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在大明-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本草上也说:石灰,《名医别录》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末,以疗疮生肌,大验。

    《本草图经》上说: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此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锻,有两种:风化、水化,风化者,以锻了石,置风中自解,此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力差劣。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世人是知道石灰有消毒祛湿的作用。

    基本上大明南方的军队都有配。

    只不过明用了灰,多用《天工开物》制取法,从描述看,与现代石灰较为纯净的组分不同,古代石灰应该是生石灰、煤灰渣、烧黏土灰渣的混合物,有些地区的石灰还含有谷壳灰(含大量活性氧化硅)。

    胡廉初到交趾,也没少用石灰。只是呆的时间久了,渐渐习惯了,也才减少了用量。其用度用法也还是知道的。到南方的将军,但凡有些家学,这南北的行军用药,都是必须的。

    这也是中国会有将门的原因。

    将门因为有收集有积累,别管开战之后怎么样?非战斗减员便绝对少于没有家学的普通将军。

    朱允文为什么用李景隆?就是因为李景隆出身名门。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一开始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当时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三万人。

    但是耿炳文让他失望了。八月初,部队到达真定,他竟然在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分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军在莫州,先锋九千人驻扎在雄县。时值中秋,部队没有多少防备,遭到朱棣军的突然袭击,先锋九千人全部被杀。潘忠等率军来增援,过月漾桥时,遭到伏击,落入水中,潘忠、杨松都被俘……

    这是绝对的布阵失误。南北两军无法协防,反而把滹沱河地利送给了朱棣,使其各个击破。

第226章 恭顺的不轨() 
也就是说在古代,将门与普通将军的不同之处便相当于后世的熟技工与大学生武状元的区别。

    为什么后世喜欢用熟技工,而不是大学生?便是因为大学生的学识不行。

    是的,就是学识不行。不要看是大学生,学的东西除了考试外,工厂根本用不上,人家当然不用了。

    就像大明的武状元,之乎者也是考的越来越溜。真的行军布阵,后勤谋算……呵呵。

    胡廉本以为朱桂也是这样的,毕竟这是通病。而他,却是真正的将门之后。他的祖先名叫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在五季后汉时期前来安南,镇守演州。是真正的将门。

    只不过……

    “他们在洗衣服,刚到地方就洗衣服,这是个什么章程?”

    “还洗澡,啧啧!这也太讲究了吧!”

    石灰,胡廉懂,因为家学上,他学过的。但是洗衣服洗澡,他就看不明白了。家学上也没有说过。

    不过只想了一下,他便明白。交趾这么潮湿的地方,洗衣服、洗澡,确实是舒服很多。

    然后……

    “少爷兵。”

    这就是他的判断了。他不认为穿潮衣服会生病,因为家学上没写。所以他判断他们是京兵,大明太平了,也就成了少爷兵。

    “殿下,末将有下情禀告。”

    自以为了解了朱桂的实力,胡廉信心更足了,直接拦向了朱桂。

    看他非说不可的样子,朱桂只能让他进来说。朱桂虽然现在不想听他说,可也不想破坏地方的“安定团结”。至少他非要说,就听听好了。

    朱桂邀他进去,也是笑容满面。但是主位只能也只会是他的,就这么大刺刺的等着胡廉主动一坐。

    “胡将军。其实应该是本王去拜访你的。只是军营事太多,一时走不开。”

    官场上就这样。说着自己不信,外人也不信的假话。真是要多假就有多假。

    “殿下,我这是来向您负荆请罪来了……”胡廉弓着腰,整个人在朱桂的面前几乎成了90度,仿佛真背有什么荆棘。

    朱桂看了一下,什么也没有。

    也就是说,朱桂假。他比朱桂还假。

    “向我负荆请罪?胡将军你这话是怎么说的?”朱桂没了假笑,眨巴眼,一幅友邦都要惊诧了。

    “殿下啊!俺老胡说过了,为朝廷,为殿下守好这里,可是……”胡廉一副痛心疾首,对不起主子的样子。

    朱桂眨巴下眼:“嘶……这南疆原来这么好,我一早便看中了。”

    我去!

