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江山-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蠢货!杨国忠心里暗骂,一点也不同情几名官员。事实上,这几名官员事先根本没有人跟他商量,自作主张就向唐玄宗揭发安禄山的野心,说安禄山想谋反,现在落得这样的下场。

    如果说当年的李林甫是最懂唐玄宗心思的人,那么杨国忠就是第二懂唐玄宗心思的人。

    虽然满朝文武,几乎都感觉出了安禄山有问题,但杨国忠却很清楚,旁人只能引导,除了唐玄宗自己,谁也不能直接指认安禄山有野心,想要谋反,否则只会让唐玄宗下不来台。

    “退朝!”唐玄宗冷哼一声,阴着脸甩袖离去。

    华清宫一角,唐玄宗坐在凉亭里吹曲。

    安禄山迟迟没有来长安城一趟,连朝中都有官员觉得安禄山有野心了,唐玄宗做为多疑的帝王,心里不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事实上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病。

    可是安禄山是他收的义子,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人,安禄山如果有野心,要背叛大唐,背叛他。那么他这些年对安禄山的信任和扶持,岂不是就成了有眼无珠?

    再则,安禄山手握二十万重兵,唐玄宗无法想象,安禄山如果真的有野心,他该怎么办?

    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除非安禄山真的已经举旗造反,不然唐玄宗都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安禄山会造反。

    唐玄宗心里有一种幻想,也有一种侥幸,那就是安禄山始终都是忠心大唐的人,不会背叛大唐,更不会背叛他这个‘义父’!

    ————…

    杨国忠绝对是满朝文武,唯一猜得透唐玄宗心思的人。做为宰相,杨国忠有自己的情报,他也知道安禄山是不是真的有野心,但是,这关他杨国忠什么事?

    安禄山是不是想造反,等安禄山真正造反了,扑灭便是,瞬间还能把安禄山彻底诛灭。

    唐玄宗相不相信安禄山后野心,也是唐玄宗的事情,反正只要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宰相之位,他始终掌握着手中的权利,其他的那管那些许多!

    杨国忠毫无疑问是和李林甫一样的人,一样的看重权势,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手中的权势。

    要说杨国忠唯一操心的事情,便是剑南道对南诏国的战争了。

    杨国忠兼领剑南道节度使,从他当上宰相的那一天,他便禀明唐玄宗后气势汹汹的下令剑南道为主,集结三道之力开始攻打南诏国。

    然而,第一次惨败,第二次同样惨败,连主帅李宓都战死了。第三次虽然拖到了今天,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士兵死伤惨重,而且毫无进展,迟迟看不到灭亡南诏国的希望。

    反而这么多次下来,为了攻打南诏国,剑南道,山南道,河南道等地,潜力都用尽了,光是士兵的死伤就超过了二十万,并且朝廷拨付了大量钱粮,大唐在对南诏国之战方面的国力消耗比陇右道哥舒翰主持与吐蕃的战争都要大得多。

    杨国忠焦头烂额,却又不敢禀明唐玄宗停止对南诏国的战争。因为对南诏国的战争是杨国忠从当上宰相的时候便主持发动的战争,如果得不到战争的胜利,对他威望的打击是致命的,很可能会让他直接丢掉宰相之位,因此消耗再大他也无论如何都会撑下去的。

    三月的时候,一则‘好消息’终于传来,让杨国忠心里一下子都激动了起来。

    南诏国求和了!

    南诏国终于撑不住了,杨国忠喜不自胜,他等这一天等了足足三年多。

    事实上,在杨国忠的命令下,唐军不断进攻,虽然都被南诏国击败,可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南诏国也不过百万人口罢了,唐军的进攻让南诏国普通百姓和士兵都死伤惨重,已经无力继续和大唐对抗了,因此南诏国王才向大唐求和。

    而大唐方面,杨国忠耗尽了剑南,山南,河南三道的潜力,除非另调其他各道的力量,否则也已经无力继续进攻南诏国了,因此南诏国的求和,也正合杨国忠的意。

    当然,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杨国忠把南诏国的求和说成是大唐的一场大胜,说成是剑南道打败了南诏国,并且也就是这么汇报给唐玄宗的。

    ……

    (本章完)

