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凤团-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浩源听说了白鹿和紫芝的宝物后,于是向王延彬进言道:“白鹿和紫芝,其实是王者之符物,既然大人能够得到,正说明大人有王者之像,大人的综合能力值无论从哪方面考量,都不差于王审知,为何不能当王者。”
听罢浩源高僧的一席良言,王延彬突然一阵头脑异常的发热。于是,王延彬在泉州的生活开始变得愈加骄横奢侈了。
王延彬虽然很狂妄,但却能分得清当前的形势。他知道就凭自己泉州一州之力,要去和三叔王审知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于是王延彬另辟蹊径,想出了另一个办法。
贞明六年,王延彬暗中以自己个人的名义,从泉州派遣使者出海,到中原梁朝进行进贡活动,目的是取得中原梁朝的,希望梁朝方面能够册封自己为泉州节度使。
要知道,整个闽地就一位威武军节度使,由王审知本人担任,只要梁朝方面能够同意册封王延彬为节度使,王延彬在名份上就可以和王审知平起平座,成为泉州一带的藩镇。
王延彬的这个另辟蹊径算盘打得想当精明,不用一兵一卒,狐假虎威,利用中原老大梁朝的威势,压制王审知,使自己能够和王审知平起平座。
然而,此时的中原梁朝正和宿敌河东沙陀族李氏打得焦头烂额。朱温早在乾化二年便被其儿子朱友圭干掉,朱友圭弑父篡位成功,成为梁朝的第二任皇帝。
不过,朱友圭也没高兴几天,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又被弟弟朱友贞干掉,朱友贞当上了梁朝的第三任皇帝。梁朝经过这样一番血雨腥风的内斗,实力大损,而他的死敌河东沙陀李氏集团实力却不断增长。
虽然李克用早已病死,但他的儿子李存勖却是个比李克用更加可怕的对手。论军事才能,朱友贞远远不是李存勖的对手,在与河东的多交锋中,梁朝节节败退,丢失了河北的地盘。
在这种节骨眼上,不识趣的王延彬居然还跑来跑官求爵,朱友贞实在不想和王延彬派来的使者多啰嗦一句话,立马让这些南方来的混蛋滚回家去了。
王延彬的狐假虎威计划宣告失败,这让王延彬很是郁闷了一阵,但更可怕的后果随即而来。泉州方面的忠良早已秘密派人把此事告知了闽王。此时,王审知已然知道了王延彬私自出使梁朝的事。
自从光启元年千里跃进闽地后,王氏家族已经在这里扎根生活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大家都和平共处、关系融洽,从没发生过内部的流血斗争。
然后,王延彬的私进贡事件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种宁静和详和,王审知为之痛心疾首,因为当事人居然是他最为欣赏看重的侄子。
对于阴谋作乱者,王审知自然不会手软,否则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巩固王氏家族在闽地的统治,王审知必须采取严厉措施。
贞明六年十一月,王审知下令将蛊惑王延彬的高僧浩源及其同党全部逮捕,以阴谋作乱的名义全部诛杀。
至于王延彬,王审知最终选择了一个比较温和的处理方法,将王延彬的官职罢免,永远囚禁于家中。
贞明六年的王延彬事件结束之后,王审知突然感觉自己苍老了许多,自从乾宁四年大哥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闽地军政大权以来,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二十二个年头。
在此期间,对内,王审知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对外,王审知采取臣服中原、联合弱邻、对抗强敌的外交策略,使得弱小的闽地在强敌环绕的险恶环境下,成功顽强的生存下来。
王审知发现自己已经年近六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去和大哥王潮地下团聚,但如何能够使闽地长冶久安,的确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头疼的问题还不止是对闽国未来命运的担忧,还有那北方的中原梁朝,居然一夜之间就被革了命。,,。请:
第八十一章 闽王归()
龙德三年,李存勖在搞定河北各路藩镇势力后,已经在同朱友贞的军事对抗中完全占据优势,于是李存勖便登基称帝,国唐,并改元同光。
