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高顺-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后,戏志才没有先去见高顺,而是先去见了贾诩。

    戏志才问:“文和有何良策?”

    贾诩道:“主公之所以还留着郭汜等人,是因为没有想好如何对待朝廷,对待皇帝,这事我们没法帮,只能静观其变。”

    戏志才知道贾诩的性格,明哲保身,便不再追问。

    高顺接到戏志才的汇报,心中并无波澜,这与历史上有偏差,但是差距不大,还是按照惯性前行;让他感到好奇的是祢衡,竟然经历了董卓、李儒的时代而没死,现在依然活的好好的,这与历史上的差距可就太大了,完全不是他印象中高傲的祢衡了。

    不过祢衡的事情引起了他的重视,不若解救朝廷,然后让朝廷继续待在长沙。

    看着高顺阴晴不定的脸色,戏志才问:“主公有何良策?”

    高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志才有何良策?”

    被逼无奈,戏志才只好说道:“主公,现在桂阳郡和零陵郡已无人烟,不若令广州牧战领之,逐步缩小包围圈。”

    高顺又问道:“等郭汜等西凉势力瓦解之后呢?如何对待朝廷和皇帝陛下?”

    果然去老狐狸贾诩所说,戏志才道:“主公,只能先缩小包围圈,至于此后的事情,只能静观其变了,先看朝廷的态度如何吧。”

    高顺对戏志才的建议还算满意,与他的想法差距不大,不过他改为让扬州牧秦关战领桂阳郡和零陵郡,而不是让广州牧高伟去战领;高顺担心高伟战领两郡之后,两郡的百姓会回迁,影响到广州的利益,若是秦关战领了两郡,可从扬州补充百姓,阻止已南下的百姓返回故地;且秦关战领两地的话,方便后勤补给;高伟可作为预备力量。

    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高顺便选择了戏志才的建议,继续等待,静观其变。

    戏志才又问:“主公,如何对待刘和的求援呢?”

    高顺感觉事情不能太绝了,必须给朝廷留些面子,便决定道:“给秦子固传令,战领桂阳郡和零陵郡,此后每月给朝廷一万石粮食,其它的酒、肉、蛋等少许。”

    “是,主公!”

    高顺又安排道:“令子固接管醴陵县,正平还是回长沙城吧,一应所需,由子固每月供给。”

    “是,主公!”随后戏志才便去安排。

    秦关接到命令,非常惊讶,不明白为什么要战领两郡,已空无一人,占据了也劳而无功。

    不过他还是按照高顺的命令行事。

    派军司马樊能和张英带领三千步兵和五百骑兵,分别占据桂阳郡和零陵郡;不过秦关没有严格按照此前的郡边境行事,而是要求两人战领涟水河以南的全部地盘,便于防御。

    樊能和张英两人大喜,有战争就有战功,有战功他们便有提升的机会;只带这么少的兵力出战,两人并未害怕,他们感觉,郭汜等人必不敢向他们发起攻击,否则将会遭到江东的报复。

    江东大军向西进军,李傕和郭汜极为恐慌,他们甚至怀疑是刘和招来的救兵,于是带领官兵进城驻扎,准备坚守城池。

    朝廷大臣也非常惊惧,只有皇帝刘协还算平静,他心想,该来的总会来的。

    樊能和张英的军队从豫章郡进入长沙郡,桂阳郡和零陵郡,不过却止步于涟水河,令众人稍稍安心;连水河离长沙城非常近,这成为一把悬在半空中的屠刀,随时都有落下的可能。

    果然如樊能和张英所想,李傕和郭汜没有敢于对他们发动攻击。

    随后,秦关所送物资到达长沙城,且承诺,此后每月的上旬按时到达长沙城相似数量的物资。

    危险暂时解除,李傕和郭汜的军队,一半撤出了长沙城,一半随他们居住在城内。

    醴陵县被豫章郡所接收,成为豫章郡的一个县;祢衡返回长沙城居住,只带走了十位失去父母无所依靠的少男少女,秦关每月给他送去百石粮食,以及美酒、肉羹、咸鱼、蛋、活羊、活鸡、布匹等物资。

