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汉之魂-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是夺城战,建奴、鞑子的战马损失有限,明军缴获到手三千余匹,其中中上等战马超过两千。

    宁武关的人马没有捞到军功,一直跟着“红旗军”打杂,但是这些人没有怨言,因为宁武关粮食紧张早就执行了配给,一天只有两顿七八成饱。

    跟着“红旗军”打仗,不需要他们冲锋陷阵,只需要他们做后勤,每天都能够吃三餐,而且连续三天都有马肉管饱吃,没有人不愿意。

    拿下阳方堡的第二天,解救的汉民和附近发现的汉民以及二百余鞑子、建奴俘虏在几百“红旗军”工兵指挥下修复长城,王肇坤带来的宁武关军民一万余也在不遗余力干活儿。

    由于王肇坤态度好,憨子瞧着顺眼,夺取阳方堡的捷报还是让他看着办。

    摊上了如此好事,王肇坤知道自己马上会升官了至于怎么个升法还不得而知,连升三级也是有可能的。

    王肇坤当然更加卖力,他决定依旧跟着“红旗军”,保不准还会分润到更加大的功劳。

    杨大郎用不着争权夺利,两战过后,宁武关的文官武将和监军太监全部折服。

    

第六百七十三章:夺取偏头关() 
军民们更加认可“红旗军”,因为自从这彪人马杀到宁武关附近,兵丁们就吃到了三餐。

    虽然为了节约粮食,每天依旧采取定量供应的模式,但是兵丁们已经得到八成饱,还吃到了炊饼、马肉和从来没尝过的美味海鱼罐头。

    老百姓依旧是两餐,但已经不是一碗杂粮糊糊而已,除了喝稀的还有了干货,每天保证有一个足三两重的杂粮饼下肚。

    憨子有粮食、有人马还有具备攻击性的强大武力,自然而然成为了宁武关的号令发布者,而且命令都能够较好的执行。

    如今的宁武关和阳方堡众志成城,清军要来这里打攻防战,集中所有抢掠大明的人马都保证让他们铩羽而归。

    三路人马中奔袭目标最远的是杨大年集团,因为他们的出发地雁门关到达偏头关足有四五百里。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地处黄河入晋南流的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因东仰西伏而得名。

    这里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关城周长七里,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均建有瓮城。

    由于有黄河天险的便利,偏头关所控制的长城没有完全修建,黄河悬崖天险作为屏障甚至于比城墙更加有防御效果。

    但是最怕数九寒冬黄河千里冰封,前几年流寇之所以用不着夺取潼关就可以从山西、陕西杀到河南就是利用了冰冻的黄河河道。

    驻扎在偏头关的清军守将是和硕额驸达尔汉,他是崇德皇帝的妹夫,镶黄旗固山额真,手里有八旗子弟兵一千余、蒙古轻骑兵不足三千、旗丁和包衣奴才有七八百。

    六月底达尔汉利用麾下蒙古人化妆成买马的商队巧取偏头关,没有发生残酷的攻防战,一半大明守军溃逃,一千余被堵在关城内成为了俘虏。

    由于清兵的袭击太突然,导致关内的商贾、老百姓两万余没有做出反应就变成了战利品。

    这里作为一个边贸口岸拥有的财富不少,达尔汉收集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和粮食。

    雁门关到偏头关四百余里,有官道相连,但是得绕过朔州城,因此出击的杨大年、张扬、袁思明、黄峰四营人马没有分兵齐头并进,一路上只发生了几次小规模遭遇战斩杀清军二三百。

    大军赶到之时花了足五天,达尔汉得到的命令是守住这个外长城重要关隘,明知道“红旗军”杀来也没有选择弃关而走。

    因为偏头关距离归化城已经不足五百里,是奴酋预留的撤退通道。

    偏头关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汉家领土的第一道长城关隘,防御力可圈可点,但是布防重点都是防止敌军从外往里打,现如今完全不一样,“红旗军”是从内线往外线攻击。

    虽然关城厚达四步有余高度超过四丈,但是在密集的炮火和米尼枪袭击下城头清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达尔汉原本准备依托关城固守,他坚信崇德皇帝不可能任由“红旗军”堵了大清军的退路,只要坚持住,很快就会等来援军。

