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起-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是有一些发麻,所以跪坐一会,需起身走动几步。”

    刘备:“我来自幽州,年少时家贫,家母曾经编蒲席赚钱,可一年之中,总有几个月生意不好,你知道原因么?”

    荀彧:“或许是冬季地凉的缘故吧?”

    “有个老道士教我养生之法,说幽州苦寒,跪坐蒲席容易寒腿,扬州潮湿,容易湿毒入体。反倒是劝告我从胡人之坐法,你也试试。”刘备当即拿了几个蒲团,塞臀下,像后世那样坐。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经常推给老道士于吉。

    荀彧将信将疑地试了试,颇为惊喜:“腿果然不发麻了。这样连续坐上一个时辰也没问题!”

    刘备:“再试试坐在榻上,双脚放在榻下。”

    荀彧知道作为下吏,不能轻易违反上吏,乖巧地做了,竟然隐隐约约有些兴奋。并未发现,刘备如同一个诱惑人犯罪的启蒙者,打破规矩后,带来了犯罪般的体验。

    有了其一,就有其二,什么鹅毛笔、清茶等,一一出现时,荀彧就不再是大惊小怪,而能从容接受。他智力超常,虽然不认同刘备的做法,却也着实发现其中的方便之处,不由对刘备刮目相看。

    。。。

    经过几天的工作,刘备也发现荀彧的不同,其一记忆力超常,什么东西放哪里,哪一句在什么书哪个地方,某县县令长、丞、尉是谁,记得清清楚楚,虽然没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比大多数人好太多。

    其二学问深厚,不仅能背诵诗、书、礼、乐、易、论语的大部分篇章,还能做出解释。

    其三所学颇杂,不仅读过春秋,荀子、韩非子,更读过汉代通行的律法,一些重要的政令。

    其四,对郡、县各项政务运行的流程,公文的规格都有一些理解,并不像个新手。

    刘备不由暗暗称奇,如果说第一点是天资,第二点就是天资+勤奋,第三、四点就是家学渊源、官场诀窍。普通寒门士子,再怎么苦读书,也不会学到多少律法、政令,也学不到官府机构内里的运行机制,后天上会落后一大步。

    像刘备这样的没落家庭或寒门子弟出生,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最重要原因是天资出众、敢打敢拼。而荀彧给人的感觉,是天资更加出众,家族后天培养也极为用心。

    刘备忍不住问:“你不是第一次来官府做事吧?”

    荀彧:“确是第一次,只是从族学、几位叔伯处学到一些经验。”

    刘备:“想不出什么样的族学能培养出这般优秀的学生!我打算去你们族学和高阳里拜访一番!”

    。。。

    郡丞巡县,可谓大事,尤其在荀家大部分人被禁锢的当口。

    颖阴荀家的族学,由荀爽亲自主授,荀氏八龙健在者,荀彧的堂兄弟荀悦等,亦常常参与其间。荀爽曾举孝廉,因党锢和守孝免官,隐居汉水十余年,读书立著,银川人都说“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不仅有荀家子弟,也不禁别家少年入学,只是要交一笔可观的费用,周边许县、临颍、颍阳等地官宦、富家子弟多从入荀家族学。荀氏有教无类,对一些资质出众、有志求学的寒门子弟亦大开方便之门,给予减少学费之助,所以郡、县多称荀家之善。

    刘备拿起学生名册,并无戏志才、郭嘉之流,钟繇、陈群这些日后大大有名者,虽曾过来借读过一段时间,现下都超过了荀家族学教授的范围,要么游学去了,要么回家既耕且读,并不在此间,不由大失所望,。

    幸运的是,饮宴饭菜虽然清淡,荀家老一辈的亦客客气气,都来露个面,荀家几乎大部分子弟济济都一堂。荀悦、荀衍、荀谌、荀攸。。。个个俊秀,富有才学。

    刘备当即张口,问荀爽要人,到郡中帮忙做事。

    “刘郡丞的要求,老朽无法答应!”荀爽知道荀彧因为党锢没有品秩,老大不高兴,“荀氏荀子之后,诗书之家,儒法并传,虽被禁锢,也不能做没有品秩、没有身份的底层小吏!”

    又指责荀彧屈从于中常侍的势力,攀龙附凤而娶妻唐衡女,屈从于外戚而任小吏,为五斗米而折腰,丢荀家的脸!

