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初唐美好生活-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边,李二陛下的四子李泰却是才华横溢、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两相一对比,李二陛下就愈加宠爱这个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为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因为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又特令在他的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因为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进谏阻扰。

这么一来,魏王可能就认为李二陛下看不上已经残疾的太子大哥,想要自己当太子,在朝中任意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几年时间下来,在朝中竟是可以和太子承乾分庭抗争。

郑国公魏征为人正直,一直认为即使太子承乾有了足疾,但并没有其他失德的地方,李二陛下不能这样偏宠魏王,就经常跟李二陛下进谏。次数一多,魏王就对魏征暗恨不已。

历来,皇位之争一直都是最激烈的,什么亲情都比不上那高高在上的位置。史书上的储位之争不要太多啊。

本来长孙皇后病重,神医孙思邈不见踪迹,照之前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薨了,这样的话也就没人能压制两位皇子的储位之争了。可偏偏魏叔玑跟卢氏和裴氏说了孙思邈的消息,又是魏征和房玄龄向李二陛下说了孙思邈的行踪,后来还真找到了孙神医,救活了长孙皇后,这让一直想对太子承乾取而代之的魏王李泰扼腕不已,又怎么会不恨魏征一家呢?

裴氏和顺娘紧闭房门在房里商量的就是和这件事有关,貌似早上卢氏传来消息,说魏王李泰最近一直在暗地里商量怎么对付郑国公府和房玄龄的魏国公府,要他们小心一点。

听到这边魏叔玑囧了,她还真不知道只是自己多嘴说了一些话,就引得魏王想要对付两个国公府了。不过她多少还是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即位的皇帝是高宗李治,而不是李泰。这样的话他们就根本就不用担心李泰当了皇帝之后,会怎么样对付两个国公府。只是现在魏王还是很得宠的,手下的门客也都,只要他是真心想要对付他们,即使算上公侯之家,也没有什么办法。

难怪有人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如果真被李泰给惦记上了,他们几家以后可就没什么安生日子过了。这事还真不好处理啊。不过说句那啥点的话,他们两家都是国公府,家主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的,和朝中各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泰要想对付两家,还真得掂量掂量。

想到这儿,魏叔玑狠狠的干咳了一声,在外面叫着,“娘,你在屋里面吗?玑儿有事要跟娘说。”

第二十二章 来人(上)

初唐美好生活第二十二章来人(上)

屋里的说话声霎时就没了,裴氏说了声:“是玑儿吗?进来吧。”

魏叔玑推开门就去的时候,裴氏和顺娘正低着头在做着女红。她蹦蹦跳跳的扑进裴氏的怀里,对裴氏撒娇道:“娘,魏叔把我前几天要他做出的家具做出来了。你要不要开个作坊,找人专门卖这些家具啊?魏叔做的很好,玑儿很喜欢,我想外面的其他人也会很喜欢的。娘,咱们家做点生意,存点钱给哥哥们娶嫂子吧。”

裴氏知道魏叔玑的来历,她知道既然魏叔玑会这么说,肯定是有什么深意的,顺手搂过魏叔玑,“哦?玑儿,你是怎么想的?弄个家具作坊能行吗?很多人家都是自家做家具的,谁会愿意去花那个冤枉钱去作坊里面买家具吗?再说了,家具应该是很容易仿制的东西吧?”

虽然她已经成功说服夫君魏征为家里置办些产业,但是,做家具生意,她多少还是有些怀疑,另外,她原本只是想在卢氏等姐妹家的生意里面参与一份子,分点提成就可以了,要是真让她们家自己去做生意,恐怕还真不成。毕竟家里真没什么人能懂做生意的条条道道,如果自己做的话,说不定连本钱都赔光了。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玑儿想应该能行的吧,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做的精美些,想来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应该会愿意出钱买的吧?”

