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原之意,亦代指掌控中原大地的国家,是华夏中原王朝的统称)
“辽东?”夏鸿升又是一怔:“高句丽!”
现下才贞观五年,李世民收复辽东,征伐高丽的想法竟然提前了这么多!
“不错!”李世民神色一肃,说道:“辽东之地,本为汉土,而后中原大乱,为高句丽趁机所据。今我大唐之军事,四海之内再无敌手,不但士卒精于作战,悍不畏死,更有良将无数。凭如今大唐军中之配备,孰能撼动?此时不收复辽东,全其国土,更待何时?难道要等朕老了,等那些能征善战的良将都去世?!华夏国土,纵是一寸,亦不可丢!”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李世民虽然武功高于文治,但是李世民也更加善于隐忍勃发。隐忍勃发,是唐太宗的一大优点,就好比******之耻,从李渊建唐就开始了,李世民隐忍之下,积攒力量,等待时机,最终猛然勃发,一举将其荡灭。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虽有收复辽东之意,但是考虑到唐初经过连年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要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可是如今,夏鸿升所带来种种变化,使大唐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和善于作战了。尤其是前段时间火器的出现,更加空前提高了李世民对于大唐军队的信心,于是,收复辽大,征伐高丽的念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不过,现在打高丽,是不是有些早?
早个屁!夏鸿升心底骂自己了一句。
华夏国土,纵是一寸,亦不可丢!
李世民的这句话,如同一根针一样刺进了夏鸿升的心中。
后世里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华夏多少土地。边界争端,东海纠纷,南海争端……去你妈的!
中国要发展,更要崛起,所以只能隐忍,只能暂尝委屈,只能暂充窝囊,只能搁置争议,只能共同开发。
但是!中国终有强硬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天,寸土都不能丢!中国,一点儿都不能少!
“臣明白了!”夏鸿升神色一凝,肃然说道:“国土所在,寸土必争!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臣向陛下保证,辽东必归,高句丽,必亡!”(未完待续。)
第667章 白骨京观()
虽然过了年,但天气却还未到回暖的时候。清晨起来的朱雀大街上,路人们还操手缩着脖子,免得被冷风灌入衣中,带走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一丝热气儿。
卖报的报童照旧已经出现在了街道各处,这俨然已经是长安城中街头的一道风景。
想知道近几日发生了何时,又或是想要知道哪里又有了哪些趣闻,亦或只是想要寻几篇美文欣赏,乃至于想要看看长安城里又有哪些店家有了甚子活动的人们,便照例停下脚步,顺手摸出几文钱,买来几份报纸,摊开从头版开始看起。有的驻足就看,有的边走边看,有的夹起报纸,等到了坊市,坐下来吃些早点的时候,边吃边看,又或者,带这应卯,之后工作之余再看。
不过,今日的报纸却似乎与平日里有些不大一样。
头版上,有一大半的地方,并非是平日里面那种议论朝政,或是朝廷借此公布什么政策的文字,而是一副画。
那副画,阴森诡谲的狠。
那是一座山,连亘着一片绵延不绝的山头。看报纸的人,起初看到这图画,还有些好奇。往日头版必然是同朝廷政务有关的文字,今日怎的变成图画了?带着这样的好奇,不禁又仔细看了下去。
这一看,却又大吃一惊。
那图中的山,乍一看便也只是山,可若是仔细一瞅,那山中却满是人骨!整座山,俨然却是由一个一个没了皮子与血肉的头骨,摆放而成的!干枯的头骨,空洞的头骨,令人毛骨悚然的头骨……所有的那些山,统统全都是由头骨堆积而成!
