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陈桥到崖山-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后来,赵匡胤又恢复了王全斌的节度使身份。还对他说“朕以江左未平。怕征南诸将不尊纪律,所以抑制你数年,以为朕立军法。今克金陵,还卿节钺”多好的老板啊。

    可属于王全斌的幸福时光已过去了。他开了个好头,用66天就灭掉了蜀国。但他却收了个烂尾,犯了时下流行的官员临退休综合症。使自己本来厚重光荣的军旅生涯在收尾处变成了漆黑一团,不堪入目。

    王全斌这一路由上至下已烂透。反过来,刘光义那一路就让赵匡胤欣慰许多。28日,刘光义改领镇宁节度使、张廷翰为彰国节度使兼马军司都虞侯、李进卿为保顺节度使兼步军司都虞侯。他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此路监军曹彬成为平蜀将领中受封最厚的将: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曹彬功劳谁都不能抹杀,就连为自保而猛咬同伙的王仁赡也不得不说“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赵匡胤重赏曹彬,可曹彬不愿领赏,他觉得这么人多都获罪,唯独自己受赏,如何自安?这是我们中国人老毛病,不愿冒尖,无论好的坏的,都喜欢大家同喜同悲。赵匡胤喜欢这样谦虚的人“卿有功无过,又不恃功自夸。如你有什么过失,王仁赡早就报上来了。况且惩罚他们,是国家法制。与你无关,你就不要推辞了”这时的曹彬已逐渐走到宋朝政治军事前沿,向着北宋第一名将目标大步前进了。

    灭蜀的成功对大宋的收获是巨大的。从蜀中获得的大量财宝被赵匡胤命人分批从水陆两路运到开封。史书记载,这些财宝整整数年时间方才运完。965年3月,著名的封桩库建成,专门用来储放蜀中珍宝。966年4月,孙逢吉受命专程去收蜀国的图书、法物。5月11日孙逢吉回京,所上法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孟昶七宝溺器)皆不合用,悉命焚毁。图书则付史馆。闰8月,又下诏向天下征求图书。凡是献上史馆中所无之书的,不管出身如何,都给予一次面试机会。面试通过即可做官。

    赵匡胤竟是个书虫。续资治通鉴长编说赵匡胤性严重寡言,独喜观书。严重寡言这点无论如何不能同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笑对人,大胆交友,颇有江湖习气的赵匡胤怎会是闷葫芦呢?敢情是记此事的文人只见过严肃的皇上,没看到酒桌上的赵匡胤。又或是为捍卫读书人敏于思而拙于言的传统而故意书之。我只取后者:独喜观书。那时赵匡胤还是柴荣的大兵。虽在军中仍手不释卷。且喜欢收藏书,听到哪里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征淮南时,有人在柴荣面前告状说赵匡胤在淮南发了横财,有十个多箱子奇重无比,里面怕全是黄金珠宝之类。柴荣最恨贪污,马上打开赵匡胤箱子。一看,里面是数千卷的黄金屋:书!

    我奇怪,军事繁忙的赵匡胤要把这些书看完,得用多少时间?柴荣也奇怪“你是我的将帅,开疆拓土只要坚甲利兵就可以了,弄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赵答“臣无奇谋献于皇上,却身当大任,怕才疏不能胜任,所以没事就看看书,广见闻,增智慧罢了”世宗赞善。

    如今赵匡胤自己做了皇帝,要收什么异书就更容易了。一下子天下奇书成了抢手货。不过一会,就收集了1千多卷。

    书有了,赵匡胤接着要让自己个人爱好成为全天下人的爱好。且这个爱好关乎到下马治天下,以文治国,关乎到赵宋天下能坐稳多久的大事情。天下重武轻文风气也到了要改一改的时候了。兵祸四起的乱世里,当兵成了不二选择,读书?除非你是冯道冯老仙,不然善终概率比天天沙场厮杀的士兵还要小。就连赵匡胤自己年少时也是好武厌文。

    可怎么让天下人都来读书呢?赵匡胤急需树立一爱读书的榜样。谁?朝中第一重臣赵普!

