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之特种兵王-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庸之道,其实不过是回避问题罢了!”

    “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处处都有这种莫名其妙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当年宋朝和辽国达成的那个檀渊之盟,那些儒家的大臣们挣了面子却失了里子,面子上辽国为弟,宋朝为兄,似乎挺风光的,其实每年宋朝却要供奉大量的军资给辽国。这就是中庸之道造成的典型结果,往往中原王朝得到一点面子,可是好处却都让外人占去了。君臣们还以此为荣,儒生更是吹嘘恢复和平救了多少多少苍生!”

    “嘿嘿,这些个书呆子连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也不知道,若当时辽国真的有能力南下入侵的话,他们会议和吗?据我所知当时还是辽国主动求和的,因为形势对于辽国方面很不利。历史上一切能够谈得拢的和约,都是因为对手根本无力打败你,这种情况下,你花了老大代价达成的和议其实不过是白费而已,纯属脑袋被门夹了干出的荒唐事,如此做法除了资敌完全没有一点用处。这就是中庸之道造成的结果。而敌人如果能够打败你甚至灭掉你,如何求和都是没有用的!治理国家不是这样的!中庸之道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平衡观念处理问题,或者说使用一种回避问题息事宁人的态度处理问题,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内部,中庸之道也处处便显出回避问题息事宁人的特点,其实在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反对朝臣贪污,只要对各方面马马虎虎的有个交代能够息事宁人,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这种事情真***够荒唐的!做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务求面面俱到,因此历朝历代边都有祖宗之法不可变这么一条金科玉律,

    却不知道这必然导致政策毫无进取精神,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样一来,在剧变的世界中便只有败亡这一条路。”

    陈枭看了洛嫣然一眼,笑道:“总之啊,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就是用一种脱离了现实的回避问题的处事方法。说实在的,任何人当官也比儒生当官要强得多!”

    洛嫣然低头沉思,心里不由得觉得陈枭说的有道理,却也觉得脱离了儒家那种稳妥的不变的中庸之道的话,似乎,似乎有些让人无所适从心里没底。抬起头来看向陈枭,说道:“可是若没有一个基本的思想的话,小妹总觉得好像无根的浮萍一般!”

    陈枭笑道:“基本的思想当然要有,却不是儒家思想,自然也应该是任何一家的学说。任何政策的基础只有一条,那就是使华夏族不断富强,只有国家富强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为此服务,只要有利于这一点的就去做,只要不利于这一点的就改变。儒家思想却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奴才思想,是为君王统治服务的,所谓的中庸之道归根结底不过是教人处事圆滑谁都不得罪,嘿嘿,这一套若是用在国家政策上,那可就完全错误了。中原王朝这千年来总是跳不出治乱循环的怪圈,因为君王使用儒家治理国家的核心是维护其统治,并非是要让国家富强百姓安乐,甚至有的时候为了维护皇权还会主动阉割自己;这种思想从根本上就错误了,所有皇帝关注的只是他们一家一姓的统治问题,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国家自然就越来越疲弱,最终只有灭亡一条路!”

    “国家的灭亡其实并非所谓的昏君造成的,你若是仔细看史书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末代皇帝比他们的许多前任要好得多!可是为何国家会在他的手上灭亡呢?原因很简单,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积重难返,灭亡是必然的的结果!”

    陈枭笑了笑,说道:“所以说,要让华夏一族跳出治乱循环的怪圈,首先就要从灭掉儒家思想开始!军政各方面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增强国家实力服务,那些自以为是废话和很自以为是的仁义思想都应该扔掉!”

    洛嫣然叹了口气,感叹道:“听了你这一番话,我真是觉得这么多年那许多书都白读了!”

    陈枭呵呵一笑。

    这时,一名隐杀匆匆奔进了樊楼大堂,东张西望一番之后看到了陈枭,赶紧奔了过来,抱拳拜道:“主人,有紧急军情!”

    众人都是心头一动,李清霞、洛嫣然主婢四人毕竟是书香门第的女子,一听见说有紧急军情,都不由得紧张起来。陈枭和梁红玉却是丝毫不为所动,陈枭一边吃菜一边问道:“什么紧急军情?”

    那隐杀道:“金国对蒙古人采取大行动了,吐蕃国则对西夏残余用兵了!”

