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的军中纪律森严,约束极多。但有一条约束,却是将士们心甘情愿接受的。这一条,便是对将士们识字读书的要求。军中定期请先生教学识字,每个当了一年兵的将士基本上都已经能认三百个常用字。

    认字了,又天南地北杀来杀去,见识多了,也不甘心回家一辈子当个村客。

    加上恒信商行、朝廷各处衙署可以分配作为胥吏,比如京师各处的警署,这些都给了将士们退伍时诸多选择。

    安安稳稳当个警员什么的自不用提,那些跟着恒信商行去做事的,却是许多后来发家的,靠着恒信商行学出来的本事,辞职过后,有退伍金作为初始资本,只要正经做生意,几乎不愁没有买卖。

    就是那些回乡当了富家翁的,许多人亦是开办了工坊,也都跟着发家了。

    “故而啊,这一次拍卖会这么热闹,其实也是多亏了退伍的老兄弟们回来捧场啊。咱们的兄弟们,离开了军队以后,却是也过得不错呢。”汪洵颇为感慨了起来。

    田英琦轻笑了起来:“想不到汪军师也能注意到这一点呢。”

    朱廷胥顿时了然,他看着田英琦的表情就明白了。这一位,可是最早一批跟着这支新军队的,虽然当时还只是在随军医院这种地方做事。

    “不管如何,最多七日,介休范永斗的家财也都可以拍卖光了。这一回,便可以大大松一口气啊。若是只靠着几句口号,我委实没有信心组织这一回的后勤准备啊。”朱廷胥缓缓道。

    作为宗室,朱廷胥身上还是有些光环的。这一回处理完了范永斗的事情,便会将此间的政务丢给原来的县丞也就是警署署长蔡和宇。而他,也将因为这一番优异的表现调入太原,负责山西一路的后勤筹措事宜,任职山西兵备道道台。

    “哈哈,此番,还得恭贺朱县尊荣升之喜喽。”汪洵笑着道。

    “哪里哪里,都是大明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嘛。”朱廷胥倒是俏皮了起来。

    屋内又是一阵哄笑。

    有了足够的银子,众人对于这一回的北伐的确是底气充沛了许多。

    大明二七七年二月一日,在石敢当的亲自护送之下,恒信拍卖行以及朱廷胥的庞大车队开始北上了。

    这一回,他们押运着在介休县拍卖所得的全部钱款朝着太原出发。

    尽管这里头足足一共两百三十万元都只是宝钞,但现在山西上下谁不知道宝钞就是真钱?旧式宝钞碍于诸多宝钞残缺兑换比例极低,还有人可以不以为然。但对于那些制作精良,极难伪造的新式宝钞,谁都知道这些是与金叶子一般可以流通的真钱。

    三批原本各自不相同的人汇聚一起,麻烦自然是多了不少。但对于跟上队伍的吴家姐弟而言,却是个难言的惊喜之处。

    吴巧儿心中暗喜能够见到汪洵,吴万英却是更加直接,每日都凑到了军队的队伍之中,骑着一匹老马,艰难地学着骑术,又不断地问着吴万英军中见闻。

    男儿胸中各自都有一腔热血,更有那金戈铁马的雄心。从前吴万英只听人说大明官军不堪战,稀软如鸭屎一般。可自从有了这一支脱胎于皇家近卫军团的帝国皇家陆军,他便一下子仿佛见到了新大陆一样,格外好奇,更是恢复了曾经那男子汉的军旅梦想。

    “你每日在我身边转悠,也不管你姐姐了?”汪洵打趣到。

    吴万英眼珠子一转,却是说:“若是汪军师担心,那便不如到我们那边去。有汪军师看着,哪个宵小敢来扰?”

