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他再测了一组。

    又测了一组……

    看着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康尼,陆舟微微皱了皱眉。

    “失败了?”

    “不……”康尼摇了摇头,咽了口吐沫说道,“结果好的让人难以相信……”

    “立刻进行电解液化学成分测定!”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陆舟身上的气势前所未有的高涨,“动作要快!”

第318章 《自然》还是《科学》?() 
“是,”被陆舟的气势吓了一跳,康尼慌忙地将正极材料样品放在了玻璃器皿中保存好,迅速回到了电池模具的旁边,用移液器从里面抽取了少量的电解液,收集在试管中封存。

    另一边,陆舟快步走到了实验室的角落,抱出了实验室里的另一台神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是由于化合物分子振动时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而产生的,而化学键振动所吸收的红外光的波长取决于化学键动力常数和连接在两端的原子折合质量,因此每个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光谱,故而红外光谱也被称为“分子指纹”。

    根据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陆舟借助电脑,对电解液的成分迅速做了定性分析,锁定了电解液中所有含硫官能团以及相关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最终的结果相当喜人。

    溶液中确实有多硫化合物存在,不过含量却相当低。哪怕是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这种材料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陆舟带来惊喜的不只是对电解液的分析结果,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也同样喜人。

    在n尺度下,23号样品的多孔结构能够允许电解液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离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又能有效阻止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中扩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而这也印证了陆舟的说法,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比表面积高达30252g…1,直径为69n的空心碳纳米球,正好满足陆舟此前的预测!

    即,比表面积在【23262g…1,37622g…1】区间,直径在【60n…70n】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难以置信……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康尼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如果不是担心大声讲话会干扰了仪器,他甚至忍不住大声呐喊出来。

    陆舟的嘴角也扬起了一丝笑意,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在了地上。

    虽然离彻底解决穿梭效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也别太兴奋,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穿梭效应,”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最多500转之后,正极硫材料的损失速率便会上升,与此同时比容量衰减速率也会开始放大,这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康尼忍不住说道“伙计,你对自己要求的太严格了。如果所有人都要求研究成果一定内被工业界拿去做成产品,我们的实验就不用做下去了!”

    这话康尼倒是没有骗人。

    就这项成果而言,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换一个其它教授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兴奋的忘乎所以,只怕直接改改数据,就拿着成果出去吹牛逼了。

    不过陆舟觉得,自己还是低调点比较好。

    想了想,他开口说道“虽然这项成果并不完美,还需要改进,但发篇sci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康尼问道“你打算给这个新材料取名叫什么?”

    陆舟想了想,说道“就叫hcs…1好了。”

    hcs是空心碳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因为是试作品,就暂时标号为1。

    康尼做了个无奈的表情“hcs…1?恕我直言,这个名字一点创意都没有,根本配不上它那惊人的效果。难道你就不会给自己的研究成果,起个好点的名字吗?”

    就一个破材料有什么好起名的。

    起名困难症怪我咯?

    陆舟无语道“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

    康尼顿时来了精神,提议道,“lz…1怎么样?用姓名的首字母缩写命名也是挺常见的。”

    陆舟“……”

    啥玩意儿?

    原本还以为这家伙有什么高见,现在看来纯粹是他想多了。

    最终,陆舟不由分说地驳回了康尼的提议,采用了自己的方案。

    要是真按照lz…1、lz…2的规律顺着往下命名,总让他有种自己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论坛里灌水的感觉。

    还是hcs…1看着更舒服一些。

    ……

    虽说hcs…1的工业前景相当有限,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如果碰到感兴趣的企业,说不准就为他的研究成果买单了。

    不过这一次写论文,倒是不用等上一年那么久。

    在对待pds材料时是陆舟过于小心了,特地等上了一年的时间,再加上没有经验。

    在咨询过他的经理怀特·谢尔丹之后,他便得知了,在评价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时,虽然明确规定专利申请的内容在“专利申请日”之前不能被公开,但只要“公开时间”在“专利申请日”之后便可以了。

    具体点来说,只要拿到专利号,便可以正常投稿论文。

    坐在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里,陆舟郑重地写了一封授权信,将专利的注册、代理全部授权给了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星空科技。

    落款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陆舟将填好地址的信封封上。

    正好,就在这时候,脖子上挂着毛巾的哈迪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来自巴西的小伙很爱踢球,是普林斯顿足球俱乐部的会员。虽然足球这项运动在这里没有棒球和橄榄球出名,但玩的人还是很多的。

    陆舟也和他们踢过几次,但后来发现还是沿着卡内基湖慢跑这项佛系的运动更适合他一些,于是后来就不去了。

    正准备坐下休息一会儿,看到陆舟在写信,哈迪便好奇地凑了过来。

    “教授,您在写啥呢?”

    陆舟也不回答,将信递了过去。

    “来得正好,替我去一趟收发室,把这封信寄出去。”

    从陆舟的手中接过了信,哈迪有气无力地说道“噢,我就不该来这里……”

    陆舟“如果你不过来废话,我也不一定会找你。”

    哈迪“……”

    看着拿着信封的哈迪离开了办公室,陆舟便开始了论文的撰写。

    星空科技已经建立了一支完善的专利部门,可以替他解决专利申请的问题。

    要写的论文有两篇。

    一篇论文是关于空心碳球比表面积和孔径对多硫化合物扩散速率的影响研究,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hcs…1空心碳球材料的研究。

    前者相当于纯理论性质,会插入很多图片,再加上分析论证,预计页数三十页左右。后者属于应用性质,篇幅相对少一些,大概十页到十五页就能搞定。

    说起来,这次的论文投哪好呢?

