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传万界-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仙只是将成道者,在人间长生,虽能逍遥,却有劫数,这里却不需去说。

    总之,没有跟脚的门派,也是不能长久的。

    “你俩混说些什么呢?”

    许长龄呵斥道:

    “这话也是你们能随便讲的?万一传了出去,置本门于何地?”

    “有些话,只能做,不能说·····我往日怎么教你们的!”

    “还不快把法坛布置好!”

    许长龄心下有些不平静。

    要说这天下争龙,非成就死,即便侥幸成功,也难有善终。

    昔日他师傅师伯就死在面前,看似是被蜀军逼死,但别人不知,他岂会不知,他们其实是死于气数反噬之下?

    若非气数反噬,两位真人,岂会无有神通法术,脱身之法?

    只是那龙气何等磅礴,哪怕只是一点反噬,也不是凡人区区数十年辛苦转化灵机练就的法力可敌。

    因而任何法术,都解不了那等困局。

    只能生生受死,主动拦下孽报,以免牵连门人、道脉本身。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可能真的拦下所有反噬,依旧有半数被门派本身承担,连累整体气数下降,甚至惊动上界祖师········

    这争龙之险,就是如此,步步惊心呐!

    门中将两位真人舍出,不可能是存了坏心·······因为前掌门本身也因为此次争龙事败,遭了天谴,道行尽废,直至他下山之时也只恢复了十之一二·········这还是有,数位参与演算天机的地仙前辈,一同承担。

    即便如此,到底意难平······

    毕竟死的是他亲近之人。

    他自幼就跟随师傅,也常受二位师伯照顾,如同父辈一般。

    直接的仇人,就是汉帝了。

    然而眼下,他却不能不助此人。

    造化之妙,无过于此。

    “对修士来说,这些都是淡漠,太过执着,反成心魔。”

    他这么告诉自己。

    “要证天仙,须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满而行足,方能一举证得天仙之位,却不是闭门苦修可证。”

    “君不见,闭门修炼,斋居千年,连转三世,终究不过止步地仙者,十之八九。”

    “无有大行,无有大功,岂敢与天地并辉,而日月齐寿?”

    事实上,作为门中出过天仙的大派,许长龄比许多旁门弟子更知晓其中关窍。

    许多旁门散修,学究天人,也堪称一代宗师,但就是始终炼不成纯阳之神,就是缺了这一份入世之功。

    任凭你才情再高,智慧再深,不入这尘世之中打滚,积累功行,这一步始终难以跨越。

    哪怕取巧,靠着数世积累,炼成纯阳,也是堪堪过关,根基却很浅薄。

    这种天仙,稍稍遇到些事情,就可能再生变故,退转境界,不复纯阳。

    要想飞升天阙,还得花着水磨工夫,打磨道行,待得火候纯足之后,才有望飞升。

    这是许多旁门、散绣之中天仙的路数。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门中不缺资源,却还是执着于入世争龙的缘故。

    无他,就是为了这一份功业。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想要超脱,先要入世。

    是以每逢数十年,总有道脉弟子在外指点江山,替人消灾解难,收取供养,也获得一些气数·······大多数时候,牵扯的不过是一家一姓的兴衰,少数是一些官员前程运势,风险不多,回报也小,胜在水滴石穿。

    事实上,真正入世争龙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把握做的。

    即便是大派,有时也只愿派出低辈的弟子,不敢真让修为高深的真人出面。

    “只是这样一来······对入世争龙的弟子,何其不公?他们牵扯因果甚多,最终几人能有善终?师门再大的恩典,也终究要消磨了。”

    “若非本门不是如此,我都要生出怨望了!”

    许长龄并没有什么抱怨的,因为大雪山一派向来很有人情味。

    门中争龙,遭遇反噬,都是师长主动拦下孽报,不曾将这些小辈弟子推出去挡灾。

第一百一十二章() 
法坛布置了两个多时辰。

    不久,云开雾散,阳光和煦。

    诸人心中都是有所触动,似有欢欣。

    许长龄功行渐长,更是感应深刻。

    “此行必将顺利!”

