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石道-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妖风又逃到了东北,东北有些姑娘也得了重病,人们又把石敢当请到了东北。

    石敢当想:“我赶它一回,它就逃到别处,全国这么大,我怎么跑得过来呢?对,泰山有很多石头,我请石匠在石头上刻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门外,妖怪就不敢进去了。”

    此后,泰山石敢当降妖的事越传越远。

    人们为了避邪,在盖房子的时候,总是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砌在墙上或放在门口。

    今时今日,风水上以泰山石来化解房子缺角所带来的祸端。

    在所缺角处置用朱砂刻写“泰山石敢当”的吉祥物,即可化解缺角所带来的煞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故事还真有意思,石头能避邪,不管是真是假,有一点是没错的,居家有石,石来运转,九龙边听边点头。

    小铁也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在问灵石崇拜可有什么科学根据没有。

    这时,一个自称蒲英先生朋友叫刘铁的,抢先回答了这个问题: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这取决于当时落后的科学水平,人们无力对抗自然,只能以石头作为自己崇拜的象征。

    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福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

    我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

    “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

    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

    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

    中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

    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不能取胜,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

    羌人如言而行,果然得胜。

    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

    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

    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即能增加收获。

    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石块放在死者头部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

    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少者五、六块,多的达105块。

    桂自治区首府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

    石敢当的传说也有明确的记载。

    两汉时期的《急就篇》写道:“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龙是皇帝和水的代名词,石,敢当其冲。

    石到底是指人还是物?因为当时没阐明时代背景,难下结论。

    如果是指石的话,那就体现了石的巨大威力,这使人们产生了对石的崇拜。

    尤其是泰山,通地拔天,群峰拱顶,气势磅礴,岿然独立,号称五岳之尊。

第二百一十四集 泰山封禅() 
自古人们把它视作灵山,对泰山石推崇至甚。

    事实上也是如此,登上山顶如同置身青天,鸟瞰山下云雾翻滚,如大海似海礁,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所以历朝历代政绩卓越的皇帝,历尽千山万水前来封禅,他们把泰山视作天梯,登泰山如同登天。

    人们向往的天堂是虚无飘渺的,而玉皇顶的楼台琼阁与山水构成的美景却是实实在在的。

    泰山囊括了三界,从南天门往上为天堂,至山下蒿里为人间,蒿里山到奈何为地狱。

    《封神演义》这部巨作,就是以盘龙山做引子开始写成的。

    当时纣王来此降香,见女娲娘娘长得很美,信笔在壁上题诗一首来戏弄之。

    女娲回宫后睹此大怒,遂派山中一狐变作妲己,以色祸国,灭了纣王。

    后来,姜子牙把有功大臣封神于泰山,泰山于是成了神山。

    西游记也是以泰山为原型编写的神话传说。

    这更给泰山披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

    女娲补天为什么偏偏用泰山的五色石,不用其他地方的石块?不更加证实了泰山石的灵验吗?泰山稳则国家安,天地间的灵气几乎都凝聚在泰山石中。

    作为镇宅之宝,只有泰山石才能担此大任。

    以前中国的三大建筑:宋天贶殿、大成殿、金銮殿,都是用泰山石来铺垫的。

    就是一般的寺庙也用泰山石镶镇四角。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都以泰山石作为奠基,伟人纪念堂也全是用的泰山花岗岩。

    可见,泰山石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何等位置!

    泰山石确确实实蕴藏着灵气,石块纹理清晰,有的像画,有的像文字。

    香港回归的前一年,有人在泰山西路发现了“回归石”,上面的中国地图非常逼真,只是缺少宝岛台湾,回归二字耀眼分明,这充分体现了泰山石的钟灵毓秀。

    这个刘铁引经据典,看来也是泰山石大家了,对泰山石的优劣一清二楚,突出泰山石的神圣、历史、居家风水作用,对泰山石本身石质的粗糙加以掩饰,小铁便起哄:“既然刘先生对泰山石这么有研究,请问你有什么好石头吗?能否让我参观一下。”

    这是直接挑战了,刘先生并没有不高兴,哈哈笑道:“我的石馆就在隔壁,欢迎参观。”

    众人来到他的石馆,蓦然间,眼前一亮,一幕秦始皇泰山封禅大典的场景让人震撼!

