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戮-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弘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既无显贵的出身,更没天大的功劳,仅凭皇上一时的喜好登上相位,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公孙弘始终坚持以上意为处事准则,在朝堂上,公孙弘甚少发言,避免与同僚们发生冲突,一旦涉及飞短流长的话题,则把它放在与刘彻单独会面的场合才开口。应该说,公孙弘摸透了刘彻的心理,如此一来,他在刘彻心中的形象便成了忠厚的能臣。
汲黯曾经无情的揭露公孙弘他这是伪善,刘彻把公孙弘召来对质,公孙弘不慌不忙仅凭三言两语就让汲黯惹了一身臊。汲黯无奈,只能感慨别人多活了几十年,姜还是老的辣啊!
公孙弘也有受挫的时候,这次遇到的同样是皇帝跟前的大红人,人见人怕的中大夫主父偃。主父偃不但嘴皮子厉害,而且笔杆子也是厉害,他的奏折刘彻每篇必看,若是不小心被他盯上,一封检举信上去,保准有人人头若地,你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像燕王刘定国就死在他的检举下,燕国从此国除。
有人提醒主父偃你太横了,主父偃却不以为然,说本人穷困潦倒一辈子,父母不认我,兄弟姐妹疏远我,宾客们抛弃我,我如今得势了,就不能横点么?
当然,主父偃有横的底气,事实上在文官中,就数他的脑瓜子好用,他拥立过卫皇后,替刘彻想出了推恩令,能检举不法。
主父偃职任中大夫,在刘彻着力打造的内朝中位置十分重要,而公孙弘身为丞相,又是不可缺少的执行机构,主父偃与公孙弘一内一外,按公孙弘的处事原则,两人本不相干,更不会发生冲突。
元朔二年,两人却罕见的大吵了一架,两人却罕见的大吵了一架,事因在之前也提过,即要不要设立朔方郡。主父偃提出设立朔方郡并经营之的构想,而公孙弘却极力反对,认为多增加郡县和民众会消耗国力,大家现在过得不是挺好的么?何必多养一些人。
善于揣摩圣意的公孙弘这次算是犯了糊涂,他为了压压主父偃的气焰,似乎忘记了刘彻不过而立之年,对于这么一个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帝王来说,开疆拓土是必然而且是唯一的选择。
刘彻没有当场批驳公孙弘,这老头如此执着他也是第一次见,为了顾全大局,下朝后刘彻特地派了个人到丞相府上,把设立朔方郡的利弊跟公孙弘说明白,那架势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先生在教一个刚入学的懵懂学童一般,让公孙弘颜面尽失,最终迫使公孙弘同意了设立朔方郡,而且违心地说出自责的言语。
事后,公孙弘把帐算在了主父偃头上,一旦有机会,他便会像杀郭解一般对主父偃下手,而且他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我们都知道,主父偃此公颇有智慧,就是横了些,在敛财的效率上不亚于任何人,朝廷上下不少王公,官员害怕主父偃,为保无虞,只能主动向主父大人行贿,而主父偃来者不拒。
主父偃想把女儿嫁入王室,图个靠山,他挑来拣去,最终敲定了齐王刘次昌,但是齐王和齐国纪太后拒绝了主父偃的提亲,这让主父偃十分恼火。
主父偃找了个时机向刘彻进言,提出齐国是大国,应当由皇上的亲弟或儿子担任国王。
主父偃实在高明,一句话落到了刘彻心坎上,见刘彻连连颔首,主父偃知道皇上已同意了整顿齐国,现在就差理由,他马上给出了理由,“听说齐王有乱伦事,应当借机整顿。”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刘彻马上任命主父偃为齐相,前往齐国查明真相。
主父偃怀着报复的心理到达齐国赴任,他的家人故旧听说主父偃荣归故里,特地千里相迎。
主父偃见到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心里不是滋味,想起当年不待见的时光,一丝苍凉涌上心头。
他把众人召集起来,命人拿出五百金,在众人的惊愕中往地上一抛,众人面面相觑,主父偃说道,“我年轻时你们都看不起我,现在我升官了,你们出行一千里来迎接我,我们还是有点交情的,我也不能毫无表示,你们就把这些金子捡了去,从此我们就断交了!”