    胡廉哑了。闪了舌头。

    我说殿下,哪能要点脸不?

    哪个不知道您王位是怎么丢的?

    这楚王是好不容易求原谅求回来的吧!

    身为楚王,却到了这南疆。您干脆说南疆就是楚国得了。

    在胡廉看来,朱桂这楚王也就与当年的燕王一样,为了讨好皇帝,主动领兵交换来的。

    当年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的南京。此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

    甚至朱棣直到7岁,朱元璋才想起他,为他取名“棣”,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什么南疆好?不过是少年人要面子,让人觉得皇帝更看重他罢了。但在外人面前,就是在自欺欺人。

    只不过看破不说破,说出来那就真的是在打朱桂的脸了。就像是朱棣,现在朝堂上下绝不会说皇帝对朱棣不重视,一直到七岁才取名。而是更官方一些:什么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至于为什么其他儿子一早有了名字,偏偏朱棣要七岁……

    只有作死的人才会去问。

    胡廉自认不是个作死的。他只能摆出一副更加谄媚的样子来:“殿下,您这话说的……,再好能有京师好?”

    “殿下,今天您一定要给我个机会,让我把镇蛮府丢失的这个误会解释清楚,不瞒您说,这些天,我晚上睡觉都睡不好。”

    胡廉哪儿敢说南疆的好。

    南疆是蛮荒了一些,但是这南疆却是盛产金银珠香的好地方。

    为什么他胡廉可以养上十万兵马?靠的便是这金银珠香。

    这也是他万万舍不得与他人分食,以及立身之本。

    要知道为了这财货,他甚至已经认了蛮人的国相做义父。

    而那镇蛮府本就是他献上拜父之礼。

    只不过他本以为朝廷会像往年一样,交由他处理。怎么也没想到会派一个皇子过来。

    不过让他看来,朱桂过来,未必不是好事。这个十三皇子是个蠢人。他相信大家没仇没恨的,当自己将姿态放的这么低之后,他是一定会听自己说的。

    大家都是不受朝廷待见的。就像那个杨希圣,说不定还可以让他背这个锅。皇帝的儿子代自己向朝廷说一声,这事不怪我。那么自己这事也就过去了。甚至以后朝廷都不会再提。

    除非是生死大敌,否则没有人会不给自己留余地,所谓“事前留一线,事后好相见”谁敢把事情做绝了,等于将自己的后路也给堵死了。这便是朝廷。

    “不敢不敢,胡将军的这话我可当不起……”

    嘴里说着当不起,可朱桂却一点没有当不起的意思,就等着胡廉开口了。

    他是皇子。现在的大明还真没有皇子当不起的。

    胡廉自然是巴不得朱桂骄傲自大,前面说的明白,今天自己来就是要韩信受辱的。

    在他看来,朱桂越是骄傲自大。这事儿甩锅的机会也越大。

    哼!乞丐的儿子穿上龙袍也不像龙子。看来自己可以好好运作一下,干爹的谋划未必不可以成功。

    想着与黎训的约定……越人得财,他做土皇帝。

    现在只要再忽悠了这白痴皇子,一切便都妥了。

    心中想着大抱负,他也表现的更加恭顺了。

    “殿下,交趾可不是个好地方。到这儿根本就是流放。到交趾来担任这个将军,其实并不是我的意思…这话也不对,也不能说不是我的意思,我其实就是想要找个避难所。”

第227章 一场演技() 
胡廉苦笑着说着,军营大帐并非只有一个位子,只是朱桂没让他坐,他也就站着说,当然他自己也根本没有找个地方坐下来的意思。干什么就要像什么?来求情就要有个求情的样子。

    “殿下,您是从京中来了。当年京中是个什么情况,您大概也能知道些,不瞒您说,当年许多人出来,真是逼不得已……唉!所有人都知道北伐是正事。出来其实就是逃兵……”

    到了这个时候,你朱桂应该表示好奇的问一句:“哦,是啊!是苦了你们”了吧?

