“农民收入提高了,渔民却还是老样子。如今渔民一听说舰队招水手就抢破头报名。渔村里打渔的渔民越来越少,菜市场里出售的海产品越来越少了。”
渔民的生产方式这些年倒是一直没有改变,渔民还是采用老式的撒网捕鱼,产量低。渔民收入相对农民来说很低,渔民一听说舰队招人自然就踊跃报名。
海产品数量的减少并未能提高海产品的价格。这些年来不少私人养猪场和养鸡场建立,市场上肉类选择很多,鱼类产品没有办法涨价。
基本上,渔民是李植治下最穷困的人群。
吕虎咧了咧嘴,说道:“渔民现在还是太穷了。这些年农民收入直追工厂里的工人,而渔民还是停留在挣扎着吃饱的水平。甚至渔村里的姑娘都嫁不出去,农民们都嫌弃渔民不会种田,瞧不起渔家的姑娘。”
李植治下的天津欣欣向荣,但渔民这个群体却始终贫困。众人说到这个话题,一时竟觉得有些沉重起来。
李植想了想,说道:“我们搞个拖网捕鱼的技术出来,提高渔民的收入水平,丰富市场上的海产品供给。”
众人听到李植又有新发明要拿出来,都是眼睛一亮。
如今李植的下属们对李植的新发明已经习惯了,甚至连李植怎么会想出这些发明都懒得问了。总之津国公就是有数不清的好点子,这些点子随便一个拿出来,就是能改变一个行业的大发明。
津国公就是这么神奇,没什么好问的,跟着津国公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