第269章 民不聊生() 
    唐玄宗听闻南诏国‘投降’了,激动得直接哈哈大笑了起来。

    此时此刻的唐玄宗,比任何时候都希望看到大唐军威强盛,这能让他心里更加安定,更加坚信义子安禄山不会有野心,不会背叛他,不会背叛大唐。

    高兴之下,唐玄宗大宴文武百官,大肆宣扬此次大唐对南诏国的‘胜利’。

    长安城一片歌舞欢腾,美酒佳肴,歌舞助兴,好似大唐真的取得了一场多么大的胜利一般。岂不知这样的胜利,与前隋时期,隋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争何其相似。

    而前隋时期,也是在‘征服’了高句丽之后,隋朝紧接着天下大乱,王朝分崩离析。

    预兆便不是好的。

    唐玄宗不是隋炀帝,可无奈唐玄宗把几乎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杨国忠,他自己则无所事事的每天悠闲享乐为主。他根本不了解他的大唐对南诏国的这场‘胜利’,其本质究竟是怎么样的。

    唐玄宗大肆褒奖了兼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还给杨国忠多加了一个太尉的官衔,另外赏赐了大量的财物。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恭贺,让杨国忠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得意之下,杨国忠根本不管自己到底花费了多少资源,让大唐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给大唐百姓带来多么大的痛苦才换来的堪称可耻的‘胜利’。

    而就是这样可耻的‘胜利’,不仅他大肆宣扬,被蒙在鼓里的唐玄宗也一同大肆宣扬。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在那些知道内情的人眼中,这一幕有多么的荒谬可笑。

    剑南道做为与南诏国直接接壤的地方,并且进攻南诏就是杨国忠兼领节度使的剑南道为主的,因此剑南道在这场战争当中的损失也是最大的。

    几次进攻南诏,大唐前前后后折损在了南诏就多达二十万士兵。而其中剑南道就占了九万,这些可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力啊。

    不仅是青壮劳力的大量丧失,为了凑足进攻南诏国的物资,特别是粮草等,杨国忠还私自给剑南道的百姓加税,本来一亩田地只需要叫两分的税,可杨国忠却一下子要交六分,甚至七分的税,百姓还要留一分的粮种,一亩地最多只能剩下两分吃食。

    以至于百姓连自己的土地都种不起了,整个剑南道许多地方都处于一种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凄惨画面,百姓流窜,大大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原本称之为天府之国,富裕比得上关中的剑南道,短短几年时间,几乎跟被毁掉了似的,潜力被完完全全的透支掉了。

    山南道,河南道也好不到哪去,同样经济不堪重负,百姓怨声载道,比以前穷苦得多。

    剑南道,一名老者神情恍惚好似没有任何知觉的木头人一样站在自己荒芜的田边。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强征参军去了南诏国,却一个都没有能够回来,他老了,耕种不了自己的田地。家里原本的存粮,也都被官府以征税的名义都收走了。

    老者怀念开元时期那真正的大唐盛世,夜不闭户,家家谷堆得吃不完,每一名百姓神气都有着一种吃穿不愁的满足。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大唐的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但大唐的盛世却已经不再是那个盛世了。

    这是为什么?老者没想明白,许多人也都没想明白!

    皇宫大内,悠闲安享了十几年,唐玄宗不知道老百姓的想法,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大唐依然还是开元时期那个盛世强盛的大唐。

    唐玄宗只想着挟这一次‘大败’南诏国‘之威’,再一次尝试剔除自己心里的心病,证明他的义子安禄山是没有野心,不会背叛大唐,更加不会背叛他的。

    先前已经连续两次召见而安禄山没来了,这一次唐玄宗不准备继续明言召见,他下了一道圣旨,不是给安禄山的,而是给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的赐婚圣旨。

    唐玄宗把宗室女岐王李范的女儿荣义郡主赐婚给安庆宗,不过不是把荣义郡主嫁到幽州去成婚,而是让安庆宗和荣义郡主在长安城成婚,唐玄宗亲自为他们主婚。

    这是唐玄宗决心的最后一次对安禄山的试探,他想着,朕召你来你不来,一直‘病重’,现在你的儿子要成亲了,朕还准备为你儿子主婚,你总不能也不来参加吧。

    唐玄宗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他的圣旨很快送达幽州城。

    “陛下,终究已经开始怀疑俺了呀。”看了唐玄宗的圣旨,安禄山叹息了一声道。

    唐玄宗的圣旨并没有让安禄山有丝毫意外,到底唐玄宗还是在想方设法让他到长安城一趟,证明自己的‘忠心’啊。

    说实在的,安禄山并不想和唐玄宗走到这一步。这些年,唐玄宗对他确实非常好,他安禄山虽是胡人出身,却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虽然的确有野心,想坐上好至高无上的皇者之位,但因为唐玄宗对他的恩德,他一直记在心里,不希望在唐玄宗还在世的时候起兵。

