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工程师-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数据。

    按照参谋部副参谋长洪承畴的估计,大明的实际人口数量在一亿二千万左右。李植相信洪承畴的统计,因为李植后世时候偶然看过一些历史学专家的考证,包括高王凌、葛剑雄和曹树基等明史专家都推断出明末人口在一亿以上。

    河南原先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现在则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河南的中部和东部是华北平原,经过大小河流亿万年的冲刷,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河南的农民们在河流的两侧开发了旱田,但是在远离水源的其他地方,大多还是没有耕作的荒野地带。

    这个时代的河南本来只有一千多万人,经过几年的战乱,如今只剩下四百多万人。在李植穿越前的后世,河南的耕地面积达到一亿二千万亩。按照明代河南一亩地一石多的收益,一亿二千万亩田地足以养活四千万人口。

    由此可见河南未来农业开发的巨大潜力。

    李植有信心让河南变成一个新的大粮仓。

    李植走到一片长满了杂草的荒土地上,举着鞭子说道:“你们看这块荒地,只需要架设几十台龙尾车提水上来,就是一片肥沃的农田。我们在东北发展‘服务队’的经验可以推广到河南来,让民间的力量参与农业大开发。我们坐地收租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让天津的富裕百姓牵头,可以以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吸收天津民间资本,将天津的富余资源投资到河南这片沃土上。河南的百姓就地组织‘服务队’,就近开发新田,不需要建设新的房屋和道路,开荒的成本也会有效降低。”

    比起气候寒冷而且缺水的东三省,河南的降水更多,光照更加充足,小麦产量更高。平坦的河南中东部可以大量使用新式农业机械进行耕作。

    按照李植在东北的经验,使用天津各家工厂生产的农业机械,农民一人可以耕作上百亩土地。而传统的手工种植一个农民大概只能照料二十亩田地。

    工业设计师并不是只能发展工业的。工业的发展同样会促进农业生产。李植的工业制造能力通过农业机械、水利机械的方式反哺了农业,让农业的大发展变成了可能。

    而轮船的发展,让跨越万里从海岛上挖掘鸟粪这种天然复合肥变成可行,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产量,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农耕的内涵。

    工业化农耕的发展,会让农民的收入直线上升。在东北三省的新式农庄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李兴笑道:“也只有在大哥的法院监督下,民间的农业开垦才会得到法律保护。若是在士绅或者闯贼治下,辛苦开垦新田的人还没熬到收获时候就被豪强或者其他无赖惦记了,绝对是鸡飞蛋打。所以便是空有沃野千里,却没有几块能好好耕作的田地。”

    “河南的百姓以后在大哥治下,可以放心的肥田,放心地开垦新地,生活水平会直线上升。恐怕要不了几年,就能达到现在山东的水平。”

    郑开成想了一会儿,说道:“到河南来组织服务队开垦荒地,还当真需要法院的强力支持。中原一带乡间的宗族势力十分强大,一个外人到河南农村来组织农民,只有靠法院和警察的强力威慑,才能保证服务队内部的秩序和效率。”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为了配合河南农业大开发的主体‘服务队’,我们的法院要细化工业化农耕方面的法律,细化服务队雇主和受雇者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保证服务队能够真正带动河南的农村。”

    郑开成看了看前面的荒地,说道:“王爷圣明!虽然没收了百姓抢来的土地,百姓暂时会有不满。但随着农业大发展,相信渐渐富起来的河南的百姓就会明白什么是规矩,明白整个社会有规矩的好处。”

    李兴哈哈大笑,说道:“现在东北三省的服务队雇农月钱都涨到三两五钱了。到时候等河南的百姓一个月拿着三两月钱,两口人可以养活四、五个孩子,就再不会思念闯王了。”

    李老四沉吟说道:“就怕河南的老百姓短时间想不通这个问题,说不定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小的问题。在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没收脏田的政策激起民变也有可能。”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李老四的担心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要调集五万大军来河南镇压屑小。在这第一年,在法院和警察尚未能完全建好之前,河南实行军管。无论百姓多么思念均田免赋的闯贼,胆敢挑战寡人法律的刁民,一律枪决。”

    郑开成拍马屁说道:“王爷真英武也!施展雷霆手段,更显菩萨心肠!”