    荀彧的父亲荀绲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不顾风度与荀爽当庭辩论,激烈争吵。

    荀家小辈们表情各式各样,荀彧一张白脸通红,羞愧地一直低着头看脚尖,荀悦站到荀爽一边,荀谌当然支持父亲荀绲,荀衍两边劝告却都不讨好。

    一场家庭纠纷看得刘备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只好找个借口,告辞出来。

    只有荀彧匆匆相送,出门时还被门槛绊了一下,连连道歉。

    李浩领着刘备的车骑驶离高阳里,张嘴就骂开了:“荀家人好不晓事,刘君以郡丞身份来访,不入县衙,直如高阳里,可见重视。荀家却自顾自闹其宗族矛盾!活该被党锢!”

    刘备心思电转,突然叹气:“糟糕!姜是老的辣,今儿竟中了荀爽老儿之计!”

第231章 邴原荀攸() 
荀绲:“六弟为何不愿与刘郡丞交好?”

    “我观刘备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没什么章法,好营商为利,喜美衣华服,车骑鼎盛,想必有贪污!其人年不足弱冠,依附外戚何进而幸进,投效宦官而不倒,多半是无能之人!荀家子弟在其属下,不仅无益,反而容易污了名声。”荀爽年龄大名声高,直呼刘备之名,没一点尊重。

    荀攸心想,慈明(荀爽)叔父对宦官果然极其憎恨的,对外戚也鲜有好感。也难怪,被党锢十余年,多年隐居在外,难免心思报仇。转头看见荀彧在一旁表情有异。恍然大悟,原来是联合做戏啊。顿时就对荀爽有些不满起来,却不声张。

    。。。

    李浩:“刘君,我们何不回去?”

    刘备:“既然人家不愿意荀家子弟入幕,回去揭穿了,两边脸上都不好看,不合适。”

    还有一种可能性,对方故做姿态,非要借助三顾高阳里,来自抬身价。

    不论荀爽是不愿意,还是自抬身价,刘备都不愿意再用热脸贴冷屁股。用党锢之人,承担风险的全是自己,接受历练的则是对方子弟,荀家如此缺乏诚意的态度,即使事情勉强成了,后面麻烦更多!

    只是,灰溜溜地走了,的确心有不甘。

    刘备突然想起什么:“走,去东门外。”

    李浩:“具体走哪里?”

    刘备:“问陈氏三君,颖阴人都知道。”

    。。。

    陈寔曾为太丘长,号称陈太丘,一县之长在千石官吏多如牛毛的颍川,显然只是第三等的家族,陈家院子小而整洁,衣服旧而干净,远远比不得荀爽家宽敞、富丽。

    然而刘备却对陈寔、陈纪、陈谌十分的尊重,以晚辈之礼下拜,将陈寔尊称为“陈翁、陈君”,将陈纪、陈谌尊为陈君。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熟人满天下,如今已经70余岁,用年老德昭、名满天下来形容,非常贴切。

    陈家众人,也极为客气,并不倚老卖老,还有少年陈群在旁惨茶倒水,更令人意外的是,北海朱虚人邴原也在陈家求学。

    聊了一会风土人情,刘备问道:“听说荀家八龙居住的地方叫高阳里,小子不明白高阳里的由来。”

    “荀家八龙也算贴切。”陈寔苦笑,“高阳里的称呼,不说也罢。”说年老体困,由陈群扶着到后堂休息。

    刘备再问陈纪等人,都露出莫名的苦笑,也都不回答,借口整治宴席,离开厅堂,使邴原做陪。

    邴原也起身说要如厕,刘备急忙一把拉住说“一起”。邴原这才坐立不安地坐下。

    刘备奇怪地问:“邴先生,怎么一提八龙和高阳里,陈家爷爷和叔伯一脸的不高兴,是我说错了什么吗?”

    邴原支支吾吾半天:“‘八龙’可知颍川郡对荀家的评价是极高了,大家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更高的是荀家的“高阳里”,据说高阳氏有八个有名望的儿子,荀淑也有号称“八龙”的八个儿子,所以当时的县令将荀家居住的西豪里改为高阳里。高阳帝是上古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既皇帝之孙颛顼(zhuanxu)。

    尚书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颛顼帝是舜帝、夏禹帝、楚王、屈原等的祖先。例如屈原在离骚中自称‘帝高阳之苗裔’。”

    换句话说荀家是想跟中华民族的祖先相提并论。

    李浩在一边哈哈,大笑:“与汉人的先祖之一自比,这也太自负了吧!”