    李傕和郭汜可以窥视秦关进贡给皇帝的财物,却不敢打祢衡的主意,祢衡成为长沙城内最富足阔绰的人;那些大臣时常去祢衡家打牙祭,祢衡也不小气,家里每日门庭若市。

    而且有些大臣知道祢衡是魏公的使者,便有意与祢衡主动交好,为此后留条后路。

    秦关大军止步于涟水河,事态依然如故,皇帝刘协非常失望,他真不知道高顺是如何想的,但是他感觉勒在他脖子上的绳索越收越紧,让他几近窒息,呼吸困难。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太傅刘虞,他感觉他的计划成功了,儿子逃出牢笼,他家不至于无后,且求援来了粮食和物资,秦关每月都会送来支援,比他预期的要好,他也能对皇帝和诸位大臣有所交代了。

第582章武举考试() 
    长沙郡和武陵郡属于朝廷的地盘,但是几乎没有汉民,武陵郡还有一些蛮夷,长沙郡连蛮夷都没有,没有税收,郭汜等人的军队和家属必须自己种粮食,单靠秦关每月送来的那点支援,杯水车薪。

    好在长沙周围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每年至少能两熟,收获快。

    朝廷享受着秦关每月送来的物资,不用如以前那么困难了,皇帝和大臣们已无锐气,过一天是一天。

    最近几年没有战事,也多年没有新招募士兵了,很多士兵在部队服役多年了,高顺便有了让他们退役的想法,像此前的薛银,退役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可以安享晚年。

    与马贵和李强等人商量了一下,众人皆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只是不能一下子全退了,可以慢慢来,并商量好了退役的政策和待遇等,讲究公平对待每一位官兵。

    拿着他们三人定好的政策,高顺又咨询戏志才和贾诩的意见。

    为了减轻官府的负担,也让官兵与家人团聚,过上普通人的日子,戏志才和贾诩皆未提出反对意见。

    年龄到45岁的士兵必须退役,每在部队服役满一年,可以加发一个月的薪俸作为补助。

    对于军官,每高一级,退役年限相应延迟,中郎将的退役年龄为55岁,别部司马退役年龄为53岁,军司马的退役年龄为51岁,军侯的退役年龄为49岁,屯长的退役年龄为47岁。

    高顺准备对文官的退休年龄也做限定,待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公布实施。

    有些官兵高兴,有些官兵对部队恋恋不舍,但是他们对高顺的补助标准都很满意。

    这么多官兵相继退役,很多军官下辖的士兵已严重不满编,很多岗位只得裁撤或者合并,戏志才根据需要,又对各州兵力做了重新部署。

    根据高顺的意思,益州和平州的军队必须满编,广州和交州的军队也要满编。

    如此大规模的裁兵,蔡邕不由担心的问道:“魏公,若是兵力过少,如何保证天下稳定?”

    高顺解释道:“哈哈,兵力过多,百姓负担过重,天下更不稳定,使部队保持在一稳定数量便可。”

    蔡邕担心的说道:“军队的数量过,军官提升的机会少,若是突发战事,如何是好?”

    这让高顺心中一动,说道:“顺已有解决之策,从每年天下选拔强勇之士,授予举人之位,可作为备用军官,战事来临,可随时扩编军队。”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蔡邕安心的说道:“好,如此甚好!”

    高顺感觉,若是武举人选拔考试能顺利进行,可为此后的文官考试做个表率,到时候的阻力会减少很多。现在是过渡阶段,他可以用系统高级文官,但是他的后辈却没有这个优势,只能从天下选拔可用之士,避免被士族垄断朝廷用人。