    “哈哈,你个小鬼头。算了,方才和你说道哪里了?哦,军中百战必胜之法?”汪洵没有接这个茬,心中虽然念着那个俏丽的佳人,可他身为军人,却有自己的责任,可不敢轻忽擅离职守。

    “对对,

    就是这里!”吴万英连连点头,目光里包含热切。

    就是其余人听了,也是纷纷竖起了耳朵。

    “你这小鬼头,也是沾染了那些酸秀才的毛病。真以为纸上就能谈兵了?觉得我们这些做军师的,就是白纸一张,瞎写一通,便可以决胜千里?才没有那么简单。这百战必胜之法,那是绝计没有的。除非到战争最后结束,不然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胜率几何。而我们能做的,便是竭力将运算、准备做到最好,将错误、失误降低到最低,竭力提高最微小的一点有助于胜利的事务。比如,这最核心的:后勤。大明要打仗了,这一点也不算是机密。从倪相公在京华时报刊文时这一点就是公开的宣言了。”汪洵缓缓地说着。

    “而后勤,便是让帝国生产最多的军资,再将这些军资转运到军队需要的地方。你有朝一日若能合格地完成后勤的工作,便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军官了。”汪洵说完,便继续收住了声。

    在他看来,说到这里基本上这个好奇心旺盛的少年郎也该如一盆冷水浇过去,将那些热切的心思都收住了。

    毕竟,后勤这种工作虽然看似油水丰厚,但对于有志青年而言肯定是不屑一顾这些庶务的。这里头,可是看不到那些金戈铁马的豪情万丈,无法体会那种决胜千里之外的满满逼格。

    果不其然,汪洵说完,吴万英便抿着唇,不开腔了。

    一路沉默了好一阵,吴万英离开了。

    见此,汪洵也乐得清静,继续赶路了起来。一会儿就要到下一个驿站了,到那时安排上千人的调度可是个麻烦,他得打起精神。

    只是,刚到了下一个名作秋山驿的驿站,却见吴万英出现在了朱廷胥的身边。

    要知道,朱廷胥可就恰巧就是这一回负责后勤的主官。

    可不知道吴万英说了什么,再过半日后,吴万英便提着一个小药箱,跟着此番被征调的医官杨崇本当起了助手。

    这一回组织后勤,便在山西范围内征调了各地医官、优秀匠人以及蔡和宇担任警署署长其间征调的预备役将士。

    预备役将士被编入了辎重营,医官与匠人则一样也是这一回后勤准备的必备人才。征调匠人是为了制造、修补军中器械。医官对应的便是全军依旧紧缺的医疗卫生人员。

    相比前者,后者显然更加合适吴万英。这位官宦子弟文化水平不低,难得还是个小学霸,学习能力很强。当七日后汪洵抵达太原的时候,便已经见吴万英开始在随军医院之中有了些模样,不少人跟在吴万英的身边问前问后,俨然已经成了闻道之先者了。

    汪洵站在远方看了一会儿,悄悄记住了这个少年郎的名字。只是,当他转过身的时候,却忽然间发现一个面容俏丽,隐含担忧的女子一样是怔怔地看着随军医院,就是汪洵凑近了也没发现。

    “军中是个熔炉,是一块好铁,就肯定能练成百炼钢。吴姑娘,放心吧。”汪洵宽慰道。

    “啊,是汪……汪军师?”吴巧儿惊了。

    汪洵笑了笑,想要说什么,忽然间军中吹起了集合号,顿时顾不得在于吴巧儿说话,告罪一声,急忙回了军营。

    倪元璐抵达太原了。

    他的到来,意味着那战争已经吹响了集结号。

    “这是一场收复失地,复我山河的战争!将士们,当我踏上太原城的土地时,我就已经决定了。这一场我将永远与你们在一起。后事,我已经书写在了这一封信封里作为遗书,战后我就会寄往绍兴老家。若不复我山河,我倪元璐,绝不苟活回京!”

    “复我山河!”

    “复我山河!”

    “复我山河!”

    ……

    太原指挥部的大会场上,汪洵看着倪元璐沉静地说着话,胸口仿佛炸开一样,一股澎湃的热流席卷全身,炸开在胸腔的每一个角落里,让他心潮澎湃,不能自制:“和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战斗,这真是我此生的荣幸啊!”

    想到这里,汪洵高呼着道:“复我山河!”