同光元年十月,唐军向黄河南岸的梁朝发起凌厉的攻势,连克中都、郓州、曹州,最终攻取汴梁。梁朝皇帝朱友贞自刎而死,中原的梁朝就此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李存勖建立的唐朝。
李存勖的唐军在灭亡梁朝过程中所展现出现的强大军事实力令各路诸侯小国都感到震撼不已。即使强悍的杨氏吴国,也开始变得战战兢兢,生怕李存勖一不高兴,便会挥师南下,横扫江南。
对于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王审知的策略不变,不管中原王朝谁当皇帝,闽地能够保持安稳的太平,他能做的只有臣服。况且李存勖的唐朝是个比前任梁朝更为可怕、更加强壮的中原老大,所以王审知必须愈加谦恭、小心谨慎,以免遭致灾难。
同光二年二月,王审知派遣使者到中原唐朝进行外交进贡活动,以表达臣服的姿态。然而,使者回来却告诉了他一个意外的信息。原来,李存勖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了迅速的蜕变,比如生活的腐化,治理国家内政的无能,等等令人意想不到。
王审知这才觉得无忧了。但令王审知始料不及的是,南方的邻居,岭南的刘岩竟来挑起了战火。
贞明元年,刘岩傲慢地向朱友贞伸手要官,要求朱友贞册封其为南越王,朱友贞没有搭理。当不了南越王,刘岩一气之下,准备自己也当皇帝,免得看别人脸色。
贞明三年,刘岩称帝,改国大越,年乾亨,第二年又改国为汉。称帝后的刘岩非常狂妄自大,总想着开疆扩土,只不过他扩张的对象仅限于北方邻居楚国,并和楚国数度交锋。
刘岩很迷信,年的改变,以及名字的变动,原因都是算卦所致,遇到大事就拿出《周易》算一卦卜卜吉凶。后来楚王马殷派兵攻打封州,守将打了败仗,刘陟也赶忙拿出《周易》算卦,得到“大有”二字,于是把年改成了大有,还大赦罪犯以求吉利。然后派大将苏章领兵三千,增援封州,苏章假装战败诱敌深入,然后用铁索锁住了楚的战船,全歼了楚军,取得了胜利,刘岩听到喜报,高兴地摸了摸《周易》,对算卦更深信不疑了。
由于刘岩的侄女,也就是汉国的公主刘华嫁给了闽王的公子王延钧,汉国的刘家和闽地王家已经是儿女亲家了,所以汉国一直和闽地相安无事。但随着龙德二年的一场偷袭事件,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原来,汉帝刘岩听信了一位术士的预言,假意躲避灾难,决定到南汉国最西北端的梅口镇出巡避灾。然而,梅口镇可是闽粤赣边区的军事重镇,是东南边陲的兵家必争之地啊!
因此,刘岩来梅口的目的表面上是羡慕松口风景之美,其实是视察地形,部署军事。刘岩在梅口溪南设义安围,将士驻兵扎在上寨、中寨、下寨的地方,在溪南下寨的西面则挖有了护城河。
梅口镇位于南汉的西北边境,和闽地接壤,而且和闽地的汀州相邻。刘岩可能仗着平时和闽国关系不错,又是王审知的儿女亲家,所以没有作保密工作,而是高调夸张地在梅口镇一带招摇走动。
刘岩在梅口镇的高调出现,自然引起了闽地方面的,王审知立即下令驻守汀州的侄子王延美率领精兵,星夜疾驰,向梅口镇进军。梅口镇此时尚没有南汉的重兵把守,如果让王延美突袭得手,刘岩多半会成为王审知的阶下囚。
边境的巡逻暗哨发现闽地集结了大军,似乎有向梅口镇进发的意图,于是立即快马向刘岩汇报。刘岩闻听,吓个半死,也顾不上什么避祸了,快马加鞭,连夜奔驰,仓皇逃离了梅口镇。
同光二年四月,刘岩派遣大军进攻闽国,意欲吞并汀、漳一带,继而对闽国发起报复性打击。在汉军进攻汀、漳两州的战争中,闽军据险自守,大败进犯的汉军,给了刘岩一个下马威。
然而,在取得了一场大胜之后,王审知并没有乘胜追击,深入汉国境内,而是选择了见好就收,和汉国保持和平状态。刘岩似乎也意识到保持和平状态对双方都有利。于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再持续,双方默契地保持了和平状态,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此时的王审知已经年过六旬,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因此必须把接班人的问题提上日程。
鉴于朱温、杨行密等猛人的接班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这两位哥们的后代们被别人肆意欺压,王审知决定吸取教训,大力扶持子侄们执掌闽国的军政大权。
