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传万界-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伐山破庙,打杀野神,奴役土地,驱使城隍,褫夺阴司之权,随意祭炼阴魂,自然获罪于天,为鬼神所嫉恨,而神道视我等为敌!”

    “各家道脉,前辈仙人,法身下降冥土,攻破鬼城,逼迫鬼王,私建道场福地,豢养百万阴魂,掠夺冥土宝材,以成各家福地,更是公然挑衅冥土阴司,褫夺权柄,那诸殿冥神,早有亡我道门之心,只是仍有忌惮,不敢轻动罢了……”

    “嘿!”

    他哂笑着,仰天长啸:

    “道门兴起,废弃古法,道法大兴,却似繁花盛锦,暗地里,恰如烈火烹油!”

    “只待一朝天机发动,顿时天翻地覆,杀得血流成河……以还天地正朔,昊阳正统!”

    李师兄,双目闪烁,带着冷光,直直盯着师弟。

    那师弟已经被这番话吓得魂不附体,软倒在河岸上,浑身哆嗦着,向后退着,手指着他,道:

    “你,你……你竟然是……昊阳余孽!”

    “余孽?”

    李师兄冷冷一笑,面如寒霜,再无半点温情。

    “我等本是天地正统,如何称之余孽?”

    剑光一闪,那师弟双手捂着喉咙,指缝间却不断渗出血液。

    “赫赫……”

    好似漏风的风箱一般,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的双眸渐渐失去了神采。

    李师兄一直默默凝望着他,直到确认他彻底失去生机。

    “师弟,不要怨我,我原也不知道,竟会这么巧。”

    剑光再卷,搅碎了正欲遁出的一点灵光。

    叹息着,李师兄方才自怀中取出另一份玉符,温润滑腻的白玉上,正指出一道光线。

    他面有悲意,旋即却又坚定下来:

    “玉符有应,定与道祖有关,算算时日,也到了道祖归来时日。我脉祖师本是昊阳门人,背负血仇,改名换姓,潜伏此地,伺机接应……今日之事,却不能因我暴露。”

    略一思忖,他又取出一道飞剑传信之符,默默存神片刻,将自家神意附着其上,随即一道白虹刺破长空,排开道道气浪,直入云霄而去。

    “师门之中,早不是千年之前,如今外来之人太多,不是人人都与我一心,我须得小心谨慎才是!”

第五章纯正仙侠() 
入夜,林正阳点燃火烛,在静室内读书。

    静室不大,约莫五十多平方,布置得极雅致。

    里面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满满的道书经典。

    墙上挂着一幅水墨丹青画,画中仅有一片竹林,挺直不拔。

    窗下是一方书桌,并文凡四宝,

    空气里,轻轻嗅着,还有一种沉浸许久的墨香。

    “这等待遇,并非人人能有。”

    心下明悟,这显然是因自己之前多年的表现而得来待遇。

    此生降生之后,自幼失怙,对外表现得则是内向寡言,喜好读书,于道书科仪经典无不研读默记,曾多次在家学中表现出色。

    是以,尽管内向了些,族里还是视为可造之材,在这临考之前,预备了静室。

    并没有遇见那些捧高踩低的下人,或者是刻意使坏的同族子弟。

    林家上下自有一套还算公允的规矩。

    林正阳平素向来低调,少有参与什么诗会、文会,也不去交际、经营······即使他愿意,一则也是没钱,二则也做不到。

    林家这种家教良好的大门大户,对自家子弟的看护相当严格,莫说去烟花之地饮宴达旦,即使是晚归半刻,也有专人备录,以备查看。

    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存在的!

    先乖乖在族里自家开设的家学里,老老实实读书去!

    万般皆下品,唯有真仙高!

    在这样一个存在真仙、大妖、神祇的世间,无论将来怎样,总是得先背熟基本的经典,方才才有了进身之阶。

    尤其是少年人,正是好时光,不去埋头苦读道门经典,想鲜衣怒马,遛狗斗鸡?

    白日做梦!

    哪来的银钱?