    三日后,城北,吴万英出现在了出发向大同的先遣队上。他缓缓拆开了怀里的书信,思绪万千。

    就在两个月前,他还是深陷魔窟的落魄官家子。而现在,他却鬼使神差却又如此坚定地走上了军旅,当了一个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军人。

    想到这里,他便不由想要感慨命运的奇妙。

    他无愧这个选择,只是有些想姐姐了。那可是他这世间唯一的亲人了呀。

    只是,现在他要走上自己的人生旅途,却是无法照顾好姐姐了。

    这样想着,他拆开了吴巧儿留给他的书信。

    “英哥儿,你收到信时,恐怕已经出发向前线了罢。姐姐万事都好,只是心念你。我本想求汪军师将你调出来,但知你是个不改心志的性子,百般细想,还是罢了。只是盼你平安,好别让姐姐多担忧烦扰。姐姐我要去京师了,掌柜欣赏我,道是举荐了姐姐去京师一处大学堂读书,听闻是个如国子监一般的地方哩……”

    “^此战一开,怕是战火纷飞生死不由己,姐姐不求你功名利禄,只盼你身子周全无害。见信如见吾,姐姐在京师等你……”吴万英眼眶缓缓湿润了起来,他猛地抹了一把眼睛,将这封信仔仔细细地收在怀里。想了想,他又扒开衣裳,将这封信放在了贴身的绸衣里裹着。

    胸口上有一封信,吴万英觉得那好似一团火,又似那最坚固的甲,护着他最柔软的地方。(。)

第四十二章:草原锋芒() 
丝绸是最上等的湖州丝。=乐=文= lwxs520这也是吴巧儿寄送来的礼物。吴巧儿是个聪慧的女子,也见识极多。送的上等湖州丝绸不是用来做衣裳的,而是一层软甲一般的物件。

    自古箭伤入肉,最怕的便是扒出来连肉带筋还要感染。若是有一层丝绸,便可以裹着箭头扒出来而伤势大轻。

    吴万英猛地眨巴着泛红的眼睛,感受着贴在心口的那封书信,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与此同时,通向京师的官道上,一辆马车的帘子被掀开了,吴巧儿静静地看着越来越远的太原城,久久凝望。

    塞外,白雪茫茫。

    小冰河时期的大明天气寒冷,出了边墙,便能感觉到那胜过华北数倍的寒冷。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无数的蒙古包便是在这样的白雪之中苦苦挨着,等待开春的温暖。

    只不过,对于蒙古人而言,这一年的白灾要比起往年难过百倍了。要知道,自从跟了后后金人当了大清的臣民以后,蒙古人的日子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难过了。

    往年,他们跟着清国的军队入寇关内,劫掠无数。尽管主要的部分都被清人分润去了,但再怎么,也会留一些残羹冷炙给他们。抢掠,显然比起在塞外放牧更加容易发家致富。

    于是,自从天聪九年至今十年来,蒙古人的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祸很快就来了。

    遵化一战惨败而归,多铎身死引发清国内乱。同样,得知数万蒙古健儿大半伤亡在大明关内时,消息传来,一片哀嚎。

    不知多少人家因为家中失去了男丁被欺辱,抢掠甚至****。

    更残酷的是,消息传来以后,那些规模更大一些的部落聚集了仅存不多的男丁,屠灭了仇恨已久的仇家,杀光了老弱的男丁,将妇孺抢为奴隶。

    在一年前,这种事情是不敢想的。同为清国臣民,谁也不敢继续厮杀。

    但……就连多铎都死在了明国人的手中,女真人还配他们这些蒙古人效忠吗?

    疑问在诸多蒙古部落之中展开。

    经历了一个秋天的血雨腥风过后,白雪之中掩盖了鲜血,埋葬了尸骨。部落兼并后的结果让草原上的幸存者多粮食可以过冬。

    而现在,战争来临了。

    西土默特部,归化城,都统府。

    不同于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天聪六年时西土默特部是作为被征讨对象存在的。被后金人征服过后,西土默特部被分为左右两旗,但不再设立世袭罔替的札萨克,而是在此设官管理西土默特部。于是,这里有设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等官以统辖旗众,成为更为归化的蒙古部落。

    联想到这些历史,此刻西土默特部都统巴音岱心里稍稍多了一些安全感,让他在深夜之中不再那么彻底的失眠。

    没错,自从去年秋天遵化之战惨败的消息传来以后,巴音岱就已经很多日夜睡不好觉了。

    失去了二十万大军,他的大清迎来的不仅是惨败,更是整个帝国的地动山摇。不同于附近的那些札萨克有自己的旗众,他的权力与威严全都来自******,他与大清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而现在,显然就是那个损的时候。

    竭力抛开这些念头,巴音岱在归化城里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