王审知的那些儿子大都已成年,但论能力值,似乎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帝王们的唯一选拔方式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一般来说,嫡长子都是帝王接班人的大多数选择,无论能力高低、实力强弱。避免引起家族内乱,王审知也只能遵循嫡长立嗣的制度,那么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便是名正言顺的头接班人选。
在泉州王延彬事件发生后,王审知隐约感觉到,如果自己死亡后,王氏家族的后代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争权夺利的内乱,所以必须尽快敲定继承人。
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似乎无可争议,既是长子,又是嫡子,根正苗红的继承人,先不论能力值有多高,光这个身份就让大家基本上没话可说。
王审知似乎也没有太多精力去折腾,而且从表面上看,王延翰同志长相俊美、魁梧、皮肤白皙、喜好读书、精通经史,这样一位继承人,即使不能有所成作,至少守成保土应该问题不大。
在王延彬事件发生后不久,王审知便迅速任命长子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副使,实际上已经向大家半公开地宣布王延翰将是接班人。
同光三年五月,王审知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立即任命王延翰代理自己处理闽地的军政事务。十二月,王审知在执掌闽地二十九年后病逝了,享年六十四岁。请:
第八十二章 墓志铭()
闽王的归天震惊全闽之地。时值张晖恰在福州城,更是见识了民间百姓们的悲痛。在外祖父翁承赞的家里,张晖见外祖父独自坐在书房里,神情哀伤。不过张晖的悄然到来还是被翁承赞发现了。
孙儿,你来得正好,帮我磨墨,我想为闽王写一篇墓志铭,翁承赞召唤道。
张晖轻声答应着,也不多说什么,快步走到外祖父的身边,为他老人家伺候笔墨。
翁承赞的思绪缥缈之间回到了为闽王册封的盛典之上。那是天佑元年,昭宗听说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把八闽治理得非常好,担心他有野心,对外扩张,想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以此来安抚束缚他。但派哪个官员去宣旨却想了好几日,最后决定让翁承赞前去。因为翁承赞是闽中福唐县人,而且官职相当,能体现皇帝的诚意。
其实,王审知从来就没有扩大疆土的意愿,他只想一心一意把八闽治理好人民过上好生活,所以很乐意接受册封。王审知十分爱慕翁承赞的才华,一再挽留翁承赞协助他治理八闽。但翁承赞没有接受,认为现在的皇帝对他还不错,而且朝廷遇到很多麻烦,这样不辞而别显得不仁义。于是,他在福州只停留了几天,就回长安复命去了。
但翁承赞回到长安仅仅三年,唐朝就没了,朱温自己做了皇帝,改了国为“梁”。朱温也看上翁承赞的才华,不仅留下翁承赞还提了官职。此时,王审知闽中政局安定,给八闽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主动向后梁太祖朱温表示愿意归顺梁。朱温很高兴,派翁承赞二度到福州,封王审知为闽王。
翁承赞想起这些,不禁思绪万千,提笔撰写道:
“翌岁敕封闽王。天子御正殿,亲降简册,自东上阁门,宣车辂冠剑,太常鼓吹,诏名卿乘轺,直抵南闽。至止之日,自江馆陈仪注,复展卤簿;旌旗珂珮。文武导从,笼络井邑,箫鼓相望二十里,抵登庸馆展礼。王弁貂冠,被礼服,剑履受册。命乘辂车、坐公衙,以彰旷代之贵盛。虽郭尚父、浑令公之恩泽,无以加也。”
顿笔停歇之时,翁承赞又想起闽王第二次挽留他的情景。当时,翁承赞看到王审知对八闽的励精图治,身为一方之王,生活却十分节俭,穿戴也不奢华,重视人才选拔,实行轻刑薄赋,养民生息,认为王审知确实是一位明君。但他还是没有立即留下来,考虑到如果自己不回去复命,朱温会怀疑闽王不是诚心归顺他,这样对八闽人民不利。
翁承赞回到长安后,朱温又要给他提官,他没有接受,以年事已高,叶落归根心切为由,辞去官职回到福州。王审知大喜,封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