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战王牌-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架飞机应该就是曙光女神吧?”无线电里传来吴建明的声音:“老美又打算搞什么名堂?”
夏宇没有回答,却听鹰隼说道:“谁知道老美打算做什么,不过要是能把那架sr91给搞下来就好了。”
“说的也是,曙光女神还没有被老美的政府承认,要是直接被我们干下来的话,那就爽了。”吴建明说道:“现在连代号是p140还是sr91都还没有具体的说法呢,要是被我们捕获,老美可没有借口拿回去。”
“问题是那家伙连导弹都追不上啊,怎么搞?”鹰隼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你看我们现在全都在加力飞行,那家伙还是唰的一下闪了个没影,现在连雷达都找不到了,就算有激光也没用啊。”
激光,除非事先捕捉到sr91的飞行轨迹,能用雷达保持跟踪,否则即使有激光发射器,无法锁定的话也威胁不到正在全速飞行的sr91,以现有的激光平均功率,至少要持续照射接近一秒钟才能够将飞行器烧毁,在无法锁定的情况下,sr91就算是从激光束中直接飞过都不会受到什么伤害。最简单的比喻就是如果用手在火苗上一划而过,手不会受伤,但放在火苗上不动,不用一秒就能给你烧出个大大的水泡。
激光武器确实是对付这种高空超高音速侦察机的一个手段,不过现有的机载激光,都只能作为测距和瞄准等这些辅助手段,在主动进攻方面因为功率的问题,一直成效不大,地面上倒是发展出了很多激光武器设备,夏宇已经在寻思着国内是否有机载攻击型激光炮的项目了,如果有的话,那就想办法给20装上。
退出超音速,夏宇偏转操纵杆,20迅速完成调头,吴建明跟鹰隼也跟在其后,三架飞机组成三机编队,开始继续按原定航线往成飞的试飞场飞行。至于那架sr91,也就是曙光女神,反正现在拿它没办法,夏宇反而不去想它了,等找到有效的对付手段之后,如果再碰到sr91,到时候可就不客气了,夏宇恨恨的想。
第二百七十五章 星舰计划()
sr91曙光女神的高空侦查并没有给各方面带来什么影响,现如今的卫星侦查技术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比高空侦查机做得更好,至少一些表面上的东西,高空侦察机能看到的,卫星也一样能够看到。!顶!点! 。2x。 co
将这些东西全都抛在脑后,返航回场的夏宇在操控飞机落地后,第一时间就是跟杨威打探国内的空基激光技术,作为飞机研制相关的科研工作者,杨威自然不会遗漏关于战机的所有信息,夏宇这一问,还真从杨威口中得知国内在搞的机载激光项目。
神光3,这个计划设计参数达十万焦耳级的巨型激光驱动装置,1995年的时候就以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发在“863计划”中立项,是国内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其作用和意义也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计划。
虽然神光3的研发一直到了1995年才立项,但实际上早在1964年,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王淦昌就已经提出了激光聚变的倡议,并于次年开始立项开始研究。几十年的跨度,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并不弱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就。
不过这些东西夏宇都能知道个大概,夏宇真正想要的,是空基的高能激光武器,是可以直接搭载在战斗机里面的激光武器。然而战斗机无法做到像路基激光那样拥有庞大的后勤设备做支持,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功率的问题,激光武器就无法应用在战斗机上。
要知道美国人为了研制空基激光,所搭载激光武器的飞机也是从波音747这种大飞机上改装而来进行的测试,在战机上应用高能激光技术,目前还没有哪一款战斗机是可以拥有的,虽然偶尔能在新闻报纸上谈论到相关的研制消息,但根本没有成熟的应用过。
