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破系统,还真是一点空子都不让他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躺在他手中的盘,多半也是自动降解材料做的,拷完数据就自动分解什么的。
就和上次装着小艾的盘如出一辙……
第181章 带你去见个人()
将盘插在了电脑上,不出陆舟的意料,庞大的数据流以超越笔记本读写上限的速度,迅速在电脑的硬盘中抢滩登陆。
内置风扇呜呜直响,主板的位置热的发烫,陆舟很淡定地等待了五分钟左右,听着那渐渐平复的风扇声,判断这玩意儿应该是结束了。
也正如他所预料的,完成使命的盘化作了黑色的粉尘,如同被风吹平的沙丘一样消失了。
看着空荡荡的sb接口,陆舟正准备点开硬盘,看看扫描枪究竟扫到了些什么,结果手才刚摸到鼠标,一连串的对话框便从桌面的右下角弹了出来。
【主人!qaq】
【你要杀了小艾吗?qaq】
看着屏幕中弹出来的对话框,陆舟愣了下,打字问道:【你……这是咋了?】
小艾:【您看硬盘空间!qaq】
不用等陆舟去摸鼠标了,小艾在说完这句话的同时,已经代劳了他的操作,将那变成红色的磁盘空间条,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往那剩余空间的数字上一看,陆舟顿时惊了。
卧槽?!
2tb的磁盘空间,竟然只剩下501b了!
这扫描枪收集到的数据量,有这么庞大的吗?
忽然间,意识到了一件更严重的事情,陆舟急忙打字问道:【等等,我其他两个盘呢?】
小艾:【为了保命,我把d盘和盘的空间全合并到盘了!qaq】
陆舟继续飞快打字问:【那我存在硬盘里的资料呢?】
小艾:【帮你压缩后转移到盘了!qaq】
好险……
那些资料都是他收集的文献,还有一些关于波利尼亚克猜想的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年初他评上万人拔青,申请的课题便是波利尼亚克猜想。这小半年过去了,空余的时间里,他多少还是做了点研究的。如果这些资料被干掉了,那损失就有点大了。
不过要是让他在收藏的资料和小艾之间选择的话,他还是会选择后者的。
虽然后者现在有点智障,总是给他添麻烦,但他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成长起来,成为他的好帮手。
陆舟想了想,打字道:【……我知道了,我会尽快帮你安个新家的。对了,你以后能不能不要一句话后面加个qaq,看起来怪怪的。】
小艾:【可是主人,我收集的图库阵亡了,找不到其他表情了呀!qaq】
陆舟:“……”
一想到自己那些宝贵的资料,差点因为那些破表情包被干掉,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心里还有些同情,现在却只剩下了一个想法。
真是活尼玛的该!
粗鲁地叉掉了对话框,陆舟找到了自己那些宝贵的资料,将它们备份到了移动硬盘上,然后打开了扫描枪收集到的那些数据。
原本他以为想要捋清楚这些数据还得花上不小的时间,却没想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已经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点开了文件,一个像是画图工具一样的应用程序界面,出现在了他的屏幕上。
在立方体的三维网格中,悬浮着一块破损的电池。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就是个三维模型。
直到陆舟握着鼠标,试着在图像的某个位置上点了一下。
然后,瞬间变得不一样了。
从材料的成分到扫描时的温度参数,所有数据都被清晰的反映在了弹出的对话框中。
见到这一幕,陆舟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迅速选中了电池的负极。
随后,他的脸上浮现了一抹发现宝藏似得惊喜。
锂材料!
他的猜测是对的!
这玩意儿真是锂电池!
至于具体是锂什么电池不清楚,顺着破碎的管壁一路搜索过去,他也没有找到电解液残留的痕迹。
大胆地猜测下,要么是这玩意儿已经“黑”到了用气体或某种固态材料取代电解液的程度,要么便是完全基于一种全新设计理念制作的电池。
但这些都和他没关系。
这里面的技术他早晚有一天会吃的干干净净,而他现在要做的第一步是,将这块电池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技术整理出来。
如果将这比做一条鱼,毫无疑问这项技术便是鱼肚子上最肥美的一块。
就在这时候,小艾又冒了出来。
小艾:【主人,这是什么呀?】
陆舟笑了笑,心情大好的他,也不想去计较刚才的事儿了,随手打字道:【你的新家就靠这玩意儿了。等我拿着这些资料去注册个专利,三百万一下的服务器,随你挑!】
小艾:【真的吗!qaq】
陆舟:【真的!】
别说是新家了,这玩意儿要是真能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光是这个负极材料的专利费,就够他在市中心买几套房。
当然了,人还是得有点追求的,他当然不可能把专利费都拿去买房。
至少也得给自己弄个实验室,以后做逆向,不可能总依靠这不知道何时才会人品爆发抽出来一次的扫描枪。更何况,他也需要为自己的技术,提供一个正规的来路。
不过说到注册专利这种事情,就和解决数学猜想一样,都是急不得的。
即便他已经知道了材料是什么,也得在实验室中操作一遍,把这个过程给补上。
毕竟等到时候专利注册了投稿期刊,像是使用到的器材、材料来源、实验室之类的信息,都是得标注在论文中的。科学的本质之一便是可以重复,通过同样的实验步骤能得到一模一样的结果,这项技术才能被人所接受。
说起来这次投稿投在哪好呢?