    ……

    陈枭、梁红玉大步走进王府大厅,众先一步来到大厅的文武重臣一起拜道:“见过燕王,见过娘娘!”

    陈枭走到上首坐下,梁红玉步入左首站下。此时,人在汴梁的文武重臣都来了。

    陈枭扫视了众人一眼,目光落在蒋丽的身上,问道:“军报何在?”蒋丽当即将两份军报呈上。陈枭接下军报,首先看了看吐蕃那边的事情:吐蕃以十五万兵马分兵两路,一东一西同时攻击宣化府和西凉府,西夏军拼死抵抗,如今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陈枭放下西夏的军报,拿起另一份军报,看了起来:蒙古由于大汗在征伐金国的过程中突然暴毙,来不及确立继任者,因此大汉的三个儿子,两个兄弟,已经为争夺大汗之位大打出手了;金国派人往蒙古内部散布谣言,说蒙古大汉是被他的儿子和兄弟害死的,同时以帮助蒙古大汗复仇为名,以护国大王完颜杲为大帅,统领五十万大军出临潢府直攻蒙古腹地,与此同时,以娄室大将军率领十万战骑绕过金山(大兴安岭),直插蒙古人的侧后。

    陈枭放下报告,立刻起身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思忖起来。陈枭问道:“媚儿,你怎么看?”耶律特里道:“金人选择的时机非常好,蒙古内部大乱,正是一举荡平他们的大好时机!只是能否获胜,却也不一定,若这五股蒙古势力在大敌之前同心协力,这一场大战就有的打了!”

    陈枭思忖片刻,说道:“咱们现在粮草匮乏,就是想要采取什么行动也是不可能的,就先静观其变吧。”顿了顿,目光移到西夏之上,说道:“我们首先还是应该解决西夏问题。”

第八百九十一章 闺中密友() 
陈枭离开樊楼后不久,李清照和洛嫣然也离开了樊楼,往李府行去。路上,李清照开玩笑似的问道:“妹妹那么关心国家大事,是否也想当一个女大臣?”洛嫣然嫣然一笑,“姊姊取笑了,小妹哪有本事当女大臣啊,就是有那个本事,也不想掺合进去。”顿了顿,继续道:“小妹只是关心自家的事情罢了。”

    眼见李清照流露出不解之色,笑着解释道:“士林中把燕王传说的好似妖魔鬼怪一般,小妹自然担心燕王他是不是想要对士林中人大开杀戒!不过经过昨天夜里和刚才的谈话,我发现燕王并非传说中的那样。他,他只是想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情况而已,倒也不是想要对士林中人大开杀戒!”自嘲地笑了笑,“像我们这种早已经不被士林中人承认的家族,就更加没有问题了!哎,我现在是完全放心了。”

    李清照也不禁替洛嫣然感到高兴,随即忧心忡忡地道:“士林中人对于大哥误会很深,且十分仇视,我,我真有些担心啊!”

    洛嫣然摇了摇头,

    道:“姊姊错了,士林中人对于燕王的仇恨并非出于误会,而是出于利益!”见李清照面露不解之色,不由的暗道:‘姊姊虽然才高八斗,天资聪颖,可是性格却柔弱幼稚,根本就不明白天下人心的卑劣和险恶!在这一点上,儒家读书人犹有过之!呃,我怎么也会这样去想事情了?’赶紧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抛到脑后,微笑着对李清照道:“姊姊,这些事情,你我就不用去管了,想管也管不了,再说了,以燕王的英明睿智和手下文武的能耐,想必能处理好这种问题!”

    李清照觉得洛嫣然说的有道理,心中的担忧不由的消掉了一大半,微笑着点了点头。

    四女回到李府。一进大门,李明达夫妻两个便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道:“姑娘们玩得可畅快?想必还没吃饭的吧,饭菜已经准备好了!”随即对着身边的那个老仆役吩咐道:“快带两位小姐去后院用餐!”老仆应了一声。

    李清照连忙道:“叔父不必忙了,我们已经在樊楼吃过了!”站在李清照身后的菊儿一脸骄傲地道:“我们是和燕王大哥一起吃的!”