    966年5月,宫里得到了蜀国一件战利品。这是一面有着44年历史的旧铜镜。背刻“乾德四年制”乾德是赵匡胤年号,可今年还是乾德3年啊?赵匡胤奇了怪了,就问赵普。赵普答不上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可惜不能上网百度。

    赵匡胤也没有百度,他叫来學士陶谷、窦仪寻找答案。窦仪抢答“此必前蜀遗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年号”哟?原来是前蜀的东西啊?赵匡胤叹了一句“宰相须用读书人啊”

    窦仪很得意,赵普很没面子。史称:赵普此后一回到家,就打开,一读就是一天。经一番苦读,终于大有长进,入得朝来,经常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赵普看的什么的那个箱子除赵普本人,别人从没动过。大家以为赵普是不是得了什么天书。直到赵普死后,家人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本《论语》,还不全,只有半部。所以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当然这是传说,赵普不可能只读半部论语就治得了天下。

    赵普在恶补文化,其它人当然也知皇上好文,都想在文上表现一番。可在这件事上,谁也没大宋国家图书馆长卢多逊干得巧妙。

    乾德6年(968)4月的一天晚上,夜已深,灯已倦,人却未眠。馆长大人在读书。卢多逊有些着急,今天这本书有点厚,下班后一直看到现在,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可时间就是钱途。自己必须在明天上朝前把这本书看完。

    原因很简单,今天皇上差人来馆里借了这本书。皇上有现学现卖的习惯。如明天突然问起这本书中内容来,那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果然第二天皇上真就问了,朝中一时无人能应对。只有事先已先看了答案的卢多逊,娓娓道来,有根有据,对答如流。直说得皇帝龙颜大悦,一众同僚集体拜服。

    皇上读上了书,大臣们也读上了书,接下来自然要让天下人也读书。怎么做到?最好办法当然是让天下人看到读书的好处,一条学而优则仕的光明大道:科举。

    这条路不是赵匡胤走出来的,是隋文帝杨坚的伟大发明。唐太宗曾有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之叹。但到宋初这会,天下乱了太久,武夫横行朝堂。百废待兴,科举自然属于亟待重振的那一类。

    3月,科举成绩下来了。陶谷的儿子陶邴考中了第六名。第二天陶谷觉得自己儿子考中了,该去谢谢皇上,自己儿子从此就是天子门生了。可一谢谢出麻烦事。赵匡胤一听,听说你教子无方,怎么你儿子还中了呢?里面是不是有猫腻啊?当场下令:重试!

    赵匡胤说陶谷不会教子并非无凭无据,2年前,陶谷另一个儿子陶戩参加一次官员子弟选拔考试。陶谷忙着自己升官长学问,却没教好这儿子。此子念文章如看天书,结结巴巴,前后不通,却因主考官碍于陶谷面子,给录取了。后来被人告发,陶戩被剥夺政治前途终身,陶谷罚工资2个月。此事后,赵匡胤认定了陶谷有才,其子却都是半桶水。

    那陶邴是通过暗箱操作考中的进士吗?确是委屈他了。其人确有其才,复试还中。

    可赵匡胤经此事,又立了一新规则:以后如是公务员子女考中的,一律要复试。

    2月,忠武节度使宋延渥之女被册立为宋太祖第3任皇后。4月6日,赵匡胤好友、曾经的侍卫军老大、成德节度使韩令坤去世。这红白之事后,大宋的铁骑又一次踏出国门,继续征伐下一个目标。

    按雪夜定策的计划,下一个该轮着南唐了吧?可计划永远没变化快。这时候一天大时机摆在了宋太祖面前。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北汉乱象篇() 
乾德6年(968)7月27日,北汉皇帝刘承钧死了。怎么死的?死因报告:他是穷死的,吓死的,更是被他辽国主子给急死的。

    他为什么是穷死的?因北汉没钱。而北汉之所以这么穷,全是宋朝搞的鬼。北汉农民可怜啊!在田地干着活,突然冲来一小队宋朝骑兵,他们不杀人不抢东西,只是纵马踏田,横冲直撞,将他们劳动成果全部踏坏,然后一溜烟跑了。怎么办?打又打不过,报官官也管不了。这些人跟幽灵一样,隔三差五来一趟,这日子可真过不下去了。而宋朝在向他们招手:来吧,我们这里有田可种,且绝对安全,不会有人欺负你们。于是史书上可看到这么一笔:北汉民470人来降。这还是大规模迁移投降活动,三五成群的估计更多。于是北汉人口越来越少。民为国之本,没有民,国自然越来越穷。

