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皇刘备-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死了。

    这一场剿匪之战,持续两个月,青州牧府付出钱粮军饷无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共斩贼首六万余级,收拢降者流民数十万,其中青壮几近十万。自此之后,青州境内,治安大好,贼寇几近绝迹。青州吏民,真正迎来了太平。

    此战过后,刘备在青州,声望如日中天。得到了无数百姓的交口称赞。而就在大家为这次剿匪激动不已,自发庆祝的时候,刘备却一袭青衫,携了两位夫人,去了北海。

    灭了青州群盗,是该拜见恩师郑玄的时候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 
郑玄今年已经六十有五了,虽然人已苍老,尽显疲态,然则那一双眼眸,却仍然充满着睿智的光芒。郑玄这一生,被禁锢数十年,在仕途上几乎毫无作为。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党锢之祸,让郑玄绝迹仕途,只能闭门不出,沉醉于学问,最后却造就了华夏历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儒学宗师。

    黄巾乱后,党禁解除。郑玄也得以获得政治上的自由。但其时他人已老,心已衰,不再对政治抱有任何幻想。而是一心传道,孜孜于学术,力求将自己一生所学传授下去。于是董卓征辟也好,袁绍举荐也好,他一概不就。只是在高密老家,授徒讲学。

    这次刘备把青州贼寇一扫而空,然后携了家眷来北海探望恩师郑玄。让郑玄老怀大慰。刘备在郑玄门下时间,远远不及其他弟子。然则他以天纵之资崛起,如今已今贵为一方重臣。兼且刘备入仕以来,名望清誉,有口皆碑。有如此佳徒,郑玄如何不喜。郑玄政治上失意,刘备能够在仕途上如鱼得水,也能让他稍解心怀了。

    室内茶香袅袅。郑玄安然于座,刘备却额头上隐有汗珠,稍显狼狈。郑玄长叹一声,道:“玄德,这些年,你的学问却是落下了。”

    刘备用衣袖拭了拭汗珠,垂首道:“老师说得是,这些年弟子忙于琐事,疏于学问。不知不觉间,退步了。”

    郑玄道:“昔年你曾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看来,你是做不到啦。”

    刘备听出了郑玄语气中淡淡的失落,不由道:“老师,若天下太平无事,宇内海晏河清,弟子岂能不追随老师,穷究大道之本源,格尽万物之本质?然则国家纷乱,天子失权。诸侯自相攻伐,百姓流离失所。我乃汉室宗亲,堂堂男儿,又岂能坐视不管,安心于学问?老师,弟子昔年在太学,就我等儒门士子该当有何作为提出了四句观点。弟子资质愚钝,精力有限,只能取为万世开太平一句以自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啊!”

    郑玄顿时为之动容,口中喃喃念叨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千年之后,戚大帅的一句诗,顿时击破了郑玄的心防。戚大帅当时,也是国家危难,海防不得安宁。于是戚大帅便立下远大志向,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他的这种明确心意、只求报国,不为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正是这个时代的儒门弟子所推崇、所赞赏的。郑玄亦不例外。

    郑玄回过神来,再看刘备时,眼中便充满了赞叹和爱惜。他这个弟子,虽然这几年学问停滞不前,让他有些失望。但他有如此大胸怀、大志向,却是更值得自己赞赏的。而纵观刘备这些年,他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很好,不愧是知行合一的提倡者。

    而且郑玄也不是迂腐之人。在此乱世,一个儒学大家,和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哪个意义更重要,自然不用多说。

    于是接下来,师徒两人,相谈甚欢。只不过,郑玄对刘备意欲邀他出山之事,一直不答应。哪怕是刘备让他负责整个青州的学政,也是推辞不就。让刘备愁眉苦脸,无可奈何。

    郑玄见刘备愁眉苦脸的,不由大笑,道:“好了,玄德,为师早已绝了仕途之念,只想在家整理旧著,删繁就简,汇编成书。以传后学。是以你不用多劝。不过我麾下弟子,你的同门,颇多俊彦,便看你敢不敢用了。”

    刘备大喜,他不就等着郑玄这句话。于是便拜道:“还望老师指点!”

    郑玄深思一会,缓缓道:“我门下弟子众多,现今于此者,有三人最为出色。北海孙公祐、清河崔季珪、乐安国子尼。孙公祐雍容风议,能言善辩;崔季珪风姿高朗、文武兼备;国子尼正直无私、谦恭节俭。此三人皆乃学问精深,品格清白之辈,可堪大用!”