    一方浓缩了泰山精气神的巨大泰山石壁立台前。

    面对雄伟壮阔的泰山,秦始皇正冠肃立,揖手行祭天之大礼,通过泰山向上天禀告一统天下的大业已成。

    秦始皇通过泰山封禅大典取得了受命于天的资格,天下共主的千古一帝的身份才得以确立。

    从此,封禅泰山成为了“兴废继绝”的帝国巨典。

    而后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接踵而来。

    司马相如说,封禅泰山“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举,王者之丕业。”

    封禅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也。

    在秦始皇封禅大典的场景中,青铜铸造的人物除秦始皇外,还有丞相李斯、大将蒙恬和文武官员等共计46人。

    或持械护卫,或跪地祭拜,或欣然注目,皆神情俱佳,栩栩如生。

    由泰山封禅的历史场景中回到现实,经过庭园水景中的石蹬便来到最后一厅的人祖文化厅,一方泰山石的人祖图腾像昭昭然。

    泰山居东,主春主生主旺,是阴阳相合、发育万物之处。

    对这方人祖泰山石,看过的人都会忍不住焚香祭祀,在互动之中体验中华民族尊祖祭祖的优良传统,在祈福子孙后代的同时由家及国,那种佑我中华,文明昌盛、绵延万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

    这种新颖场景,不得不说,很有独到之处,没有登泰山,便能感受到泰山的霸气。

    离开俩位泰山石行家的石馆,在九龙心里,已经把泰山石和泰山融为一体了,他和小铁迫不及待地去登泰山,亲身感受泰山石的神奇。

    真要登泰山,其实也没这么容易。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9块,摩崖刻石1277处。

    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可将其分为“幽、旷、秀、奥、妙”五大游览区。

    根据介绍,东路为泰山“幽”区,从红门至南天门有629级石阶,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为历代帝王登山封禅的御道,泰山的文物古迹多在此路左右。

    第一次登山,当然选这条线路。

    沿路主要有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中天门、十八盘等胜景。

    至斗母宫稍向右斜路步行,便是有名的经石峪。

    在面积一亩多的石坪上,刻着一千四百余年前北齐人所书佛教典籍《金刚经》部分经文,每字直径约半米,字为隶书,遒劲刚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十八盘”,为泰山著名险道,垂直高达400多米,共有1600多级石磴,直通南天门。

    十八盘是对登山者体力与意志的考验。

    奋攀此道,登上南天门,极目远望,天高地远,心旷神怡。

    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

    古藤掩映,文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

    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

    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

    泰山万仙楼北二里余是斗母宫。

    宫前有著名的“卧龙槐”,因巨枝扑地如同卧龙翘首而名。

    斗母宫旧称“妙香院”,又因东临龙泉峰,泉水绕宫而过,所以又叫“龙泉观”。

    此宫原为道教祀奉之地,之后成为香火鼎盛的尼姑庵了。

    所以宫内即有道神,也有佛像,道也佛也难以分晓。

    这就是中国智慧,包容各种信仰,道教、佛教才能长盛不衰。

第二百一十五集 见证神奇() 
斗母宫是一组古建筑群,它建立的年代已经无从查考了。

    只知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542年重修过,至清代康熙初由尼姑住持,又拓建重修,复又兴旺。

    宫内有殿、阁、亭、廊几十间,分别座落在中、北、南三院之中。

    布局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建筑深秀庄严。

    宫门西向,门下有一对雕刻精湛、光滑似玉的石狮把守,门与左右钟鼓二楼并连。

    中院是主体建筑,正殿三间,原祀斗母神和二十星君泥塑像。

    斗母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名为“先天斗母大圣元君”。

    “虫二”是历下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

    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述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

    那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那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

    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刺她们风花雪月。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方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

    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

    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

    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

    五月,正是满山翠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

    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

    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飘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

    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

    位于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登山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

    坊西古松既为五大夫松,又称“秦松”。

    据《史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

    谁知后世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

    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松树,现存二株,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为泰安古八景之一。

    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