本来夏宇只是打算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东西,看看估计什么时候能够应用得上,但没想到杨威给出的消息居然是已经有了一台空基高能激光武器的测试品,目前正在由相关项目组的科研人员进行组装测试,得到这个消息的夏宇大喜,马上向杨威询问是否可以去参观。因为隶属不同单位的关系,杨威只表示会先提出申请,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准信,杨威无法保证。
既然暂时还不会那么快就得到激光技术,夏宇也着急不来,因此还是按部就班的开始对20进行测试飞行,不过技术验证机那里,却已经开始设计预留空间,为机载的激光武器做好准备了。
日子一天天过,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20的基本设计技术已经差不多都应用得上了,因此技术验证机现在飞得越来越少,原型机的升空次数越来越多,就在夏宇认为只需要等待激光技术可以进行高空测试的时候,隐秘的月面基地却突然发生了意外的情况。
月球,这个拥有地球四分之一质量的卫星,虽然本身并不发光,但对地球上的人而言,它是除了太阳之外最亮,也最接近地球的星体了,人类对它的想象从未因科技文明的进步而停止过。
尽管如今只要想,就可以从任何一种媒介上寻找到关于月球的一切东西,比如图片,视频,文献资料,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了解到月球这一天体大致上的信息,然而实际上,月球对于地球上的大部分人而言,依旧遥不可及。
月面,自从几年前获取了外星科技可能存在的消息之后,国内一边对相关消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一边开启了为了获取外星科技的星舰计划,而星舰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月面基地。
通过神舟火箭将基础物资不断的往月球背面的一处平原上送,然后再安排太空人登月并建立初级基地,当初这个事情即使是在中日之间爆发严重冲突的时候,都并没有被淹没在媒体的视线之外。
无论何时,人类登月的行为在这个时代,都是航空航天史上无法忽视的一步,更何况这次并不仅仅只是登月后就返回,而是将要建立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外基地,这是人类历史的里程碑。
随着基地的逐步完善,基本生活设施有了足够的保障之后,一个个为科学研究准备的试验舱也随之建立起来,而一些年轻的科学家们,也被送到了月面基地上做科学试验,这是每次月面基地有活动,都会大肆报道的新闻,但真正需要保密的东西,却从未被泄漏过,比如在距离月面基地二十三公里外的一个深壑的山谷内,隐藏着的外星飞船残骸。
基地里的人员不多,只有十一人,除了五个宇航员以外,剩下的六人都是科研人员。其中一人作为基地指挥官,负责安排基地的一切事宜,包括与地球的联络通讯,而另外四个宇航员则是负责保护设备以及科研人员的安全,毕竟这里是月球的表面,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而科研人员们,则是主要负责破解那几乎断成两截,长达四百七十一米的巨大星舰残骸。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甚至是有所收获的计划。
几年来下,轮换的月面基地人员只有两批,人数还是那十一个人,但月面基地则是越来越完善,对星际残骸的探险工作,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迟缓和陌生,至少对于现在正在前往星舰残骸的五个人来说,这段路途已经不再陌生。
月面工作车悄无声息的在平坦的沙地上行驶而过,再已经被压出了无数条的轮胎痕迹上再添加上四条轮胎印,负责驾驶的是宇航员周秉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是另外一个宇航员黄德昌,而在后车厢的三个科研人员,分别是卢永昌,秦凯和黄德斌。
这是一架与小面包车差不多大的工作车,是为了月面工作而特地设计制造的电力运输车辆。驾驶舱跟车厢都没有顶篷,就好像沙滩越野摩托车那样是敞开的设计,除了驾驶员是并排坐在一起,坐在后车厢的三个人其实就跟坐在那种运货的三轮摩托车一样,是靠着车厢的两边坐着的,而车厢中间,就是科研所需要的用具。
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只要每次出舱,都需要穿上宇航服的,因此坐在工作车上的五个人都穿着厚厚的宇航服,如果不是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光是那沉重的宇航服就让人够受的了。
