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尼拉看到这个场面,苦涩的笑了笑,从马靴中抽出一柄匕首,然后插进了自己的心脏。一股鲜血,顺着匕首的切口,缓缓流淌了出来,低落到滚烫的黄沙上。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马尼拉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大漠出生,死后,他把自己,交还给了大漠。

    三万多马尼拉部下的辛蛮人,纷纷哭泣了起来。就连四万多渥太华的部下,也是沉默无语,满脸悲戚的神色。马尼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些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把自己临死前对生死的感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无声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辛蛮人。元起遵照辛蛮人的习俗,在战场上为马尼拉进行了火葬,虽然是敌人,但是可敬可佩的敌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随着辛蛮单于渥太华和左兵卫马尼拉的先后身死。这场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辛蛮人战死的将士,高达五万之众,受伤者不计其数,七万人做了俘虏。而敌军方面,同样也出现了不小的战损。

    经过清点,最后战死的人数被统计了出来。三支精锐部队天归军、飞龙军和地归军,每军的战损,基本都是在二百人上下,相对于三支精锐,普通军士的伤亡要多了十几倍。在五万新军中,死于此役的战士,有近万人之多,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也有五千左右的人数,受轻伤者更是多如牛毛。

    元起下令分出一万名伤情较轻的军士,让他们负责运送伤残的袍泽们返回明州,让田豫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伤情处理和伤残军士的退伍手续,并责令左慈临时出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务必要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带回明州。之后,左慈的统帅职务自动解除,独自返回燕京,通知有关人员,妥善处理好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并把这些将士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以彰显他们的勇敢和忠诚。

    同时,这支返回明州的队伍,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将负责把七万辛蛮俘虏押送回明州,教给田豫来处理。人口,始终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因素,元起没理由把这七万辛蛮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带回明州,和刺塔人杂居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刺塔人对辛蛮人,没有汉人那样的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善,这些辛蛮人被押送到明州之后,将会和刺塔人一起,逐步接受汉化,也算是融入汉族的一个跳板,避免了他们直接和汉人接触,进而激发起汉人的仇恨。等到他们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大概已经是数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相信汉人们对辛蛮的仇恨已经淡漠了下来,再把这些辛蛮人掺杂在刺塔人中,迁居到内地去,或者是让更多自愿到明州定居的汉人迁过来,进而完成民族的大融合。

    当然,在这七万辛蛮俘虏被送走之前,元起特意让诸葛亮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辛蛮人南侵所造成的恶果,以及给汉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想要活命,必需服从汉人的领导,遵守汉人的律法,适应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些被元起部下的敌军,杀的胆寒的辛蛮人,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马尼拉临死前的劝告,他们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诸葛亮的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出色的辩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从和元起共同学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已经越加纯熟了,即使是元起也只能甘拜下风。

    处理好了伤兵和俘虏的问题之后,元起的思绪又回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渥太华和马尼拉,只是辛蛮各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辛蛮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存在,其总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五六万之众,现在元起麾下的人马,只有六万多人,这场持续的战斗,元起决定依旧采用智取的策略,能不硬拼,就尽量避免硬拼。把有限的兵力保存下来,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去,元起很清楚,计谋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如果不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把辛蛮人打服了、打怕了,他们迟早会出现反复,只有像征服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人马一样,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到畏惧,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在一番讨论之后,诸葛亮和徐庶各自献出一条计策。诸葛亮主张据守贪狼山,构筑坚固的防事,同时派兵奇袭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掠夺那里的军备和物资。诸葛亮的理由很简单,辛蛮人依旧强大,我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前在把俘虏的七万人送往明州的时候,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都被左慈带走了,现在军中的粮草已经岌岌可危,必须要进行以战养战式的补充,而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的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就是绝佳的掠夺对象。等到物资充实了,军中伤员的病情恢复了,再一点一点的对辛蛮人进行消磨,铲除掉一些实力在中下游的部落,最后再和右兵卫卡塔尔等大部落作最后的决战。

