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这个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前文也说过了,和曹操的出身有关系,因为当年宦官势力和士族之间结的仇太深了,两次党锢不是说说的,所以曹操也受了牵连,很多士人就是不认可曹操,所以曹操只能破格提拔人才,不过这种情况在曹操得到献帝,迁都许昌后得到好转。

    历史上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其实也不是很成功,汉末官职粗略的可以分为文官和武官,而在那个时代,还是属于富文穷武的,因为生产力的差距,一般人根本就读不起书,能读书的家里基本都不是一般人,所以曹操能选出的文官基本还是那一个小圈子的。

    相比文官来说,武官的条件就低很多了,而在战乱时代,武官的地位也更为重要,所以当时寒门想出头,从军是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在曹操麾下这点其实也不现实,因为曹操的亲族策略的影响,武官的这一块大蛋糕首先被曹家和夏侯家的人瓜分了,越高阶的武官越是如此,就连张辽和徐晃这样的将才官职最后也不过只是四将军。

    所以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宣传意义大过了实际意义,有效果,但并不明显。

    【刘家】

    经过了两汉之后,因为恒灵时间两任皇帝的昏晕无能,东汉也开始了走向了灭亡,作为皇族的老刘家最终只能依靠年少无力的汉献帝守江山,然而刘协却从未能摆脱傀儡的命运,先后成为了董卓、李以及曹操等人的棋子,最后为曹丕所废。

    在汉末之初,刘家最为出色的人物除了刘虞别无他选,当时刘虞作为幽州牧,轻易的摆平了幽州外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内部的动乱,又担任大司马,就连作为伐董联军盟主的袁绍也对其钦佩不已,想推荐刘虞为帝,重新振作汉室江山,可惜刘虞选择了盲忠,将希望放在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身上。

    在汉末后期,刘虞、刘岱、刘繇、刘焉、刘表以及刘璋等宗室诸侯一个个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只剩下了汉中王刘备。刘备虽然也是宗室,但经过两汉数百年的光阴,宗室的数量已经非常多了,一般的宗室除了身份上可能贵重一点,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地位,刘备的祖父刘雄曾经担任过东郡范令,但因为父亲刘弘早亡,家道中落,所以刘备家实际上反而是相当贫寒的。

    黄巾起义时,刘备因为镇压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结果后来被督邮遣散,刘备当时的地位就此可见一斑。之后刘备几经流浪,选择了投靠同学公孙瓒,并且捻转于陶谦、吕布、曹操、袁绍以及刘表势力之下,刘表死后,曹操来袭,刘备联合孙权击退曹操,才重新割据一方,成为诸侯之一,最终平定了益州,攻克汉中,曹丕代汉后,在成(g)都称帝,延续了汉统。

    所以刘备家虽然是宗室,后来还以此作为大义,但反而因为各种因素出身是比较贫寒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更接近于寒族。

第092章 那些帝王家族们(下)() 
【孙家】

    孙家在历史上很多地方与曹氏都有些类似,初代的孙坚也是起于贫寒,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壮大,最后给孙策和孙权打下了基础。顶点 S.C更新最快

    孙坚家虽然在扬州吴郡估计也有一些能量,但他的家族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族,这从孙坚的长辈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基本就没有一个做过高官的。孙家的发扬壮大还是起源于孙坚,黄巾大起义之时,孙坚得到了中郎将朱的赏识,带兵随其平定叛乱,后随张温讨伐韩遂等人,独自南下讨伐区星等人的叛乱,后联军伐董时,孙坚在袁术的支援下,三战三捷,击败了董卓、吕布等人,收复了旧都洛阳。后来,孙坚死于讨伐刘表的作战。