    李植笑了笑,转身找到人群后面的“铁路部”部长陈三多,问道:“陈部长,南路的铁路规划得怎么样了?”

    瘦弱的陈三多推了推鼻子上的近视眼镜,从身后的幕僚手上接过一张卷轴,下马跑了过来。

    如今李植的玻璃工厂不但生产老花镜,也生产近视眼睛。虽然这个时代的近视眼没有后世那么多,但随着李植义务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普及,读书人多了,近视眼也出现了不少。所以近视眼镜现在也颇畅销,成为了一个颇有盈利的产品。

    陈三多跑到李植面前,打开卷轴,里面是一张铁路规划图。

    “王爷你看,我们规划的南路铁路从天津出发,直达济南。到达济南后道路分为两条,一条通往青州府日照海港,一条南下进入河南,到达开封。到达开封的铁路又分为两路,一条往西直达潼关,一条南下到达河南南部的信阳。”

    “如此一来,天津的工业产品可以依靠铁路快速南下运到河南。河南产出的粮食、矿产也可以运到山东日照装船或者运到天津进行批发交易。”

    “如果王爷要对陕西或者南直隶用兵,依赖这条铁路,数日就能把天津的大军运达前线。”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好,让钢铁镇扩容,这条铁路马上就开始建设!”

第七百七十三章 国旗() 
二月二十,李植到达淮安前线视察。

    李植虽然如今有十万虎贲军,但两万人在朝鲜镇压新吞并的半岛,五万人在河南处理土地核查事宜,加上天津需要一万驻兵震慑各方屑小,淮安前线始终只有两万虎贲军步兵。加上后来海军支援的几千炮兵,一共两万八千人。

    之前淮安的部队甚至只有两万人,后来随着江北军不断装备新式步枪,火力越来越猛,郑开成不得不请示李植增兵。好在海军现在没有参战,海军各舰艇上有一万多名炮兵,李植调了八千人过来增强淮安的防御。

    这两万八千日夜守在壕沟中,阻止江北军北进,打得也是相当艰苦。

    倒不是江北军的进攻让人受不了,而是壕沟中的生活条件太差了。

    当然打了大半年,现在的壕沟环境已经改善了。首先是挡雨棚,这在壕沟挖出来后没几天就建好了,后来不断扩建,现在已经能在大雨时候遮蔽壕沟。壕沟里还每隔一段地方就用砖和水泥建了休息室,让士兵们睡觉时候能在室内,不至于睡在泥土上。

    但是无论如何,壕沟中的环境还是很艰苦的。因为这毕竟是在地底下,一到了雨水天气壕沟两侧的泥土就全是湿的,一连几天都干不了。加上南方蚊虫又多,地底下尤其多,被叮咬甚至染病的事情经常出现。

    而江北军,却像牛皮糖一样黏在淮安城外面。江北军十六万人似乎察觉到虎贲军兵力不足,赖着不走。

    李植站在壕沟中,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江北军。

    实际上,江北军现在也是在壕沟中作战。

    江北军也不傻,看到壕沟这种先进的战法自然也会学习。虽然虎贲军无力反击,江北军一时并没有受到攻击的危险,但是史可法还是让士兵们学习虎贲军挖掘壕沟,让十六万士兵都在壕沟中作战。

    十六万人从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包围了淮安城,都躲在壕沟中,连大炮都藏进了壕沟。

    双方都在壕沟中,都是易守难攻。平日里双方的步兵基本上不参加战斗,战场上唯一的攻防来自双方的炮兵。江北军的炮兵时不时朝虎贲军阵地打上几百炮,虽然没几枚炮弹能射进壕沟,但江北军似乎是靠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攻击方地位。

    虎贲军自然也会反击,虽然效果同样不好,但是光挨打不还手对士气伤害极大,虎贲军的炮兵时不时射他几百发。

    比起虎贲军的堑壕系统,江北军的壕沟没有铁丝网和暗堡,防御力差一些。但是线膛枪时代堑壕系统的防御力实在是很高,即便缺乏这些设施,也让江北军的防御体系十分坚固。从局面上看,即便虎贲军再派几万人来,恐怕也没法反攻打垮江北军的堑壕。

