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宠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欣赏过大家的表情,宗彩便宣布道,“新收的粮食吃一半,剩下的留作种子。”又吩咐庄头,“今晚咱们就吃这个,给大家尝个鲜。”

    玉米煮一煮,那是真正香甜好味道。

    话说秦州耕地面积有限,就算全种上娇娇找来的高产作物,也就够吃然后稍有盈余,至多剩下二三成做储备。

    战时没储备,那还打个屁。韩烈最初面带惊喜之色,但心算过一下按照这个产量,秦州全年的粮食收成之后,就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在庄子里转过一圈,小两口到庄头平日里办公议事的房子里喝茶歇脚。

    韩烈一看就有心事,宗彩把自己的右手塞进他的手心,“咱们回家说。”

    韩烈叹道:“娇娇,刚才我就想,你肯定有计较。”

    你不会算不出全种上新品种也不够供养自家两万精锐府卫,就算明年再增产两成,一样也不够。因为他们家骑兵比例大,人吃马还得嚼呢。

    宗彩在韩烈掌心抠了抠,“我又不是神仙,什么事儿都能想在前头。不过,我的确早有准备,现在小烈烈你都可以依靠我呀。”

    韩烈立即满脸幸福地缩着肩膀往娇娇身上一贴。

    宗彩搂着他的腰,哈哈大笑。

    冯保和李春融等韩烈的一众正墙角的心腹,简直无法直视自家王爷!

    身为心腹,虽然总被糊上一脸恩爱,也总是被伤害但他们现在还是习惯不了。

    话说,宗彩计划在三天之内把自家种上玉米和土豆的庄子都转上一转。

    除了召见管事、庄头以及账房,更要跟普通的庄户聊一聊,再当众宣布今年的奖金――这些庄子都是的产业,在庄子上务农所得的报酬,跟在工坊里做工相差不多。

    如果夫妻俩都能在做事,不管是做工还是务农,养上十来口人都不艰难。

    当初纪桐从大晋西北关外的那些小国里“连蒙带哄”弄来的庄稼人,经过这大半年的生活,都完全不打算回乡,而是托人带信儿,把亲戚们也都叫到秦州生活。

    对照顾玉米和土豆经验丰富的农户,真是来多少宗彩都能笑纳。因为她打算在三年内把这两样作物在秦州以及隔壁赵州普及开来。

    等成了规模且产量稳定,再写成详细报告正经上报给她的皇帝舅舅兼公公。

    其实她这边实验高产新作物的消息,皇帝舅舅早就有所耳闻,但是还没见到真正的成果,皇帝舅舅也不会心急。

    小夫妻俩都再明白不过高产作物意味着什么。

    父皇的包容也在韩烈的预料之中,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韩烈都知道他是他爹妈最疼爱的儿子,在他迎娶娇娇之后,爹妈的偏心就表现得更明显了几分。

    那些兄弟们在气恼之余无可奈何,想想他们“再怎么不平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的嘴脸,韩烈还觉得小激动呢。

    不过这种子是娇娇弄来的,后面的事情也都是娇娇在操办韩烈反正是不会没眼色到开口,让娇娇把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弄出来的良种以及相应的种植方法,全都“上交给国家”。

    韩烈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奇葩,他的宗族意识没那么重,甚至还有点模模糊糊的类似于现代的小家庭概念:就是成婚之后,他首先是丈夫,其次才是人父、人子。

    这一点因为接触时间尚短――恋爱成婚加在一起也就一年多,宗彩还没啥体会,但她倒是看出韩烈不会“慷他人之慨”

    宗彩手里的好东西太多,她还真怕韩烈瞎大方,到处白送人情。土豆和玉米本来她就是要交给皇帝舅舅,但不能白给,哪怕将来换点人口回来也是好的。

    秦州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短缺。因为秦州遭灾,士绅百姓跑了好多,现在百废待兴的模样,若无皇帝舅舅下旨迁移人口,他们夫妻俩的招贤纳士令能不能传出本省都是个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基层劳力短缺――秦城里倒是热火朝天,稍微繁华了一点,但你出城再看几十里没啥人烟;韩烈和宗彩带来的心腹勉强够用,但中层的管理者在这个时代更为难找。

    一般情况下,那些相当于现代中层管理者的管事掌柜,一辈子只为一个雇主效力。挖人真心不易,宗彩便想着弄个培训班什么,正好无论是工坊还是庄子都有些青年人因为勤劳肯干,已经进了提拔名单。

