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从兵役制度来说,众人从毛奇嘴里才知道,原来西洋的普鲁士,只是个人口比廣东一省之地还要略少的一个国家,就在几十年前,税赋还不到廣东的一半的程度,可如今,财税竟然达到二个廣东税收的地步,而且,最关键的是军费开支之大,每年的军费相当于一个廣东整个税收的程度,也就是说,他将整个国家的一半财富用在军队上面。一个仅仅相当于廣东的地方,就拥有常备军队35万人,其他后备役军队和民兵数十万,若是发生被外敌入侵的特大战争,普鲁士甚至能召集总计上百万的士兵作战。
单单这一项,众人便感觉到,中华帝国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难怪皇帝要请整个毛奇过来,为帝国进行军事改革。
而左宗棠更是内心强烈地翻腾。一直以来,他始终以为熟读《孙子兵法》和《纪效新书》等这些兵书,加上自己多年的才学,在打仗方面丝毫不弱于人,更别说蛮夷之邦的洋人了。可没想到,通过这些天的听课,他才意识到,兵书只是战略战术方面的,虽然很有道理,但就像毛奇所说的,时代不同了,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技术改变着武器和装备,军队必须与时俱进。
按照毛奇的说法,只要有五千德莱赛针发枪,或是最近欧洲的先进米尼线膛枪,便可以轻松击败数万骑兵,甚至,只要后勤弹药充足,指挥得当,一只十万人的游牧骑兵也无法击败这五千火枪兵。这便是先进武器带来的改变,对应的,战术也必须改变。除了深夜偷袭,古老的骑兵再多,再英勇,也无法冲过由数千火枪交织开火形成的封锁。加上如今工业的发展,修建木栅栏,撒铁蒺藜等,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让骑兵根本就难以近身,与上古时期的长枪阵或是骑兵对冲的战术,已经完全不同了。
而且,毛奇最重视军官的培养,提出的军官必须要有学识的想法,顺带建议帝国实行义务教育,都让左宗棠身为赞同。原本他也以为,基层将领,只要作战勇敢,服从指挥便成。没想到,毛奇说这些只是最基本的,但勇敢并不能一定就打胜仗,更重要的是指挥才能和影响力。他提出,必须将军官培训出扎实的军事基础知识,并进行终身化的考核与培训。最好以后的讨虏军军官,都能从军校中毕业,除了学习战术、武器使用和指挥等军事共同课程外,还要学习民事、法律知识、历史和地理和自然科学等知识。军官的人数要宁缺毋滥,保持着非常低的官兵比例,而且,毛奇强调的军中将领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平等和军事问题讨论中的自由氛围。
毛奇在培训中要求,在日后的讨虏军总参谋部中,要形成一种军事问题要由普通参谋、主事参谋,甚至各处处长和总参谋长,一起展开激烈争论的“特有传统”,不要因职位高低限制对该问题的意见,说不定,普通参谋的意见才是对的,要在战前避免指挥官说了算,而战后指挥官按照制订好的计划,只由他说了算。对于基层将领,毛奇要求,排长和连长要把自己当成全排或全连士兵的父亲,熟悉他们的喜好、优长和缺陷,甚至家庭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团结整排整连的将士成一个整体,便能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最后,毛奇专门花时间提出了作为指挥官的指挥方略,他提倡的军事任务分配原则:只给某个部队下达作战任务,至于怎么完成任务,由该部队自行决定。这样一来,便能极大的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寻找战机、扩大战果方面,能起不少作用。特别是如今电报没得到应用的情况下,落后的通讯方式,更是如此。
左宗棠从毛奇身上学到了近代战争需要的兵站、给养、运输、参谋、侦查和地形测绘等诸多军事知识,可谓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特别是针对毛奇所说的铁路和电报在战争中的应用,更是让左宗棠叹为观止。他想不到,这行军打仗还可以做到这种地步。从毛奇嘴里所说的西洋国家的战争中,他发现讨虏军的作战方式真的还很原始。
也许在那些洋人的将领眼中,自己就是原始而古老的东方人,坐着轿子,指挥着一帮农民手持菜刀作战?可实际上也差不多了,除了使用洋枪,新式操练之外,其他基本都没多少区别。行军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发布命令和传递消息不是靠船只便是靠战马,跟毛奇所说的西洋国家的作战,行军靠铁路运输,发布命令和传递消息都是通过电报来进行,这边发布,千里之外的地方便立刻收到,这,这两相比较,的确,相差太大了。
要不是毛奇说起,左宗棠和其他总参谋部的将领们,还真想象不出来,这世上竟然还有叫电报的这种神奇事务。想想看,若是当初满清王朝有这种电报,天平天国还在金田村起义的时候,一封电报送到北京,满清朝廷便立刻知道了,再一封下令镇压的电报发回广西,然后若是又有铁路运输清兵,几个时辰后,数万清兵将整个金田村团团包围,都不用一天时间,一个原本可以将整个华夏闹得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便才一起事就烟消云散,这也太恐怖了一些!
