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记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堂哥明明是附耳同茴香花椒说的话,只还不待她们二人反应过来,还在跟四堂哥置气的丁香已是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凑了过来,一脸不敢相信的问道:“真的有那么多的獐鸡吗?”
“当然!”二堂哥也没来得及答话,四堂哥已是抢着回答道,还道:“学塾里有同学的长辈亲眼瞧见了的,说是水面上到处都是小黑点儿,不是獐鸡是甚的,而且飞起来比黄雀还要乌压压的。还傻的很,一扳一个准儿。”
又兴兴头头地搓手道:“今年黄雀不知都上哪儿去了,别说捏了,牵都牵不到几只,哪里知道竟来了獐鸡,獐鸡也不错呀,虽不及黄雀,肉也挺嫩的,咱们要不要去试试!”
“当然要啦!”丁香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花椒也跟着直点头。
谁都不知道今年到底是怎的了,原本每到芦花漠漠的深秋时节,莲溪也好,莲花荡也罢,黄雀、獐鸡、野鸭等等的水禽鸟雀便会成群结队的从北往南迁移,飞落而至。
真个是飞起不见天,落下盖水面的。
捏黄雀、扳獐鸡、打野鸭,也就成了圩乡人家冬日农闲的娱乐解馋以及生财之道。
可今年,花椒猜测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初秋时的那场连绵秋雨作下的事故,旁的还罢了,唯有这黄雀不说绝迹,却是鲜少瞧见的。
自是打了好些靠着黄雀生计的百姓也好饭庄也罢,一个措手不及的。
据说这会子市面上黄雀已经难寻了,那些个老字号的饭庄的清炖黄雀、黄雀卷的,都已是翻了好几倍的价儿了。
秦家阖家老老少少虽都对黄雀垂涎不已,可到底并不指着这发财,既是解不了馋,那也没法子的事儿,只得罢了。
可家里头偏还有两人——罗冀文启,真是心心念念指望着黄雀还债的。
原本夏天时罗冀就同文启盘算着了,等到入冬也就学了半年多的拳脚了,想来今年捏起黄雀来,比起旧年肯定是更加得心应手的。
就是文启也自觉自己如今体已是大好了,更何况也跟着陈师傅在摆弄拳脚,到入冬说不得比小辰光的身体还要康健的,到时候自然就能跟着罗冀一道去捏雀了。就算他再没罗冀的本事儿,可打打下手总是成的。
可哪里知道,或是因着雨水的缘故,本该秋收时节就一路吃着粮食过来的乌云似的黄雀竟然久久不至。
待到十月初,天气放晴终于可以收稻的时候,地里头偷吃粮食的黄雀还没有麻雀多。
长辈们没有在意,只有一年捏雀经验的罗冀也没有留意。
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门前莲溪两侧的芦苇梢头还是不见黄雀。
罗冀之前只以为是不是溪边的水碓磨坊一天十二个时辰从不停歇,水车“哗哗”的动静惊扰的黄雀不敢在这栖息的缘故。
抽空去了趟莲花荡,这才知道旧年乌央乌央,他闭着眼睛都能一手捏到黄雀的莲花荡里,今年亦是稀稀落落的,根本看不到几只雀。
罗冀同文启这才急了。
知道这小兄弟两个心事儿的秦连豹看在眼里,就想了个辙儿,问他们愿不愿意去东头园子里帮忙照管白芹。
既是给他们兄弟两个找点儿事儿做,也能明堂正道的给他们结一注工钱,能尽早把他们心里都心心念念的那笔账目还清了,却是知道这两个小小子俱是骨气轩昂的缘故的。
帮忙照管白芹,罗冀文启自是没有二话说的,至于工钱,自也是不肯收的。
秦连豹却早有心理准备了。
就拿他们都认识的,家里头领着日薪百文的周大生周大成兄弟,还有杜二舅杜三舅兄弟做榜样。
同样是至亲,过来壅制白芹,也同样照拿工钱的……
可实际上,这样的话,其实已经哄不住文启,还有这些日子以来读书识字,又同秦家的小字辈们凑在一起学习玩笑真个增长了不少见识的罗冀了。
可秦连豹愿意这样哄着他们,他们也真心愿意多尽一份心力多干些活计,何必再去说破。
他们欠秦家的,本来就已经还不清了。
所以自是没有二话的这些日子以来,但凡得空,就会扑在东头园子里一点一点的跟着习学。
花椒看在眼里,却也无计可施。
因为她已经明白,这些年来颠沛流离的遭遇,已经注定了罗冀文启小兄弟两个也好,石头小和尚芽儿诸人也罢,就算如今生活安定,吃穿无忧,可刻在心上的担惊受怕,使得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家里的小字辈似的,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过日子的。
但出门散散心,多一份好的念想,总是好事儿一桩。
越想越觉不错,眼见哥哥姐姐们要不就在商量怎么同秦连豹提这桩事儿,要不已经歪楼到怎么扳獐鸡上去了。
花椒就举手道:“我去同我爹爹说好不好?”
