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本科生-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那么汹涌,倒像是平静底下暗藏波涛。为什么南京的指令会让陈近南把骨干力量派到陆奥,陈近南似乎有些明白了。

    没过几日,果然有一群身穿贵族服饰的人来到了陆奥,然后紧接着,这些人就开始频繁地和武士中的一些领头的接触,似乎在密谋什么。

    在靠近海边的一间破旧的小院子里,陈近南正装模做样地晒这发臭的鱿鱼干。远处,从陆奥方向,有两个黑影急匆匆地朝这边跑来。陈近南看到黑影,还是习惯性地拿起望远镜看了一眼。镜头里的人影跑步的双腿是直的,一点不像倭人那种罗圈步,他放心地收起了望远镜,对着天空吹了一声口哨,像是海鸟鸣叫一样。

    “总舵主,姚堂主那边已经打探到准确消息了。这一次过来的倭人贵族就是皇室子弟,皇室宗人想利用这从的事情,集合流浪武士把幕府的权利夺回来,让皇室重新掌权。”这就是黑影带给陈近南的消息。

    每一个国家,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团结,其内部必定有一些纷争存在,就像倭国,皇室和幕府之间的矛盾早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德川家当然是不愿意为了天皇而和郑家真的开战的,这一点其实早在朱由检的算计之中。但是皇室也并非真的为了死一个傀儡天皇而伤心,大家都不过是想利用这次事件,借题发挥而已。

    “派人把消息立刻回报给南京,请求下一步指示。”陈近南立刻吩咐道。

    。。。。。。

    而同一时间,在暹罗国的一处海岸,岸边一个隐蔽的庄园里,方怡正带着口罩摇晃着手中的玻璃试剂,试剂里面的白色物体已经开始结晶了,颜色也越发的雪白。这个庄园里的每一个工作者都是穿戴着和方怡一样白色的大褂,他们都是大明国内学习很优秀的年轻学子。

    “大人,这批货已经达标,是否立即起运?”一个秀气的年轻小姑娘来到方怡跟前,但是这姑娘一开口,却是一口严肃的语气。

    “包装样式设计好了吗?”方怡问。

    “已经设计好了,没一个小玻璃瓶外面都用拉丁文书写了名称和一些鼓励试用的语句。应该能在欧洲通用。”小姑娘一脸骄傲,这件事她觉得自己做的很完美,欧洲这个时期就是通行的拉丁文。

    “啪!”的一声,方怡一巴掌就扇在小姑娘的脸上,姑娘动都没动。

    “愚蠢!难道你想鼓励欧洲走向一体化吗?统一的欧洲对大明有什么好的?”方怡呵斥道。

    “属下错了。我这就去改。”小姑娘一脸羞愧。

    “记住,以后凡是销往欧洲的货物,全部都要用不同的语言贴好标签。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等,越多越好,千万不要觉得麻烦而改用拉丁文。你们要首先抛弃使用拉丁文,这样虽然货物换一个国家就不好卖,但是能让欧洲人拢不到一起去。互相之间连语言都不通,凉他们也团结不起来。”方怡狠狠地说。

    这都是一些情报工作中很小的细节,可是不管是分化日本,还是分化欧洲,朱由检从一开始,就给情报部门立下了铁一样的规矩:哪怕再小的一个机会,也不要让对手有团结起来的可能,要利用一切机会,瓦解对手,制造矛盾。

    在方怡特意吩咐之后,这一批运往欧洲的特殊药品,全部被分成了七八种文字标签,正式发往欧洲各国。但是有些奇怪的是,这种货物没有跟着传统的大明货物一起走,而是惨杂在印度人的货物一起,通过荷兰人和英国人自己的船只,发往欧洲。

第647章 北国风光下的石油() 
1657年春天,大明的基建工艺取得了一项突破,那就是基础处理的钻孔技术被实用化了。

    为什么小小的钻孔技术,是在工程上得到实用化的呢?有很多资料上写,明代在自贡早就有了深恐钻探技术,但是那种技术对环境要求很苛刻,遇到黄岗岩地基,你用盐卤的钻孔技术钻一下试试。这当然是一种玩笑话,所以,钻孔技术的实用化,最先就是从基建工程的应用上得到发明和改进的。

    讲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一下子明白了,这项技术主要能用在哪里。对,没错,是有开采。从钻探工艺成熟的那一刻,朱由检就亲自发了一道口谕,他要求机械组的人,立刻赶制一套机械,赶赴陕北延长县西门外,对地勘探打孔。同时,机械组还要一边施工,一边研发适合抵制开采用的机械,配合项目进度顺利进行。

    毕竟攻城钻探和石油钻探的要求完全不同,就拿深孔提升力来说,一台小蒸汽机就能带动的工程钻机,在石油钻探上估计顶不了几天使用。

    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十月初六,朱由检终于在南京城接到陕北传来的奏报,钻探深度80米,出油啦!

