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直上青云-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驴瘟耍胙У倩蛘呷ソ萄钗醵疾换岽蛉诺奖鹑恕�
黄鹂对杨熙的感觉与对苏怡窦英完全不一样,他看起来太小了,黄鹂几乎是把他当弟弟的。而这个小弟弟,人品端正,学习刻苦,脑子还很好使!黄鹂一开始还没觉得,时间长了,发现杨熙的脑子虽然比不上她自己,但记忆力明显在黄鹏黄鹤之上。更让她惊讶的是,这小子会作诗!
没错,杨熙会作诗,虽然做的诗还很稚嫩,却不是黄鹂那种看山只念山看水便吟水的写实打油诗,黄鹂看到雪,最浪漫的想象大概是这雪花颇似绵糖,而杨熙看着雪花,却能随口吟上几句诗,弄一句“却输梨花一缕香”来作总结。
这会儿杨熙正拿了松香擦琴弦,一边擦,一边叮嘱黄鹂:“阿鹂姐,你一定要记得雨雪天千万不要弹琴,弄不好的话就把琴给毁了!”
黄鹂草草地点头,十分苦恼地说:“唉,我现在看着琴就头疼!宫商角徵羽这些东西真是麻烦。喜儿你怎么就弹得那么好?”
杨熙有些不确定地说:“弹得多了自然就弹的好了吧”
黄鹂有些疑惑:“是么?可我怎么觉得我再弹上三年也够呛弹好呢?我平时学别的都挺快的,偏这玩意学的好生费劲,我还是爱听你弹琴。!””黄鹂从小到大,也只见过杨熙弹琴,实在分不清他弹的好坏,反正觉得听他弹琴挺安宁的,所以夸起来毫无压力。
杨熙细声慢语道:“阿鹂姐是要考秀才的,弹琴这些东西是小道,喜欢了就弹弹,不喜欢了就不弹,总归阿鹂姐想听琴,叫我来给你弹便是了。”
黄鹂点点头:“没错,我是不指望当什么琴棋书画俱通的才女了,老老实实考秀才吧!唉,但愿哥哥们能考上!”
杨熙想了想:“其实阿鹂姐弹的也挺好的,从来不跑调的。”
黄鹂点点头:“对啊,不跑调,但也只是不跑调而已,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听你弹琴,你说呢?”
杨熙的脸一红,低了头嗯了一声。
黄鹂看杨熙擦了琴,看看外头天还没黑,便笑道:“走吧,去去书房那边,去写几个字,你好几天没练字了!”
杨熙对黄鹂向来言听计从,闻言立刻把松香放回到盒子里,然后跟着黄鹂去了大书房。
大书房里,黄老爷那张大桌子还放在后头,因为黄老爷最近总是早出晚归,在家也不看书,所以也就没提把书桌抬回去的事儿,所以杨熙每天都是在这张桌子上学习。
黄鹂拿了一本书在一旁默背起来,而杨熙则磨墨开始练字。两个人都是十分认真的人,一开始还偶尔看看对方,没一会儿便全都沉浸到学习中去了,黄鹂头也不抬地背书,杨熙则一板一眼地练字。
不知不觉间,小半个时辰的功夫过去,杨熙抄完了最后一段论语,把纸摊在桌子上晾干,然后伸了个懒腰,抬起头来,却不妨抬头正看到一双放着光的眼睛,却是刘先生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这字,是你写的?”
第七十三章()
刘先生今天下课以后并没有直接离开绿柳镇,而是去了隔壁苏老爷家里观赏他新买的一幅画,却是一副鲁地如今风头正盛的书画大师萧子石的工笔花鸟。
刘先生只是个秀才,但是读书人嘛,很少有对书画类的风雅之物不感兴趣的,连苏蕴这个半点功名都没有的土豪都要买副画儿挂挂呢,何况刘先生这个正经读书人?