    而徐庶的意见则是采用流动作战方针,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游走中,不停地消灭一些辛蛮人的小部落,在消耗辛蛮人总兵力的同时,避免和辛蛮人提前发生决战,同时还能充实军备物资,同样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元起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觉得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元起对流动作战的方针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唐朝中期的黄巢就曾经率领一起起义军,在大唐的版图上采用过这样的作战方式。其积极的效果,和徐庶所说差不多,就是以小股兵力袭击敌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越滚越大的同时,还可以对敌人进行兵力上的消耗。但是这个方针也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没有稳固的阵地,一旦被敌人重兵包围,就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困境。

    所以,最后元起决定同时采纳两人的两种意见,在贪狼山构筑防事的同时,派出齐天和赵虎,分别率领部分飞龙军和天归军的精锐,四下掠夺物资,第一个目标,就是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同时,元起还让马越带领五千刺塔骑兵,昼伏夜出,探查附近各个部落的情况,锁定目标之后立刻回报元起,元起将亲自带领剩余的天归军精锐和飞龙军精锐,与马越分为两翼,突袭那些人口在两万人以下的小部落。

    因为渥太华和马尼拉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所以元起军的行动,有着极强的隐蔽性。三天之后,齐天和赵虎就载着大量的物资返回了贪狼山,他们把两个部落的物资掠夺一空,足够元起大军一年的使用了。同时,元起和马越分进合击,三天内连续攻破了三个辛蛮人的小部落,部落中的男女老幼全部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这倒不是元起残忍,而是他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暂时保证消息的机密性,尽可能的掩盖渥太华和马尼拉战败身亡的消息,为敌军多争取几天恢复的时间。

    如果是以前,元起肯定不会这样做,他一直主张善待俘虏,但那只是相对汉人而言,或者是相对和汉人并没有太多仇恨的异族而言,显然,辛蛮人并不在此列。尤其是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生死死之后,元起已经变得更加杀伐果敢了,他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的道理,为了保证敌军不受损失,他也只能亲手送辛蛮人去地狱了。而且这样的雷霆手段,在日后,也是对辛蛮人的一种心理威胁,让他们知道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为日后的决战打下胜利的基础。

第二百六十五章 贪狼山下() 
又是三天过去了,在过去的三天里,元起采用雷霆手段,再次消灭了五个辛蛮人的小部落,把部落中所有的辛蛮人斩尽杀绝,并且掠夺走了所有的物资。短短六天的时间,已经有八个辛蛮人部落,永远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辛蛮人不是傻子,渥太华和马尼拉久久未能传出谁胜谁负的消息,早就引起了各个部落首领的怀疑,纷纷派出使者,前往两个部落打探消息,最后得到的,是两个部落早已人心涣散,物资被掠夺一空的结果。

    一些辛蛮人首领在右兵卫卡塔尔的带领下,开始巡视大漠,竟然发现有八个部落在无声无息中被灭了族,吓得卡塔尔连忙以右兵卫的身份下达号令,召集各个部落首领到他的部落去商讨军情。

    大漠上三分之二的首领纷纷带着亲卫,赶往卡塔尔的部落,一连串的事情实在是有些诡异,他们不得不慎重起来。但却有三分之一的部落首领,在消息不灵通的情况下,还没有收到八个部落被灭族的消息,因此,他们认为卡塔尔是别有用心的,他是打算借着渥太华和马尼拉下落不明之际,一举掌握辛蛮的大权,所以这些人都留在了自己的部落,并没有遵循卡塔尔的号令。

    在潜龙成员的帮助下,元起很快掌握了辛蛮人的动向,于是,元起再次开始分兵,分别让齐天、赵虎、马越和许褚各领一军,趁着辛蛮人到卡塔尔部落商讨军情的时候,部落军士群龙无首之际,闪电般在一天之内再次攻克了四个中型的部落,依照惯例,依旧是杀的辛蛮人鸡犬不留,物资全部拿回来补充军用。