    刘备脑海里面一思索,孙乾就不说了,历史上就是跟随自己不离不弃的元老之臣,而国渊、崔琰这两人,皆是一时之选,都曾为曹操麾下高官。想不到这两人如今也在这里。嗯,不错不错,若捞了这三人回去,此行便不虚也。

    于是刘备喜不自胜,连连拜谢郑玄。郑玄笑道:“你自去见他们罢,能不能让他们为你所用,就看你自己了。”

    刘备告别郑玄,在郑玄门下童子的引领下,率先便去了孙乾所居之处。

    孙乾孙公祐,北海人,最初被郑玄推荐给州里,后在徐州才跟了刘备,从此一生不离不弃,哪怕是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亦随从周旋。这个人,从品格上来看,是经过考验的。于是刘备第一个,来拜访孙乾。

    刘备来时,孙乾正在竹屋中读书。闻得青州牧来访,孙乾连忙出迎。两人分宾主坐下后,刘备兴致勃勃的看了看孙乾一屋子的书。问道:“公祐在老师门下,所治何书?”

    孙乾答道:“回君侯所问,某在老师门下,治礼、春秋,稍通诗。”

    刘备便捡了这几本书中几个他自己也觉得比较艰难的问题问了,孙乾别出机杼、对答如流。刘备见孙乾在自己这个州牧跟前亦气势不坠,风度翩翩,言谈清朗,毫无错失。不由心喜,暗道,此人可用。

    于是便正色道:“公祐,我初来青州,欲在青州一展抱负,使青州百姓不再受战乱、饥荒之苦。然则青州百废待兴,我幕府各职使无人可用。实不相瞒,我此番来北海,便是向老师求助,老师向我举荐你。道你大才可用。今番一见,果然如此。公祐,可愿入我幕府,助我治理青州,一展平生所学乎?”

    学而优则仕,这是士子们千百年来通行的准则。更何况在这昏暗的乱世。学得一身本事,投靠一位明主,实施心中抱负,保全家眷亲族。这就是孙乾所追求向往的。如今机会来临,岂肯推之于门外?

    于是孙乾起身,长揖到地,道:“固所愿也,北海孙公祐,拜见主公!”

    刘备哈哈大笑,扶起孙乾,道:“我得公祐,如鱼得水也。”

    虽然知道刘备有所夸大,但刘备的心意,却也颇让孙乾感动。

    两人又坐着相谈了一会。刘备便问道:“公祐,老师还向我举荐崔季珪、国子尼,此二人你可相熟?”

    孙乾莞尔,道:“主公,此二人,乃我往来之良友也。不劳主公前去,我自相请二人来见主公。”

    刘备乃止,道:“我安坐于此,岂是求贤之道。同去,同去,公祐于前带路,引我去拜访两位贤人。”

    孙乾笑着起身,心道,嗯,主公果然是个爱才的。

    刘备不知方才是孙乾有意试探,跟在孙乾身后,一路往崔琰居所去了。

    崔琰字季珪,清河人,清河崔氏,在这个时代便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了。当然,还远远不是几百年后的五姓七大门阀而已。

    待见了崔琰,刘备这才知道,为什么史上的曹操在匈奴使者来拜见时,让崔琰冒充自己了。果然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的一代帅哥。据刘备目测,崔琰身高已过一米八,长得高大,又容貌如玉,丰采高雅。这颜值,按后世的标准来说,也简直是要爆表了。于是刘备就暗暗腹诽道:史上老曹赐死崔琰,是不是因为这家伙太帅了,又在曹操跟前天天晃,让老曹不爽了?

    和崔琰相谈的过程,无疑是非常舒心,非常成功的。崔琰不似孙乾,崔家乃是大家族,历来出仕者络绎不绝。不过如今天下大乱,天子都出现了两位。崔家自然不会再一门心思往朝廷中央挤了。于是崔家子弟,目光便看向了天下诸侯。袁绍、刘备、袁术、刘表等人,都是他们的目标。

    既然刘备来了北海,又亲自来拜访自己,姿态诚意十足。自己又为何要拒绝呢?崔琰对刘备早有耳闻,两人有同门渊源,更兼刘备名声又好,于是面对刘备伸过来的橄榄枝,崔琰欣然从命。

    国渊国子尼,乐安郡人。与管宁、邴原相熟。刘备来见,还没说几句,刚透露了不日管宁、邴原将从幽州返还青州的消息。国渊便嚷嚷着要去青州了。倒让刘备一肚子的话憋着没说出来,好生郁闷。

    又待了数日,临别时,刘备尤不甘心,于是灵机一动,眼珠子一转,对郑玄道:“老师,我意欲在青州重设学宫,邀天下大儒前来讲道。老师可有意乎?”

