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眼光放远点-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强些,娘家有权势的,好帮卫若兰一把。
史家一门双侯,史湘云的身份虽没了父母,但是却是长房嫡女,史鼐袭了兄长的爵位,总是要对史湘云多加照拂几分,原著里史鼐夫人还常常带史湘云走动,想来是取中了这些吧。
“父亲你不知道吧,这卫家可不止这些事情,不过是捂着没说出来罢了。”贾茂忍不住开口道,带了几分得意的狡黠,看来还有父亲不知道的事情。“哦,你说说看。”贾珍挑了挑眉,等待着儿子的下文。
“父亲,这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卫若兰那小子倒是真的有些可惜了。我听谈英说,这卫老将军因着卫家被打压,不比往年风光,有心想靠卫若兰的亲事攀附权贵。这还罢了,偏偏卫夫人是继室,并非卫若兰生母,心里便存了点私心,想要找个面上风光过得去,但是好拿捏,以便于她继续掌握家中大权。这么一想,这卫若兰的处境倒是叫人几分唏嘘。”贾茂想着卫若兰的情况,忍不住感叹道。
“你要是像卫若兰那般处境,我倒是可以放心不少,想来不会蠢到往别人挖好的坑里跳。”贾珍没好气地瞪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开口道“我问你倘若你易地处之的话,又当如何?”“这——”贾茂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些事情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谈资罢了。“若是卫若兰能够处理妥当的话,想来也能算是个明白人,或许可用。”贾珍微微沉吟,他记得李安似乎目前也在观察卫若兰这小子吧!
“父亲看好卫若兰?”贾茂听出了贾珍的未尽之意,问道。“我有这么说过吗?不过别的不说,若真如你所说的情况,卫若兰还能有等本事和名声,算是个难得的了。”贾珍想了想,评价道。“父亲的意思,孩儿明白了。”贾茂立刻明白了贾珍的意思,未雨绸缪——不要结交,暗自观察就是了,日后若是有缘同朝为官,也好打交道。
“父亲,你觉得卫若兰能不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贾茂询问道。“只要他懂得取舍,必要的时候能够狠下心来,这些事情却也不难。阳哥儿,这世界上最省力的方法是借刀杀人,借力打力。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贾珍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嘴角弯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来,“而最下乘愚蠢的办法就是同时树敌,这也是兵家大忌。终究还是年轻,不过能够这般应付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表现了。”
看着儿子有些呆楞的表情,贾珍忍不住扑哧一下,伸出了自己的手,开口道:“这是卫家旁支,他们不过是远虑,暂可合作。”贾珍边说,手边上抬了抬,“这是卫老将军夫妇,是近忧,必须打压。”同时贾珍的手心朝下,做了下压的手势。
“卫家旁支是狼,但是终究不成气候,便是叫他们一时得意,终有讨回的时候。卫老将军夫妇就不同了,况且更有伦常,与其自己费尽心机,倒不如隔山观虎斗。”贾珍看着贾茂的神情,摇了摇头,所以说还是太嫩了些,“一时的后退让步是为了日后前进,卫若兰所欠缺的,也正是你所欠缺的。”
“父亲,你能和我说说你当初的事情吗?父亲有所不知,谈英那小子对你可崇拜了,成天在我耳边夸你,还总想向我打听那些事情呢。”贾茂忙开口道,从金陵回来之后他已经彻底想明白了,或许他是真的有些本事,但是别人更多的是看在自己的父亲面上,看在自己父亲手段上。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要听?”贾珍挑了挑眉,当初那一大堆糟心的事情可是把他弄得够呛,更别提西府那些不省心的人了。“父亲不妨和孩儿说说,这样好叫孩儿跟父亲学习学习。”贾茂很少听父亲说起关于父亲年少时候的事情,而祖父祖母更不爱说起这些,旁人传的总是有些失真,比如不少人都说自己父亲是个吝啬钱财的人,但是贾茂却知道贾珍并不是如此,还有说贾家对待奴才十分苛刻,等等。