    “王承恩,快帮朕收拾东西,我要去陕北。”深秋的冷风丝毫抵挡不住朱由检脸上的喜悦,应该说王承恩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朱由检这么高兴了。

    “万岁爷,马上就入冬了,能不能开春再去啊。”王承恩也是听说了陕北的事,但是他不明白,仅仅是从地下抽出一种黑水,值得皇帝亲自去跑一趟吗?

    “你不懂,那哪里是黑水,那是金子。流出来的,全都是金子啊。哈哈哈!”朱由检夸张的言辞,让王承恩半信半疑,就那玩意,是金子?哄娃娃呢。

    陕北是大明,尤其是崇祯皇帝的伤心地。那里是大明王朝内乱的开端,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朝廷里还是少有人提及这块地方。

    可是,现在有旨意说皇帝要亲自去陕北巡视,朝野上下立刻就有人猜测,是不是皇帝要有别的心思了。

    “李过将军,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朱由检去陕北没有选择乘车,而是选择骑马,是大明新培育出的高头大马。

    “启禀皇上,臣自十八年离开陕北之后,就再没回去过。”李过和高一功其实都没想过回陕北,虽然他们是很想家乡的,但是因为李自成的原因,闯王老营的一些人,尽量不去触碰那一层心底的伤疤,实际上是给朝廷留脸面在。但是,让他们更没想到的是朱由检居然让他们俩陪着一起去陕北,这种做人的胸怀,足够让人折服了。

    “朕听说陕北是很苦的,顿顿黄馍馍、苦菜汤,是这样吗?”朱由检问。

    “陕北干,麦子产量少,只有糜子长得好。一年到头能吃上顿白馍馍,就是过年了。”李过说着说着,拿手当了一下脸,朱由检知道那是擦了一滴眼泪呢。

    从宁夏固原到延绥边地,大明以前有十几一二十万边军驻扎在苦寒之地,其环境之恶劣,比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大明丢失了河套和塞北。常年靠人数来护卫边境,不只是朝廷财政的承重负担,同时也是百姓的苦难。

    在一个本身就不是粮食主产地的地方驻扎那么多的要吃饭的军队,不出事才叫怪了。

    “朕听说陕北人爱唱歌,你们给朕唱一首?”朱由检见气氛有些尴尬,于是换了话题。

    “这真不会,我们都离家多年,乡音早忘了。”李过很尴尬地笑了一下。

    “那朕来唱一首你们陕北的歌吧,唱得好,给朕鼓掌。”朱由检说完,扯起嗓子就吼了起来:“羊肚子啦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朱由检一开口,一股子陕北味立刻弥漫在原野,李过很确定这是陕北的歌,但是歌词的意思,压根就和陕北对不上啊,哪有什么三道道蓝呢?

    朱由检他们这一路走的并不快,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抵达韩城之后,老天就开始下雨,大雪纷纷扰扰,整整下了几天,从韩城一路向北,就没停过。要不是朱由检坚持赶路,这样的天下实在是不适合行路的。

    在拜会了司马迁墓之后,朱由检特意召见了白水、合阳、澄城、宜川的当地官员,询问这些县的生产恢复情况。为什么朱由检特地在韩城逗留,主要是当年的陕北起义,最早的爆发点就是白水。当年王二抗租,揭竿而起,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明末陕北大起义,这才有了流寇百万,祸乱几个省的局面。

    “朕现在就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陕北百姓依靠种地产量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就在你们的脚底下,一直延伸到榆林,下面全是黑乎乎的石炭,还是天下最好的石炭。这些东西,不止是朝廷需要,将来的整个天下,都想要。。。。。。”