    用人荒,加上秦地现在的状况,正是千金买马骨的时候,宗彩便下决心:辛苦一点吧,她亲自给这些预备中层上几次管理课。

    至于教材得多花几个晚上在脑内查资料了。

    在回王府的路上,宗彩便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了韩烈。

    只要涉及内政,韩烈对娇娇的任何主意,都是不停点头外加“好好好”,今天额外又多了一句他直接把下巴架在了娇娇肩上,“你也顺手教教我嘛。”

    若只是照本宣科,别说管理学基础,就连厚黑学和帝王心术我也好好掰扯掰扯希望你到时候别看惊讶

    宗彩便捏捏韩烈的脸蛋,“我跟你说,我很有学问的,以后你会越来越崇拜我哒。”

    虽然语气十分软萌,但她是认真的――拥有随身百科全书和搜索引擎的她,都可以重新定义博学二字了!

    而韩烈也不含糊,毫不避讳道,“我正是被你的才华迷得不要不要的。”

    前世娇娇把她那原本贫瘠的地盘治理成了人人称羡的宝地,似乎也就是随手为之,若是这辈子娇娇肯全力以赴,那他是不是也能沾光捞个类似“千古一帝”的名头啊?

    韩烈琢磨“美事儿”面色便越发滋润。

    宗彩耸了下肩膀,“等粮食收完就开课,时间地点你安排吧。”

    为啥要韩烈安排?宗彩好歹也是个王妃,还是个有能耐励精图治的王妃,不是她自我感觉太良好,而是目前为止想她死且颇有分量的大人物两只手恐怕数不完了。

    因此她出现在公众场合哪有不执行严格安保策略的道理?

    她的安危,韩烈看得比她自己还重。此时韩烈便抬起头冲着李春融使了个眼色。

    深得信任的侍卫统领郑重地领命:他趴了下来。

    话说偌大的马车里,不仅有腻在一处的韩烈和宗彩,冯保和李春融也跪坐在一角。

    二人听王妃打算亲自教导新人,连王爷都动心的时候李春融和冯保也想顺便“偷个师”。

    李春融倒还罢了:谁都知道他不可能一辈子都跟在韩烈身边做侍卫统领。

    相对而言,太监冯保的前程未免太单一在这个时空里也曾有过类似郑和一般的人物,说来也巧,这个人也姓郑。

    作为一个太监,不仅仅是青史留名,走完公认传奇的一生,在史书上他和众多贤臣名将待遇一样,拥有单独的一个列传。

    冯保不敢想自己也能和郑公公并列,但最起码他咽气之后能让史官在写他的时候多写上几段话。

    既然想让人家多写,你得多做出些值得史官记录的事儿啊。冯保微微垂下头:他也想跟王妃学本事

    他正琢磨如何央求王妃,宗彩在此时又发话了,“其实授课我也没那么有底。这样吧,先给咱们身边的这几个开个小灶,我也先练练手?”

    后面那半句,除了宗彩,谁都没当真:就说王妃把如何从无到有地开设工坊说一说,就受用无穷了!

    韩烈知道他媳妇的真本事,于是抓住她的手正色道,“你一谦虚我就不安娇娇你先照浅显得来。”

    宗彩应了:她教六西格玛入门又能有几个听得懂啊

    回到王府,处理完庶务,她便闷头编起了教案。

    晚上快九点的时候,韩烈出去上了趟厕所回来时身后还跟着俩陌生的“尾巴”。

    这两个小尾巴进门,二话不说先冲着宗彩大礼参拜,五体投地掷地有声的那种。

    小尾巴身高身形完全一致,连下拜磕头的动作都步调一致,宗彩让他俩抬头,定睛一瞧:她就懂了,这是对儿双胞胎啊。容貌呢,就是现代精致小鲜肉的风格:白皙干净,雌雄莫辩。

    只不过现代的小鲜肉,尤其是演艺圈的,脸上身上不知道动了多少回刀子,而她眼前的这一对保证纯天然无公害

    她立时就笑了,问话也不避人,“小烈烈,这是谁送的?”

    韩烈端起娇娇手边的茶盏,一口气喝了一半,才道,“肃安王,说是咱们内宅空虚,一口气送俩,随咱俩使唤。”

    老韩家就是这么奔放!