    朝廷干的事不地道,这所有是都知道。而朱桂应该会有共鸣才对。可胡廉失望了,朱桂没有表现出多少共鸣,他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大有你胡廉想诉苦,我就姑且一听,可如果你不愿意说,我也不勉强的意思。

    这简直比官场的老油子还要老油子,哪儿还像个少年人。

    朱桂的这幅表现,让胡廉恨的牙直痒痒。可还是那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自己已经走到了这地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自己心里再怎么不情愿呢,也唯有硬着头皮走下去,幸好,在家里的时候他就已经和自己婆娘将这个故事给编了好几遍,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漏洞了,现在值得庆幸的是,朱桂还有听下去的意思。只要他愿意听,自己就还有机会。

    “我们这里的情况,可能殿下也多少也能知道一些。朝廷一直北伐,三番两次抽调地方部队,部队的战斗力一直在下滑……与越人作战不利,是我们武将的错。我胡廉认罪,也认罚。”

    说到这里,胡廉的语气忽然不再是之前的苦笑和无可奈何,忽然间变得激昂起来:“可如果只是这样,我也没话可说,自己没本事害的大家吃了败仗。哪怕是大家伙儿向我丢石子开骂呢,我也不敢还嘴,谁让我这个将主没本事呢,这怪不了别人,可情况不止是这样的!”

    “朝廷抽调军队,我也在地方征集兵源,可是那杨希圣,他就是不让。说什么以民为本……之乎者也的,我也听不明白。但他如果让我征兵、练兵。战事也绝到不了这个份上!”说到这里,胡廉他愤怒的探舞着手臂,“如果不是这样,别的我不敢说。那镇蛮府也不会因为兵少将寡,被小小的越人偷袭得手……”

    很可惜的是,到了这里依旧是胡廉在自说自话,哪怕连他自己都被自己说的这些话给感动了,但感动的依然是他自己。

    朱桂不仅依旧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他甚至已经不想继续听下去了,这种文武不和的桥段,他听过很多,甚至他也不排除胡廉说的极有可能是真的,可那又怎么样呢。军事败仗,自然是军事长官的错。至于文官的错……你早干什么去了?

    这个胡廉,倒是选了个好的“倾诉”对象。如果朱桂真的还是原来那个“朱桂”的话。

    “文官势大。听说这姓杨的与朝中大人多有交好……”

    慷慨激烈了半天的胡廉,无外乎是说着文压武的老生常谈。

    “殿下,我胡廉也是为朝廷出过力的。当年我率家乡八百青壮出征,历经百战,至今只有不足百人。我知道我这次麻烦大了。别的我也不想,只求殿下您赏口饭吃。

    “您放心,我胡廉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我就是一条犯了错的老狗,就想找个主子护着我一家的安全,什么争权夺利的事情是不想了,只要殿下您同意,我老胡还是有一些能力的。至少我还是可以为殿下守着些兵马的。”

    一边说,胡廉一边偷偷地打量着朱桂的表情变化,并不断降低着他自己的条件。可是让他失望的是,朱桂的表情很平静,至始至终耷拉着眼皮,丝毫让他看不出有什么表情变化。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他没有反应?难道说?

    看到朱桂的这幅反应,胡廉的心顿时提了起来。在他看来,哪怕皇帝想让皇子们掌军,皇子们也不可能真就与一帮泥腿子打交道。总是需要领军的人。而胡廉一直自以为自己是个将才,应该是受人重视重用的人才。

    可原本十拿九稳的能够说动林鸿飞的说辞,竟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这让胡廉忽然有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落感,面对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