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众人的一声声叹息。
主父偃在齐相任上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齐王府的侍卫丫鬟都抓了起来,严加讯问齐王的不法罪状。
齐王刘次昌听到风神,日眼忧心如焚,绝望之下,只能畏罪自尽。
主父偃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不过,恐怕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以告人为家常便饭的他也会被人在后面捅一刀—被人告了。
齐王被逼死的消息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当年主父偃来赵国谋碗饭吃,赵王也没有待见他,还把他赶出了赵国。自从主父偃整死燕王后,赵王早就对主父偃畏惧,担心哪天主父偃记起陈年旧事,把他也给告发了,他对主父偃有仇视之心,暗地里收集主父偃的罪状,却因为主父偃在长安不敢上奏。如今齐王也被逼死了,再不出手说不定下一个就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趁主父偃不在长安先下手为强。
赵王急忙写了封奏折,差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奏折送上去了,赵王仍然惴惴不安,毕竟要弹劾皇上跟前的红人,他也冒着极大的风险,如果不能致其死地,依着主父偃的个性,那赵王的死期就到了。
主父偃腹背被人捅了一刀,他却浑然不知。
主父偃即便知道了,他也不担心有人会在他后面尥蹶子,因为他认为皇上用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人品。
事实上,的确可以这么说,一封信不足以致主父偃于死地,不过他却忽略了,躲在暗处的公孙老头早就伺机报复主父偃,他可没那么容易对付。
主父偃在中央时,赵王每日如坐针毡,害怕被主父偃打击报复,他早就准备告发主父偃,却一直隐忍不发。
也怪主父偃倒霉,赵王的检举信只不过举报他收受诸侯贿赂,大不了落下个贪污受贿的罪名。可当刘彻读完赵王的检举信时,这位聪明自信的皇帝却将其与齐王的死联系在一起。
事情的逻辑在刘彻的脑海里变成了主父偃向齐王索贿不成,主父偃对齐王怀恨在心,并且借他刘彻的手整治齐王,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大奸臣么?
(本章完)
第279章 心怀异志的刘安()
刘彻无法容忍在他的眼皮底下还有人能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如果此人不好好整治一番,那他哪还有脸当这个皇帝。
没几天,主父偃就带着一肚子狐疑被人从齐国抓到了长安,狐疑归狐疑,主父偃的心理素质十分过硬,在牢房的日子照样吃得香睡得好,见此情形,牢里的狱卒更不敢怠慢了这位爷。
在他蹲号子的同时,刘彻派人去彻查齐王的死因。结果正如主父偃所料,齐王情系畏罪自杀,主父偃并未胁迫。
按理说,刘彻应该感到很欣慰,主父偃还没有坏到他想象的地步,他贪财也可以理解,毕竟过了四十多年贫困的北漂生活,搁谁都会喜欢钱。
刘彻打算关他一段日子,找个理由就把他放出来。
虽然刘彻不想让主父偃死,可是想让主父偃这位老兄平时实在不注意团结同事,连父母亲友都能断绝关系,现在他落难,想落井下石的人一时间排成了队。
你说主父偃先生,能怪谁呢?
刘彻面对汹涌如潮的处死主父偃的声音,也是十分头疼,在这个问题上,他只能以拖字决应对。
聪明的刘彻低估了大臣们的智商,他们早就看出了刘彻的真意。
虽然你是皇上,但如果这么容易就被你这个小年青给糊弄过去,那我们就该回家种田去了。
他们打定主意一定不能让主父偃翻身,主父偃要是一出来,还不找机会把他们都整死,正所谓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主杀派中的大臣重量级的人物公孙弘终于站了出来,向刘彻说了这么一番话,“齐王自杀无后国除,齐国成为郡县,主父偃是首恶,不杀无以谢天下!”