两个男人对着一幅画吹捧了一番,刘先生灌了一肚子的茶,拒绝了苏老爷留饭的邀请,告辞了之后回到黄家拿草鞋:黄家到苏家就那么几步路,全是青砖铺的,好走的很;可是从绿柳镇到刘家庄的路却并不好走,这几日雪化,满地都是泥泞,刘先生虽然骑了驴,但是进出家门的时候总要从驴子上下来的,所以索性穿了厚草鞋出门,到了黄家以后再换棉布鞋——乡下的条件就是这样,出入行走很不方便。
刘先生去苏家的时候是直接穿了棉布鞋过去的,要回家自然得换回草鞋来,黄老爷在孩子们念书得大书房隔壁给刘先生准备了一个小卧室,小小的一间房,简简单单摆了一张小榻跟几样其他简单家具,刘先生中午在此处午休,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可以暂住下来。而他的换鞋,自然也是回到这里换,路过书房的时候也没注意,毕竟一点声音都没有,等换了鞋再次路过书房,斜眼一看,发现门没锁,溜达进去一看,黄鹂坐在那里低头念书,那个被临镇杨老爷送来抵债的杨喜儿正在收拾纸笔……
黄鹂要考秀才这件事儿刘先生也听说了,要说没有一点失落那是假的,黄鹂的脑袋瓜子比黄鹤好,刻苦程度不比黄鹏差,这么个孩子,真要认真走科举路子的话,考上秀才那是起步价,说不定就能中举呢!不过要说有多后悔倒也不至于,女孩子考学,一般秀才也就顶天了,本县的几个女秀才不都是考上秀才就找个好人家嫁了么?同样是秀才,黄鹏考秀才明显会早一些呢,也不差这一个。当然如今黄鹂拜了陈益南为师,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不会止步于考秀才了,可这跟他刘八明又有什么关系了?黄鹂要不是换了老师,那连秀才都未必考呢!
这会儿刘八明看到昔日的女学生放学回来还在读书,心里头原本并不强烈的纠结情绪刹那间翻滚了起来:但凡黄鹤有黄鹂八分的刻苦,凭他的脑袋瓜子,又怎么会在童试的第一关就给刷下来?再看一旁正在收拾东西的杨熙,刘八明更纠结了:一个被亲爹仍过来抵债,沦落到成为下人的孩子,竟然还在学习!甭管学成什么样子,人家这份心思那是没得说了,黄鹤跟人家的态度一比,那简直是可恨了!
当然黄鹤考前这阵子表现还算不错,但既然他落榜了,刘先生自然而然地翻起了旧账:熊孩子早干嘛去了?临时抱佛脚不管用了这不是活该么?不行,明日起一定要好好地督促他,要是黄鹏今年考上,他明年也考上了,自己一下子教出两个秀才,日后黄鹂中了秀才人家提起来也算半个学生,唔,一门三秀才,全是我教的,岂不美哉?
思维已经跑到爪哇国的刘先生一边胡思乱想,一边下意识地就走到杨熙的跟前,两个孩子全都在认真学习,竟然没有一个注意到他过来的,刘先生心中更是酸楚:黄鹏若是考上秀才,未必还让会让他教了,而黄鹤苏怡窦英这三个混球儿,这阵子看起来似乎也算是认真,可哪个学习的时候又能做到这般专注?
刘先生是知道黄鹂在教杨熙认字的,好两次他走得晚一点,在隔壁起居室收拾东西的时候听到黄鹂带着杨熙过来讲功课的,讲的还都是基础的论语,可见这孩子是没什么学习基础的,应该是黄鹂这孩子好为人师才教他的。存了这份心思,他对杨熙的学习程度也就没啥期待了,才开始学论语的孩子啊……等他低头一看杨熙的字,眼睛珠子差点凸出来:我勒个去!这字写的这么好看!
杨熙的字只给黄鹂看过,黄鹂自己写的一手好字,看杨熙的字也就那么回事儿,哦,凑活而已,比我还差那么一米米呢,还需多练!可刘先生却不一样,他也是教了几个学生的,自己又念过那么多年的书,杨熙的字他一扫眼就看出来了:这字是下过功夫的,而且写字的人绝对在字上头有天分!
天分这东西十分微妙,刘先生其实不得不承认,他过去没有注意到黄鹂的天分真的是他疏忽,黄鹏难道没有黄鹂刻苦么?可他的字就只能用整齐来形容,而黄鹂的字,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舒服……虽然因为年纪小,并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风格,但确实是看一眼就知道是黄鹂写的:不光是字体的问题,还有那字里头的精气神儿!而此时杨熙的字,在刘先生看来,便也有一股自己的精气神儿:与黄鹂硬朗的看不出是个女孩子写的字的风格比,杨熙的字更柔润些,倒也不是女气,而是颇有些行云流水的感觉。
杨熙听到刘先生问他,吓了一跳,赶紧站了起来,讷讷道:“是我写的。”
刘先生忙问:“你过去念过书?”