左宗棠顿时有些明白了,这种铁路和电报为何会如此受到洋人的重视。难怪毛奇建议皇帝在中华帝国大力发展,的确,如此手段,有了这两样事务,陛下的江山稳固如山,既不怕内部的反叛,也不怕外敌入侵了,朝夕之间,便可得到消息,然后大军云集。
想到这,左宗棠有些明白皇帝为何任命毛奇为副总参谋长了。老实说,若是皇帝念着自己的旧情和功劳,换成其他君主,早就将自己调走了,很明显,这个总参谋部就是要交给毛奇一手打造成它应有的样子。这么说来,皇帝对自己不薄啊。不过,再怎么样,毛奇是洋人,左宗棠明白皇帝想法,便是让自己总体把关总参谋部,同时,协助毛奇将总参谋部打造出来,在此过程中,将毛奇身上的本事都吸收过来。
左宗棠不禁暗自鼓气,自己不会让陛下失望。
而就在总参谋部翻天覆地地进行变革的同时,中华帝国各个地方,也开始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征兵。
……
广东廉州府钦州县那良镇。警务所前,密密麻麻地站着数百精壮乡民,古铜色的皮肤发着油亮的黑光,那良镇的镇长和警师双双站在警务所大门处,高声呐喊着维持秩序。
前些日子,朝廷发布圣旨,开始征兵。内阁又颁布了征兵方略,详细说明了参军入伍的事项好处,廣东是当今皇帝的发家之地,因此,廣东很是配合,而钦州县更是廣东穷苦之地,因此,消息传开后,都不用县里和镇里动员,那良镇的各村寨乡民,便纷纷赶到镇里看张贴的征兵告示。
刘永福跟着临村的玩伴郑三来也挤到警务所前,耳边传来警师大声的吆喝:“各位乡亲各位兄弟们,都好好排好队,谁他娘的乱挤,不守规矩,老子就不给他报名!要知道,这可是帝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征兵,告示上可说了,一旦征上了,立刻便有三两银子的补贴可以拿回家里。”
726 章 刘永福参军()
刘二一听,顿时眼睛放光,喜笑颜开起来。
刘二原本刘建业,排行老二,因此当地人都俗称他为刘二。他和同村的郑三原本在钦江之上行船做船工,但前年钦江之上的船运生意忽地都被一家叫两广远洋公司的超级船运公司给占去,船老大也将船只卖给了这家公司,原本他和郑三可以顺势加入这家叫两广远洋公司的大公司,不过,正好老家实行圣国田亩改革,大家分地,再加上他父母都染上重病,他大哥一人照顾不过来,无奈之下,他便索性辞了船工,回到那良镇老家。
回到家中,父亲和叔父已经病故,留下大哥一人守着病入膏肓的母亲,穷困潦倒之极。刘二当上船工也只是糊口,根本没挣下钱,想给母亲抓付药都不行,父亲和叔父的后事也是草草了事,正在刘家兄弟悲哀地感叹老天不公时候,奇迹出现了。
刘二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天的情景。当时他正照看着母亲,哥哥突然满脸欣喜的从外面回到家中,连连高呼:“二弟,有救了,母亲有救了。”
话声刚落,村长领着镇上的两名身着身着军服的人出现,径直来到他的家中。村长介绍,今年镇里新成立了镇公所,他便将刘家的情况上报到镇公所中,这不,今天镇公所便派来了镇上的医务所的医师过来,给刘母看病。
只见镇上医务所的医师给刘母把脉后,便开了药方,仔细叮嘱一番后又去了其他重病的乡民家中。
隔了几天,那医师又来了一次,每次都穿着洗的发白但干干净净的军服,让刘二看着很是眼羡。有次,他忍不住偷偷了起来,医师告诉他,这是太平圣国讨虏军的军服,当初他还是讨虏军的战士,因为负伤又学了点医术,便退役在这镇上做医师,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这身讨虏军军服。还说起讨虏军是圣王的军队,最是光荣不过,一副自豪的样子,让刘二暗暗感叹,要是自己也是讨虏军士兵就好了!