    族里每人的待遇都是有限的。

    未成年的族中子弟,肯进学,够勤勉的,都吃住在族里,不必花钱。

    每月有一些进项,大约能有一两百钱。

    除此之外,每季,都有自家的成衣铺子量身定做新衣。

    另外一些杂项用度,都是有数的。

    包括你屋中的家具,每一件,什么成色、用料都记录在案,哪怕打碎一件普通的陶瓷碗,都必须要报备,注明原因。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一点是,未成年的族中子弟,几乎是没有私产的。

    成年之前,都是族里供应,成年之后,就得反馈族里。

    这就是规矩。

    也是一个大族能维系的根基。

    那些纨绔子弟,其实一般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或是骤然暴富、底蕴浅薄的土豪,向来都是不为人看中的。

    林家子弟对外交游,也会选择同样家风不错的大家子弟。

    纨绔子弟,与大家子弟,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不同圈子,

    在林家之中,如果连林正阳这种向来低调,很少出门的族中子弟,都能遇到那种打脸的糟心事情,那只能说明这家族上下已经烂透了,也别指望能有前途了。

    而这些,但凡有点底蕴的家族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世上多有脑残,但一个脑残的家族是不可能延续太久的。

    林家也是大族,上下一千五六百口人,有过的贫寒的,也有富贵显达的,但往年都没有断炊,时而也有衣物、口粮发下,给予接济,不至于真的过不下去。

    虽说分出了主脉旁支,但相对来说还是都能一碗水端平。

    这数百年间,主脉旁支各有起落、兴衰,但总体上,全族之力,是有所进步的。

    以他本人所知,就有三位实权郡守,前后出过十几位举人、上百位秀才,甚至据说还有一位族中前辈,生前为官,素有民望,死后得荫,入职城隍府中,得文吏之职。

    这就是能延续百年之上的大族生存之道,其内自成一套体制,能保证这个家族延续、发展、壮大。

    这些想法,仅仅只是一念之间,就在心头转过。

    随即,林正阳踱至书架前,抽出一册,翻看起来。

    是经常翻阅的普通经义,然而书册夹缝里,却有前人批注,用朱笔细细圈点,针对揣摩。

    略微翻了翻,大多都无甚新意,只是偶尔有些观点,令人眼前一亮。

    翻阅一遍之后,闭目回味,大致上,当初批注之人水准已然心中有数。

    “应该是与我此时相差不大,都是自五六岁开始,研习至少十年经义水准,这应该不难取得童生。”

    童生试,主考经义熟悉程度,分为初覆、二覆,以及三覆。

    每场考完,都张贴榜单,圈内都是取中。

    往年初覆时能有两千余人,二覆仅余下二百,到得三覆之后,最终童生功名只取二十名。

    初覆是贴题,自各家经典中摘出几句,须得填上上下几句,凑成整段。

    这一段并无难事,无非熟记硬背而已。

    仅此一关,财力不足之人,就得为了抄录经典,不得不费些心思。

    二覆别出心裁,考校道门起源,须得熟记近两万年间大事,但也不出经典范畴。

    一般来说,学子需得描述历史人物生平大事,生卒年月,以及一生功过得失。

    这一关其实说来是考校的对道门先烈的了解,较有难度。

    不过多次考试之后,再无新意,只需背熟特定史册,言之有物,不难过关。

    三覆,就是论述了,这一关出题不难,只要有一篇文章即可。

    这一关看的,是道韵,辞藻、文气、才气都在其次。

    事先背诵华章,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考场自有玄妙之法,令你下笔无字,只有原创篇章,沾染自家道韵,才能落笔有墨。

    千百年间,这道经科考试,早已为人揣摩透了,只是这三覆当真是难以作假。

    或者说作假成本高昂至不可思议,用在区区童生试,就未免不值得了。

    “道法显圣之世,科考舞弊,不说几无可能,但事后追查,根本无从遮掩,多的是能回溯光阴,重现场景之术,要不是事先族中讲述了其中关窍,我说不定真会默写几篇传世名篇,来个一鸣惊人呢!”