    刘备这才明白,陈家父子是不想揭荀家的短处,所以才逃找借口走了。

    邴原也跟着苦笑起来,作为末学后辈,他不好评价荀爽、荀淑。平头百姓,贩夫走卒等把高阳里和八龙称号看做贤者的象征,倒没什么不妥。像他和陈家三君这种研究过尚书易经,对上古历史有所知的学者,当然知道“八龙”之比也算正常,然而以高阳帝比荀淑,以高阳氏有名的八子比荀家八子,虽然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依然显得太过荒诞。

    刘备:“荀爽是自信还是自负,一望可知。”到底是谜一样的自信?还是谜一样的自信?”

    。。。

    回去路上,一个骑着毛驴的文士拦住刘备,做了自我介绍,乃是故广陵太守荀昙嫡孙,荀攸。

    刘备:“你叔祖荀爽对我并不认可,你不遵从他的意见,还来我这做甚?”

    荀攸:“慈明叔祖自诩清高,并不能代表荀家族人。我曾听荀彧之父反驳说‘若跟耿刘郡丞交好污了名声,彧儿娶唐衡之女,岂不是名声扫地?’”

    “这算非正式的歉意?让你一个远亲来表示?”荀绲的说辞,让刘备的情绪稍稍缓和。一开始他确实对荀家报以厚望,如今嘛,有了陈家认可,有了邴原投效,尽管传说中荀彧、荀攸、荀谌如何厉害,刘备还真不把荀家当回事!

    前世湘军以一省之人才撑起了东南半壁江山,给人太深刻的触动,一个经济和教育程度只算中等的湖南省,只要团结一致、勇于牺牲,也能人才辈出执中国之牛耳,就算没有荀家的认可、投效,地球还不是照样转!

    荀攸见刘备态度依然不热忱,咬牙下拜:“鄙人此来,是求在大人属下为吏的。鄙人自诩有几分急智,会一些小伎俩,熟悉颍川郡情况,能够为大人分忧。”

    荀攸可是大才!刘备心中欢喜,却担心对方诚意:“你祖父和你的名声,我早听说过,但你是党人嫡孙,怕是难给官秩,这样也肯么?”

    荀攸请刘备斥退左右,说了一段荀家的隐秘:原来荀攸对时常批评朝政找存在感的荀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认同。当年颍阴令勃海苑康,因与荀爽交好,所以利用职权将西豪里改为高阳里,以彰显“八龙”。

    当时荀攸的祖父荀昙广陵太守,荀昙的兄长荀昱为沛国相,荀昱人称“天下好交荀伯修”,与号称“天下楷模李元礼”的李膺齐名,同为八俊,而且同死党锢,天下闻名!要说名声绝对不是荀淑、荀爽能够相提并论的。

    然而荀昱、荀昙兄弟去世后,两支的后人凋零,人都没几个,更不要说有人才。在颍川人们渐渐的只知道有“八龙”,不知道有荀攸等人。

    荀攸最后说:“祖父、父亲、叔父希望鄙人能重振家声。如今党锢,党人游学、交友亦受到限制,鄙人思前想后,只有军功一途,因此搜罗书籍、精研孙子吴子司马法,以及历朝历代的兵制,小有所成。愿效力于大人属下,以献陈平之谋!

    大人如今年不足弱冠,而善战爱卒之名驰于京师!党锢三代而解,即使十多年后,日党锢依然不解,我在大人麾下之功劳,大人只需转到我儿头上,岂不是一条出路。”

第232章 荀攸的投名状() 
临颍位于颍川郡东,再往东是汝南郡濦强县,宋家曾经的封地。临颍以东殷汤乡的官道上,一群人在打扫清洁、填补凹陷,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背着孩子的妇人,头顶总角的顽童。

    邴原走到一老者身旁:“没想到殷汤人竟然如此勤劳,老翁都上路打扫。”

    那老翁满头白发,衣服单薄,嘴唇冻的发紫,恨恨地瞪了邴原一眼,“走边上,别把中间路踩坏了,还等着郡丞过来。”

    见邴原衣衫质地细密,低调中带着华贵,老翁又畏畏缩缩退后一步:“你不是那个天杀的郡丞吧?”

    邴原:“不是,当然不是。老翁为何骂那郡丞?”

    “里正说郡丞要来,命令我等前来整修、清洁乡部附近官道。大冷的天,多受罪!”

    “里正的命令也太过扯淡,你等不从便是,何必骂那郡丞?”

    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