“京城一等子柳家你该有些印象吧!”贾珍想了片刻,才从自己脑海里翻出点东西来。“儿臣知道,原是理国公柳彪之孙,喜欢出入风月场所,素爱骄奢,手下奴才骄横无比,欺压百姓,听说柳夫人还有放利钱,逼死好多人命来着。”贾茂对于柳家十分看不上,贾珍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小子,你还年轻,其实物以类聚这句话还真的没说错,贾家和柳家比起来也不差什么。
“那时候咱们家的奴才和他们家比起来不差什么,欺上瞒上,仗势欺人,不过比起来,还是金陵那些留守的奴才更胜一筹。”贾珍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贾茂的话全部堵在了喉咙里。“祖父就没管过吗?”贾茂憋了半天,才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你祖父是个淡泊性子,喜好读书,并不管事。当时你的曾祖父身子骨并不好,至于西府的家务事尚还理不清楚呢!远的金陵暂且不说,整个贾氏宗族里要挑出个懂规矩,稍微上进些的都难。你小子在金陵使唤人使唤得潇洒,可比我当年受用的多了。”贾珍冷哼一声,瞪了眼贾茂。
贾茂摸摸鼻子,不敢言语。“你不是一直好奇金陵那些族老怎么如此安分吗?我当初可是点了亲卫,绑了那些犯事的人和奴才,除名打杀了不少。”贾珍嘴角微微翘起,说,“这记性可叫他们不得不长。你小子碰到的那些事情不过是些小事情罢了,偏偏你都没处理好。我瞧着要不是有我盯着,你日后和那刘芳差不多。”
“那父亲可发现了什么?”贾茂连忙把已经离原先十万八千里的话题扯了回来。“没什么,只是瞧着北静王府的动静有些古怪,你要知道拔出萝卜带出泥。叶家和北静王府有了牵扯,叫我更不能放心。咱们家和这些人家素来有嫌隙,你在金陵又被算计了,我如今还等着白书,白棋的消息,这么久都没来消息,可见金陵有些棘手了。”贾珍拉过了贾茂,说,“我虽责备你,但是还是有些庆幸的。”若是对方真的有备而来,互有勾结,那么贾茂的表现勉强能算是及格了,好歹没教人吃的没了骨头。
“是孩儿辜负了父亲的期望。”贾茂只觉得羞惭。“好了,这件事情就先这样了。现在吃亏,总比日后吃亏强些。”贾珍不再多说,又拿起几份东西来,仔细跟贾茂讲了如今京城的形势。“依父亲的话,可见那些洋人并不如咱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以为那些神职人员只一心信奉他们的上帝呢!”贾茂开口道。
“若是真的一心侍奉,何苦跑到咱们这里来,你可瞧见他们对那些乞丐多有照顾?只是你想到了其一,却没想到其二,咱们朝廷和这些国家多有贸易往来,为何偏要派传教士过来,你觉得他们的君主有什么心思呢?”贾珍淡淡一笑,天主教的崛起速度让他不由地对这些洋人有些刮目相看。
第115章 韩昌()
有了柳鸿飞提供的那些讯息,再结合贾珍这些年的人脉,倒是叫他渐渐理清了一些问题,北静王府这些日子的动静却也不小,政和帝倒是出乎意料地给了北静郡王以及东平郡王实缺,这些本应该与贾珍无关,却没想到北静郡王水溶自请入吏部历练,也就是吏部要多了一位麻烦人物。
贾珍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头,倒不是他把吏部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是在官场历练了这么多年了,贾珍自认为自己眼光还是相当得毒辣。北静郡王的风流倜傥在贾珍和胡济等人眼里只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在吏部这里根本使不上劲。胡济叹了口气,政和帝的心思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明白,这些年朝廷人才大多可以算是出于贾珍,柳鸿飞等人门下,政和帝只不过是稍微平衡一下朝廷势力而已。
“我瞧着这北静郡王的心可大着呢!”吏部里谁不是人精,早有人在背后碎语了。贾珍倒也没放在心上,北静郡王不过是吏部行走而已,并没有什么权限干涉吏部的事务,只是终究还是麻烦,但愿这位富贵公子别惹出什么乱子来叫他收拾。
政和帝是个心怀雄心壮志的人,这些年户部鼓励了商户,国库的银钱充盈了不少,军需军备虽然没有特别大的进展,但是□□那块比往年要好上很多,便叫政和帝起了心思,言辞里便透露了几分心思。所以贾珍和胡济手上的事情便多了好些,尽量不惊动旁人地查阅那些武官的档案资料,交给兵部李安过目。