    传世名篇,自凝真种,一鸣惊人,固然事后免不了被各种追查,但是自诩有一件灵宝镇压,百无禁忌的林正阳,自然是有底气的。

    只是现在看来,还是得要低调。

    “太过出众,容易被潜藏民间的妖族盯上······历来都有过于出色,而又急于出头的寒门子弟,不知其中关窍,早早显现了天分,于是当场就被妖族死士袭杀······真正懂得保身之道的世家大族子弟,反而在此时并不如何显眼,因而能活得更久。”

    “唉······这些关窍,都是讲究,没有人点破,一头撞上去,真是步步惊心,难怪这些年越发少见有寒门出身的举人了。”

    不知道多少崭露头角的寒门子弟,就因为情报上的不对称,白白陷入一个个“陷阱”之中,葬送了一家性命。

    好在举人之后,待遇总算不一样了。

    就算出身寒门,到这地步,也是受得重视,不会轻易被人害了去。

    只是······仅仅只是一次童生试,就有这么多艰难险阻,那后续的郡试、省试呢?

    能存活至此时的寒门士子,又能有多少?

    这条登天大道之上,步步都是刀光斧影,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了。

    “呼——幸好此世不是唯气运论的修仙世界,不然当真是更加难熬!”

    这十几年来,他也不是白过,虽说强自按捺住,不曾修法,但久久积蓄道性,身怀道韵,自也揣摩体会出了几分,加上零零碎碎看些杂书,多少判断出此世是相对纯粹的元炁造化世界,就连这自凝真种,看似是心性悟道流,其实根子上还是不折不扣的经典元气造化。

    “所谓自凝真种,看似只要明心见性,心性到了就能成就,跟那些悟道流一个路数,其实只是流于表面。”

    他在静室里静静想着。

    “实际上,这仅仅只是一个引子,一朝见得自家本性,生出向道之心,这一念之间,心气炽烈,犹如火光,转瞬即逝,便是药引。”

    “这心光发生,常人偶尔也能有,但转瞬即逝,兼之过于渺小,好比萤火之光,根本无济于事。”

    “熟读道经,揣摩道意,久久道性自生,这等人神请慧明,一朝心光发生,好比烛火之光,这心气浓烈何止十倍?就能引动外界灵机,倒灌入体,裹挟心气之火,将这过往所揣摩道意,一并烧了进去,煅烧成一枚明灿灿、光皎洁的真种,自此踏上道途。”

    “那心火即药引,见得本性,心光发生,即此气生发,牵引灵机所致。”

    “外界灵机是大药,心中之气是真火,而自家揣摩所得道意则成了辅料,最终如同炼丹一般,煅烧出一枚丹种,并非金丹,却也是成道种子。”

    “如若外界灵机不足,或是心火不旺,这自凝真种,也就成了水中捞月。”

    “果然,这还是一个难得纯正的唯物主义炁造万物论世界!”

    “什么悟道流,什么气运流,什么心性流,全给我一边呆着去!”

    “这个世界,要想成就,就得靠海量资源堆砌!”

第六章缘法已至() 
“历经万载,各地洞天福地早已有主,供应眼下道门诸仙也还充足,可天下之大,如今修行中人何止百万?总有入不敷出之日。”

    “后来者越是前进,会发觉前路越是狭窄……大道本就非是坦途,何况早有先行者。”

    “说来说去,到底逃不过一个争字!”

    可惜,这个世界格局已经渐渐趋于稳定。

    上万载下来,基本形成了道脉瓜分割据中原,而大夏王朝处理庶务的,实则沦为傀儡的中原形势。

    除此之外,各处还有妖部扎根,效仿人族,传承教育,几乎已经是另一种文明,双方经常大战小战,摩擦不断。

    每年诞生的大量低阶修士,就有相当数量加入军方,参与战事。

    修士之外,就是神道。

    神道自称体系,各家道脉千百年间一直执着于向其中掺沙子,可惜成功者寥寥无几,多半只是些毛神,成气候的伯爵一级甚是少见,在往上,公侯之级,更是妄想。

    神道稳稳占据天地一极,还有天宫,其内自成一界。

    冥土之中,鬼神多无统属,相较于人间地祇,冥土鬼神各自要低半级到一级,不过传闻幽冥深处也有君侯乃至于帝君一级冥君天子。

    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