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冀州,以宇宫照烈的谋略,一定会在冀州分一杯羹,这样一来,不就等于是我们助涨了宇宫照烈的实力吗?宇宫照烈一旦得势,我们在想收拾他可就难了,因此。在如何钳制宇宫照烈,以及在钳制的拿捏度上,亮感到有些迷茫。”
元起轻轻一笑,这个问题对诸葛亮来说,其实并不难想透,只是宇宫照烈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借着天子征讨兖州的号令,一举拿下了兖州和豫州。之后又明目张胆的对青州用兵,之后还借着为父报仇的理由,拿下了徐州,并在破城之初,屠城三日,导致徐州大量子民蒙冤死去,宇宫照烈已经从最开始忠于元氏的形象。逐渐向另一个反方向转化了,换言之,宇宫照烈在获得了大量的城池土地、兵马人口之后,渐渐有了摆脱元氏的束缚。进行专政的趋势了。
元起联合宇宫照烈,共同对抗袁丁,施行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么浅显的道理,诸葛亮没有理由想不通,阻止诸葛亮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的症结之处,是诸葛亮的心。诸葛亮虽然没有在公共场合表达过自己对元氏帝国的拥戴之情,但不代表他就不忠心元氏,相反,诸葛亮的内心中,始终都把元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他不能容忍逐渐露出野心的宇宫照烈,用后世一句话诠释,现在的宇宫照烈在诸葛亮的眼中,已经变成了逆贼,这就是诸葛亮不乐意和宇宫照烈联盟的原因。
想了一下,元起开口说道:“孔明,你的担忧,某明白,你是怕某和宇宫照烈牵扯上关系,日后也会落下骂名吧?身正不怕影子歪,怕什么?再说袁丁被灭之后,宇宫照烈是宇宫照烈,某是某,我们就会和宇宫照烈划清界限。至于如何钳制宇宫照烈,这一点某暂时还没有想到绝佳的解决办法,要想打败袁丁,我们必须依赖宇宫照烈的力量,联合宇宫照烈才能打败袁丁,毕竟,袁丁的家底太丰厚了,袁家四世三公留下来的财富,无论是人脉还是钱粮,都要比咱们高出一大截,再加上冀州又号称中原第一大州,更加让袁丁财大气粗起来,我们联合宇宫照烈也是形势所迫,不过有一点,我们或许可以利用一下,想必拿下了荆州的泰山,也早已对宇宫照烈心怀不满久矣了。让泰山在宇宫照烈的身后捣捣乱,牵制一下宇宫照烈,未尝不是一招好棋。”
诸葛亮闻言,沉吟着说道:“泰山久经流离,是个不世出的枭雄,半个荆州绝对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这确实是一招好棋,可是泰山的首席军师庞士元是亮的同窗,才智不在亮之下,想要瞒过士元,又要把握好时机,在我军和宇宫照烈解散联盟的时候,挑起泰山在宇宫照烈后方的骚扰,这可有些难度。”
元起不怀好意的一笑,说道:“运筹帷幄是你们谋士的事,某这个武人就不过问了,你去和贾愿先生他们商量着制定个计划出来吧。”言语之间,元起大有一副甩手掌柜的样子,把这个难解的问题,直接丢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有些无奈的看着元起说道:“大哥你可真无赖,你也好意思自称武人?披上一身毛,你比猴子都精了。”
元起脸上的笑意变得更浓了,伸手向房间角落里斜倚的混元戟指了指:“某要不是武人,能耍的动它吗?所以说,某是个地地道道的武人,脑筋就是没有你们文人好用嘛。”
无语的拍了拍额头,诸葛亮转身走出了元起的房间,他忽然发现,元起比他想象中还要狡猾,亏得自己还担心宇宫照烈会趁机和元起平分冀州呢,现在看来,以元起的狡猾而言,自己根本不必要担心什么了!
