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传万界-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处斜对着对面皇榜,在这里能看到下方参考学子。
考试不但要看文章,更要看命。
他闲暇时分过来这里,就是为了一观下方众人的气运。
当然,通玄其实知道,如今科考,较之前朝不同。
考官个人论断,能决定的范畴越来越少,尤其是引入评分制度之后,更是如此。
算术一科,都有标准答案,只需勤学苦练,大体上常人也能拿个六七十分。
至于语文,考核的也不难,只要能熟练掌握大部分常用词语,能遣词造句就可过关。
类似的考试科目,都有相应参考书目,由蜀王官署亲自刊印,在各地书店发售,并不存在特意为难。
如是这般考试,时运的因素就大大减少,而真才实干,就越发重要。
“不取诗书文章,只取庶务算术才干,将来这科考,出来吧的都是吏员啊!”
他叹息着。
“吏员不好吗?那些官老爷哪个是能做事的?还不是养着大堆幕僚?”
玄清笑了出声:
“这科考已经不是文人的天下了,也不取官员,只授予学历。”
“有了学历之后,想要进公门,还得参与公务考试,合格后还是得从最低的不入流公职做起。”
“以我来看,这倒是良策,与其养着一帮只会高谈阔论的名士,反倒不如直接考核庶务之吏。”
“省得浪费国家禄米·······”
说到这里,玄清眼前一亮,指着下方贾环,道:
“师兄,那不是贾府的贾环吗?”
“几日不见,他怎么成了炼气士?”
通玄伸头一瞧,果然见到下方一个青衣小子,撑着纸伞,挤在外面,就在望着皇榜。
虽然天色已经很暗,但是他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没办法········贾环是王上特意关注的,被玄君选中的棋子。
他本人参考的考试名额,还是他帮忙办理的。
如若不然,那贾环背着贾府,下场参考,岂能不惊动贾政?
贾环本人倒是不察,毕竟他不知道此时科考需要多人联名作保,还真以为区区一个大燕五品侍郎的名帖就能在蜀王治下混到一个名额。
记得当时遥遥一观,此人身上不过有着赤气,本命也不过淡红。
只是多日不见,如今再看着贾环,却见他身上已经多出了一层循环往复,好似活物一般流动的白气。
这不是寻常人能有的气运,必然是修习有法门在身。
当下就想到王上曾经提及过的玄君七章秘经,口中淡淡应着:
“此子是王上属意之人,此事我稍后会回复王上。”
第七十四章贤德()
重门叠院之中,假山花池、亭台水榭,遍布左右。
蜀王宫中,新近修缮出一处宫殿,供那位据说闭关数月为王上祈福的王妃小憩。
殿门半遮半掩,香帐支起,美人穿着绮罗裙,倚在绣塌上,慢慢绣着一副水墨丹青。
数位女官在旁服饰,临近有几个妃子,梳着淡妆,在旁陪着,说些闲话。
宫廷之中,自成一套小社会。
从王妃,到有品级的妃嫔,其下低一些的美人、才人,等级不一。
共设王妃一名,王贵妃一名,四正妃三名,嫔六人,美人十二,才人三十六,其下没品级的女子若干。
除此之外,还有各处采买、匠作、成衣各部,都有宦官、女官,各有品级、制度。
王妃在其中执掌金印,权柄最大,许许多多与内廷有关的事务,都得她过问之后才能允许。
甚至于,假如如今还有王贵妃的话,也得听命于她。
幸而之前宫廷变故,如今除了王妃之外,已经再无正经有牌面的妃嫔了。
前不久新进的秀女,即便混得最好的那些,也不过是因家世背景,得了才人的封号。
别的,都不过是女官罢了。
女官,可不见得一定能亲近蜀王,或许到了时日就放出宫外。
地位天差地别,导致这几位女子,在王妃面前都是战战兢兢,处处小心,唯恐得罪。
小哀微微垂下眼帘。
只是初见时,她就已一眼辨认出,眼前这位贾元春,已经怀有身孕。
龙气有感,丝丝金黄之气,在腹中接成一片,透出丝丝光明。
只是暂时不知是男是女不过,看这气象,或许能引得大贤托生。
看似随意,她开口问道:
“贾美人族中可是金陵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
贾元春小心地描着绣花印子,听到这话,忙放下针线,笑着应道:
“正是,妾身家中本身金陵贾家,不过只是荣、宁两主枝迁移到成都,祖宅还在那边,由一些族老和旁系看着。”
很多人或许低估了贾家,看过了红楼梦的小哀却绝不会。
尤其是如今身处世界之后,她也有费心了解天下局势。
贾家,固然在此时乱世之中稍显颓势,但绝对依然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名门。
所谓颓势,也只是近些年,相较于同一圈子内部的权贵而言,显得败落。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史、王、薛四家,四家是以贾府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他们势力庞大,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虽说四大家族不是那种威震九州,连皇帝都得怕三分的超级大家族。但是影响力绝对远远超出金陵一地。
四家当中最有权势的是贾家,贾府乃国公府,袭了三代。
虽说如今大燕已经走到末路,但毕竟蜀王还没有真正一统天下,这等前朝顶级权贵的影响力,依旧残存不少。
贾家已经延续有百年之久,虽然已经没有当年掌握兵权的赫赫雄风,但是仍然世袭着将军之位,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后世高官差不多的这等影响力。
当然,如今大燕王命不出皇城,这些前朝官职,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重要的是,这百余年下来,四大家族一度依靠联姻、提拔、施恩、威逼利诱,在整个大燕境内,都有许多人脉旧部。