裴氏和顺娘互视一眼,都能看出彼此眼中的震惊。裴氏还好些,毕竟之前已经听魏叔玑说过了,算是有点心理准备,但是顺娘的震惊却是完全实实在在的。她真的没法想象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小姐会有这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

“小姐,你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啊?”顺娘不知不觉间就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来了,脸上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的表情。

糟了,顺娘他们起疑心了,魏叔玑一惊,貌似自己这些日子是有点高调了,自己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一个才6岁的小女孩会有的。只是要自己从一个28岁的成年人变成一个6岁的小孩子,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表现的像个6岁的小孩子会有的。可还是让人起疑心了。

话说顺娘的这问题真还不好解释。“顺娘,这不是玑儿想的,是一个老爷爷告诉玑儿的。前阵子,玑儿不是伤寒一直在睡觉吗?在梦中我来到了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在那里见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很奇怪的事,这些都一直深深的刻在玑儿的脑袋里,想忘都忘不掉。”前世的一切一切不就像是一场梦吗?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熟悉的家人了,即使是在梦中。想着,魏叔玑心里不自觉的难受起来。

裴氏见她脸上无意间露出的惆怅,心有点抽痛起来,也不说什么,就抱着她轻轻拍打起来。

顺娘虽然不大明白魏叔玑这是怎么了,可也不忍心见她这么伤心,上前去静静的安慰着她。

魏叔玑心里已经是成年人了,对于控制情绪还是挺有一套的,没过一会儿,她就成功的把所有的情绪都掩饰起来。故作轻松的对裴氏和顺娘说:“娘,顺娘。玑儿觉得如果把魏叔一家人放出去,让他们出面替咱们做生意的话,是不是会比较好啊?即使商户的地位不高,但总归比奴仆好多了。魏叔在咱们家一直忠心耿耿,这样咱们也能放心啊。”

魏老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是魏老头之前只是个木匠,木工手艺还是有一些,但是做生意的头脑就不知道怎么样了。“魏老头?他行吗?做生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怕他没那个魄力啊。”

对于这个问题,魏叔玑一点也不在意,有没有做生意的头脑根本就没有决定性的问题。再说了,一个小的家具作坊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生意头脑的地方。而且,她之前好像听顺娘说过,魏老头的独子一直是跟着家主魏征的,这么说来,他多少能识些字。那样的话记账什么的,多教几遍就好了。“娘,没事的,这只是一件小作坊,到时候魏叔处理不了,你就去找房伯母帮忙不就行了吗?房伯母家里不是有很多产业的吗?想来她多少也知道些管理产业方面的事情。或者让房阿姨找些底下的人来给魏叔说说生意方面的事。”

裴氏一想也是,好像他们这些权贵除了他们郑国公府,其他的府里都或多或少有些产业,卢氏等姐妹也是一直在管理府里的产业,都比她有经验的多,想来自己去请教她们的话,应该能得到帮助的。

“那等晚上我和你爹商量一下吧。毕竟这件事算是咱们府里一件大事,这件事肯定是要跟他商量的。”

魏叔玑点点头,她早就知道裴氏这个彻底的妇道人家是不会做出什么具体的决定的。她想的也就是能让裴氏去和魏征沟通,只要魏征这次能答应开个家具作坊,她就有把握以后能多做些生意。

汗,话说她觉得自己前世还好啊,怎么到了初唐就变得这么财迷的呢?不过细想起来,前世家里算是小康之家,从小到大,她的衣食住行在同辈之间算是比较好的。而到了古代,即使郑国公府算是公侯之间,各类用的东西连她小时候的都比不上。她自然要多赚些钱,努力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裴氏的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魏叔玑就不好再多说了,就向裴氏和顺娘尽力的描述着魏叔做出来的床是什么样子。裴氏和顺娘自然是没见过的,光是在头脑里想象床的样子都觉得很值得期待,更何况魏叔玑说起这些的时候,那副神采奕奕的样子了。

三人正说得兴高采烈的,就听到老大魏叔玉一脸急切的快步走进屋,说道:“娘,宫里来人了。。。。”

第二十三章 来人(下)

初唐美好生活第二十三章来人(下)

裴氏一惊,立马松开环抱着魏叔玑的手,站起身来,“玉儿,你刚才说什么?宫里来人了?知道是为的什么事吗?”