    郑玄本以为刘备又欲邀自己出山,打算再度婉拒,想不到刘备竟然抛出这样一个消息来。于是郑玄身躯一震,眼中精芒闪动,望向刘备,道:“重设学宫?”

    郑玄的反应,刘备都看在眼里,暗笑道:“对啊,临菑稷门曾有稷下学宫,其时诸子争鸣,百花齐放。各派思想于此汇聚交流,为一时之盛,名播天下。弟子执掌青州,亦有意重现当时盛况。邀请大贤通儒,讲学于此。兴我青州学术、教化一方”

    刘备还没说完,郑玄便激动的道:“此乃大功德也,玄德若果真行此事,老夫愿助一臂之力。”

    刘备闻言,暗中一笑,道:成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刘青州再得良将() 
来的时候,刘备只有家眷亲兵。走的时候,却是浩浩荡荡一大群。黄忠既平北海,自然是不愿再留此地,刚好刘备要回去,便率军一路护送。

    不过,队伍中,却是多了数千青壮。这些人,都是黄巾请降后,黄忠依刘备之令,遴选出来的无家室拖累的光棍汉子。其他拖家带口的,被刘备着令孔融就地安置了。这些青壮的带头大哥,赫然就是管亥。

    话说那日黄忠逼降了黄巾,刚好刘备一行到北海来访郑玄。于是黄忠上书,降军如何处理。刘备一门心思想到郑玄口袋里挖人,便不耐烦的回信道,诛首恶及罪大恶极者,余皆不究。

    黄忠拿到书信,便依此行事。好嘛,管亥等一伙人,都是黄巾头目,妥妥的被划在首恶之列。这下管亥傻眼了。如今投降了,在降兵营,衣甲、兵刃一概皆无,就是想煽动大家伙一起越狱,也没人跟随呀。管亥又看了看四周的箭塔上,那兵卒锐利的眼神和冰冷的锋矢之后,便迅速放弃了这个打算。

    思来想去,绞尽脑汁,管亥都无法可想。眼看着砍头的“黄道吉日”就要到了。管亥在营中长叹一声,道:“某管亥虽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歹也是纵横县乡的好汉,莫非此番就要默默无闻的死在此处,真是不甘哪!”

    身后,几个小兄弟凑了过来,方喊了一声管老大。管亥便回头没好气的怒骂道:“入他娘的,你等几个泼才还敢过来,若那日听了老子的撒腿就跑,又岂会今日待在这鸟地方等死?”

    几个小兄弟被骂得面红耳赤,管亥乱发了一通脾气,火气稍泄,便道:“还有甚事?”

    几个家伙你推我挤的,最后在管亥忍不住爆发的时候,总算有个家伙开言了:“老大,或许我们还有救!”

    管亥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一把扯住那人胸襟,兴奋的道:“讲!”

    那人苦着脸,道:“老大你先放手,快勒死我了。”

    管亥闻言,讷讷的把蒲扇般的大手松开。那人揉了揉胸口,道:“老大,前几日我闲来无事,听到巡弋的兵卒低声交谈,他们的主公青州牧刘备,如今就在高密,来这拜访郑康成,听说,刘备曾经是郑康成门下弟子。”

    管亥浓眉一皱,道:“刘备是郑康成弟子关老子鸟事,老子问你如何逃命!”

    那人一脸冤屈,高声道:“老大,我说的就是活命的法子啊。你忘了,我们于郑康成有恩啊。当时兄弟们在北海劫掠四方,可是唯一放过了高密郑家啊,兄长!”

    管亥反应过来了,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

    那人连连点头,道:“老大,若郑康成能为我们说上一句话,那刘备岂有不从之理?”

    管亥大喜,生死关头,也顾不得什么好汉的脸面,也顾不得自己是否挟恩图报了,于是对着外面大叫:“来人呐!来人呐!”

    管亥几个,因为罪在见诛,所以都被关在栅笼里。他这一嚷嚷,便立马有人走了过来,不耐烦的问道:“尔等又有何事?”

    管亥整了整衣襟,咳嗽一声,一脸严肃的道:“某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