结果话音刚落,周遭倏地鸦雀无声,数道火热的目光就这样“刷刷刷”地投向了花椒。
丁香已是跳了起来,瞪圆了眼睛,拉着花椒的小手不住地点头,道:“当然好!椒椒去同三叔说,三叔肯定会答应的。”
话音未落,花椒的余光就又感受到了数个小脑袋,就像小鸡啄米似的点了起来。
花椒也点头。
却是一刻也等不了,就要从二堂哥身上溜下来:“我去找爹爹。”
二堂哥赶忙兜住花椒,把半个身子已经滑下来的花椒重新抱好,同她道:“二哥送你去找你爹爹。”
“我也去。”茴香也跟了上来。
随后三堂哥,六堂哥……一个个的都跟了上来。
花椒哭笑不得,却也老老实实的被二堂哥抱去了书院。
走到学堂门前,二堂哥这才放下花椒,牵着花椒一径进屋去找还在准备教案的秦连豹。
却是没等花椒开口,二堂哥就把自己兄弟姐妹想去莲花荡扳獐鸡的想头告诉了秦连豹知道。
花椒就只有站在一旁猛点头的份儿。
秦连豹看了看小字辈们,又看了看花椒脑袋上一翘一翘的小丫角就笑了起来,就摸了摸花椒的丫角,没有半点犹豫地点头道:“行啊,等你们年假解馆了,我们就一道去莲花荡扳獐鸡。”
一溜小字辈们自然又沮丧又高兴。
沮丧的是,这会子离着解馆还有十来天光景,高兴的是,还有十来天就解馆了……
真是日也盼夜也盼的,给大堂哥的信里都是等他一道回来扳獐鸡。
却没想到好不容易盼到解馆,大堂哥也解馆回来了,却带回了好几个方氏家学的同窗,说是要过来见识扳獐鸡……
第三百八十四章 做客()
大堂哥在方氏家学里的同窗们就没有没见识过他家书频繁的。
而且不但是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收到两封家书,关键是每封都能有差不多半掌厚的这么一大沓。
光是将书信细细读完,往往就得花上半夜光景了。
可这还没完,关键是还得回信呢!
再回复上又是厚厚的一沓信,没有两三个半夜恐怕再是不成的。
就有同大堂哥素日交好的同窗看在眼里,自是纳闷的。
这可哪来的这许多话儿要说呢!
大堂哥在方氏家学里的同窗,基本上除了方氏一族的子弟外,泰半都是莲溪城里姻亲故旧家的子弟了。
虽说大多同在莲溪城里住着,甚至有的同方家不过隔着条巷弄。
可方氏家学的规矩摆在这里,不到解馆之日,或是没有先生的引领,那是绝对不能跨出家学大门半步的。
既是好不容易挤进了方氏家学,那自是会遵守家学里的规条制度的。
不过都是各家的宝贝疙瘩,家里头隔三差五的遣人送些衣裳、吃食的过来,嘘寒问暖的,自是常事儿。
可像大堂哥这样的,其实离家并不十分远,不过也就二十来里地儿,可这般音问相继,往往前脚大堂哥这厢的书信刚刚寄出去,后足家里头那厢就又有书信送来了,尤其还这样长篇累牍的,就实在少见了。
好奇之下,就有素来相厚的同窗问过大堂哥。
这才知道,原来那厚厚的一大沓信,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而是家里头大大小小的,都有参与。
好比除了有有母亲要关心他的三餐茶饭四时衣裳,嘱咐他用功的同时也要保养身体,有父亲要嘱咐他的学业人际。还有他们都听说过的甚至于相处过的叔父要了解他的功课进度,并同他讨论邸报时事,交换见解。最为重要的是还有一串儿的弟弟妹妹们都要给他写信,就连年方七岁的小堂妹都不曾落下,每回都是满满当当的两三页字儿,同哥哥姐姐们一样,说一说学业家事心事儿……
自是叫人瞠目结舌的。
更有直肠子的方案首的堂弟听说后,就比了比书桌的告诉不解道:“同这么点儿的小丫头能有甚的可说的?”
