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陈桥到崖山-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这是他盖起来的!他半夜起来,独自一个人摸上寨墙,手起刀落砍了两个西夏人,想了想。这年头杀人讲证据的,不然童太监不认账。他回身把两个人头切了下来,之后又想了想,杀人也要看时间、地点的。散步时杀的和半夜爬墙杀的,难度不一样的。于是他顺手把天降山砦的护墙毡子割下两块。带回了营里。之后这样的事他又做过两次。

    18年过去了,他做到了“勇副尉”简单说:是比兵蛋子大一点的兵蛋子。这简直是欺负人,最后连西军高层们自己都看不过去了,在韩世忠跟着童贯过长江打方腊时,补偿性地给了他个偏将头衔。韩偏将高兴了些,这直接导致了他对战场的渴望。历史证明:这次南征,几乎所有风头都被他占尽了!至于最后结果嘛?请参照之前打西夏的时候…

    1121年。国之少年中最小的那个人仍远远游离在主流之外——岳飞!这年他19岁了,还是一农民,在别的少年走遍了山河大地、血染征衣,心灵里浸渍了名利、愤郁时,他始终生活在农田里,为每年每季能多打些粮食费尽心机。

    岳飞的成长是困苦的。《宋史岳飞传》记载:他刚出生还没满月,黄河在内黄大改道,滔天的洪水里,他妈妈姚氏抱着他坐进一大缸,顺水漂流才得了救…未满月。便连自己的家园都没了。

    当然也有不同说法,现代研究宋史的大师们引经据典,说这事是没的。原因有三:1北宋末年,黄河并不流经内黄县境内。2岳飞生日是1103年2月15日,农历二三月间,不是黄河决口的时段。3除《宋史岳飞传》外的其他史书,没记载黄河这一年曾在内黄决口…可这能证明什么呢?证明岳飞从小生活优越、衣食无缺?所以一生所作所为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实是哪怕没这场大水,岳飞生活仍困苦,他出生在贫瘠土地上、长在贫困的农民家里。这决定了他童年、少年只能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在这种生活里,他没法接受最起码的私塾教育,认字看书都由父母教导,也没法吃到好东西,正常来说,他身体素质会非常一般?

    但岳飞天生神力!挽弓能300斤,开腰弩8石(接近今1000斤)这种力量是有宋一代的巅峰!在当时,只有韩世忠能与之匹敌!洒脱的韩世忠,凭着这种勇力,无论当混混还是当大兵,都逍遥快活。而岳飞生性沉厚忠义,他心里有一道道门槛时刻制约着自己,永远不要行差踏错。这让他在做农民时越活越累,最后连温饱都保持不了,得出去给别人种田打工了!

    岳飞老家是相州汤阴县,他打工的地方是相州最著名一户人家,安阳县韩氏的“昼锦堂”这名字很嚣张,典故出自项羽那句败家名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西楚霸王就死在了这句话上!典故这样差,为什么还有人用呢?因用的人百无禁忌。他就是北宋史上的异类——韩琦!

    韩琦当官,堪称两袖金风,给家族留下了丰厚遗产。昼锦堂是集庄园别墅于一体的超大建筑群,光是田产就不下数千亩,在目前这到处刮地皮、全民族集体破产的时代里,是非常抢眼的。可像李彦、杨戬这些人,却从没把目光瞄向这块地。韩氏一门权贵,在徽宗初年还有韩忠彦当过首相,到韩琦孙子这辈还能出使辽国,是地道的特权阶级,向来免税免役免欺压。这实在是个理想的打工地点,岳飞就投奔了这里。在昼锦堂,岳飞做着两份工,一个是农活、另一个是保安。

    据说有次韩家被100多个强盗围攻,岳飞登上围墙,一箭射死匪首张超。这是岳飞在历史里射杀的第一个人,同时解救了韩氏的危难,却对自身命运没什么改善。改善什么?韩氏门下有多少将官折腰,连鼎鼎大名的狄青也得躬身站在韩琦的阶下!小小一农民,会射箭又怎样?还不是个人下之人?这样的生活,还要再过两年才结束。那时岳飞会走出这片小天地,到外面的广阔世界闯荡。是的!他起步太晚了,晚得错过了好多精彩时段。但冥冥中自有天意,2年后他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正是中原陆沉、天翻地覆的关键时刻!