    也是因为偏头关是被里应外合巧取,关城没有遭受破坏,防御功能健全,增强了清军固守的信心。

    谁知杨大年见关城完好也不准备使用野战炮发射实心弹造成大破坏,而是选择米尼枪精准射击外加一磅弗朗机炮散弹打击,配合步兵刀盾手蚁附攻城。

    杨大年很自信,相信在三千杆米尼枪射击下,刀盾手登城之时伤亡可控。

    实战表明确实如此,妄图坚守的清军被倾泻的弹雨当场打死、打伤几百,连在城头指挥负隅顽抗的达尔汉都遭受重创,胳膊被散弹打断了。

    几个亲兵冒死把由于失血过多而昏厥的主子达尔汉拖下城头,失去指挥的清军都一窝蜂寻战马往北门而去。

    当刀盾手攀爬云梯登城之时,城头居然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鞑子和建奴,只有几十个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伤兵在哀嚎。

    半个时辰不到,五千“红旗军”骑兵就在张扬、袁思明率领下穿过偏头关往北追杀清军败兵。

    与此同时杨大年、黄峰指挥步兵肃清残敌,收集缴获安顿解救的汉民、甄别混入老百姓中的旗丁和包衣奴才。

    被清军俘虏的一千余明军被解救,其中有几十个谄媚建奴的武官被兵丁们指认,七个投降后参与杀戮汉民的武官被杨大年枭首示众。

    一座完好的关城到手,里面的粮食不算上“红旗军”独轮车上装载的随军给养,足够五万人马吃四个月有余。

    杨大年和黄峰看过这里的地形后,认为有三个千总步兵加上原明军和民壮四千人守卫关城足以。

    出关掩杀的张扬和袁思明率领的骑兵都拥有双马,当天仓皇出逃的清军被截下了几百。

    伤重无法骑马的达尔汉没有能够跑掉,发现被围之时命令亲兵分得拔什库捅了他一刀子得到了解脱。

    张扬和袁思明都是胆大心细的将领,一直担任“红旗军”骑兵指挥官,他们知道奔逃清军的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穷追不舍,居然在大草原上过了一夜。

    “红旗军”骑士第二天起大早再追效果杠杠的,鞑子、建奴没想到如今的明军这么牛逼,居然没有在夜里回营,大意了。

    他们被寻着马蹄践踏过的雪地跟踪追击而来的张扬和桑羽打了个运动包围战,五百余清军被打死,足一千匹战马成为了缴获。

    第三天下午,张扬、袁思明才率领麾下回到偏头关,他们收获巨大,不仅仅斩杀鞑子建奴一千挂零,缴获了接近两千匹战马,还得到了接近二十万两白银的贵金属。

    由此可见,在大明劫掠了半年,平均每个鞑子和建奴都拥有了一二百两白银计的贵金属随身携带,从偏头关出逃的清军绝大多数都挑选了黄金和珠宝,导致张扬和袁思明乐得合不拢嘴。

    “红旗军”不私分缴获,但是不表示得到缴获的将士们白忙一场,这些都会记录功勋值,以后将士们的升职、赏银、晋级等等都得看功勋值。

    

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 
“红旗军”才进入山西参战不足半个月就摆出一副封闭外三关,严防死守内三关的架势。

    明眼人当然看得出这是在完成关门打狗的部署啊!朝堂上文官武将、京城市井间酒楼茶肆的芸芸众生包括说书人都在热议。

    大家争论“红旗军”能够在山西杀多少鞑子和建奴?没有人怀疑征虏大将军的能力,人人都开始盲从,“红旗军”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才半个月而已,新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入每一个家庭,“四方钱庄”排队等着吧新币换成银子的基本上瞧不见,绝大多数是来用银子兑换新币的军民。

    崇祯皇帝的脸色难得有了红润,那是因为这几天吃嘛嘛香,挨上枕头就能够进入梦乡,而且都是一夜好梦到天明。

    平台议事,阁臣和十几个重臣都红光满面。

    阁臣何如宠暂代兵部尚书,他抑扬顿挫读完了巡关御史王肇坤刚刚派遣信使送达的捷报,不由得老怀大慰笑出了声。

    “陛下,老臣观征虏大将军如此布置,是意图把山西的建奴赶尽杀绝啊!”

    温体仁呵呵笑道:“东奴欺人太甚,这次入关居然长达半年依旧不肯退兵,我大明军民官吏被荼毒者不知凡几,老臣支持‘红旗军’狠狠地杀那些反贼,我大明不要俘虏。”

    何如宠道:“陛下,兵部尚书刘大人请旨率领两万人马渡过黄河追击建奴,不知可否?”