在医师来过数次之后,刘母的病已经好了起来。让刘二和刘大动容的是,从头到尾,这名镇上的医师都没收取过他家一分诊治费,连药材费,都由镇上财税所支出。刘家感动得无以复加,刘二更是想不到,这天下还有如此这般的官府,与前几年的满清官府比起来,简直是判若天地。
而且,刘家的幸福生活远非如此。接下来的一幕,让刘二一家晚上做梦都要笑出来:镇公所不久便组织各村寨丈量土地,划分田地标准,同时将逃走的富户和原本的满清官吏占有的田地都收缴起来,按照整个镇子的人员户口数目,进行分配。刘家三口人,每人二亩半,也分得了七亩五分田地。不但如此,镇公所通过村里,又给像刘家这样的一穷二白的家庭里,发放了种子和农具,说是借给他们家,等来年有了收成再还,免利息。
一时间,刘家对圣国对朝廷感激不尽,刘母更是直接从镇上请回圣王的塑像,供奉在家中日夜参拜。
刘大刘二两兄弟与村中的其他人一样,每日下地辛勤劳作,田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到了夏季收获的收获,迎来了难得的大丰收。村中老人甚至说,十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好的收成了。村中家家户户喜笑颜开,刘二还被派为代表敲锣打鼓来到镇公所献上新谷做的新米饭,请镇长大人和警师、医师等人尝新。那副场景,刘二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转眼两年过去了,刘家家中的境况更是越来越好,去年,刘二哥哥刘大更是新娶了媳妇,今年初又为刘家添了个大胖小子,刘母整日笑的脸上开了花。村里人都说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总是逢人就说,这都托了圣王的福,推翻了满清鞑子,才有这么好的官府,才有如今刘家的幸福。不过,有时候刘家人也会想,若是早半年就好了,刘父和叔父他们就不会病死了。每当这个时候,刘母总是拉着刘大刘二告诫,要感恩,有机会一定要报效官府,报效圣王,如今的中华帝国皇帝。
昨天,听村长说,国家可能有危难了,镇里贴出了告示,说是朝廷要征兵。刘家一家人一听,刘母决定,让刘二报名参军,报效朝廷。于是,今天早上一大早便起床,拉上玩伴郑三,赶到镇里,来报名参军。
这时,镇里的警师又接着喊道:“先服兵役三年,是义务兵。三年之后,若是表现一般,便转为预备役,在地方驻兵之中服役十一年,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不妨碍娶妻生子,每年也有六元圣币的兵饷;若是表现得优秀,可以转为志愿兵,进入野战军的常备役部队,服役五到八年,每年有十八元圣币的兵饷。而且,不管是预备役还是常备役,除本人分给田地外,只要服役满五年,家中还可以再多分一人份田地。并且,农忙季节,镇里和村里会组织乡亲帮助军属义务种地,这个请众位兄弟们放心,不要有顾虑!”
听到警师的话,刘二更是心中大定。他本有些担心,自己去参军了家中就哥哥一个壮劳力,会不会家中的田地没人耕种,不过刘母说了,再怎么样也要让他去当兵,刘家的田地她也会下地耕种。如今警师这样说了,他更是放心,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成为讨虏军士兵,本就是他的梦想。这两年来,那套发白却整洁的灰白色讨虏军军服,不知多少次出现在他的梦里。
“刘二,发什么愣啊?到我们了!”耳边郑三催促起来,刘二回过神来,连忙和郑三上前,来到警务所的门口进行登记。
“姓名?哪个村的?”一名登记的警员问道。
“刘二,北鸡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