    1121年,岳飞还在忍耐中。没办法,他家里有老有小,都等着吃饭。忘了说:岳飞15岁结婚,妻子是比他大些的刘氏,在他外出打工前,第一个儿子岳云已降生了。有人说岳云不是岳飞亲生的,是义子。这其实和前面那次决堤一样,是或不是,有什么不同吗?重要的是岳云是岳飞的好儿子,他一生追随父亲。

    于公,他是父亲最得力的部下。于私,他生死都和父亲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回到江南睦州青溪县,这片青山溪谷战云密布,成了一死结。这道难题是宋朝开国161年来从没出现过的,哪怕仁宗时狄青远征岭南,都没这么难!

    山里,起义军负隅顽抗,这是跟着方腊走到底、连宋朝皇帝罪己诏都不信的受苦人。山外紧紧包围着15万宋军,这是宋朝当时全部家底,按实力计算,这是比狄青南征时都庞大的军力,无论如何,战斗力要远远超出种田耕地的农夫。可童贯却不敢强攻!

    第一是地理不熟,青溪县山很大、洞口很多,钻进去就走不出来。第二,方腊是敢拼命的人,他童贯敢吗?不用说拼光,只要折扣过30%就是不敢想象的灾难!之后拿什么去抵挡西夏、去联金灭辽?都得指望手边这些兵,这是绝不能有损耗的!但不打进去,方腊能灭掉吗?

    这道难题困住了所有宋军,多少身经百战的将军谋士都想不出办法来。死结拧得越来越紧,这时没人注意到:有一个大兵身影悄悄溜出了军营,摸进了青溪山里。

    这人避开了山路,潜入幽暗的深谷,他不知道方向,只是想当然往更深更暗的地方走。他想得很简单:无论谁想藏在深山里,都是越险越深越难走的地方才行,方腊就应在那种地方躲着?但理论和实际真的有差距啊!山好大,要找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方腊摸出来?

    有困难,可难不住这个人。这人在山里转来转去,据说是突然间遇到一深山里生活的女人。这是多好运气啊,不仅遇到原住民,且该原住民还告诉了他方腊藏身的具体位置…

    知道地点后,他一个人就摸了进去,根本没想着回去找援兵。在他心里,这是钱、这是官职、这是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

北伐前奏篇() 
皇上说了:谁能抓到方腊,得“两镇节钺”这就相当于军区司令员了!是普通大兵做梦都不敢想的位置!现在只要杀进去,凭自己本身搞定就行,这是件多么爽的事!该大兵继续在深谷间穿行,一路上他应要穿越很多明哨暗卡,这都难不倒他,溜进去好几里山路后,他终于来到方腊藏身的洞穴前…

    他冲了进去!一个人挺着杆长枪,冲进不知深浅虚实的强盗窝里,他居然反客为主,一连杀了好几十人,把方腊活生生抓了出来!

    这是他有生以来做过的最炫目的事,足以让他名扬全国、富贵终身,想想看?他已摇身一变,脱离大兵身份,是国家军方高官了。但紧跟着最郁闷、最倒霉的事就来了,他把方腊抓了出去,没走多远就遇到顶头上司辛兴宗,辛兴宗二话没说,指挥手下兵一拥而上,抢了方腊就走!

    于是官方认定,抓获方腊的人是辛兴宗——

    那位神勇的大兵站在山里呆呆出神。这就是现实!**裸的争名夺利!他有什么好说的?哪怕他叫韩世忠,也无济于事!

    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大人物,在刚起步时都有本辛酸的血泪史。在这时,岳飞得去种田当保安、韩世忠被白白抢走了功劳。从这一刻起,他真正明白了这世界的真相:太丑恶、太卑鄙了!但可贵的是:韩世忠没被现实击倒。他只是长了心眼,以后小心些,并没随波逐流,变得跟这世道一样的厚黑无耻!

    方腊起义失败了,最后8月24日他在开封被砍头。关于这次起义,还有两点要说。首先,一直存在一种论调,说方腊起义是自私的、为他个人名利而已,并非什么受苦受难、没法活了才反抗。理由是他家里有漆园。远没到吃穿无着、被迫揭竿而起的程度!我想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谁规定只有最底层、最受压迫的人才能代表正义?以这理论,新中国的创立者们绝大多数都流学海外、很多人家境小康,难道他们不能代表无产阶级吗?活见鬼!

    第二。宋史对方腊起义的最后一句记载是“方腊作乱,破6州52县,杀平民2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吊死林中,百余里内相望不绝”太邪恶、也太恶心了!