这话乍一听,前半句像是在夸人,可威力巨大的是后半句话,“无以谢天下”这几个字让刘彻的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扇了一道响亮的耳刮子。
刘彻对公孙弘太信任了,他没有怀疑这位老头同样怀有不良动机。
要乱奸诈狡猾,主父偃不及公孙老头万分之一,主父偃不过是嚣张了一点,收钱的时候不过是口子开大了,但他总算是条汉子,收了钱敢大方的承认,可公孙老头就是表里不一了,擅长背后捅刀,杀人不见血哪。
“罢罢罢!”刘彻不想再为主父偃的事情头疼了。
公孙弘再一次得偿所愿,我所受的侮辱今天终于得到了偿还,我的忍让终于有了回报。
主父偃的案子就这么定了,族诛。
主父偃到死都没能明白,是谁让他走上了绝路!他也没有机会去寻找这个答案。
更为可悲的是,主父偃死后,长安城没人替他收尸,后来直到来了个外县的孔车把他葬了。
公孙弘拔掉了眼中的一颗钉子,他的丞相应该更加平稳,而这位老头却也无例外的染上了位高权重者的通病。
这种病比较常见,现在称之为抑郁症。因为高处不胜寒,丞相公孙弘得此病也在所难免。
公孙弘靠着刘彻的宠幸做到了丞相,让不少人眼红,可他自己比谁都明白,自己没什么功劳,哪天在皇上面前不得宠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公孙弘没有多大志向,他无非是希望自己能平安过了这一任,留下个好名声,至于建功立业,那是皇上的事,他照办就是了。可一想到皇上好大喜功,对光大祖宗基业乐此不疲,他就非常抑郁。
这一抑郁,竟然得了病。得病期间,南方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这一下子,公孙弘的敬业精神就一览无余,他认为诸侯叛逆,是自己丞相不称职的体现,他给刘彻上了一个自我批评的折子。
没想到,这一招果真奏效,刘彻大为感动,下书安慰公孙弘。
刘彻的批复让公孙弘的抑郁症好了一大半,不久之后,竟然又能带病工作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寸功未建,以平头百姓登上相位的传奇老头公孙弘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
就这样,八十岁的公孙弘死了,这位老来得宠的丞相应该感到庆幸,在武帝的十三位丞相中,与前任相比,他算是幸运的,与后任相比,他算是烧了高香。
这也没办法,人家命好啊!
在他的任上,国家无事,歌舞升平,连一向以挑事端为乐的匈奴人都被卫青,霍去病收拾的服服帖帖,远遁漠北。
在朝堂上,公孙弘鲜有敌手。耿直的汲黯参过他,结果却是汲黯每骂他一次,他的宠幸就更进一步,汲黯见参他不倒,反而自讨没趣,惹了一身臊,便只能闭嘴了事。董仲舒看不惯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对他深恶痛绝,面对这个当代大儒,公孙弘也毫不客气,找个机会把他打发到偏远的胶西国去了。在反对他的人中,要数主父偃下场最惨,被他灭了族。
然而公孙弘对待自己人却异常的大方,他宁愿自己吃素也要把肉分给宾客!
兄弟们,吃肉吃肉!
宾客们看到丞相大人粗茶淡饭,却给下属们夹肉,每当此时,他们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蹦出“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想法。如此的公孙弘,甚至赢得了酷吏张汤的尊敬。
有上司如此,夫复何求!
因此,公孙弘能年复一年地在朝堂上继续着他的传奇,而没人能撼动他的相位。
然而公孙弘万万不会想到,淮南王会在他的眼皮底下密谋造反,直到事发,公孙弘竟然毫不知情。
公孙弘担忧刘彻会把看护不力的罪责怪到自己头上,那他这个丞相,也就到头了。
忧惧之下,公孙弘竟然卧床不起。
淮南王刘安自然不会想到,当朝宰相竟然会因为他抑郁成疾,说来好笑,这或许是淮南王谋反活动在政治上取得的唯一成果。
淮南王刘安一生下来,似乎就与造反结缘,他的父亲刘长造了文帝的反,结果被削爵流放,死在路上。
文帝对弟弟刘长的死,一直抱有愧疚,几年之后,文帝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封王。
父亲的死极大地影响了刘安的成长。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把至亲的死算在了朝廷的头上,因此对朝廷心怀不满。虽然如此,刘安在诸多方面却远远超过其父刘长。刘长行事嚣张,他在位时淮南国基本不用朝廷法律,各级官吏都由自己任命,他嚣张跋扈,刚愎自用。
而刘安虽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