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贫农大魔师-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鲜的花生混合着泥土散发出来的那股独有的清新味道,充斥着口腔。虽不如炒花生,又脆又香,却别有一番风味。

    那种味道,不是香,不是甜,说不清究竟是种什么样的复合味道,但却让人深深的迷恋,那种收获的味道。

    大娘笑道,“妮儿等收完花生,墨远他们来拾花生,拾回去后大娘给你们用花椒盐水煮着吃。”

    “好!谢谢大娘。”妮儿甜甜说道。刚出土的这种花生煮着吃是非常好吃的,加些盐巴和五香料,非常可口,她现在开始期待了。

    “我们妮儿最乖了。”大娘笑着又道,“姥爷,你看着点儿妮儿。接下来,我要打花生了,别冷不丁的吓着她了。”

    打花生。妮儿挑眉,还真没有听过。特地打开天眼看了一下。

    只见大娘抓起一把带蔓的花生朝地头儿木板上击打,花生果实纷纷落下。这种方法比手摘要快很多,然后装进麻袋里,运到打麦场上晾晒。

    摔好后的花生要及时晾晒出来,因为里面水分很大,如果不尽快晒干很容易会发霉的。

    打花生的工具就是两块长条木板,只不过妮儿坐了一个。

    刘姥爷看着妮儿没一点儿怕的迹象,放下心来。

    妮儿脱掉脚上的草鞋。光着脚丫子踩在松软的泥土上,那种亲近和踏实感,极富有土味儿。

    摘花生的大婶、大妈们一边劳动,一边唠嗑,别看三大娘是会计,也加入了战斗。

    这样妮儿就不能坐在木板上了,打下来的花生四溅。被刘姥爷拉到一边去,帮忙捡花生了。

    这三姑六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就聊了起来。不知不觉中话题就带到了姚爷爷家上。

    “长山嫂子,俺可真佩服你。”胡娇说道。

    大娘不明所以,抬头看着她道。“佩服俺,俺有啥好佩服的。丑的家你就会打趣俺。”

    “佩服你照顾公公、婆婆多累啊!何况你都这把年纪了。”胡娇担心道,“你的身体还吃得消吗?”

    “看来你前世欠了不少债啊!”另一个女人叹口气道,“这女人生来就是还债的。”

    大娘摇头轻笑道,“呵呵……栓子家的,没到那程度。”

    不过想想栓子家的情况,婆婆是个厉害的,即使她生了六个闺女,好不容易得了儿子。这软绵绵的性子,依旧没有支起来。这当儿媳妇的在婆婆手底下讨生活也是不易。

    “怎么不严重。光伺候公公婆婆就够头疼的啦,在加上丈夫的兄弟。兄弟的孩子们一波一波的,还有兄弟的丈母娘、姥爷。”又一个女人掰着手指数道,“拉拉杂杂一大家子。”

    “孬家大妹子,怎么像说猪圈似的。”三大娘赶紧说道,“打住,打住。”

    “呃……瞧俺这长嘴,俺只是打个比方。长山嫂子别介意啊!”孬的家的抱歉道。

    哈哈……

    众人都是妈妈级的人,也有公公婆婆,也有一大家子,这没有住在一起事都不少,这要是住在一起可不乱哄哄的如猪圈似的。

    三大娘瞥了眼大娘道,“所以我说,大儿媳妇儿都是了不起的人。”

    “俺看倒像是受罪的人,有什么了不起。”胡娇叹息道。

    胡娇是长房长媳,虽然没有挨着婆婆住,可是同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

    她婆婆倒是不厉害,性子也好,可就是不支事。家里还有两个叔叔,两个姑姑,有啥事,都是找你大嫂去。

    也幸好胡娇既能干又泼辣,丑的也是个能干的,他们孩子就俩,负担不太重。要不是他们照应着,这婆家的日子还不知道过成啥样的。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大娘笑道,“谈不上受罪和了不起。”她接着又道,“真的,俺只是觉得爹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她顿了一下接着道,“兄妹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必须打倒别人才能自己得到好处,这样做是不对的。”她捡着花生继续道,“真正的友爱和和睦也越来越淡薄,不管别人如何……我们家不允许,俗话说:这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所以啊!俺爹就想着在他离开人世之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儿女们变得有人情味,和睦相处。”三大娘笑道,“这在一起过日子,还真是有滋有味儿。”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原先种种的担心早就扔到山沟里了,姥爷和婶子来了之后,这别的不说,致远上哪里找这么好的老师,就别提这生活水平是直线上升。