    崇祯问道:“河南的建奴退了?他们现在已经走到何处?刘大人率领两万人马过河追击万一遭遇建奴反扑该当如何?”

    善于揣摩圣意的温体仁立刻明白了皇帝的心思,道:“老臣以为刘大人过河追击存在风险,东奴有骑兵超过五万,而且是奴酋亲自领兵,焉能在退兵之时不加以防范?

    万一东奴狗急跳墙不肯去跟‘红旗军’拼命,选择掉头吃掉刘大人的两万追兵后渡过黄河杀入京畿之地,我大明的损失不可估量。老臣建议刘大人莫要轻举妄动。”

    何如宠听着认为有道理,道:“既然如此,老臣请陛下下旨继续命令河南州府的人马莫要轻举妄动,再坚持最后几天,莫要到头来功亏一篑。”

    崇祯点头道:“善!内阁即刻拟旨,严令文官武将莫要中了东奴奸计,以守卫城池保住城里军民的生命财产为首要任务。”

    黄汉公然跟朝廷讨价还价,在皇帝心目中当然留下了阴影,“红旗军”跟其他明军在崇祯眼里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皇帝明白“红旗军”朝廷再也无法调度,唯有跟黄汉协商才能够使用,“红旗军”已然成为了一支私兵。

    此时崇祯当然要保全忠于自己的军队,避免打恶仗遭受损失,至于刘之伦部协同卢象升部尾随追击是不是能够策应“红旗军”皇帝暂时不考虑。

    驱虎吞狼何乐不为?

    清兵入关的人马有十二万正兵,其中蒙古轻骑兵六万、关宁汉奸骑兵接近两万,八旗子弟兵足四万,外加旗丁、包衣奴才四万人人有马,拥有双马的白甲、马甲、步甲有一两万。

    奴酋认为以这样的实力应该能够横扫大明,自从五月初离开盛京出发,在六月底入关后经过小半年时间不间断攻城拔寨,大清军屡战屡胜的事实已经得到了证明。

    但是由于“红旗军”横插一杠子,清军顿时连连败北,前前后后已经丢了一万余人马,其中八旗子弟超过四千。

    意识到由于这两年对“红旗军”探报的不足,导致自己没能够预料到黄汉的实力翻了数倍,奴酋心里凄苦,意识到此次恐怕是进关容易出关难。

    没辙,红歹是唯有打落牙齿和血吞,他还得装出云淡风轻的模样,显得成竹在胸,殊不知,奴酋整夜整夜失眠,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未知很恐怖,奴酋无法估计跟“红旗军”对决之时会丢多少人马?当然无比焦虑!

    相对于奴酋,黄汉就显得从容淡定,他不慌不忙,完成了封闭山西的部署,把清兵十几万分割成两个集团。

    这一招妙不可言,“红旗军”约等于集中所有的机动本来进入山西鏖战,清军其实也是集中了所有的可机动骑兵来劫掠大明。

    但是被黄汉完成了分割,就变成了“红旗军”集中力量先打击一半入关的清军主力,打完了盘踞在朔州城的清兵然后再考虑寻红歹是的主力扩大战果。

    建奴注定会吃大亏,决战之时不仅仅天时、地利、人和全无,兵力还会出于绝对劣势。

    如今奴酋率领着火速集结的人马有六万,外加旗丁、包衣两万。

    朔州城集结的清军加上旗丁、包衣奴才不足七万,这里没有算上奴才们发展的两三万新奴才。

    清军心里明白,真的遭遇恶仗,不要说新奴才连旗丁和包衣都靠不住,只能靠满蒙骑兵奋力一搏。

    多尔衮、多铎已经率领人马来到了朔州城,有了两位旗主王爷,晚辈瓦克达当然靠边站,多尔衮当仁不让成为了主将。

    跟八哥争权夺利多年,从来没有能够拥有指挥如此多人马的机会,多尔衮本来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仔细了解分析多铎战败的始末,觉得头大如斗。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建奴走背字的情况没有停止,这几天不断有清军战败的消息送达朔州城。

    紧接着阳关堡有丢了只有二百余伤兵跑了回来,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被明军释放才得以逃生。

    多尔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