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起-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织席贩履刘备身上非常容易找到共同点。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公孙瓒都是卢植教出来的学生,却一个仁而缓,一个残而急。

    卢植:“为师一向以为你和伯圭武功过于文治,今日听你一席话,才发现小看了你。你说的,为师也想过,却没有谁能分析得如此透彻。

    为师决心已下,去东莱见见郑君,顺便帮你谋划一二。”

    刘备终于开心地笑了,费尽唇舌,不惜以烧敖仓断雒阳之粮为威胁,不惜抛出马夫子阶级理论,最主要的目的,只是使心灰意懒的恩师卢植活下去!

第429章 济北相袁绍?() 
因袁绍对宦官的大清洗,内廷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朝堂诏令以公卿以下子弟为郎官,颇有质子之意。

    之后是董卓力主的几个重磅任命:

    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位比上公,加一千五百户,董卓转任太尉兼前将军,封郿侯,相比传统的太尉,增加了节传、斧钺、虎贲,加上原本任太傅的袁隗,这三人是上公。

    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这两人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公。

    关东袁隗、刘虞两个上公,加司徒黄琬;关西董卓一个上公,加司空杨彪。从人数上讲关东还占一点优势。司徒黄琬主管民政、税收、上计等工作,比主管建设水土事的司空杨彪也更有实权。可见董卓虽然在废立等问题上显示出无理和蛮横,表面上依然对世家、名士、重臣尽量表达出善意。

    当然,刘虞并不在朝中,无法对雒阳产生足够的影响,袁隗的太傅遇到董卓的太尉,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铁打的董卓、袁隗,流水的三公,董卓才是把持朝政那个……虽然他不太懂。

    为了尽量继承何进的政治遗产、取得世族、党人的理解和支持,董卓践行了一早的诺言,请示皇帝后,联合太傅袁隗、司空黄琬、司徒杨彪,正式给陈蕃、窦武等两次党锢之乱的受害者平反,恢复他们的爵位,征辟他们的子孙。

    同时,为了给平反者在朝堂留出足够的位置,在袁隗、杨彪、黄琬、周毖、伍琼等人建议下,董卓将一批表现的比较恭敬、颇有威望的朝中名臣,外放地方:如尚书颍川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东莱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名为刺史,官秩皆两千石。

    刘备提出想外放青州刺史,因为全国连续大雨,青州黄巾再次复起事,焦和在青州表现的并不好,本来很有希望。但袁隗因为焦和是名士和袁门故吏,立主保留焦和的位置,让刘备大为郁闷。

    接着是郡守国相,原兖州刺史乔瑁为东郡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白波贼与于夫罗联兵,侵犯河东,董卓遂以女婿牛辅为河东太守,讨伐之。

    此时,刘备退而求其次,请以卢植为带方太守,卢植名声高远、文才武略,董卓担心卢植割据海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于是任命卢植为东莱太守,将原东莱太守袁遗调兖州山阳,山阳太守刘洪调带方。

    。。。

    大多数官员都是平调动或升职,唯有董卓的红人虎贲中郎将孔融从距离皇帝最近的地方发配到黄巾肆虐的北海,令人费解。

    董卓原本对刚正敢说实话孔融极为信重,前几天一件事大大恶化了他们的关系。

    为解决财政缺口和军费,董卓将孝灵皇帝西园中的财宝权全部纳入自己麾下,又派御史调查雒阳的达官贵人,有错的都派军队入室搜刮。他手下士卒多从贫穷的地方招募来,见了金钱,眼睛红,见到女人,眼睛绿,往往拔高罪名,抢走数倍数十倍的财货,掠夺美貌女子为妻妾。

    蔡邕、孔融都坚决反对,被批评的次数多了,董卓也能严加管教,但多数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弄出人命来都放任。

    世家豪族们因此怨声载道,恨之入骨。孔融出生世家,耻于与董卓为伍,申请辞职。

    董卓也不喜欢孔融,但袁术都能封赏,何况孔融,于是三公、太傅一起举荐孔融为北海相,改以弟董旻为虎贲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属下本有虎贲卫士、虎贲郎官各千余人,虽被袁绍、袁术带走了数百,依然是一只精锐力量。