    这也是为什么在朝鲜和闯贼都被李植打败后,江北军依然敢独力对抗李植的原因。

    李植用望远镜在壕沟里看了好久,没有找到江北军的明显漏洞。

    左良玉和吴三桂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良将,在打仗调度上确实有几把刷子。尤其是吴三桂负责的东面战线,吴三桂甚至还把壕沟挖成了棱形,似乎有通过棱形布局发挥侧翼火力的意图,看得李植都不得不点头。

    郑开成问道:“王爷,江北军在淮安拖着我们,似乎是拿淮安城下的战斗当作练兵场了,怎么办?”

    李植想了想,说道:“拖着就拖着吧,他们也只能拖住我们三万兵力。他们练兵,我们也练兵。”

    “等我们河南的税务官和警察队伍建立起来,五万虎贲军从河南抽调出来,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

    郑开成愣了愣,问道:“那岂不是至少还要一年?”

    李植瘪了瘪嘴,说道:“怕是要一年。”

    郑开成想了好久,说道:“好在这淮安城下僵持着也没什么伤亡,一年就一年吧。”

    李植点了点头。

    ####

    李植在淮安前线看了几天,就回到天津。

    天津和范家庄的气氛,依旧十分热烈。

    上个月听闻李植受封为天津郡王后,范家庄和天津的百姓张灯结彩,气氛比过年还要热烈。到处都是鞭炮和锣鼓,一些民间的舞狮舞龙队伍也自发地跑出来游街。大红的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百姓们还在门前插上了红色的小旗。

    这种小旗是李植发明的,从上个月起大量印刷制作,在天津和山东便宜出售,一文钱一面。上面画着七颗白色五角星。六颗是小的星星,一颗是大的。大星星在红旗的中间,象征着天津一镇。六颗小星星呈圆形围绕中间的大星星,象征李植麾下的六个省。

    这个旗帜其实就是李植的国旗了,说起来有些犯上。不过大明和西方互动很少,并没有国旗系统。所以李植搞出这种旗帜出来,这个时代的人也没有觉得这旗帜和大明的国家主权有冲突,从天子的京城到李植的一镇六省都没有人提出异议。

    李植在报纸上宣传这种旗帜象征着一镇六省,让大家广泛使用。

    李植一走到天津南面二十里,就看到欢迎的队伍全部举着这种小旗。

    打头的百姓举着一面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王爷视察归来!”的标语。旁边有另外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王爷册封郡王!”,再旁边还有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河南省光复!”

    李植有时候会在市政厅外面打横幅写一些标语,百姓们此时也学去了。

    上次李植受封郡王从京城回来,天津的百姓还没准备好横幅欢迎李植。这次李植出去视察花了一个月,百姓们就准备好了东西,此时全部打出来了。

    不光是横幅准备好了,这些百姓还准备了各式东西,用来欢迎李植。

    李植带着亲卫走进了一些,就看到道路两侧许多孩童跑了出来,把摘来的杜鹃花花瓣使劲往亲卫们身上洒。

    这次吞并朝鲜,又从闯贼手上收复河南,象征着天津系统的强大实力,让天津的百姓十分骄傲。而两个大省并入李植的系统后,施行李植的法律,又给天津的百姓带来无限商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益。

    也许天津的百姓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商,但他们可以买工商企业的股票,从中受益。

    李植又往前走了一段,看到几十个民间的舞狮队在道路两侧跳跃舞动着,两边的百姓敲锣打鼓,把今天的欢迎办成了一次凯旋礼。

    李植笑着往前骑行,一路进入了张灯结彩的天津城。

第七百七十四章 温度计() 
在范家庄玻璃工厂的实验室中,李植看着玻璃匠制作的温度计,点了点头。

    温度计是近代工业的重要测量工具。没有温度计的话,一些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学工业生产完全无法操作。因为很多化工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