而这些,一时半会儿,是不太可能全部消失的。
安抚好这些前朝权贵,是有利于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招降纳叛。
哪怕只是多写几封书信,游说一二旧识投诚,不定就能多得几处郡县,或者带来一些情报总体而言,这些顶级权贵是值得拉拢的。
眼下处于微妙的时机,蜀军来年开春之后,肯定是要下江南的。
江南那边,却正好是金陵四大家族的自留地。
贾敏更是许配给林如海。
如海是什么人?科考第三,一榜探花郎,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
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巡盐御史是又有权又有财。
这下来,全国的盐商差不多都得瞧着贾家的脸色行事。
贾家先祖当年威震九州,肯定也有许多有权有势的世交亲友。
不然贾政怎么一句话,贾雨村连调查背景也不用,就直接升任知府了,还节节高升。
由此看来贾家在商界有一点影响力,政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否则,就不会犯事几两银子轻轻搞定,就不会有不少人积极献殷勤。
当然,随着天下局势风云变化,这些年,大燕人心渐去,天下人大多视蜀王为未来新朝开朝之祖。
贾家在官场和商场的人脉关系,也大不如前。
所以才有了贾府进成都,元春进宫之事,其目的实在是太明显了无非就是趁着贾府昔日余荫尚在时,让元春入宫,巩固贾家权势地位。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步妙棋
小哀心中有数。
哪怕仅仅是出于拉拢前朝勋贵,千金买马骨,林正阳也会纳元春为妃,以显自家宽厚。
莫看贾家如今没有子弟在军中,就以为勋贵们不跟他们来往。
这个前朝勋贵圈子,实则是很封闭的。
贾家的动向,就像是一个风向标。
如不能在此时安置好了,接下来争取那些依旧在各地掌握军权的前朝勋贵,就不大容易了。
比如扬州,其实依旧有名义上臣服老吴侯,但是实际上听调不听宣,有部分自主权的节度使。
他们祖上都是将门,如同曾经的文阳府王遵之一般,都是掌握一郡一府之地的节度使,其实有小半都是勋贵。
如果能通过贾家跟他们牵上关系,许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
是以,即便是为了这些切实的利益,贾元春,也注定封妃!
因为,林正阳要用到贾家!
哪怕没有元春,也有迎春、探春、惜春,这都没有,那也会有史湘云,薛宝钗,王熙凤等等
总之四大家族必然有适龄女子进宫封妃。
小哀倒是没有对此事发表异议。
因为在此也算不得出轨。
毕竟这是承付原本蜀王李成业夫妇的因果,借用人家的身份,自然要承担相应义务。
比如留下李家血脉蜀王妃前身倒是有给李成业留下一儿一女,只是她看着心烦,倒也没有太过亲近,看过几次也就算了。
“今日王上曾嘱托过,要给元春妹妹封妃。”
小哀似笑非笑地倚着绣塌,轻启朱唇:
“封号贤德!”
贾元春面色顿时好看起来。
正妃之中,以贤良淑德四正妃封号为贵,其次就是别的杂号,但封号大多都是单字。
双字封号,先天就低了一等,这也就是罢了偏偏贤德二字是何意?
外人不晓得,她们宫廷之中女子,谁不知道这妃嫔等级制度?
这贤德妃闻所未闻,不伦不类,听起来就说不出的古怪。
再者,她一人占了贤德两字。
日后如是有贤德二妃上位,岂不是就要视其为死敌?
也难怪她面色难看。
第七十五章补天()
“封妃之后,照例该当回门省亲,妹妹如今可召贾老太太入宫商议,敕造省亲别院,没得失了体面。”
不再理会这些表面笑嘻嘻,背地插刀子的塑料姐妹,小哀直接拿出正宫的威严,将她们一一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日,凤藻宫中,新晋的贤德妃娘娘,就递了牌子,召了贾府超等诰命,国公夫人贾老太太,商议了整整两个时辰。
元春省亲之事,正式提上日程。
········
“这么说,贾环连过三场考试,次次头名?”
插着梅花的净瓶遮挡后,一方红木书桌后,穿着一袭锦帽貂裘的林正阳,正埋头批复着案牍。
身边一名其貌不扬的宦官,躬身侍候着。
“是,贾环中了三次头名,六科都是满分,总分满分。”
这名面白无须的老宦官,就是如今西厂的厂督。
东厂多负责拿人,西厂多负责刺探。
这一科前后,牵扯到数万学子前程,是以从一开始,林正阳麾下各大谍报机关,就开足马力运转,监督不法。
尤其是每一个主考官的动向,以及试题的保密性。
眼下就是西厂汇报的时机。
“嗯,确认没有舞弊吗?”
那宦官笑了笑:
“回王上,这贾环是您亲自叮嘱要关注的贾家之人,奴婢等怎敢怠慢?”
“早就盯得死死地,至少,那科场之上,绝无可能舞弊。”
“至少有五个番子,轮流从不同角度盯着他,亲眼见着他答题敏捷,冠绝全场!”
“嗯,那就好·······”
随口回应了一句,林正阳吩咐道:
“给我传咒禁司通玄,他等了也有一会儿了,你先去吧。”
过了一会儿,通玄踏步上前而来,当先拜下:
“王上。”
“爱卿请坐。”
顺势坐下,通玄开始回报这段时日咒禁司的事务:
“最近数月,已在各地敕造十二座玄君庙,并核查正祀三十六处,捣毁淫祀六十五处,都已登记造册。”
“嗯,淫祀确实要严加打击,这是国策。”
林正阳点点头,又问道:
“江南那边,调查得如何?”
“借着贾家的船队,我们咒禁司跟着十三司、锦衣卫的人下了扬州,已经秘密探查过四大家族祖坟所在,并江南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家祖宅。”
“结果如何?”
林正阳坐直了身躯,将手中朱笔搁置在一旁一个陶瓷笔架上。
通玄面色严肃了起来:
“王上,金陵却有王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