    双手放在键盘上的陆舟,认真思考了几秒。

    《自然》还是《科学》?

    这个问题对于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还真是不友好……

    。

第319章 这次还是《科学》吧() 
《科学》编辑部,一如既往的繁忙。

    这里每天都会收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大量稿件,而最终能够成功登上期刊的却不到十分之一。

    相比起一份编辑的职位,沃伦觉得自己的工作,更像是淘金者。从海量的稿件中筛选出新颖且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并将它们交到合适的审稿人手中。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整个世界都在被改变着。

    然而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份枯燥的工作。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作为学术界两大顶刊之一,《科学》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在这里登刊,投稿者们也是不择手段。也正是因此,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突破性”的进展。

    说实话,对于论文的正确性,以他们这些仅仅只是半只脚踏在学术圈的编辑来说也没办法判断。只能参考投稿人的身份,以及所在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过往投稿记录等等论文之外的信息,来确定一篇论文是否具备进入同行评审环节的资格。

    如往常一样,沃伦在工作之前给自己泡上了一杯提神的黑咖啡,然后打开了自己的工作邮箱,收取了通过技术编辑审核的论文。

    看着那一封封邮件,他不禁有些头皮发麻。

    “我觉得技术部应该给我们的办公软件开发一些新功能。。”

    “比如?”正在处理着手上工作的贝洛克随口问道。

    沃伦说着气话道:“比如在将论文送到我们这里之前,对投稿人过往投稿记录的累积影响因子、研究机构学术排名计算算权重值,然后进行排序。”

    贝洛克笑着说道:“这是个好主意,不过这对那些不出名的投稿者似乎有些不公平。”

    “有什么关系?我们是《科学》,难道不应该用更科学一点的方法来筛选我们的稿件吗?”一边毫不留情地将一论文拖进了回收站,沃伦一边吐槽道,“有些论文纯粹是浪费时间。”

    毙掉了一篇论文,很快打开了下一篇。

    看到标题的瞬间,沃伦顿时忍不住在心中狠狠吐槽了一句。

    又是锂硫电池!

    上一篇也是,宣称自己解决了穿梭效应,只不过是研究固态电解质的。说实话,固态电解质这个方向没什么毛病,但论文中的一些错误,明显到就算是他这个没有审稿能力的编辑也能看出来。。。

    最近这类论文他都快看吐了。

    下意识地往投稿人和所在研究机构看去,就在沃伦寻思着自己到底应该在这篇论文上浪费几分钟的时候,忽然他愣了下。

    只见投稿人的名字似乎有些眼熟……

    再往研究机构看去,只见上面填着普林斯顿大学的弗里克化学实验室。

    紧接着沃伦发现了一件更惊讶的事情。

    投稿的论文不只是一篇,而是两篇……

    沃伦默默地看向了搁在办公桌角的日历。

    记得上一次《科学》对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改性pds材料论文进行“highlights”才过去了半年,他无法相信,仅仅半年的时间,便足以再写一篇与“改性pds材料”同等水平的论文。

    解决了锂枝晶问题之后又解决了穿梭效应?

    这也太夸张了!

    不过陆舟的学术声誉摆在那里,沃伦还是对这篇论文拿出了足够程度的重视,一行一行地认真研读了起来。

    然后,他便犯了难。

    到了午休时间,坐在隔壁办公桌的贝洛克站起身来,正准备去解决下午餐的问题。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旁边的同事,正眉头紧锁的盯着屏幕,没有丝毫离开座位的意思。出于好奇,他便走了过去,站在沃伦的背后看了几眼。

    “陆舟?那个普林斯顿的教授?”

    沃伦一丝不苟地看着论文,随口回道:“是的,我觉得普林斯顿大概不会有第二个名字念起来这么怪的教授……”

    贝洛克语气带着几分诧异:“难以置信,这才过了半年……而且还是两篇稿件一起投?”

    “而且还是锂硫电池,显然他有搞了一个大动作,”盯着电脑屏幕的,沃伦伤脑筋地转者手中的圆珠笔,“两篇论文,一篇论文是关于空心碳球比表面积和孔径对多硫化合物扩散速率的影响研究,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hs…空心碳球材料的研究,两篇论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者侧重理论,后者侧重于应用……怎么办?”

    贝洛克迟疑了下,说道:“我觉得陆教授的学术声誉还是可以信赖的,不如把是否有资格登刊的问题,交给审稿人去判断?”

    沃伦头疼道:“我知道,但问题是,这个审稿人是谁?”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贝洛克的脸上也浮现了一丝难色。

    “关于hs…的空心碳球材料的论文还好说,很多做碳纳米材料方向的教授都有审稿能力,可是这另一篇论文……”想了想,他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找数学教授呢,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人不多。找有机合成领域的大牛呢,能看得懂陆舟论文的人又少之又少。

    在有机材料这个不大不小的圈子里,做碳纳米材料的人很多,做空心碳球的研究团队也不少,但做计算材料的……说实话,实在是太少了。

    很多人做到最后都改行当了码农,年薪也翻了一倍不止。而那些不忘初心坚持下来的人里面,能做成大牛的也少之又少。

    因为奇迹一般诞生的改性pd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