    “庆宗你去吧,为父‘病重’,不宜远行,就不去参加你与荣义郡主的婚礼了,陛下会谅解的。”安禄山对着自己的长子安庆宗说道。

    其实安禄山心里非常矛盾,他并不想跟唐玄宗翻脸,至少不想现在就跟唐玄宗翻脸,他还在犹豫,希望等唐玄宗死了再起兵,也算对得起唐玄宗的恩情。

    因此,安禄山想了没想就同意长子安庆宗前去长安城与荣义郡主成亲,只是他自己仍是打算敷衍了事,第一次唐玄宗召见他没去,现在更是看出了唐玄宗对他已经起了疑心,他就更加不会去了。

    当然,安禄山虽说仍旧不会去长安城,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反而如唐玄宗第二次召见一般,在唐玄宗使者面前先答应自己一定会去,敷衍唐玄宗。至于到时候他又用什么借口,这不重要。

    “是,父亲大人。”听到安禄山让自己去长安城与荣义郡主成亲,安庆宗心里微颤,想说点什么,看着安禄山不以为意的表情,又没能说出口。

    第二日,安庆宗便出发前往长安城了。

    …

    (本章完)

第270章 大唐盛世最后的烈日() 
    南诏之战,因杨国忠欺上瞒下,用人不当以及瞎指挥,致使剑南,山南,河南三道损失惨重,民不聊生,透尽了原本富庶程度在大唐各道都靠前的三道的潜力。

    不过,大唐十八个道,毕竟还有其他十五个道。

    其中,陇右道有关中长安以及江南等其他富庶之地支撑,仍旧军威鼎盛,显尽大唐盛世余晖的强大。

    陇右道是大唐对抗吐蕃国的前线。

    相比较剑南道与南诏国如‘闹剧’一般的大战,陇右道在哥舒翰的统帅下,对吐蕃国却是真真正正的不断取得大捷。

    大唐开国之时,便时与吐蕃国冲突不断,后来太宗李世民将吐蕃军击败,松赞干布上表臣服大唐,而后大唐嫁文成公主入藏,随即大唐和吐蕃才进入了一段二十几年无战的和平时代。

    然而,当太宗李世民以及松赞干布都去世十几年之后,于高宗年间,吐蕃国才与大唐重新起了冲突,自此开启大唐与吐蕃数十年争霸之战。

    两国围绕着青海,西域,陇右等地相互争霸。

    天宝七年,唐玄宗启用哥舒翰为大唐陇右节度使,随即大唐开始了一段主动对吐蕃发起进攻的时期。

    哥舒翰做为大唐玄宗天宝四大名将之一,与高仙芝,安禄山,封常清并列,极有统兵才能。

    成为陇右节度使之后,哥舒翰先是在青海湖东北侧建立神威城,被吐蕃攻破之后,哥舒翰又龙驹岛建立应龙城,并且击退吐蕃军的进攻,还收复了先前建立的神威城,牢牢将青海湖一侧掌控。

    以应龙城和神威城为犄角,天宝八年,哥舒翰统兵六万三千人,猛攻青海湖东南侧的石堡城,经过八日进攻,死伤近半,哥舒翰一举拿下了石堡城,一瞬间整个青海湖都在大唐的掌控之下,大唐兵锋直指吐蕃腹地。

    吐蕃大惊,同年,吐蕃集结十数万大军意图夺回石堡城。

    然而,石堡城是坚城,大唐死伤数万才拿下,如今有哥舒翰和数万唐军坐镇,吐蕃军虽有十数万,也只能是一场苦战。

    最终,吐蕃不仅没能夺回石堡城,反而被哥舒翰击败,十数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石堡城击败吐蕃大军之后,哥舒翰又乘胜连下洪济,大漠两城,攻占重要的九曲之地。

    被哥舒翰率领下的唐军连番进攻,吐蕃不仅丢掉了青海,还丢掉了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