    周毖作为负责选举的尚书和城门校尉伍琼接受荀爽、王允的请拖,向董卓建议:“废立是大事,一般人听了都会惊慌失措,袁绍不识大体,恐惧出奔,其实没有再辅佐史侯的意思。

    士大夫辞官不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换一个郡守其属官不了也会辞职,何况换了皇帝。

    袁绍不分青红皂白屠杀宦官是有错,但如果不是他明公也没那么容易进入洛阳,宦官们的财货也没那么容易为明公所得,从这个角度讲,袁绍并无大过。

    急着抓袁绍等人,反而容易让他们产生其他心思。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袁家带头收豪杰聚徒众为乱,对明公不满的人就会集结,则山东非国家所有。

    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大郡守当,袁绍免了罪,就不会造成大祸患。”

    董卓深以为然,于是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邟乡侯。

    。。

    几天后,

    刘备到中郎将府邸拜会蔡邕:“孔融确实反对董公废帝,董公也因此将之疏远,在内用面貌恭敬、内心怀二的荀爽、何颙等人,在外任命袁绍、袁术等人其实并不明智。”

    蔡邕:“你怎么能背后说人家坏话?董公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现他的胸怀和大度。”

    刘备:“孔融之兄虽因为党锢而死,孔融本身却不是党人,而是支持皇权的愚忠之士,这种人嘴巴上说的凶,换了皇帝,一样忠诚于朝廷。

    袁绍、袁术不同,他们四世三公,本来官职地位在董公之上,三公指日可待,怎么会满足一个郡守呢?

    董公给窦武陈蕃平反,一部分党人或许会投效董公,却也打破了党人执政的未来,袁绍数千宦官都敢杀,又岂会因为小利而与董公低头?”

    蔡邕大惊失色,立即将刘备的话转述给董卓。

    董卓:“糟糕,诏书已经派出五天了,如之奈何?”

    蔡邕:“刘备与袁绍曾在何进面前争宠,后刘备支持废立,两人矛盾由来已久,刘备的话不可全信。明公可以再发一诏,迁袁绍为一小郡太守,看他有什么反应,既可以观其心志,又可防患未然。”

    董卓:“妙计!袁绍不可能五天就能把渤海抓在手里,可用什么理由呢?”

    蔡邕:“韩馥是袁门故吏,又是豫州颍川人,与袁绍的汝南是临郡,韩馥既为冀州刺史,袁绍当然不能在冀州为太守!”

    董卓:“你不是也反对三互法之类的回避制度?”

    蔡邕:“三互法太过繁琐应当废除,但互相回避必不可少,否则州郡交通,一乱就一州皆乱!”

    董卓拍着脑袋怒道:“周毖、伍琼两个滚蛋出的馊主意!要出了乱子,我一定要他们的脑袋!

    以你看来,哪个郡合适?”

    蔡邕:“兖州济北国最小,青州各郡黄巾肆虐也不错。”

第430章 董卓的军政府() 
十一月,

    随着一批又一批州郡上计的钱粮入雒

    董卓撕下谦虚的伪装,就任相国,军政大权一把抓,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司徒黄琬接任太尉,司空杨彪转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

    官到顶峰,董卓失去了进取心,变得爱惜身命,鉴于因何进死于阴谋、袁绍横刀当庭抗礼之教训,董卓严令求见的大小官员不得带武器入内。

    侍御史扰龙宗未解剑入内禀告事情,被董卓呵斥后,振振有词:“解剑是拜见皇帝的礼节,属下与明公都是国家大臣,何须解剑?

    侍御史有监察之职,明公违僭越礼制,下臣自要直斥其非!”

    董卓常在行伍,向来说一是一说二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侍御史敢用违反他的命令刷名誉,大怒:“我,大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是什么东西竟敢违反将令。来人,拉下去打一百棍!”

    水火棒,棒棒入肉。惨叫声,声声入耳。

    当时蔡邕在侧,心怀不忍,百般劝告,董卓只是不许,扰龙宗被生生打死。

    此后,董卓威信大大震,号令无人敢不从。

    董卓却不知道,直来直去、令行禁止、唯上级是从的军人作风,很快就让他背上了残忍暴虐的名声。

    。。。

    蔡邕既怒且惧,拂袖而去,过了几天向上门拜访的刘备讲述经过,依然心有余悸:“董公残忍,激起众怒,或未易辅,如之奈何?”