    从北汉立国算起,它以区区10州之力与郭威、柴荣、赵匡胤肉博了近18年。就是富如江南,只怕也要被打穷了。到后面,北汉穷的实在没法,竟要向和尚化缘。李筠之事后,刘承钧提拔了一和尚做鸿胪卿。国家搞阅兵之类的大典礼,清明时节给祖先上香,接待辽国使臣请客吃饭之类的都归他管。一看就明白,这都是要花钱的事。

    为什么请这和尚来做?因这和尚不一般。此人五台山高僧刘继容。家族有背景,当年幽州节度使、自封燕帝的刘守光之子。刘守光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擒,刘家败落,此人就入了深山当了和尚。可他不像一般只会念阿弥陀佛的初级和尚,他有特长,会讲《华严经》。《华严经》相当于物理学中相对论,很重要但懂的人不多。所以刘大和尚很吃香,给他送香火钱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刘大和尚不是个贪钱的人,其辛苦化缘念经赚来的钱全补贴给了北汉刘氏。后来这刘和尚又有新贡献,搞地质勘探,在团柏谷发现了银矿,组织附近民众凿山取矿铸银,这下向辽国的贡钱有了。看来和尚下海经营创业捞钱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

    所以刘承钧的死,穷是一不可忽视的原因。而他为什么又是吓死的呢?这还是宋朝惹的祸。平定李筠后,宋军三天两头攻入北汉国境,刘承钧在太原坐着,每天接到的军报络绎不绝。且境况越来越差,荆南被收,湖南被灭,蜀国也被平了,也许下一个就轮着他了。这样环境中,能不吓死?

    当然,上面两个还不是主因。他更是被辽国主子给活活急死的。北汉与辽国关系早就过了蜜月期,眼下两国已相看两相厌。

    当年潞州李筠造反,向他求援,他把此事当成自己光复中原一大好机会。可李筠有骨气,不愿借辽国之力,而刘承钧为省下请辽国当外援的一大笔外汇支出,在李筠之事上便也没支会辽国。可辽国不干了,杀人抢钱的事怎可没我参与?契丹人很生气。他们早就看不惯刘承钧了。当年的刘崇是多么孝顺,只要国家超过3百块钱的事都会打报告请示。可这后来者离他们渐行渐远。送礼不那么勤快了,问候不那么贴心了,有国事也不汇报了。这会连进攻中原这么大事也不请示一下。辽人冷眼旁观,看这刘承钧能有多大本事!

    果然北汉大军刚出太原没多远,李筠就败了,刘承钧只好缩回了头。辽国有些幸灾乐祸,打劫中原?没我这带头大哥,你怎可能会成功?这会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吧?

    另一件事让辽国更不爽。刘承钧杀了段常。段常是北汉枢密使,权力很大。大到可对刘承钧床上之事说不!

    刘承钧娶了一新老婆,新人的出身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她父亲是位医僧,顾名思义,就是用医术来普渡众生。有一次这位医僧治好一个人的病。这是位寡妇,患的是不孕症。这病往重了说是绝症,因没另一半,寡妇永远生不出子女。往轻了说,我们这位医僧可人到病除。怎么治?阿弥陀佛!你这问题不是亵渎我佛吗?这位医僧只是半夜进了这寡妇的门,上了她的床,就把病给治好了。

    没多久,寡妇生下了一女儿。姓郭。不由我想起一网络笑话,很黄很暴力。一位小姐生了个儿子,可不知父亲姓什么,没法取名。就去请教某教授。某教授问“你知道是哪天受孕吗”小姐说知道。教授又问“你记得那天跟谁有过关系吗”小姐记性很好“一个高书记,一个李经理,一个陈厂长”教授沉思半刻道“那可以姓郭”随之解释道“取高上半部,李下半部,陈左半部,组成一个字,不就是‘郭’吗”

    不难想像,寡妇生女,是多不光彩的一件事。要放到思想大解放甚至大放荡的今天也要受人鄙视。更何况古代呢?郭姑娘背后是数不清的指指点点,耳边更充斥着风言风语,挖苦嘲弄,但所有这一切没妨碍郭姑娘长高长大,长成一亭亭玉立的美人。

    出身不好有什么关系?一美遮百丑。美丽的郭姑娘幸运的被刘承钧看上了,娶作了老婆。

    有人还敢背后嘲笑吗?有!还不是背后,竟是当面就说!段常他的理由让郭氏很伤心很气愤:此女来路不正,若立为妃,恐贻笑邻国。

    你知道一个不是自己造成的缺陷,一无法改变的过去被人抓住不放时的委屈与愤怒吗?郭氏在后面咬牙含泪:姓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