“你瞧得怎么样了?”贾珍和胡济询问李安。“有些人选了,不过还没定下来。要对蒙古人,金人用兵,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李安叹了口气道,“那些有资历,稳妥的将领们注重防守,可这次咱们可是主动出击,万不能拿骑兵当成步兵用。”“世上能有几个卫青和霍去病,你的要求也别太高。”胡济可是清楚李安的标准,开口道。
“这道理我知道,只是这场极为重要,可不能有丝毫闪失。本来咱们的那些主张,什么扩充军备,建造战船就引得多少年的口水仗,便是那些新人们,不少也主张太平过日子的。”李安叹了口气,道,“那些武官倒是想着建功立业,可惜不肖子弟太多,有些虽好,可到底有些顾忌,可把我愁死了。”李安对着贾珍和胡济倒是没什么顾忌,道。
“你先把你瞧下来可用的人给咱们瞧瞧。”贾珍问道。李安用手沾了沾茶水,在桌上写了起来。“这卫若兰倒是不错,只是你若用了卫若兰,便别用卫老将军。陈也俊不错,可偏偏和那些勋贵们有关系,当个参将倒还可行。说起将领人选,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倒是可行。”胡济突然开口道。
贾珍知道胡济和李安都是暗卫,密探出身,手里的消息比他只多不少,只怕还有多少富贵权势人家见不得人的辛秘。“你可记得韩昌那人,当初他那篇策论可是把文渊帝气得下旨永不录取,不得入朝为官。”胡济笑眯眯地道,“他也傲气,便真的从此闲云野鹤,只专心当个私塾先生。”“韩昌,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可是那个文科,武科都得了头名的。”李安怔愣了片刻,很快反应过来,“如今他估摸着五十出头,年纪虽然大了点,若是没荒废那些功夫和学问,倒是可以一试。”
“听你们这么说的话,韩昌倒是可以一用,只是他到底没有经验。”贾珍想了想开口道。“只是能够用骑兵的,只怕也只有这个人了。伯希兄若是见了当年此人的策论,只怕也得拍案叫绝,我那些训练骑兵的法子还是从他的文章里得来的,可惜生不逢时。”李安叹息了一声,虽说文渊帝下令永不录用此人以及其子孙,可是当年此人的两篇的策论还是传了出来,他的父亲还特意抄录下来,只可惜当时这两篇文章连带着韩昌此人却多遭诽谤,讥笑,说他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种种不一。
李安在内阁商议的时候,把韩昌的名字奏了上去。“韩昌,朕有些印象。”因着文渊帝的那道圣旨,以及韩昌的那两篇策论,政和帝倒是真有些印象,当时他还有向自己的母亲讨教这件事情呢,想着早晚得见上这韩昌一面,只是后来便忘记了。
“那就不妨宣来一见。”政和帝沉吟片刻,他倒是没有把文渊帝那道圣旨放在心上,此一时,彼一时,若是韩昌真的是可用之人,他倒是真不介意启用此人。
韩昌年少经过那件事情之后,虽素来心性豁达,可终究难以放开此事,这身子便有些差了,如今年岁已大,将近六十,常常生病。不料,他却此时得了政和帝的敕令,叫他不由地有些吃惊。“父亲。”韩昌膝下唯有一子,如今侍奉于床前,见父亲神色难言困惑,有心劝慰。“不必说了,咱们入京面圣便是。”韩昌虽然寄情山水,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之人,听了不少关于政和帝的事情,心里对其倒有几分欣赏佩服,倘若他当年能遇上这么位君主的话。
贾珍等人作为天子近臣,倒是见到了韩昌,其虽然粗布长衫,头发已经有些花白,却仍不掩其风流之态,可想当年是何等丰神俊朗的人物,所说之话可谓字字珠玑,不过区区数言,便将天下大事说了个分明,倒叫众人不由惜叹一句可惜了。
政和帝对于韩昌十分欣赏,便想启用韩昌,韩昌听闻了政和帝的用意,便有些苦笑:“草民已经不中用了,虽有心却无力。若是圣上,草民倒可推荐一人。”韩昌叹了口气,跪了下来道。
“草民推荐草民之子韩遂。”韩昌此言一出,倒是把众人吓了一跳。“爱卿,你们的想法呢?”政和帝看向贾珍等人,“贾爱卿,你作为吏部尚书,便先说吧!”
“臣以为有句话说得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想来形容韩老先生极为贴切,圣上不妨可以召见韩遂考核一番,再做定夺。”贾珍上前开口道。“臣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