这些个同窗就算不比方案首簪缨世家的出身,可到底是方家的姻亲故旧,家世大多不凡,哪家没有一二十个兄弟姐妹的。
感同身受,自然不解。
大堂哥看了看书桌的高度,就回忆起了花椒还没书桌高的事儿,说起话儿来就已是有理有据有条有理的小模样,不禁绽出了个笑容来。
那会子大堂哥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已经一月有余了,正是秋雨连绵贻误秋收的时候,花椒正有些担心家中粮食歉收,也担心米价腾贵。
大堂哥并不忌讳甚的,就把花椒一笔一画书写的家书三两句话的告诉给同窗听:“幼妹同我说阴雨绵绵再落下去,烂在地里的稻谷就该发芽,邻里乡党又该以饭糕头、菜粥度日了……”
这话儿在大堂哥看来并不稀奇,可一众同窗们却是惊讶不已的。
有的并不稀奇同书桌差不多高的小丫头能写信,却惊讶于竟然连这么点儿大的小丫头都能知道粮食歉收,米价就会腾贵。有的则是惊讶于稻谷烂在地里竟会发芽,那不是就能长出禾苗来了吗?而有的则是惊讶于菜粥还则罢了,仅凭这两个字就能看出到底是甚的来,可饭糕头又是甚的?
同大堂哥交好的也都是同他差不多年纪,十五六七岁,不到弱冠年纪的半大小子,正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年纪,又在方氏家学熏陶了这么多年,都有不耻下问的觉悟。
一个个的,就都成了好奇宝宝,围着大堂哥团团地问。
尤其旁的还则罢了,可菜粥、饭糕头的,却是可以直接亲身体验的,向大堂哥问清之后,就请厨房做了菜粥同饭糕头过来见识一番。
可方氏家学虽然规矩甚严,学生们的装束通常要求以朴素长衫为主,舒舒服服清清爽爽。可吃食上头,虽不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也不曾怠慢了去。
就算厨房的厨娘们按着学生们的要求做出了菜粥,可一干厨娘们俱是战战兢兢,生怕怠慢了这些个小爷们,除了烫了肉片肉末的下去,取用的各色蔬菜也是最嫩的部分,好比青菜都是取用的心肝头,外面的叶子俱都舍弃未用,比腊八粥都要来的精细些。
哪像是有些百姓人家一天三顿的糠菜粥,从来都是煮上一大锅的青菜帮子萝卜皮儿,再撒上少许米面杂粮的,就算是粥了。
还有饭糕头,虽也用的如市井乡间人家一般的烹饪手法。
将上一顿吃剩的剩饭倒在将要煮的生米之中,用手把冷饭挤碎同生米拌匀,用冷水煮饭。
这样煮出来的饭因着涨锅的缘故,比纯生米煮的饭能多一倍有余,既节省了粮食也满足了阖家的饭量。
可方家吃的是甚的米,最次都是软糯涨锅的辽东米。寻常人家又吃的甚的米,饶是秦家也是吃的南边儿大规模种植的硬朗粗糙的籼米。
这岂能一样的。
家学里的学生们还稀奇的不得了,有的觉得老百姓的日子真是不容易,可也有觉得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错的,起码这菜粥同饭糕头都还能入口。
大堂哥听着自是哭笑不得的,同大伙儿好一番的解释,老百姓的日子,饶是他们家,也再不似他们想象的这般滋润的。
可到底这些个小爷们都没有机会亲身经历,只能从大堂哥的叙述中知道一二,再就是从秦家小字辈们的书信中,了解一二寻常百姓人家的动态。
所以秦家的小字辈们只知道大堂哥的一干同窗们俱都不以出身论成败,却并不认识这一干人,可这一干人对秦家有多少个兄弟姐妹却俱是了然于胸的。
但也不曾多想。
却没想到这可以算是今年的最后一封家书之中,所有小字辈们的书信都提到了扳獐鸡一事儿,花椒还同大堂哥提了提今年黄雀稀少的原因和担忧。
之后不但大堂哥对农闲时的野趣动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