无论是谁,看到这幅图案,没有不大吃一惊的,没有不疑惑不解的。
所幸,那图案的下面,有一句转第二版的话,令人们赶紧将手中的报纸翻开到了第二版上面,想要看看究竟是何事。
“……余行商辽东,足至高句丽,见沿路沿江有山者,巍巍森然,阴气逼人。纵炎炎夏日亦觉酷寒,虽朗朗乾坤亦闻鬼哭。余多次途径此山,心中奇而怪矣。故寻人问之。乃傲然谓余曰:此虽我高句丽之山,却为汝汉人之所筑。余不解,其人道:前隋炀帝无道,三伐高句丽,死者百万,具收其头颅,筑为京观。余大惊,遂至山麓,但见风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绵延不绝,尽是我汉家儿郎之头颅,如今已成他乡之枯骨!余不禁恸哭涕零,呜呼,魂兮归来……”
一片文章,并无多少辞藻,也无从谈起绮丽,若只拿一片文章来看,固然算不得佳作。然其朴实之语,却更叫人悲从中来,义愤填膺。
那场怆痛太大了,伤口太深了,以至于一个朝代都埋葬在了从辽东传来的哭喊声中。时间还不远,人们还记得那段痛苦的回忆。
有人默默流出了眼泪,有人使劲撺住了拳头,有人咬进了牙关,有人溢满了仇恨——长安、洛阳、并州、扬州、晋阳、金陵、广州……但凡有夏鸿升所开设的报馆的地方,无数人隔着地域的千万里,却都流露出来了同样的神情。
当夏鸿升进入两仪殿的时候,正听见了一声凄凉的恸哭:“陛下,我汉家百万儿郎,如今成白骨京观,高句丽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高士廉手中紧攒着一张报纸伏地大哭,一旁许多人已是泪流满面,拳头死死的握着,连指关节都变得惨白。
有不少前朝的老臣,和当今的将军。
夏鸿升抬头看过去,与李世民的目光相接,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亦好似微微点了下头,随即便转过了目光,似乎没看见夏鸿升一样。
“陛下,请陛下下旨,老臣愿亲往辽东,令高句丽毁去京观,祭祀将士,迎战死辽东之儿郎归国入庙,不再做孤魂野鬼!”虞世南亦是泪流满面,向李世民呼喊道。
“两位老大人快快起来!”李世民令人赶紧过去扶起了他们:“二位老大人放心,朕既为天子,不会不给战死辽东的汉家儿郎们一个交代!”
说罢,李世民又抬起了头来,看向了夏鸿升,问道:“夏卿,朕记得清楚,自间谍营成立,汝就已然向高句丽派去了间谍,却,为何今日京观之事,才从一行商口中被朕所知道?!”
李世民的语气很是严厉,质问着夏鸿升。
“大唐初立,陛下初登大宝,有突厥强敌环伺,陛下要专心对付突厥。”夏鸿升平声静气的说道:“及至突厥既灭,我朝自武德年间至今,已然经历不少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休养生息,以恢复民力。故而,虽然间谍已经发现了京观,臣与间谍营众人虽然义愤填胸,恼怒至极,恨不能杀尽高句丽,却也终于忍住了,未曾告知于陛下。”
“为何!”李世民暴喝一声。
“隐忍是为了厚积,厚积是为了勃发。”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辽东,地广而人稀,宜垦荒地万万亩之多,绝不亚于中原之地。其地皆平原,覆黑土,肥沃又远超中原。其地更有我朝如今制作汽油、煤油、沥青等物所需之原料石油无数,铜铁矿煤亦无数。有言道: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辽东原为汉土,汉后中原大乱,高句丽趁机夺我辽东,占我土地,杀我百姓,以冲高句丽之民。然,辽东及高句丽皆被北方苦寒之地,一年之中寒冷过半,若无御寒之法,则中原人到了辽东便难以生存。高句丽便以此为天堑,因而无惧中原之兵。陛下,臣虽未曾告诉陛下京观之事,但却并未放松对高句丽之警惕。间谍营如今已经有将近百名人员遍布高句丽各地,早已以雅好山水为名,用重金收买各地官吏,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对高句丽的山川、城邑、风俗等等,悉得纤曲!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这些资料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大唐,整理后放到陛下面前。”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低头看着自己面前桌上铺开了一张报纸,那上面的图案中,那些森然的头骨,似乎隔着报纸,也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哭喊。(未完待续。)
第668章 挑拨高句丽()