    无来由地,他深深地确信了此事。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着龟,动乎四体。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斯人有至诚,而可以前知”

    在他不自知的情况下,隐隐似乎把握住了天机变化的一二分脉络。

    心下明悟。

    “汉帝果然是大势已成,如今天命运转,都已偏向于他了”

    “也是,他如今雄踞五州,即将一统南方,已经是蛟龙之中的巅峰,较之真龙仅有一线之隔,取得天下的机会最大,因而此时运数也最旺!”

    “我今日之举动,虽然汉帝本身未必知晓,但龙气有灵,却本能在争夺天机,扭转一些因素,使其有利于自己这时吴侯龙气必然厌弃于我,而汉帝龙气必然相助于我!”

    “闻香教支持甄宝玉出海建国,少不了需要与汉帝打交道,此刻势必要与汉帝龙气一同夹击吴侯,如此甄家龙脉至少也不会阻拦于我至少在临安不必担心闻香教打扰。”

    “至于别的道派敢参与争龙的,都是有眼色的,这时还站在吴侯那处,实为不智之举!料想也不会有人来破坏法坛,那就直接牵扯进龙气之争了!”

    吉时已至。

    华池之上,水汽蒸腾,好似下方有温泉上涌。

    看似寻常,在修法之人眼中,这就是龙眼所在。

    只是龙穴分成两处,两峰相对,各有一处。

    不过这次只需要用到一处。

    “此地龙气清正,不适合王者,却是上佳的修行之地,立派于此,数十年下来,也是一方大派。”

    “可惜不知何故,自浮玉山道脉衰败以来,就再无人在此建观,也不知到底为何或许是有别的缘故?”

    许长龄还是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旋即又转念一想:

    “天下灵机深厚之处不少,但能长久占据福地的道派,哪家不是天仙大能的道统?”

    “他们缺的不是寻常道法,不是道场,而是直指天仙的大道法门!”

    “更何况,此地地脉气数再多,又岂能与人道气数相比?相必之所以此地久久不曾被人占据,也有这个缘故吧!”

    “小门小派,不敢在此立足,大门大派,却不缺一处福地道场,要娶气数,直接去人世中取即可。”

    周围礼乐渐成,许长龄不再多想。

    上前恭敬地礼拜祖师,并四方神圣,念诵真言,缓缓踏步。

    随后,一行道人上前,依次将准备好的法器,投入华池之中。

    外面乐器不断响起,如空山丝竹,又如天音迎鸾。

    随着仪式进行,渐渐就有一道精纯的龙气,丝丝缕缕,如烟如雾一般,郁郁青青,凝儿不散,飘上空中,如同狼烟一般。

    许长龄取出早已雕刻备好的一方古朴玉印,那是浮玉山道派当年占地建派时,用秘法炼就,可主持此地地脉之气。

    只是千百载后,门派凋零,四散零落,其中一支就带着此印以及道法投入本门。

    因此得了此印,可以用在此时。

    当下默祈片刻,按秘法操纵。

    片刻之后,玉印通体放出赤色、金色、青色三种灵光。

    原本带着青白二色的玉印表面,浮现出道道游龙,看着不像是蛟龙,倒像是螭龙。

    许长龄不敢怠慢,这玉印每时每刻都在消耗他的法力,他彬彬坚持多久。

    当即掐诀念咒,那空中青气,好似不甘不愿一般,缓缓靠近,慢慢注入其中。

    尽管龙气本身所化苍龙,稍稍有些不愿,但看得出来,数千年前浮玉山的布置尚未失效,龙气本身依旧是化作深青色的云气,被玉印收纳。

    “此气虽收了,但要我直接白送给汉帝,我却是不愿的。”

    许长龄捧着绽放光华的玉印,心中想着:

    “最多临时加持一阵,助他度过此关,过了还是得收回的。”

