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演义-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实帝辛为三十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

    后来,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

    毛*泽东对微子的评价:“……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

    。然后又搞了两年(由《竹书纪年》知第二年就打败了帝辛),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殷微子、微子启、宋微子。商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的庶兄,孔子的祖先。早年在微子国(今山西长治潞城市)做诸侯国君。封国为微,子爵国,故后来被称为微子启。

    殷商末年,帝辛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帝辛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被帝辛认为与箕子比干为一党。

    当时无论祭司阶级还是王室宗亲都认为帝辛不听群臣劝谏,不是有道明君,前面介绍过贵戚,可以“君有过而易其位”。

    而如果帝辛退位的话,只有素有贤名的三人最有可能,即箕子、比干和微子启,而箕子(最少80岁)和比干(最少70)都已经风烛残年了,只有微子启较为年青(也至少60开外),且是帝辛的长兄。

    此时无论箕子还是比干都已经风烛残年,而微子启才是更受欢迎的继承人。所以王室宗亲事实上形成以微子启为核心的集团,以推翻帝辛为目标。但这个目标可能并不没有被箕子和比干知晓。

    在微子的暗中策划和游说下,箕子和比干出于对帝辛的忠心而不断上书,终于激怒帝辛,认为他们结成反对他的集团,箕子因为更加具有贤名,帝辛不敢杀他,所以软禁了他。而比干名声不如箕子,而被杀,不过,被杀的比干的名声迅速超过了箕子。

    虽然帝辛没有得到微子是幕后主谋的证据,但是也成为重大嫌疑人,微子得到风声,迅速携带商王室宗庙礼器(包括祭器和乐器),逃离朝歌,回到了封国微(山西长治潞城市)。微子的人生观又与比干不同:“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意思是真心想要为国家出力,如果国家能够富强,自己就算身死不心甘情愿,但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自己身死了,国家也不能富强,不如留待有用之身,以待时局。

第十五章 牧野八师() 
帝辛见微子逃离也就不再追究其是否为主谋,也根本不在意其携带礼器之事。但微子却惧怕帝辛可能的捉拿,而带着国民由山西迁到了山东梁山,也称为微。这里与朝歌更远,微子得以心安。

    微子虽然离开朝堂,但因为箕子与比干的旧部的关系,其在朝廷的潜势力极为强大,对商朝的情况了如指掌。

    微子在了解了周武王孟津会盟的情况之后,认为可以借助诸侯的力量推翻帝辛的统治而自己称王,所以其派了两个人求见周武王。

    周武王自从孟津会盟之后,一直担心帝辛发动大兵袭击自己。但不久之后闻听箕子被软禁、比干被杀,而微子出逃以后派代表求见周武王。微子的代表将朝歌兵力空虚,主力在东夷镇守的情况,透露给周国君臣。姜太公:“大喜,天助周国,当得天下。”

    而后来微子的代表答应为周师引路,甚至直接帮助说降心向微子的守军。实际上微子等王室宗亲普遍对周的印象很好,且是商的外戚,向他借兵,并不成问题。没有想到周的目标是颠覆商汤基业。

    太祖对微子的评价:“……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由《竹书纪年》知第二年就打败了帝辛),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亲为文王,并分封诸侯。

    帝辛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

    帝辛五十二年(周武王十一年,)秋天,姬发探知帝辛更加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

    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建纣议。

    十二月,姬发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在先秦时代,战争之前一定会卜算吉凶,所以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但是按照文王对《易经》的研究心得,虽然文王传说中什么都能算到,但是文王创作的《易经》确不是简单的占卜书,而文王对占卜的作用看得不是很大,一伯事情如果决定去做,就要去做,而不要因为占卜而怀疑不去做,只有在怎么做的选择上,可以占卜为参照,即文王说的“时至而勿疑”。

    姬发很明白文王《易经》的道理,所以并不理会占卜的结果,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在鲜原集结大军,精选战车300辆,虎贲3000,甲士人,组成伐纣大军。

    诸侯群起响应,在刑丘(故邘国之地,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周师会师的最大的八个诸侯是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后人称之为牧野八师。周武王改刑丘之名为怀庆。

    庸国,牧野八师之首,为荆楚大国,建都上庸(湖北十堰竹山县)。

    庸国在商朝时期,是群蛮之首,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归集在庸国的麾下,这与庸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威望是分不开的。

    商汤至周早期的庸国疆土包括现今的荆州市及荆门市的南部到今钟祥一带。庸国的南部包括今天重庆的东北地区,含万洲、开县、梁平以北各县。庸国的西部包含陕西省汉中市大部分属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说:“(汉中)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属地。庸国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郧西县、陕西旬阳县及商洛东部。

    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

    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处是岩葬,即“悬棺文化”。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迷底长期无人揭开。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一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古人丧葬之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恢复原样。以上的民间传说与竹溪岩葬风俗有紧密联系,老人洞事实上就是老人死后的丧葬之地。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烟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第十六章 鱼凫氏冉族() 
古庸国是中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其后,十巫中最强大的“巫咸族”建立了一个“巫咸国”(在今天的巫溪县一带)。十巫中,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彭精通医道,巫咸除精通医道外,还精通天文、乐器。巫咸、巫彭所研究的医道、天文、乐器等,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明、清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术也基本相同。这些巫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积累着宝贵的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庸人还能歌善舞,并发明鼓等乐器,因此古人有时将大鼓称为“庸鼓”。庸人善于歌舞,在《诗经》中可见其端倪。《诗经》中《江汉》及《墉风》中一些作品,很可能就出自庸风。世有“吉甫作诗”之说,尹吉甫为周武王的大臣,其出身地即庸国的附庸之地麇国。庸国的歌舞后来发展成山歌、戏剧。两竹高腔、薅草锣鼓、闹房花鼓调,主要源头就在古庸国的歌舞。

    早在商、周时期,庸国人就开始食用茶叶,并使用生漆,并将茶叶、生漆作为贡品。产地“巴”,实际上包含庸国的三峡地区,即后来的峡州、夷州等地。在三峡一带,庸人的茶文化后被楚人所继承。

    庸国还是中国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庸国的富强与其地产盐有很大关系。早在****时期,庸人就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并打开了通往楚国、秦国等地的盐道。秦地少盐,楚灭庸后占领了庸人的盐泉,籍以控秦,秦国则派白起占领了鱼邑之地,夺取了盐泉。据史书记载,秦楚战争,首先就是从争夺庸人盐资源开始的。

    在科技方面,庸国盛产五金,是铸钟大国,掌握着先进的青铜技术,因此又被称为“镛人”。商代的许多鼎器、大钟都是庸人的杰作。同时,庸人又因善于筑城建房而被称为“墉人”,周朝统治者就曾请庸人在洛邑(河南洛阳)建造都城,竹山县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3000余年风雨侵蚀,仍然屹立不倒,这些足以证明庸人的建筑艺术确实高超。

    蜀,位于四川盆地,东接庸国,北接周国、羌国。为牧野八师之一。

    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冉族、蚕丛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鱼凫氏冉族、开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文化的民族(华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前面介绍过从商王廪辛时期开始,外来的柏灌氏羌族一直统治着四川盆地。

    时值商朝末年,在今成都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部落,北岸是柏灌氏羌族部落,南岸是土著冉族部落,南岸的百姓喜好水,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部落里,有个中年人杜宇,既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