    现如今,也只能在家里偷着乐了。(未完待续)

第263章 拾花生() 
“说起兄弟姐妹不睦,我听公社的人说,现在山外面是夫妻反目,兄弟成仇是屡见不鲜。”胡娇无限唏嘘道。“你们说咋变成这样了。”

    胡娇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经常上公社去,所以得到的八卦消息要比这帮子农村老娘们儿知道的多。

    “胡娇,这种话可不敢在乱说了!”大娘赶紧说道。

    “对对,不能打击革命群众的积极性。”三大娘附和道。

    “呃……”胡娇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大娘她们。

    “俺们什么都没听见。”三大娘和栓子家的、大娘齐齐说道。

    “行了,干活儿,快干活儿。”大娘催促道。

    四个人麻溜的大花生,没有在聊废话。不过作为听众的胡娇和栓子家的倒是感触良多,也许得像长山嫂子多多学习,瞧人家把这日子给过的,当真让人羡慕。

    刘姥爷嘴里嘟囔道,“这年月话都不让人好好说了,真是,这世道越来越炎凉,越来越混乱了。”

    “太姥爷,慎言!”妮儿小大人一般的一本正经地说道。

    只是这乳声乳气的声音,一点儿都不搭调,逗得刘姥爷哈哈大笑,“太姥爷知道了。”

    “汪汪……”大黄沿着田埂颠颠儿地一下子扑了上来。

    幸亏老爷子眼疾手快,挡了一下,不然眼前篮子里的花生,呵呵……算是白干了。

    “呜呜……”被挡住的大黄好不委屈,“装得怪像的。”刘姥爷拍拍它的脑袋道。

    “奇怪了今儿大黄怎么没有送水来。”胡娇好奇地说道。

    “水来了。”刘淑英手里挎着竹篮子沿着田埂如飘一般的走来过来。

    虽说已经是秋日,但头顶的日头还是火辣辣的,早上穿的长衣长袖,此刻都脱了下来。

    大娘她们脸上的毛巾,早就挂在了脖子上。露出了朴素的一张笑脸。

    “妮儿她大娘,三大娘,喝水。”刘淑英把竹筒递给她们人。又拿了两个竹筒递给刘姥爷,“姥姥喂!”妮儿伸出灰扑扑的手道。

    刚才抓花生。满手的都是土。

    “好好,姥姥喂你。”刘淑英打开竹筒,喂妮儿喝水。

    刘淑英抬眼看着胡娇她们道,“你们要喝水的话自己拿。”

    “不了,孩子们送来了。”胡娇指着远处的而来的小人道。

    大娘朝地里喊道,“小叔子,秀芹过来喝口水,歇会儿再干。”

    “哎。来喽!”姚长海应道,接着看向还在忙碌的殷秀芹道,“秀芹别干了,去喝口水。”

    “知道了,小叔。”殷秀芹边走边拍打着袖口的尘土。

    “爸、妮儿跟我回去吧!天气热了。”刘淑英看着他们喝完水后,把竹筒放进篮子里。

    “姥爷和妮儿回去吧!”姚长海拿着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下汗,摘下头顶的草帽,使劲儿的扇了扇,“没想到。都进入九月了,还这么热。”

    “走,妮儿我们回家。”刘姥爷抱起妮儿道。“一会儿我们再让大黄送些水来。”

    “爹,大娘、三大娘、嫂子再见。”妮儿朝他们摆着手道。

    “姥爷,妈,路不好走,慢点儿。”姚长海在他们背后喊道。

    “知道了。”刘淑英笑道。

    择下来的花生要到打麦场上晾晒,而花生秧子捆扎好,晾干了可以用来做饲料牛爱吃或是当柴草烧了。

    收花生持续了四、五天才才忙活完。

    &*&

    秋风凉了,更深露重,?花生的叶子也麻了。

    花生毕竟不是小麦、玉米大范围的种植。所以生产队在一小块地里种着花生,那是用来交公。上级有规定,每年要上交一定数量的油料作物。

    收完了花生。队里把花生地分给各家各户,一年一度的“拾花生”就又盼来了!