“是啊。皇后娘娘派了一个内侍来传娘娘的口谕,至于具体关于什么事情,儿子问了,但是那位内侍大人不愿意说,非要等娘亲亲自到场才会说。”魏叔玉也有点惊疑,尽管父亲算是陛下身边的近臣,偶尔也会有内侍来传陛下的口谕,只是像今天这样说是皇后娘娘来找娘亲的还真不多。“娘亲,您赶紧带着小妹去换身衣服吧。”

魏叔玑也很奇怪,按说刚才听裴氏和顺娘的谈话,长孙皇后的病情不是太好,前些日子都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神医孙思邈是昨日才赶到长安进宫为长孙皇后治病的。今天长孙皇后就派人来找裴氏,真是奇了怪了。

魏叔玉这么一说,裴氏就知道长孙皇后这是有什么重要的事了,赶紧在顺娘的帮助下整理自己和魏叔玑的衣服。即使不是皇后娘娘亲来,但那位内侍是代表皇后娘娘来的,他们自然不能就这样衣裳不整的就这么去。

“玉儿,那那位大人你有派人招待吗?”突然想起魏叔玉亲自来通知自己这个消息,那个宫里的人还不知道有没有被妥善安置了。

“娘请放心,二弟和顺叔正陪着那位大人。儿子离开之前已经派人给他奉茶了。”

“那就好。”裴氏点点头,她这个大儿子做事一向沉稳,做事很有条理,她们夫妻对这个长子也很满意。牵着魏叔玑就快步走了。

等魏叔玑几人赶到正厅的时候,果然老二魏叔琬和管家魏顺正陪着一个装着宫中内侍模样的人在说着话。

那位内侍看到裴氏等人进来了,径自站起来了,笑嘻嘻的迎上起来:“魏夫人,好久不见了。奴婢上次见到您还是好几个月前在皇后娘娘那里呢。”

裴氏一见来人,就绽开了大大的笑容,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原来是陈内侍啊。真是好久不见啊,就是不知道您今天来是?”这个陈康陈内侍算是她的老熟人了,他一直都是跟在皇后娘娘身边的,算得上是皇后身边的一个近臣。俗话说“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些黄门内侍特别是跟在皇上皇后身边服侍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魏叔玑暗地里上上下下打量着面前这位内侍,这就是所谓的太监吗?她还真是对这个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蛮感兴趣的。她好像曾从史书上看到过,很多历史朝代的到后期都是宦官专权,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汉、唐、明三朝的覆灭与太监的专横暴虐有直接关系。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秦朝的赵高,东汉的侯览、张让,唐代的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邹杰,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

听说做太监之前是要“净身”,使他们成为“六根不全”的人。太监如为自幼阉割,未经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即没有胡须、喉结和变声过程,故声音较普通男子尖锐。哦,貌似唐朝及之前是不叫太监的,宦官被称为太监是隋唐之后的事,唐代是设内侍监的,其长官为监及少监。她听这位陈内侍说话的声音还真的很尖细,至于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嘿嘿,等有机会靠近他看看,是不是像人家小说中说的有异味啊。

“呵呵,魏夫人还是这么性急啊。那好,请听娘娘口谕。”边说,顿时严肃起来。

屋内众人闻言立马肃立了。

“传皇后娘娘的口谕,着郑国公夫人裴氏携其小女魏叔玑进宫觐见。”陈康说完长孙皇后的口谕,见裴氏一家人明显有点呆住了,好心的提点了一句:“魏夫人,您还不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就跟着奴婢进宫?难道您打算让皇后娘娘久等?再说了,皇上现在正在立政殿陪着娘娘。这次让您带着令嫒进宫,也是皇上的意思。”

什么?让她进宫?还是李二陛下的命令?魏叔玑无语了,她才6岁啊,李二陛下怎么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呢?

不愧是当久了家的,裴氏只是呆愣了一会儿就恢复正常了,用眼神示意一下站在陈康身旁的管家魏顺,魏顺立马机灵的掏出一个荷包,偷偷的塞进陈康的手里。

陈康掂了掂,暗地里点点头,心里满意极了。暗道,这郑国公府上下还真是识趣啊,他还以为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