    一旁蔡昭姬坐着弹奏舒缓的音乐,只是声音错乱,嫩脸通红。五步外,一个青年痴痴的盯着她看。

    蔡邕顺着刘备的眼睛看过去,颇为恼怒,私下对刘备说:“陈群这小子,好不知羞,又来打扰我女儿。”

    刘备:“之前陈家贫困,如今陈叔父(陈纪)做了五官中朗将,他处事公允,善于侍奉上级,对下级也多加包容,得到了一致的称赞,蔡陈两家也算门当户对。”

    陈群入宫当了郎官,这次郎官多,上到三公,下到六百石的议郎、黄门侍郎皆有子弟征辟入朝堂为郎,陈群博学多才、通习儒法,在其中就显得出挑。

    “哼!”只是蔡邕不太喜欢陈群,认为陈家基础薄弱,陈群在文学音乐方面造诣不高,不类己,“你过来就说这事?那还不如别来。”

    刘备:“蔡师想知道如何曲奉董卓,又能加以劝谏?不如答应小侄一个条件。”

    蔡邕扭头看天:“你爱说不说。”

    刘备:“蔡师稍歇,是不是感觉董公有时候明明说得是错的,却要下级服从,明明可以更柔和,他却要直接。”

    蔡邕大感兴趣:“你知道?”

    刘备:“董公行伍出生,我也做过伍长,军队中凡事讲究令行禁止,麾左则左,麾右则右,擂鼓则进,鸣金则退,违令者斩!”

    蔡邕恍然大悟:“以军法治官吏,士人必视之如暴秦!”

    刘备双手一摊:“这可是蔡君说的,不是我说的。”

    蔡邕:“后汉法令废弛已久,纠之以猛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士人官吏习惯了宽松,习惯了上下级如同父子兄弟,忽然严起来当然。。唉!”

    董卓把政府军事化、精准化,把法律和规则严格化,当然对提高政府效率有好处,同时让讲究名士风度、凡事协商、做事迂回、考虑名声策略的士族官僚阶层无法适应,一致认为与严刑峻法的秦代一样暴虐。

    不仅如此,社会远比军队复杂,治政的工作和目标许多时候多样化、模糊化,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如大征财产税与就搞不好世家豪族的关系,如加快工程进度与少死人、不死人矛盾,如平抑物价会让商人不满意;还有的几个事情连在一起,边疆多事,导致发兵征伐,导致加税,导致民乱或世家豪族变乱,一个方面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连锁反应。

    在时间、目的、统筹兼顾等方面,处理政务不可能如同军队指挥那样精准,法律过分严酷、执行过分机械都会导致各级官员缺乏灵活性,而董卓缺乏政务经验和能力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蔡邕:“这些问题我也清楚,可是难以说服董公,反复唠叨,董公又会厌倦,如之奈何?”

    刘备:“蔡师把董公的大多数命令当做军令好了,切勿在众人面前反驳,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邕:“可要坏事、出错怎么办?”

    刘备:“把初步结果给他看,事实胜于雄辩,然后再提出意见,多半可以改弦更张!”

    蔡邕思索良久,向刘备一拜:“多谢贤侄,今日的建议利国利民。贤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刘备伸出两个指头,指了指陈群和昭姬:“这事也行?”

    蔡邕:“滚出去!”

    。。。

    袁绍担任渤海太守不到十天即接到改为济北相的诏书,气得吐出一口老血,委顿在地。他不是不想将使者当场斩杀,立即起兵,实在是董卓早做了准备。

    袁绍也根本没想到下来宣诏人竟然是侍中甄俨和200精锐士卒,此外,还有牵招统帅的300于何苗旧部。牵招的师傅乐隐是何苗的长史,为袁绍指示吴匡、张璋所杀,牵招前些日子送葬回冀州,之后在师傅坟前结庐而居,

    听闻要找袁绍麻烦,牵招立即起身招募士卒,冤有头、债有主,牵招右手按剑,狠狠地盯着袁绍,巴不得袁绍有意外。

    袁绍无奈,只好接受济北相职务,济北只有五城、人口二十余万,比渤海近百万完全没法相比。

    。。。

    董卓虽有较强的军事能力,在政治上并不老道,满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