    方腊起义的确杀了很多人,这点相信让方腊自己说,他也不会否认。但关于妇女的事,就太无耻了些!他到底抢了多少女人,吊死后能变成绵延100多里的风景线?他就算把那6州52县女人都抢光了。能达到这数字不?第二,那是100多里长啊,相信那些受苦受难的妇女们是真的逃出来了。请问受罪时不死,逃出来了反而上吊,这是啥心理呢?且最远的都逃出去100里路了才想到死。100里路。要走几天才能走到?100里路?青溪县到底多大?青溪县的山到底多大?

    童贯很荣耀地回到开封城,他准备收复燕云了,可他突然发现一更大的战场等着他。在这战场上,危险真正笼罩了他,就算再多100万军队,也没法替他挡灾!

    皇帝和首相一起恶搞他!

    赵佶的日子里不能少了奇异的石头、艳丽的花朵,它们必须每天换着花样的出现。不然他会无聊寂寞!这想法和王黼不谋而合,王黼是花石纲总纲头,是他比皇帝还要优越的生活的来源保证,他比谁都盼着让花石纲立即恢复!于是闰5月11日,应奉局重新开张!王黼、梁师成2人领衔,朱勔也重新得志!

    可童贯就怒了!说来童贯也算六贼中一个异类。他和所有权二代、富二代都不一样、也和蔡京不一样。他要带兵、要打仗。生命里无时无刻不出现着尸横遍野、饿蜉满地的惨状,人间地狱他见得太多了。可他终究不是杀人魔王,没法做到毫不动心!如这时,他长叹一声“东南百姓家中的饭锅还没支稳,就又想干这种事了”说这话时。童太监很是失望,赵佶和王黼更是难堪,他们都是聪明人,非常清楚童贯这是在骂他们,伤疤才好就忘了疼,还搞花石纲,不怕再次激起江南起义吗?

    面对难堪,赵佶忍了,童贯劳苦功高,刚立了大功,不能驳他面子。但王黼怒了!他拿了张纸去见赵佶,上面写着童贯在江南发布的那道罪己诏!他相信只要皇帝看到了这些,目的就会达到…

    果然赵佶大怒,朕当初是给你承诺,童贯可在江南以他的名义发布圣旨,可也不是让你发罪己诏!赵佶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怎能容忍自己犯了错、还向人认了错呢?

    童大太监的形象轰然坍塌,就算再有能力、再忠心也没用了。王黼满意了,他又成功搞倒了童贯,他势力会升得更高,甚至会渗透进军队,成为集政军一体的大佬?这是蔡京都没法比的。可没等他来得及得意,立即就浑身冷汗。童贯反击了!武装太监不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且迅速做出了反应!

    具体招数史书没记载,结果是王黼大惊失色,立即投降。投降?罪己诏的事怎么办?影响怎么消除、皇帝印象怎么抹去?总得有个说法吧!

    童贯一概不管,谁挖的坑谁去填,王黼小儿你去想办法。王黼欲哭无泪,这活难度太高了,谁有记忆清除器请借用一下,不然只要皇上记得罪己诏,这事总有再翻出来的一天。想来想去,王黼想到了一利己、利童贯、也利赵佶的好办法…

    王黼先去见赵佶“陛下,南方平定了、经济复苏了、花石纲恢复了、辽国快亡了,您还要燕云16州了吗?如想,那么得尽快,别被女真人都抢光了”赵佶既喜又急“朕要燕云16州”“好,那么童太尉…”“让他出征”

    赵佶就此被搞定。王黼再去见童贯“太尉英明神武、天下无敌,眼前大好机会,您定下的联金灭辽计划可实施了,我作为帝国首相全力支持您”童贯惊喜“真的”“当然,在我的建议下,皇帝已同意了。由您率军出征”“好”童贯满意。

    王黼也满意,联金灭辽这事办成了,普天同庆,谁也不会再记着罪己诏这块小阴影。如办砸了。那就天塌地陷,大麻烦面前没人会理会小错处…

    趁童贯高兴,他又加了句“太尉,自古打仗费钱粮,为支持您顺利北伐,我决定亲自接手财政,希望您能同意”童贯同意。之后王黼把枢密院踢到一边,设立了经抚房,专门为北伐筹款,命每一个宋朝成年男丁都要上缴免夫钱。这一项他刮到6200万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