    在孙策的长大的时候,孙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势力,并不能再说是寒族了。当时担任豫州刺史的孙坚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孙贲继承了豫州刺史的地位,后来还代理过征虏将军、担任过九江太守,孙香也官至汝南太守,孙坚死后,孙家在袁术势力中势力依然很大,这也为日后孙策夺取江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类似于曹家和宦官势力,孙家的崛起相当程度上也起于袁术,如果没有袁术帮助的话,日后未必有大胜董卓的孙文台和江东小霸王,当年袁绍和酸枣联军为什么战绩惨淡,就和韩馥的支援不靠谱有着直接关系,而曹操同样惨败给徐荣后为什么不能翻身就是因为他后面没有袁术的补给,孙策南下江东最初也是凭借着袁术的支持。

    但万事有利有弊,孙家借助袁术的旗号得以崛起,也因为后来袁术企图称帝导致名声恶化,袁术的声望在早期还是不错的,不过后来他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名声也越来越差,所以孙策借助他的名义讨伐江东时就遭到了很多世家的反对,最终孙策和袁术一刀两断,彻底决裂。

    等到了孙权时期,孙策已经打下了江东,雄踞一方,他的基础就要比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好太多了。综合来说,孙家在孙坚时期属于寒族,在孙策时期虽然还不是名门,但至少也是中流家族了,已经有了足够的声望和基础,孙权时期就更不必说了。

    【司马家】

    相比曹家和孙家,司马家一开始就可以算是一个名门望族,在司隶河内郡温县地位很高,代代都有人才出,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在曹操时期,司马家出名的不仅有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兄长司马朗、弟弟司马孚,还有一个族人司马芝。其中,当时(曹操时期)司马朗官至兖州刺史,司马懿、司马孚共同辅佐太子曹丕,司马芝也历任多地的太守。所以说司马家是不折不扣的名门世家,在汉末也只是不如汝南袁家以及弘农杨家这些四世三公的大家族罢了。

    历史上司马朗去世的早,所以司马懿实际上后来是司马家的老大哥,也是他将司马家带入了巅峰,司马懿临死前,魏国已经实际上被司马家所掌握,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的继续发展,最终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完成了朝代的更替,司马家也成为了新的帝室。

    【家族的帮助】

    在三国历史上,家族对于个人势力的发展一般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像曹家和孙家都是如此,提起曹魏可以联想到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等等曹氏亲族,而在孙策、孙权身边也有着孙静、孙贲、孙辅、孙桓等人,像老袁家等诸侯家族也是有着族人的帮助的,可以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不过曹家和孙家虽然都是有着亲族的协助,相对而言,曹家对于亲族更为关注,更为偏向自己人,孙家这方面就差了不多,但也因此程普、周瑜、吕蒙等外姓将帅才更容易冒头。

    在家族帮助方面,表现最差的毫无疑问就是老刘家了,比如刘备刘皇叔,他身边基本一个来帮忙的宗族都没有,而且刘备还不是孤例,刘虞、刘焉、刘繇、刘表等人的情况也比刘备好不了多少,这可能由于刘氏本来就是皇族,所以在这方面有些敏感。

    【其他士族名门】

    在三国时期,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也都是了不得的世家名门,这两大家族中出现非常多的谋士、名臣。

    颍川荀氏在汉末的地位综合说起来要比河内司马还要高的,荀的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在曹操初期,对于荀家也是倚重非常,荀可以说是曹操集团内部的二号人物,荀攸也是曹操实际上的军师,还有一个荀谌在袁绍麾下也担任重职,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中央做文职高官的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

    在曹操后期,荀、荀攸先后去世,荀家又没有武官,于是开始衰落,在三国鼎立时影响力已经消弱的很厉害了。

    颍川陈氏则从恒灵时代的陈开始,代代都有名人出,其中包括了陈纪,陈谌、陈群、陈泰等人,这里面以陈群地位最高,陈家在早先实际上地位是无法和荀家相比的,但在魏国建立后,陈家的影响力也不弱于荀氏了,尤其是陈群他虽然没有领兵作战过,但在曹丕、曹睿时期陈群的地位都非常稳固,尤其是曹睿时,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曹休、曹真、司马懿都外出坐镇一方,只有陈群还待在洛阳,可见明帝对其的倚重。