    李明达夫妻两个眼睛一亮,李明达呵呵笑道:“那很好啊!燕王喜欢我们家的姑娘,这可真是我们家前世修来的福气啊!”李清照听见叔叔又说这话,一张脸孔登时绯红起来,连忙解释道:“我们和燕王只是碰巧碰上,燕王对于我们,其实,其实并没有别的意思!”李明达夫妻两个哪里肯信,笑眯眯地点头道:“是是是,姑娘说的是。”

    李清照见此情景,知道越说越误会,索性不说了,对李明达夫妻两个道:“叔父,叔母,我回房去了。”李明达连忙道:“姑娘想必已经疲乏了,快去歇息吧!待会儿我和你叔母给你送茶水来。”李清照点了点头,便朝后院自己的绣楼走去,洛嫣然朝李明达夫妻两个微微一福,跟了上去,两个抱着大堆东西的小婢女当然也跟了上去。

    四女来到李清照的绣楼之上,两个小婢女赶紧将手里的东西放下,长长地吐了口气,拍打起酸麻的手臂来。菊儿拉了拉云儿的衣袖,说道:“我们去准备茶水。”云儿不解地问道:“刚才叔老爷不是说他们会送茶水过来吗?”菊儿翻了翻白眼,道:“他们泡的茶水我可不放心呢!来吧!”说着便朝楼下走去,云儿赶紧跟了上去。

    李清照和洛嫣然走到月洞窗前坐了下来,闲聊了一阵,洛嫣然突然问道:“姊姊,这座院子是叔老爷他们的吗?”

    李清照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感激的神情来,纤手捋了捋秀发,说道:“这是大哥送给我的。之前好像是一个京官的。”见洛嫣然似笑非笑的模样,不由的红了双颊,连忙道:“妹妹,你,你可不要误会!大哥他只是见我孤苦无依,所以才会特别帮助我,其实,其实多半还是看在慕容妹妹与我交情的份上!”

    洛嫣然笑道:“小妹可没乱想什么,只怕是你自己乱想了!”李清照的娇颜更红了。

    洛嫣然思忖片刻,

    抬起头来看了李清照一眼,道:“姊姊,有些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李清照握住洛嫣然的纤手,真诚地道:“妹妹和我虽然相识并不太久,但却一见如故,情同姐妹,妹妹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李清照和洛嫣然这两个才女,虽然早就相互听说相互仰慕,然而一直以来却并不相识,直到金军大举南下之后,两女才在逃难的路上相遇相识,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密友。不久之后,李清照跟随陈枭的楼船去了燕云十六州,而洛嫣然一行人则返回了扬州,不久之后,金兵逼近,洛氏家族举家逃过了长江,直到一年多以前,洛氏家族才从江南返回家乡扬州。不久之后,洛嫣然得到了李清照的消息,才有了如今的汴梁之行。

    洛嫣然沉默片刻,看了一眼李清照,说道:“姊姊,做为客人这些话我不应该说的,可是,可是我实在有些不放心!姊姊,那位叔老爷还有叔奶奶,显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呆在姊姊身边实在不妥!姊姊最好是想一个办法将他们都给打发了,免得将来闹出问题来。”

    李清照面露为难之色,道:“其实,其实我也看得出来。当初我到汴梁来投奔他们的时候,他们对我可不像现在这般亲近……,直到,直到他们发现大哥和我的关系之后……。可是,可是他们毕竟是我的亲人啊,我,我实在不想……”洛嫣然叹了一口气,道:“姊姊温婉善良,别人就是做了再多对不起你的事情,你也能原谅了他们!”李清照笑了笑。洛嫣然思忖道:“这两个小人虽然居心叵测,不过只要姊姊和燕王有那一层关系,他们便不敢放肆!哼,小人最懂得生存之道了!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楼梯上传来脚步声,菊儿、云儿各捧着一碗香茶来到两女面前,将茶水献上,随即退到一旁。两女拿起茶碗小小地喝了一口。楼梯处又传来脚步声,这一次来的却是李明达夫妇,他夫妻两个的手中也都捧着一碗茶水。来到两女当面,眼见两女面前已经放着茶水了,不禁有些悻悻然。夫妻两个将茶碗放下,李明达从怀中取出两封请柬,递给洛嫣然,笑道:“差点忘了,这是商公子和庄公子今天早上亲自送来的请柬。两位公子对于小姐,可真正说得上是一往情深啊!”

    洛嫣然站起身来,微微一福:“多谢叔老爷!”随即接下两封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