身后,传来元起的声音:“孔明啊,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咱们水陆并进,到新河再去会会袁丁!”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好意思()
在对王冶子等人讲解了三大杀器的原理之后,元起相信他们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惊喜的,不过这份惊喜,短期之内元起是不指望了,或许经过三次改良的弩炮还能及时赶制出来,天女散花和新式战舰,可不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
接下来,元起打算把注意力转移到常规的武器装备上,他想去看看将作监最近一段时间的成果。王冶子陪着元起,先后视察了武器和铠甲的流水生产线,并带着元起查看了已经铸造出来的库存,在将作监的十个仓库中,已经有六个被堆满了武器装备。
其中一个仓库里是斩马刀和罗睺龙角枪,每种兵器数目清晰的都记载在案,斩马刀有一万把,作为天归军、地归军的备用武器;而龙角枪则有五千把,是飞龙军的备用武器。还有一个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常规的刀枪,具体的数目,王冶子一一向元起做了汇报,足够装备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了。另外还有两个仓库中,分别存放着四支精锐部队专属的浑铁明光铠和普通军士穿戴的鱼鳞铁甲。最后一个仓库中,则是存放着各种型号的弓弩和数不清的箭矢,虽然弓弩的型号不一,但是却被摆放的层次分明,按照体积的大小、长短,依次由长到短排列着,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军中各个兵种的取用,不至于出现拿错弓弩型号的情况出现。通过这个细节,元起发现王冶子不但是技艺高超。管理起军备来,竟然也是井井有条。
在用了半天的时间,视察完库存的武器装备之后,元起大感满意,由衷的夸奖了王冶子一句:“有王大人监管将作监,着实令某心安。”谁料王冶子的心思,一直在弩炮的改良上,面对元起的夸奖,竟然牛头不对马嘴的说道:“名字?弩炮还没有名字呢,不如请君侯来给弩炮命名。”
元起无语的看了一眼王冶子。原以为王冶子会比马钧那个工作狂要好一些。没想到原来师徒二人竟然相差无几,都是眼中只有工作,再也容不下其他的那一类人。不过既然王冶子问到了,元起也不能推脱。思索着说道:“枣木的颜色泛红色。用枣木制成的弩炮。不如就叫做红衣弩炮。”王冶子点头赞道:“红衣弩炮,好名字。将来,红衣弩炮一定会在战场上。让敌人的衣甲,被他们的鲜血染红!”
又和王冶子说了一些话之后,元起也不再打扰王冶子,叮嘱王冶子在研究工作之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因劳成疾的事件,元起可是知道不少,他不想王冶子因为工作累垮了身体。王冶子再三感谢之后,元起就离开将作监回到了大都督府中。
刚回到府中,一名负责守卫的天归军精锐就禀报元起,说上官逸来到了府中,已经在书房等待元起许久了。因为上官氏商会在钱粮上,对元起的大军帮助良多,再加上上官逸是上官宓父亲的关系,而上官宓又是元起的未婚妻子,因此天归军精锐对上官逸极为客气,请上官逸到书房中坐等元起。
元起闻言,立刻迈步向书房走去。虽然他和上官宓还没有成亲,但是这份关系却早已定下了,甚至上官宓自定亲之日后,就没有回到上官府,而是在大都督府中住了下来,和孙尚香住在同一个跨院相对的两间闺房之中。对待上官逸,元起无论于公于私,无论是年龄还是辈分上,都是以晚辈自居,对上官逸恭敬有加,让上官逸久等,实在是有些不太礼貌了。
进入书房,元起看到上官逸正站在书架前,津津有味的捧着一本书在。元起轻轻走了过去,在上官逸身后五步远站定,低声说道:“起不知伯父前来,实在有失远迎。刚才又被一些俗务缠住了,劳烦家主久等了。”
上官逸面带微笑的转过身,慈祥的看着元起,大有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的架势。扬起手中的书,上官逸笑道:“这本诗集,可谓字字珠玑,每一首诗词中,都寓意深远,令老夫叹为观止啊。”
元起向上官逸手中的诗集看了一眼,面部的神色立刻变得有些尴尬起来。因为这本诗集,名为《元起诗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收录元起所做诗词的诗集。这本诗集是上官宓和锦衣,一同请求锦尚录制出来的,锦尚挂着燕京大学名誉院长的职务,同时也负责审核在幽、并、光三州境内,通行刊物的印制工作。在得知二女的请求之后,锦尚立刻答应了下来,并很快付诸于行动,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收录、做注、和排版印刷的过程。锦尚能如此快速的把这本诗集录制出来,也要归功于元起,当初元起在研制出幽州纸之后,还在燕京研制出了排版印刷术,和后世的活字印刷差不多,元起的这两项来自于后世的发明,让燕京乃至整个幽州的文化传播速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提升,后来连并州境内也出现了印刷的书刊,让并州的民众们也能够通过书刊来增长知识。