    心动不若行动,高顺还是先咨询李强和马贵的意见,在得到他们的支持之后,又与戏志才和贾诩等人协商。

    众人皆非常支持高顺的决定;特别是贾诩,早已看出高顺有考试选拔人才的意向,若是先从武将开始选拔,阻力会小很多,形成惯例,将来文官选拔的时候,就几乎没有阻力了。

    由戏志才和贾诩制定细则。

    他们把选拔分为县郡一级的选拔、州一级的选拔和天下佼佼者的选拔,三个批次,根据每州郡人口的多寡,制定了每州郡推荐人数的标准。

    又对选拔时间,身份,年龄等做了诸多规定;对于监视考核人员的身份做了规定,以及细化对作弊人员的处理措施等。

    高顺又做了补充,郡县选拔为第一年的春季,州选拔为当年的秋季,最终的天下选拔定第二年的春夏之交;这样的话,每两年循环一次,要是一年选拔一次的话过于匆忙。

    对于天下第一名,则授予冠军郎的称号;第二名为榜眼郎;第三名为探花郎。

    又要求戏志才等人以及李强和马贵等人皆参与这次武举人选拔考试,发现弊端或者不足之处,要及时调整、更改,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选拔可用之人。

    李强和马贵又被要求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流程等,并要求多咨询现役武将的意见。

    忙起来后,高顺才体会到其中的复杂,不过他心中高兴。

    贾诩最为冷静,又想高顺咨询道:“主公,您打算每次录取多少人?录取之后享受什么待遇?如何安排职务?又如何确定他们能胜任武官呢?对那些淘汰下来的州郡举人有何优待措施?”

    赵小虎笑道:“哈哈,文和先生考虑的周全啊,要不你和志才商量商量,制定一个全面的办法?”

    “是,主公!”

    这是贾诩第一次主动向高顺提出意见,贾诩心想,若是武举人选拔考试顺利进行,并成为惯例,他作为参与者,必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众人终于把所有的规则制定完毕,审查几次,没有发现明显的漏洞,高顺才满意的要求将细则刊印,下发各州郡县,并告示天下百姓。

    各州都派去一位高级文官和高级武官,配合各州选拔。

    县里的选拔由县令和县尉主持,每县可推荐1到2人至郡里参加选拔;郡里会派人监督,保证公正、公平。

    每郡由太守和都尉负责选拔各县选送来的人选;由州里派来的文武官员监督;每郡根据名额要求,从各县推举的人中选拔合适的人选去州里接受再次选拔。

    高顺派到各州的文武官员,也会随机到各郡观看选拔过程。

    各州都有固定的名额;本州所举荐的人,即便在天下选拔中落选,也会在返回本州后有机会担任一定的低级职务。

    一经公布,天下震惊。

    对土豪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他们多了一条出仕的途径;对老百姓而言,这是他们改变身份的唯一途径;对于那些剑客和游侠来说,他们出仕的机会合法化了,而不用依附权贵,做别人的家将,让别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些世家大族却心中恼怒,这等于是合法的剥夺了他们做武官的机会。甚至有些精明的人,已经看出高顺欲通过选拔来任命官员,而不是此前的州郡举荐,打着举人的牌子,实质内容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相信,此后文官定也会采取这种办法来挑选举人。

    这对世家大族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动摇了他们赖以存在的基础,他们此前出仕的机会已被彻底堵住了,再无作弊的机会了;魏公因此再也不缺乏能征善战的武将了。

    高顺非常自豪,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但愿能选拔出天下可用之人。

第583章取消封国() 
    现在高顺势力正处于强势地位,出击北疆、打击蛮夷,解决了几百年来蛮夷对中原的威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的声望,推行武举人选拔考核制度,令土豪和百姓多了一条晋身之道,为广大土豪和百姓所支持。

    高顺决定,要趁热打铁,为称帝铺平道路。

    首要的事情便是除去现有的诸多封国。

    但是这件事情牵扯面非常广,操作不好,引起地方动荡,由他实施还好说,若是他的子孙后代,绝无此能力。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虑,他拿出了最终方案。

    郡一级的国王,全部取消,这些人全部是刘氏皇族,汉室宗亲,绝不能让他们不劳而获。

    县一级的列侯以及以下的乡侯,只保留了3位,万年长公主、颍阴大长公主和阳翟大长公主的封地,算是为朝廷保留了一点脸面。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高顺妹妹的封地以及房良、周飞等人的封地一并取消。

    而且高顺承诺,冀州九郡的税赋,他也不会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全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