    姚湾村的人们像过节一样高兴,一家之主让儿子去叫回娘家的新媳妇,让街坊捎信给出了嫁的闺女,有时还把姑舅娘姨的亲戚请来,女主人带上干粮和水,中午饭就不回来吃了。一大家子跑到花生地里,在划分给自家的那一点地皮上,小心翼翼地刨着土,捡拾那些遗漏在地下的果实。

    大姑娘小媳妇在头上蒙一块花毛巾遮尘土,大娘大婶们蹲麻了腿就干脆坐在地上,孩子们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跳到西,鞋子里灌满了沙土。小小的地盘一会儿就翻完了,人们不甘心,就再翻一遍。

    大人们希望多拾点能换一两斤菜油,孩子们希望多拾点过年能吃上炒花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你想,每家总共分上一两间屋子大的一块地,收获时社员们对这么金贵的东西又特别小心,能丢下多少呢?不过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权当秋收时节的休息了

    姚家人也不例外,工具齐全,全家齐上阵,提溜这竹篮子,拿个抓钩,上了山。用小抓钩把遗留在地里的花生锛出来。

    拾花生,听起来是一个不用掏劲的活儿。?实际上,拾花生是一个很费力气的活,要腿、眼、手并用。

    拾花生,听起来是一个不要技术的活。实际上,拾花生也是一个有讲究的活。

    拾花生要走‘之’字型路,如果顺着一个方向直着走下去,恐怕拾到的花生少的可怜。

    大人孩子们都是身经百战之人,所以总能有收获。

    每逢看到一颗遗漏的花生果从翻动的泥土中露出白白的一角,那种发现和得到的快乐啊,虽是小小的,可好像又是大大的,是满脸幸福的笑容。

    妮儿就是个跟班,跟着玩儿的。

    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拾一个吃一个,回家时包里还是空的,而手上磨出的水泡往往比手指头的数量还多。

    人们都在埋头忙活,远处姚军远喊了一声:“田鼠窝!”很多人就围上去看热闹。

    姚修远和军远俩人正在花生地里挖田鼠窝,所以爱玩儿爱闹的孩子们也不拾花生了。被勾搭的大人们也蹲在一旁看他们二人挖田鼠。

    大黄和大花工作不细致,居然还有漏网之鱼。挖个田鼠需要这么多人来看嘛!

    姚军远和修远顺着发现地面上的洞口,顺着它挖下去。竟是田鼠的粮仓,“嘿嘿……大获丰收耶!”姚军远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

    田鼠把花生给拉到田鼠窝里藏起来。作为越冬的食物了。

    难怪姚军远和修远不拾花生,而是去挖田鼠窝了。原来秘密在此啊!

    从田鼠窝里刨出来的花生,足足装了大半篮子。

    姚修远笑得眯起了眼睛,“难怪都叫田鼠为搬仓鼠,可真能干。”

    “哈哈……便宜了咱们了。”姚墨远乐不可支道。

    “这收获还不是最大的,我记得致远哥有一次拾花生挖田鼠窝,居然拾了两大竹篮子花生,那一次可真是肥耶!”姚军远砸吧着嘴道。似乎还在回味着,“至今这个记录没人打破。”

    “呵呵……侥幸而已,运气。”姚致远拱手笑道。

    挖洞的人算是发了一笔小财,看热闹的也满足了好奇心,回来接着干活。

    原来田鼠有这个嗜好啊!妮儿打开天眼搜寻了一下花生地,嘻嘻……在三大娘所分的到的地里还有一个田鼠窝!

    “致远,前面十点钟方向,五六米,还有一个田鼠窝。”刘姥爷指挥道。

    原来刘姥爷跟她一样,不同的是。刘姥爷利用的是神识。

    要是让修道之人知道这神识居然用来找田鼠窝,拾花生,估计能把死人气活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刘姥爷还乐此不疲啊!抱着妮儿在花生地里寻找田鼠窝,打劫田鼠,这是打劫上瘾了,当然让各家都收获颇丰。

    人们佩服是佩服,不过这独门秘籍可学不来,听刘姥爷一阵忽悠,人们干脆放弃了。

    等到各家各户提着篮子要离开时,这些空地就可以随便出入了,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外生产队甚至外村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蜂拥而上,去“拾二过”。

    不过被拾过一遍了。能拾到的花生估计少的可怜,他们依然重复这相同的动作。妮儿看他们回家时最多能拾到一两把,不管收获多少,依然那么开心。

    拾花生还能有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