杨熙小声说:“未曾正经读过书,只学过写字。”
黄鹂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书,笑道:“刘先生莫听他胡说,他哪里只是光学过写字,四书都背的差不多了。”
刘先生顿时愣了:“四书都背的差不多了?”
杨熙点点头:“勉强能背下来,但是并不太懂!我没上过学,只是我娘教了我认字写字,顺便背了些书,阿鹂姐最近教了我论语,挺有趣的。”
刘先生有些不信,便问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后面是什么?”
杨熙略一思索:“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中庸
刘先生又问:“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次杨熙连想都没想便接了下去:“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刘先生原本半信半疑,此时哪里还有疑问?看来这杨熙是正经背过书的,他叹了口气:“真是个好学的孩子,如此的境遇还能不忘读书……我这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向学之心的!”他看着杨熙,满心都是惋惜,这要是自己的学生该多好?就他的水平,就算现在考秀才只怕都比黄鹤考得好!
杨熙垂了头,不知道该如何答话好,而黄鹂却已经拍手笑道:“先生既然喜欢喜儿,便让他给您端茶倒水伺候笔墨如何?”
杨熙的万没想到黄鹂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惊诧地看向黄鹂,又看向刘先生,紧接着垂下头去不敢再东张西望,只是躲在桌面下的双手,已经紧张的握出青筋来!
黄鹂也是突发奇想,话一出口也略有些后悔,自家给刘先生配个伺候的下人原本应该算是福利,可是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颇有些让刘先生白教学生的意思。
刘先生的眼睛往桌面上那张纸上一扫,心里头便有些发热,想想自己手头本就好几个学生,多一个在旁边伺候的能碍什么事儿?说不准……说不准黄世仁就又发了疯,让这孩子也去考秀才呢?多个伺候笔墨的,自己又能有什么损失?
想到此处,刘先生轻轻咳嗽了一声:“这事儿你须得跟你父亲说一声,他应下了便定下来!”
杨熙猛地抬起头来,眼中全是狂喜跟不可置信,他说话的时候几乎是磕巴的:“刘先生,谢谢,谢谢您,谢谢您……”
刘先生摆摆手:“不要谢我,先让鹂娘去问她爹娘,此事于我又没什么坏处,平白多了个端茶倒水的小书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若黄老爷同意,你也自管谢他去!”黄老爷的为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儿只要刘先生同意了,他再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话说到这份上,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第七十四章()
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李想不可能在三天之内学会骑马,所以他依然是坐了马车去的青州。
这一次赵先生没有跟着去,很显然,被马车的颠簸程度吓到的不止李娘子。
依然是先去了衙门,汤主簿又细细的问了工程进度跟那些做工的外乡人的状况,然后叹道:“小乙哥真是个做事儿的人,你来这半个多月,赶得上过去一个月干的了。”
李想不是个会说话的人,汤主簿问什么答什么,汤主簿见他实在是不善言,也就不多寒暄了,直接派了两个衙差去帮他运送东西,不过最后李想告辞的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问道:“今天怎么打扮的这么朴素?”
李想很是不好意思。“今天先去的工地安排事情,出来的时候嫌麻烦就没有再换衣服,正好一会儿搬东西也能搭把手。”
汤主簿点点头,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对李想却越发喜欢了。两个衙役一个姓张,一个姓王,姓张的那个就是上次陪李想找铁匠的人,一见李想就乐了:“三天不见,怎么小郎君就成了村汉了?”
李想只好又解释了一遍,那张衙役便叹:“但凡认几个字的人,有几个舍得下面子去做这些粗活儿?小郎君懂得的东西多,有个好家世,却从不在我们这些人面前摆架子,实在难得。”
李想苦笑道:“我哪里有什么好家世?我自家也并不算富裕,没有阿姐收留我,怕早就流落街头做苦力了……”
众人也都隐约知道李想是李娘子的族弟,似乎是亲戚都死光了才来投靠的李娘子,这么一想,又觉得这位李小郎君的命也够苦的了。
铁匠家里衙门并不算远,几步便到了。李想看了那铁匠做的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