    除了颍川陈氏外,实际上下邳陈氏也是不弱的,恒灵时期陈球曾经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空,在汉末包括吴郡太守陈、汝阴太守陈琮、沛国相陈以及广陵太守陈登都等人是属于这个家族的,可惜的是陈登历史上死的早,下邳陈家就此没落。

    ps:今天起开始本文最终篇,恢复更新

第093章 三十年之数() 
“三十年”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数字。顶点 S.C更新最快不仅汉末这个时间段基本就是三十年左右(189…0),从曹操之死到高平陵政变(0…49),从刘备之死到费被刺杀(…5),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4…64),从曹睿去世到晋代魏(9…66),从孙权死后到孙吴灭亡(5…80),基本都是相隔三十年左右。

    可以看出来魏蜀吴三国在一国之主或者真正的掌控者去世后,对于国家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那么这些掌权者对于自己国家日后的衰落或者灭亡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

    【曹操到高平陵】

    历史上曹操没有建立魏朝,却是实际上的奠基者,他的儿子曹丕完全在曹操的基础上才得以改朝换代,魏国在曹**后三十年因为高平陵政变被司马家所夺权,此后曹魏不在,由司马氏掌控了魏国的实际权力,国家变成了司马魏。

    曹魏的灭亡和曹操有着多大关系呢?这个不能说没有。曹操相对于其他君主,算是相当的凶残的了,他直接造成的屠杀以及大规模的民屯都对于百姓并不是很友好,但我个人认为曹魏覆灭和曹操的亲族政策关系还是比较大的,从曹魏的历史也可以看出来,曹氏的衰落实际上也就是曹氏亲族的衰落。

    相比其他诸侯,曹氏自从曹操开始就过于依靠亲族势力了。

    在曹魏的第一代,有着众多的人才,其中以曹操为首,辅以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等人,这个时期军权基本都在曹氏控制在手里,曹操基本直接领兵,中央军夏侯是四将军里最高的前将军、地方上曹仁是征南将军、夏侯渊是征西将军,外姓将领之中只有张辽因为大破孙权一度被任命为征东将军。等到第二代曹丕时期,他三路南伐孙权时,也是分别让曹仁、曹休、曹真作为主帅,二代将领之中还有着夏侯尚等人。

    但从曹睿时期开始,曹氏亲族凋零的非常厉害,就连曹休、曹真也都先后去世了,曹睿不得不开始重用外姓将领,如司马懿、满宠等人,曹睿死前,又决定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明显可以看出来曹氏亲族经过三代之后已经无人了,结果曹爽被司马懿政变除去,国家就变成了司马家的了。

    【刘备到费】

    从刘备之死到费之死我个人认为是回到了原点。当年在刘备将蜀汉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国家的局势可以说是已经相当的恶劣,外部只是初步和孙吴缓和了关系,但在刘备死后情况还不能确定,宿敌曹魏威胁依然不减。内部人才凋零,当年文臣诸葛亮、庞统加法正,武将关羽、张飞、马超加黄忠四将军的豪华阵容如今只有诸葛亮还在,南方接近一半的地盘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曹魏当时都不怎么把蜀汉放在了眼里,甚至认为几封劝降信都可以让诸葛亮投降,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刘备之死到费之死的这三十年实际上就是属于诸葛亮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里面,蜀汉先后是由诸葛亮以及他钦点的两位继承者蒋琬、费掌权,等到这三人都死后,蜀汉回到了原点,而此时已经没有第二位诸葛孔明了。

    【诸葛亮到蜀灭】

    诸葛亮去世后三十年蜀汉为邓艾、钟会等人所灭,这其中诸葛亮本人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说实话也不大,除了北伐政策之外,蜀汉的灭亡基本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姜维的大规模北伐是日后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北伐是诸葛亮延续下来的政策,然而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姜维获得兵权之后,北伐的规模不比诸葛亮小,但除了一开始赢了两次,后来越打越弱,被邓艾完虐,而诸葛亮是越打越强的,就算他输的最惨的第一次北伐,三战皆败,战后还有人劝诸葛亮第二年重新再来,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主力未损的,而姜维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