无声无息的压过沙地,被轮胎卷起的沙粒飞扬而已,然后又慢慢的落下,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三公里的距离,但工作车还是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来到了那艘外星舰船残骸的坠落的悬崖边上。
悬崖深不见底,漆黑一片,工作车行驶到一处缺口时打开了探照灯。这是一条比较陡峭的山壁小道,工作虽然可以行驶下去,但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驾驶着工作车的宇航员周秉和提醒车上的其他人小心之后,开始顺着这个缺口往下驶去。
第二百七十六章 星舰残骸()
熟门熟路的从蜿蜒的小道一直往下行驶,白色的灯光把工作车前方的路面打亮,渐渐的,一段呈长方形,明显是非天然构装体的巨大金属残骸显露出身形。
这段残骸的前端已经载进月球的地面,在与地面的衔接处,是一道足有十米多宽,高七八米的三角形裂缝,这里就是太空人进入残骸的入口。这么巨大的裂缝放在整个船体上,实际上小得可怜,因为从裂缝的最顶端算起,要到达残骸的上方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距离,这么一算起来,这段残骸的高度就足足有近三十米,那可是九层楼的高度了。
然而这只是整艘舰船最小的部分而已,往后延伸看过去,巨大的舰体在中间段最大,比之前端至少要大出两倍,到舰体尾短虽然也有缩小,不过也要比前段打上些许。早就熟悉了这段外星飞船残骸的周秉和等人知道,那里之所以被叫做舰尾,是因为那里有四个巨大的推进器尾喷口。当然,前提是没弄错的话。
已经来过无数次的周秉和将工作车停在裂缝前,然后帮忙其他人卸下随身工具说道:“现在对时。”说完,周秉和将左手横在自己胸前,其他四人也纷纷开始对时,然后周秉和说道:“现在距离下一次通讯时间还有一小时十二分五十四秒,德昌,你留下看守装备,我们四个进去,三个小时候结束任务返回,都明白了?”
“明白。”四人齐齐回答,然后除了要留守的黄德昌,其他人分别拿着自己的工具开始往舰船的裂缝走去。之所以要确定通讯时间,是因为残骸坠落的地方是一个深谷,无线电信号无法直接传到基地里,所以只有当卫星从头上经过的时候才能够与月面基地建立通讯,留守的黄德昌所需要负责的就是这个,月面基地对探险队员的情况,都是由留守在残骸外面的人员所传达。
打开头盔上的探照灯,周秉和带着三个科学家走进了裂缝内。刚进入裂缝,这里还能看到撞击时的痕迹,扭曲的内部金属结构,散乱的各种物品,还有属于月球表面的沙粒。在蓝白色的灯光照耀下,一切东西都显得十分的惨白。
从飞船的结构、材料、还有散乱的物品判断,这艘外星飞船的残骸应该是跟地球的科技科技文明一样,只不过从它可以进行星际航行来判断,至少要高出地球三百年以上的时间,仅仅是从飞船舰体内的应用材料这一块,就让卢永昌等几个科学家叹为观止。
当初第一次来到这艘飞船残骸的时候,为了取下一下材料样本,卢永昌等人花了数个小时的时间,直接用废了十几块物理切割磨片,愣是没有在飞船的壳体上切割下任何一小块金属物,最后还是只能动用珍贵的氧气来对壳体进行切割,这才弄到了一些极其细小的金属颗粒,送回地球进行研究。
事实上,s15之所以能够在研制出来后不久,又做出了这么大的改进,就是因为科学家们逆推那些金属颗粒得到了一些成果,而随着逆推工程的进度,还将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毕竟一直到现在为止,国内依旧没有技术手段完整的复制出这种合金制品。
尽管对这艘残骸的研究已经开始了几年,但实际上探险队除了最初进入的前段舱室以外,其它地方根本就没有去过,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仅仅是破开那几道舱门,就已经浪费了绝大部分的氧气资源,一直到现在为止,月面基地的科学家们也仅仅只是破开了三个舱室,大抵上了解了舱室内的布局,还没有办法分析更多的东西。
这个行动为了保密,即使以建立月面基地的名目派遣科学家和输送物资,也不可能三天两头就发射火箭送到月球上去,不引起怀疑是一个方面,巨大的财政压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没有得到充足后勤资源的情况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