    宗彩抚掌大乐,“肃安王果然是个会玩的。”言毕,她望着韩烈眉梢一挑,那疑问之色简直呼之欲出。

    韩烈也知道娇娇想问什么,果断地点了下头。

    宗彩其实就是问韩烈知不知道这双胞胎的底细,而韩烈的反应告诉她:前世韩烈可能不只是熟识这兄弟俩,甚至这哥俩压根就是韩烈的人。

    于是宗彩大手一挥,对冯保道,“风姿绰约又细皮嫩肉把他俩先带进后宅去,洗干净等着吧。”

    双胞胎兄弟俩闻言双肩几乎同时轻轻地抖动了一下估计这一夜怕是难合眼了。

    然而远在数千里之外,圣上这一夜恐怕也得辗转反侧:因为今天国师告诉他,真凤已于真龙相配。

    圣上在小九成婚之前便知晓了他那个外甥女的命格,等这小两口成婚又前往西北,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让已然萧条的秦城焕然一新

    如今案头就摆着儿媳妇给他写来的奏折――介绍了那几种高产作物,至于在大晋的土地上产量如何,还得“以观后效”。

    话说这折子虽是小夫妻联名,但圣上火眼金睛,看得出这折子他那儿子真就只留了个名

    小夫妻俩刚到西北就“偶然”发现了全新的高产作物,圣上还没有这么天真。

    圣上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忍不住轻叹了一声: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于公于私他恐怕都得对不住太子了(et 网)

61。第六十一回() 
太子才能不差,胸怀也都说得过去。om若是运道也过得去的话,做个中平之主,龙椅也是稳稳的。

    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才能见识手段气量这四样,样样不如老九。要命的是,在圣上看来,他撒手以后天下必定不会太平啊。

    无论是西北关外大草原,还是隔壁东梁国,目前在位的国主本人都不昏聩,而且都有几个出色的儿子。

    圣上十多年殚精竭虑,才算是大致掌握了国中大势最让圣上忧心的地方就在这里:虽然他也有好儿子,但大晋的内斗激烈与残酷程度都胜过东梁,就说明慧、瑞宣、隆平、肃安、广燕这五大强藩,太子八成弹不住。

    此消彼长之下,若是继任之君才能不足,大晋来场内乱,东梁趁机入侵,西北草原上那群人再趁火打劫国运将止不是危言耸听。

    抛开私心不提,圣上都要选择最强的儿子接班。目前来看,圣上最偏心和最强的儿子是一个人。

    因此圣上甚至不惜改变自己构思了数年,且已然实行了一半的大计,也要给老九和老九的媳妇腾出一大块地盘。

    至于圣上的大计,韩烈和宗彩也能看出几分。

    隆平王雄踞西北数年,仔细经营之下西北数省不知官员和人家“就此归心”。总之就是隆平王有割据之相。

    不过西北数省相对贫瘠,隆平王在五大强藩之中排名倒数,对圣上素来恭敬,也还算听话。所以纵然知道隆平王的小心思,圣上也懒得理他。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

    前几年西北连续遭灾,大批百姓逃离,而圣上在赈济和救灾时也存了心思:正好西北大草原那边也有对外征战之心,隆平王也不那么老实,干脆趁着大灾把百姓迁回中原来种地。反正中原一直缺人。

    在西北大关到京城之间逐渐形成千余里的荒凉区西北那可都是骑兵,他们肯杀入大晋,就是抢粮抢人来的,兴冲冲地破关后迎接他们的就说漫长的荒凉区,要人没人,要粮没粮这样血亏的买卖做上几次,他们就不乐意来了。

    而这个荒凉之地对隆平王来说,也是个绝佳的“物理隔离”。

    大晋地盘就是大,战略纵深足够,防御起来也有多种方式。

    正是圣上早有这等安排,韩烈与宗彩才会见到那样一个萧条又冷清的秦州。

    宗彩其实很是认同她舅舅兼公公的这套手段,若非秦州以及紧邻的赵州矿产十分丰富,乃是绝佳的工业基地,她也不会拉着韩烈来秦州,破坏掉圣上的大好计划。om

    顺便一提,秦州与赵州的土质在西北算是数得着的,水源又十分丰富,建成个自给自足还能养兵的工业基地绰绰有余!

    而且在西北从关外大草原抢马也比较方便――近水楼台嘛。

    这里还要提上一句,大晋的挽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