当元起知道自己从后世那些大文豪们手中,剽窃来的诗词被印制成册之后,顿时哭笑不得起来,他可没想到锦衣和上官宓会玩这一手,让元起感动于二女对自己感情真挚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些尴尬,毕竟,那些诗词大部分都是元起剽窃得来的,尽管元起在其中进行了一些改动。不过事已至此,元起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现在,上官逸拿着这本《元起诗集》赞不绝口,再次让元起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甚至连俊朗的面容都有些微微发红了。看到元起面色泛红,上官逸还以为元起是因为谦虚而有些不好意思,根本就没想到诗集中的诗词,是元起从后世剽窃来的。笑呵呵的继续说道:“听说这排版印刷之术,也是君侯发明出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元起就没有那么尴尬了,活字印刷虽然也是后世人研究出来的,但具体的方法却各有不同,元起的这种方法,说是他自己研制的,也没有不妥之处。当下,元起坦然的回答道:“是的。这种排版印刷术,可以缩短印刷的时间。也可以减轻成本。印刷过的版本,经过重新拆分、排版之后,还可以用于其他的书籍印制。”
上官逸由衷的赞叹道:“君侯的这项发明,势必会带动治下三州的文明传播。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君侯。老夫有个建议,现在在三州境内通行的书籍,都是一些诗词、经史之类的。这些书籍,普通百姓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君侯何不印制一些最基本的启蒙书籍,让治下的老百姓能识字、认字、写字,进而能够读懂一些意境较深的书籍呢?”
元起闻言一怔,他清楚的知道,文化教育会对治下子民起到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该如何普及教育。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上官逸话里的意思,和这句名言不谋而合。说穿了,锦尚啊,元鹰啊,甚至元起自己,都没有经历过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所以一时之间,也就没想到该从启蒙教育抓起。但是上官逸不一样,虽然上官逸身家丰厚,但是他历经上官家从巅峰到衰落,在到崛起的过程,深知底层人民对文化的渴求和向往,所以才会提出印制启蒙书籍。其实就算上官逸不说,元起也早晚会想到这个办法,只是上官逸提议,把这个过程给提前了许多。
向着上官逸郑重的行了一礼,元起认真的说道:“多谢伯父的提醒,让某茅塞顿开,伯父的提议才是真正的利在千秋啊。”上官逸知道,元起这一拜,是为了三州境内的数百万姓而拜的,在心中对元起真心为民的胸怀佩服的同时,上官逸也坦然接受了元起这一拜。
等到元起行礼完毕,上官逸把话题转移到前来的目的上:“听说君侯最近频繁召集众臣议会,城中将士的训练又比以前严格了很多,想必君侯是打算对外用兵了?”在元起的军中,军纪严整,一切军事机密都仅限于军中将士之情,绝对不会流传到外面去,即便是上官宓的父亲,上官逸也只能通过猜测来判断大军的动向。
对此,元起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征讨辛蛮、刺塔,是每一个汉人的心愿,元起早有这个心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根本也算不得什么秘密。元起坦然的回答道:“没错,某打算近期出征辛蛮、刺塔,将这两个异族彻底消灭。”
上官逸伸出大拇指,赞道:“君侯好气魄!两族连年南侵,使我子民饱受残害,早就应该有人站出来,教训他们一下了。”顿了一顿,上官逸又说道:“只是,以老夫的推断,三州现有的钱粮,怕是不足以应付这场大战?”
默然的点了点头,元起有些无奈的叹道:“是啊,幽、并本就穷困,又连年遭受异族的侵袭,现在还要以两州的财力,担负起光州境内的兴建问题,确实是有些为难。每次大战,总是受困于钱粮,真是让人苦恼。”
上官逸踏前一步,注视着元起,低沉的说道:“只要君侯答应老夫一件事,上官氏商会立刻奉上钱两千万,粮二十万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