    作为皇帝,亲自巡视一个地方,不能说不带去吉祥的。如果是在古代,皇帝到一个地方,可能会带去良种,或者是减税等等优惠的政策。所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历来把皇帝曾经到过这里,作为炫耀的资本,其实也是当地百姓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怀念。

    朱由检亲自到陕北来了,能带去什么?白馍馍还是粮食呢?当然都不是。

    皇帝说的也没错,陕北这个地方指望种粮食是不靠谱的,但是陕北又是一块资源很丰富的地方,所以朱由检带来了朝廷准备开发陕北的消息,这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一地区的民心的安抚。

    积雪厚厚地覆盖着一望无垠的塬上,白色的是土地,黑色的是黄土悬崖,而在白和黑之间,尽然没有其他颜色的存在。塬上很安静,安静的任何人都害怕发出的声音打破了这里的安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当朱由检很装X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夹在手指中间,披着厚棉袄霸气侧漏站在一块黄土堆上吟诗一首的时候,夏完淳完全被这首词的意境给惊呆了。

    “快,赶紧记录下来,派人送抄大明日报。”已经慢慢适应工作状态的周培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绝好的拍皇上马屁的机会。

第648章 皇帝的生活待遇() 
延长县说起来是一个县,放在江南还不够一个大点的镇子大。这里的城墙早已经破败,看起来像极了一个地主家的土围子,而延长县的西门,也就是土围子中间竖立的一道月亮门。

    这地的确是穷,穷得满大街都是破破烂烂,脏兮兮打闹的孩子,这还是因为鼓励生育之后出现的人气。不需要外人多嘴,这里的百姓眼神就已经写满了生娃为了放羊的生活执念。

    朝廷能派一支钻井队过来,倒是成了这里的一大景观,每一天闲得没事的懒汉和娃儿们,是必定要在打井队旁边看上几个时辰的,这成了当地人的“工作”,除了干这事,恐怕剩下的就是看哪家婆姨偷汉子了。

    听说皇上要来,县城自然是要拾掇一下的,为此省里还特意划拨了一些钱粮,想让延长装点点门面,别让皇帝看了之后太过心酸。延长现任知县叫张三异,湖北汉阳人(顺治六年1649任延长知县。史料)。

    作为平定陕西之后朝廷派出的第一批特训过的北上干部,张三异人品不错,但是政绩平平,这不能怪他,完全是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穷的缘故。跟他一起在延长苦熬的,还有浙江武康的副县令舒畅(舒畅,浙江武康进士,1659任延长知县。时继兵燹后又遭洪水,延长人口锐减,额赋如故,人民负担沉重。舒在任十载,修补城垣、官署、仓库,兴办学堂。后升任云南知州。人民思其恩德,在县城隍庙立碑纪念。)

    这一天天很冷,外面呼呼在刮着北风,县城里很安静,可是县衙里的官员们却不停地忙碌着,一批批的物资不断搬运进县衙的库房,码放的整整齐齐的。

    “县公大人,属下已经凑齐了足数的细粮,但是肉食还是稍有短缺,是不是像延安府奏请支援一些。。。。。。”舒畅穿着粗布棉衣,浑身灰扑扑地,正在向县令禀报工作。

    “怕是来不及了,钻井队已经住了大半年,周围几个县的生猪差不多都买来填了他们的肚子,哪还有猪肉啊。”张三异愁眉苦脸的摇着头说。

    “那就只有牛羊肉了,可是我听说皇上喜欢吃猪肉。而且这一次随扈的随从都是江南人,顿顿吃牛羊肉怕是吃不惯。”舒畅说。实际上陕北并不却肉食,相反缺蔬菜,因为靠近河套的缘故,牛羊肉供应很充足。但是,猪肉就没那么多了,当地人习惯养羊。可是就像张三异讲的,这些钻井队的人也是南方人,他们才开始也就吃个新鲜牛羊,时间一长就吵着供应猪肉,差不多把周围十里八村的猪都宰光了。

    “谁说只能吃猪肉的,皇上又不挑食,羊蝎子也很喜欢吃呢。”正在二位父母官斗嘴的时候,从外面走进来四五个人,他们穿着也穿着陕北特有的羊皮袄,一闪身就闯进了县衙。

    “你们是何人?休得在这里乱说话。”舒畅一看来人全都不认识,有些生气。延长县不大,这满县城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