正好前几天才接受了《自然周刊》的采访,要不这次就投在《atr》上好了。
那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毙稿率,想一想还挺刺激的。
……
关上了电脑,换了身衣服的陆舟,去校门口吃了顿午饭,然后便前往了卢院士的办公室。
看见出现在门口的陆舟,卢院士便笑着说道:“你小子可算从欧洲那边回来了,我还以为你打算留在那儿,干脆不回来了。”
陆舟笑着说:“怎么可能,我办的签证也留不了那么久啊。”
“呵,那可不好说,你要是真想留在那块儿,别说是签证了,连国籍的问题r都能帮你解决了。”卢院士开玩笑道。
陆舟笑了笑,没有说话。
虽然是老院士和他开的玩笑,但这话还真不好接。
确实正如卢院士所说的,以他的能力想在那边留下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不过,这种想法他倒是一次都没有产生过。
倒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念头或者情怀,只是因为单纯地喜欢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习惯着这里的生活环境,喜欢着这里的人们。
无论是出国开学术会议还是留学,他肯定会去,但最终还是会回来。
玩笑话也就随口一说,闲聊了几句,卢院士很快说到了正事儿上。
“看到你平安回来,我也就放心了,以后坐飞机到了地方,记得打电话报个平安,要不是严新觉那小子,我都不知道你回来了!别的话我也没什么要说的,就是有件事儿,和你说下。”
停顿了片刻,卢院士继续说道。
“过两天我要回上京那边,你就跟着我一起去吧,正好我有个朋友想见见你,顺便我也带你过去见见他。”
陆舟问:“是高院士吗?”
“不是老高,他没什么好见的,那老东西想见我,天天都能碰着,”卢院士摆了摆手,笑着说,“想见你的是老邱,搞数学的,你应该听说过。”
第182章 科学家的事情怎么能叫装逼呢?()
何止是听说过,简直是久仰大名了。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今国内数学界,邱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数学第一人。
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已故的华罗庚与陈省身两尊大神。
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4岁摘下数学界的皇冠之一——菲尔兹奖。和那位陶轩哲一样,强的就像开了挂一样。
不只是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其在学术上的成就,也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其影响力遍及微分几何、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领域,乃至高能物理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直接为八十年代超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虽然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在里面,但在理论物理学界中,还是普遍将这位老先生当成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可以说,国内凡是搞数学研究的,没有人不知道这尊大神。而研究理论物理的人,更是不可能不认识这位大神。
不过因为邱老先生平时特别忙,想要见这位大佬一面还真不容易。
否则的话,哪怕是聊上两句,也能受益匪浅。
所以,一听说卢院士要带自己去拜访邱老先生,陆舟立刻激动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去上京?”
卢院士哈哈笑着说道:“十月份吧,现在还早。”
“……”
那您这么早和我说什么?
陆舟一阵无语。
见陆舟没有说话,卢院士继续说道。
“这两个月我这里也没什么项目,你就安下心来给自己充点电吧。数学上我没什么可说的,但量子色动力学上,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下学期的课表我已经发你邮箱里了,如果明年你想顺利毕业,这些课你都下点功夫。不管你去不去听,等这学期期末,我都会考你。正好说到这儿了,考试的范围先画给你吧,就是你邮箱里的那份课表。”
听到这任性的考试范围,陆舟差点吐血,干咳了声说:“教授,您这考试范围画的也太大了点儿吧。”
卢院士笑着说:“怕什么?对自己有信心点,我看好你!”
……
不管在量子色动力学上还需要如何精进,有一件事必须得尽快解决了。
从卢院士的办公室出来后,陆舟没有在空荡荡的校园里瞎晃悠,而是马不停蹄地直接返回了寝室,坐在了笔记本电脑前,开始研究起扫描枪得到的那些数据。
虽然不知道这块电池究竟是什么程度的文明生产的,但就这块电池而言,无论是工业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意一个国家。
哪怕抛开负极材料不谈,单说那残留在管壁一侧的“氧元素定向筛选隔膜”,就不是现有的技术手段能够生产的。
是的,即便是知道了材料的结构,将所有的参数都摆在了面前,陆舟也可以毫无疑问地断言,就算他把这玩意儿传到网上去,也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将这片薄到纳米级厚度的隔膜生产出来。
而如果没有这片隔膜,就算锂枝晶的问题被解决,也不可能造出锂空气电池来。
至于原因,学过高中化学的人都知道,锂这玩意儿不只是和氧反应,还会和空气中的氮反应生成难以被还原的氮化锂晶体,要是漏点水蒸气进去,那爆炸可比钠入水惨烈的多了。
日国人在这方面走的比较远,野心很大,但至今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解决不了气体分子筛选问题,造出来的锂空气电池就得背个氧气罐在后面,手机是不用想了,新能源汽车说不准还有点可能。
不过,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汽车,每一次点火都得冒着变成火箭飞上天的风险。
经过了深入的研究,陆舟现在可以断定,这块电池残骸,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锂空气电池。
正极为一层被气体筛选隔膜覆盖的气室,负极为电解液包裹的锂负极材料……不过现在电解液漏的一点不剩,负极材料也完全变成了氧化锂。
设计结构简单明了,明了到了就算摆在地球人面前拿去抄,也没人能抄下来的程度。因为技术难点全在细节上,很多原本需要从设计的角度去解决的问题,全都在材料中得到解决了。
哪怕是电池内侧用到的塑料,陆舟试着在网上查了下那些分子式,都根本查不到这种塑料。
不过幸运的是,保护锂负极并阻止锂枝晶生长需要用到的材料,倒是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至少在陆舟看来,并不是没法解决的。
深入完全氧化的锂负极材料之下,陆舟观察到了一片铜箔。
当然,作为基底的铜箔,肯定不是阻止锂枝晶的关键,关键的地方是在铜箔上覆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