最近的报纸上,总是会出现关于辽东的文章。有些是据古论今,考究辽东本为汉土的,有些是亲身经历,苦诉汉人在高句丽被虐待的,有些只是罗列了辽东的面积之大,耕地之多,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饶……
随着辽东被越来越多的提起,人们对于辽东也越来越加了解。
“百姓反映如何?”李世民对夏鸿升问道,这已经是夏鸿升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不知道多少次因为辽东的事情而被李世民召见入宫了。
夏鸿升摇了摇头:“还不够,仍需进一步的引导,继续加深民愤。”
“朝中亦有不少人仍旧在提醒朕,切不可犯与炀帝同样之错误,征伐高丽,使天下再陷入动乱。”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朕现在还缺乏足够的理由。”
“辽东本为汉土,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而国土所在,寸土必争。亦为中国复子弟之仇。陛下的理由已经很足够了,只是缺少一个能够令人无从反驳的出兵借口。”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方才的那些理由,是咱们大唐发动这一场战争的原因,但是却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对外的,更加直接的出兵借口。”
“不错啊。”李世民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高句丽虽然阴奉阳违,然自大唐以来,其表面上却将姿态放的极低。武德二年、四年,高句丽王高建武两次派遣使臣向我大唐献贡。武德五年,太上皇感念前隋因攻打高句丽,而死在高句丽的汉家儿郎,故去信约定高句丽人因故留在我大唐的,护送其归返高句丽,唐人因故留在高句丽的,亦须使其归唐。高建武搜寻留于高句丽汉人万余,以宾客之礼护其返归大唐。武德七年,太上皇命刑部尚书沈叔安前往高句丽,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派道士带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为其讲解道家经典。高建武亲自带领数千人每日自早及晚终日听讲。********曰左右言: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有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即为诏述朕此怀也。后来,多亏有侍中裴矩、中书侍郎温彦博劝曰: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对列星,理无降尊,俯同藩服。太上皇乃止。另外,武德九年,新罗、百济上书唐高祖,说高建武封闭道路,使他们不能入朝觐见,而且多次侵扰他们。唐高祖诏令员外散骑侍郎朱子奢持节前往调解。那高建武倒是个懂的隐忍的,立即上表谢罪。去年荡灭突厥,高建武又派使者前来庆贺,献上封域图。高句丽敌视大唐,朕心知肚明,但是高建武之作为,却又难以落下口实,叫朕抓住把柄。”
夏鸿升想了想,说道:“陛下可听说过高句丽国的莫离支渊太祚?”(注:高句丽当时尚未战败,也未入唐,是以尚未避讳李渊,因此仍作渊姓,而非泉姓。此后唐人为避李渊之讳,才将其改为泉太祚,其子渊盖苏文改作泉盖苏文。)
“此人?……”李世民看向了夏鸿升,问道。
“渊太祚乃是高句丽的莫离支,即相当于我朝执宰之位。高句丽朝堂分为两派,以南北而名。南方派支持高丽荣留王,即高建武,而北方,则便是以渊太祚为代表的军事力量。两个派系在高句丽朝堂进行党争,常有互相攻讦。渊太祚一直谋划着想要在自己身死之后,将莫离支的位置传给他自己的长子,颇受高句丽朝臣反感,南派亦破灭其多次计划。”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陛下可从此处入手,挑拨高句丽朝堂中的两派,使其内耗。”
“哦?”李世民眼中一亮。
“陛下,这渊太祚一家子可不是什么善与之辈。”夏鸿升对李世民继续说道:“此家族之人皆狠辣无情,心怀野心之徒,并尤擅军事,又执掌高句丽军政大权,故而对荣留王高建武威胁极大。但因其势大,高建武亦无法彻底消灭其族,只得扶持朝中南派之势,对抗渊氏家族。不过,渊太祚其人虽然凶狠毒辣,但是对高建武还算有些忠心,不会造反。不过,他那个长子渊盖苏文,却就不会这样了。一旦渊太祚身死,渊氏家族必遭打压,而一旦遭受打压,渊盖苏文此人必反。此人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更甚其父,若他一反,高建武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