    直到元起神出鬼没的先后击溃十二个辛蛮人部落,渥太华和马尼拉战败身亡的消息也传了出来,算上这两部人马,已经有十四个部落被元起率领的敌军荡平了,这个数目,已经接近辛蛮人部落数量的一半了。

    卡塔尔在惊怒之下,召集起辛蛮各部的所有兵马,一共筹集了十万人马,准备和元起决战。这十万兵马。可以说是辛蛮人最后的底蕴了,凡是适合上战场的青壮年,几乎都被他拉了过来。十万人马在卡塔尔以及十几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杀奔贪狼山而来,意图和敌军决一死战。

    辛蛮人的动向,自然瞒不过无孔不入的潜龙,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元起。并且在一直隐身暗处的李儒率领下。全部回到贪狼山下的防事中,和元起汇合一处。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又是两天的时间,在众人的眼前溜走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军中的伤兵也恢复了许多,他们原本都只是受点轻伤而已,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和治疗,即便不是恢复如初,但上战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同时,在两天之后,卡塔尔率领着辛蛮十万大军终于赶到了贪狼山下,在稍作休整之后,卡塔尔就对敌军的防御工事,发起了猛烈的冲击。迫于元起带来的压力,各个部落首领暂时放下了私心,听从卡塔尔的调遣,纷纷派出部下的兵马,作为前锋部队,冲向了敌军。

    这段日子以来,元起军早已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这道防线由数个部分组成。最靠近的部分,是一道高一丈,后两尺的土墙,这道土墙可以有效地防止辛蛮骑兵的冲击,把以骑兵为主的辛蛮人,隔绝在土墙之外,除非辛蛮人肯舍弃战马,步行迎战。在土墙上,还有数百个口径半尺的瞭望口,敌军可以通过这些瞭望口,向外发射弩箭,对辛蛮人造成有效地杀伤。在土墙的后面,是一道分为两层的平台,可供军士在上面站立,平台有一道平缓的斜坡相连,可以让军士在大营和土墙之间,自如进退。土墙的顶端,是被夯实的另一层平台,这层平台最为坚实,也最为宽阔,上面整齐的摆放着八十架红衣弩炮,嗜血的寒芒,已经对准了土墙前七百步之内的空间。

    在土墙之外十步到五十步之间,是第二个防御部分。这一部分由无数的拒马桩和绊马索构成,其中还搭配着隐藏在地下的陷马坑,用以扭伤辛蛮人的马蹄。

    更远一些,是防御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在五十步到一百步的距离之内,这里挖下了许多丈余深的陷阱,陷阱的底部倒插着从辛蛮俘虏那里缴获来的马刀,一旦有辛蛮骑兵坠落陷阱,必定是连人带马被倒悬的马刀穿成马蜂窝的下场。

    如果不是时间有些仓促,还能布置出更完备的防御工事,不过,眼前这样的防御,也不错了!站在土墙后,通过瞭望口观察辛蛮骑兵动向的元起,看到辛蛮人在卡塔尔的命令下,发起攻击的时候,嘴角带起了一丝冷酷的笑意,缓缓向着土墙顶端的徐庶下达了命令:“先让他们尝尝红衣弩炮的厉害。”

    徐庶会心一笑,随即指挥着八百弩炮手,开始了这场决战的第一次交锋!彭彭的铮然之声大作,犹如一声声晴天霹雳一般,八十架红衣弩炮同时发炮,四百根大小不一的弩矢,带着强劲的贯穿力,激射向了六百步之外的辛蛮骑兵们。

    四百根弩矢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声势惊人,每一根弩矢都刺破空气,带出一阵破风之声,依靠机械的力量,这些弩矢竟然做到了只有元起才能做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