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演义-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佬蜗蟆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数不胜数。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

    孔子因为生活在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春秋时期,所以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周文王陵位于咸阳城北6公里处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内。周文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

    姬发,统治时间:年。

    姬发,姬姓,名发。出生于年。

    帝辛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姬昌的儿子姬发继承了周国的西伯爵位,被后人称为周武王。此时姬发78岁,姜子牙(吕尚)91岁。

    周武王将都城从丰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西岸)迁至镐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东岸)。丰邑与镐邑合称丰镐(陕西西安长安区)。

    周武王之后,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镐京又称宗周。

    为了赢得姜子牙的支持,周武王迎娶姜子牙之女邑姜为王后。实际上此时周武王已经78岁,惊人的是5年之后,邑姜生下了后来的周成王,之后又生下了唐叔虞。可见当时无论周文王还是周武王都是老当益壮,这或许是开国君主多子多福,而往往亡国之君,子嗣艰难。

    很明显,周武王在即位之前,肯定已经有妻和子了,但是为了与姜子牙的关系,周武王还是将邑姜立为后。

    周武王将姜子牙尊为“师尚父”,也就是说亦师亦父,并且赐予丹书(铁券)。可能姜子牙是历史上第一个被授予丹书铁券的大臣。其作用类似于后世的免死金牌。往往由明君授予立下大功的臣子,多为开国时候出现。

    武王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姡郑徊秸倌谡銮烤Γθ找媲渴ⅰ

    帝辛四十三年(周武王二年,)春,帝辛大规模检阅军队。

    峣山因地震而崩塌,似乎预示着帝辛执政,没有得到上天的庇佑,在古代,如果君王执政期间发生地震等灾害,是君王失德的表现,有时候君王要下罪己诏,反躬自省。

    帝辛四十四年(周武王三年,),周武王姬发伐黎(故旨方地,又名耆qi,山西长治潞城市)。

    前面介绍过,耆原本为商的诸侯国,在周文王在位期间被周军征服,但周文王死后,忠于商的势力又重新抬头,再次独立,改国号为黎,重新宣布忠于商。

    周武王在经过短时间稳定朝政之后,就发兵二次征讨并彻底消灭黎国。

    其地与民众于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尧帝的后裔,赐爵为侯,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所灭。黎国灭亡后,国民星散,其后裔以国为姓,是黎姓的由来。

    帝辛四十七年(周武王六年,),内史向挚出走投奔周国。

    帝辛自从与东夷的大规模会战开始之后,耗费将近20年时间,东征、南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大患。到了周武王六年的时候,才基本告一段落。

    相传商军曾组织象队参战,经多次激烈战斗,终将东夷平定,俘虏众多夷人,以补充奴隶和兵员。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方各部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从帝乙到帝辛,商与东夷包括之前与夷方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也使武乙之后已走下坡路的商朝国力大损。加速了商朝的灭亡,为居心叵测的周国取代商朝留下了可乘之机,故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之说。

第十三章 殷末三仁() 
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在击败东夷之后,东夷各部依然叛服不定,所以商的主力(闻仲、飞廉统帅)不得不依然镇守在江淮一带,商朝内地一直比较空虚。

    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强势,只能将周人在西部征伐视若不见,而是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而此时商朝内部的重要大臣都主张勤修德政,不要再与东夷残部交战,而帝辛的打算与他们不同,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不能付之流水,不想从东南撤军。一旦撤军,东夷又将死灰复燃,而且帝辛也对宗室亲贵们的立场抱以怀疑态度。

    而商朝内地的空虚情况起初作为最高机密,并不为周国所知,直到内史向挚来投奔,周国才发觉有了可乘之机,但不能轻举妄动,必须作好万全准备,在商国无准备的情况之下发动突袭才有可能成功。

    帝辛四十八年(周武王七年,),夷羊现身;二日并出。

    夷羊,古指神兽、怪兽,也有说指土神,朝代将终的时候才会出现。二日并出表示新的王出现了,后世的说法天无二日指的就是百姓只能有一个主宰。而当时周国已经被帝辛赐予了九锡,建了灵台辟雍,说明周国作为外戚诸侯称王得到帝辛的默许。

    这些似乎也是商朝亡国的征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年,)冬十一月戊子,经过四年的准备之后,姬发与姜子牙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复仇大业,东征商国。

    姬发率大军在周控制区视察防务,先西行至毕(程之北,陕西咸阳)祭奠文王陵墓,然后转而东行。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神主牌,用车子载着,置于中军,姬发自称“太子发”,表示是奉文王之命进行征伐,不敢自己专行。姬发昭告各官,要求大家谨敬虔信,自己承袭先人的德业,还明定赏罚,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伯夷与叔齐拦住了正从毕开拔的大军,他们二人叩马而谏说:“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害他俩,军师姜尚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就把他俩扶走了。

    这次行动,一直到达孟津(河南洛阳孟津县),是武王即位后第一次大规模出师。此次观兵显然带有演习的性质,这便于熟悉地形和路线,以利于以后大军渡河北伐,也可试探商朝的虚实和诸侯的反应。诸侯都以为周将伐商,纷纷前来会盟,不期而至的有八百诸侯。人心向周、帝辛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姬发立即向朝歌进军。诸侯都说:“是讨伐纣的时候了!”

    但姬发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商汤时有 平板电子书诸侯之多,所以未足一半,商朝仍有追随者。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可见周对商的忌惮。姬发说:“你们不知天命。”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这次姬发与诸侯的会盟居然并没有被帝辛知道,可见商朝内部的统治已经因为伐东夷和内部斗争而受到严重削弱。

    同年,帝辛对王室宗亲的猜忌已经达至顶峰,以箕子被软禁,比干被杀,微子出奔告终,而这三人在诸侯中都有威望,商朝内部统治经历了严重的分化后,摇摇欲坠。诸侯也对帝辛彻底失去期望。

    箕子,名胥余,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哥哥,纣王的伯父,官太师,封于箕(辽西地区)。爵为子,故称箕子。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

    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箕子作为儒家前驱,其思想上承大禹,下开周公“明德保民”和孔子的“仁”。

    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见微知著。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衰象初显的时候,外表上轰轰烈烈,其实内囊却上来了,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纣为象箸而箕子唏”,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夫商之季世,纪纲之废,道德之堕极矣。”(王国维语)商朝的灭亡决不单单是纣王一个人的过失,而是整个国家民族沉迷在令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堕落习俗里面去了,如历代王朝末世一样。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果然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

    当有人劝箕子离开朝堂时,他说,我如果这样去做,是在“彰君之恶”和“自说于民”。于是,箕子佯狂而独自一人隐居在箕山,闲暇时候借乐曲《箕子操》抒发自已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当纣王闻知箕子近况,遂软禁在今天一个名叫“箕子台”的地方。箕子台在今河南西华县。

    比干,子姓,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

    比干年少时就以少师(亚相)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任辅佐帝辛(商纣王)。

    比干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末帝辛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意思是君王有错,不谏佩不上忠字;怕死不谏,佩不上勇字。所以君王有错就要谏,君王不纳谏,甚至臣子得到死罪,这是臣子能够做到的之处。

第十四章 比干之死() 
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享年66岁。葬于河南省卫辉市。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在长林(河南新乡卫辉市)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

    而在《封神演义》中是这样记述比干之死的:

    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

    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

    忽有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胡喜媚(雉鸡精)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冀州有一医士张元,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对纣王说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并推算说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闻之,既怒且惊,由于先前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干来到鹿台下候旨。

    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