    按照秘法行事,这等临时加持额外气运,形成质的差距,使得另一方气运遭受压制,并不算难。

    只是过后,他这份气运因为到底属于外来者,一旦他这边掐掉源头,不再供应,就会缓缓回落。

    玉印,只是个操纵龙气的枢纽。

    经过浮玉山刀面原先打入地脉之中的布置,可以操纵气运,进行种种操作。

    许长龄当即对着玉印默默祈愿。

    不久,天象即有变化。

    此时,蜀地一处道观。

    道人正在观中送走一位香客,忽然眼前一亮,白昼星现。

    这道人眼前一凝,定神去看这等奇景。

    然而周围香客、道童,却都对天边异象视而不见。

    非是道行抵达一定层次,且在观星、望气之术方面造诣不浅者,都不能直接察觉此异象,仅能有所感应,却看不真切。

    “白日星现?这是天兆?”

    道人喃喃自语着。

    天空露出星斗,分成东西两方阵营。

    西方有数百颗明星,拱卫着中央一道深紫色大星,环绕着大团浓郁紫光,光华炽烈、刺眼,几乎要将太阳都压下去。

    东方仅有数十颗星辰,一颗光华暗淡的大星,显得摇摇欲坠。

    星空之上,两方星群,彼此争斗,相互之间,射出道道光华,彼此击打、碰撞,隐隐有啸鸣之声。

    就在此时,一道清光冲天,连接在西方紫星之上。

    西方星辰,齐齐大亮,并且越来越亮,光芒几乎要连成一片。

    东方星辰,却渐渐变暗,光华都被掩盖,中央大星更是不断颤动,闪烁不定,几乎就要坠落下去。

    这等情况,明显意味着西方气运之争胜出,而东方受到压制。

    在此大战之前,就显此兆,接下来,说明西方将极大克制东方。

    “气运克制之局,到此已成。”

    这道人看着异象渐渐隐去,喃喃自语着:

第一百一十三章半日(上)() 
水面上,数十艘舰船,张开风帆,遮盖视野。

    一眼望去,尽是大船。

    林正阳站在水上高台,观看战况。

    高台有三层,自上而下,遥遥可见数十艘大船,其中往来奔走水军,都是历历在目。

    只见所有大船之上,都加了数层铁皮,覆盖了重要位置,唤作铁甲舰。

    此时船只,都是木质,纯粹铁甲舰尚未出现。

    再者此时钢铁产量也未必撑得起。

    即便只是加了铁皮,这等铁甲舰却也能在水战之中占据优势。

    除此之外,还有些旧船,临时征用,未曾来得及加装铁皮。

    只是草草修缮过。

    大体上,不影响战力。

    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隐隐地,还能听到水军将士喊着号子,船头有传令兵不断打着各色旗帜,传达命令。

    林正阳身边跟着亲兵,凝望着水军开船。

    目光投向远处。

    先头的数条铁甲舰,已经与打着吴国旗号的船只交错相对。

    一条铁甲舰当先错过一船,旋而以船身覆盖铁甲之处,狠狠撞了上去。

    “哗啦”,好似听到这样的声音,就见那条大船,被狠狠划出一个大豁口。

    铁甲舰在水面之下布置有机关,专门用于这等撞击之用。

    之间水面上顿时起了许多气泡,江水倒灌入船舱。

    那船只眼见地就停了下来,缓缓下沉。

    这时候,数条铁甲舰,纷纷如法炮制,逮住一条敌舰就是猛撞。

    或用船头,或用船身,正巧此时来了一阵顺风,敌方转向不得,纷纷中招。

    只是一会儿,就有五六艘敌舰中招进水。

    随后不过数十息,就明显地下沉了一大截。

    有水军就弃船而逃,不多时,江面上就多了许多潜水者。

    林正阳凝神望去。

    只见这一场旗开得胜,空中丝丝黑红色军气凝聚,属于汉军的军气越发浓郁,而敌方军气溃散了少许。

    随着战事推移,战死者的血气,散入空中,透着黑红。

    战争本质就是血与火。

    因而军气这种气运必须染血方能养成。

    每战击杀敌军,都在掠夺其血气、性命,养炼此气。

    越是大胜,越是如此。

    接着,吴军水师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