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视线重新回到了稿子上,弗兰克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将稿子的质量是否过关这件事情交给审稿人去定夺。
“你觉得给谁审稿比较合适?”
兰森特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开口说道。
“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专家,我想想……有了!德国的克雷伯教授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记得他是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螺旋石7…实验室的负责人。”
“行或不行,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应该更有发言权!”
第436章 螺旋石的困境()
当稿件漂洋过海地发到克雷伯教授邮箱的时候,螺旋石7…x实验室的会议室内,正在进行一场很严肃的会议。
坐在这里的有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甘瑟·海辛格教授这样的大牛,也有亥姆霍兹联合会派来的负责人,也有来自pppl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iear)、华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等iter工程参与方的访问学者。
如果拉泽尔松教授没有从pppl辞职的话,此时此刻坐在这里的人也应该有他。由于he…原子探针技术在等离子体观测方面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现在“he项目组”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但现在,坐在这里的并非拉泽尔松,而是他的助手拉弗恩·布歇尔——一位年仅三十多岁的博士。坐在一群大佬们的旁边,这位新人表情有些局促,在会上不怎么敢说话。
至于为什么会议气氛如此严肃……
还得从上个月说起。
就在上个月,螺旋石7…x终于完成了水冷偏滤器的安装。
原本根据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计划,水冷偏滤器将彻底解决反应室温度的问题。
然而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
被加热到一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确实被约束在电磁场之内,水冷偏滤器也确实发挥了作用,但第一壁温度上升的速度,还是超过了现场工作人员的预期。
随着大量来不及散失的热能被堆积,第一壁材料温度不断升高,渐渐开始威胁到仿星器轨道的安全。
为了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关掉了设备,提前终止了这次试验。
最终,完成水冷偏滤器安装之后的仿星器,高温压等离子体的约束只维持了6分钟。
比起国际主流研究方向托克马克装置的一百多秒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出色了。
但对于仿星器而言,这个成绩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看着手中的研究报告,克雷伯面对着会议桌前的专家和学者们,做着简短的报告。
“……水冷偏滤器已经安装完成,但现在问题是,等离子体的约束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根据反馈的数据显示,从227秒开始,少量脱离束缚的等离子体与第一壁接触成为热量堆积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第一壁材料上热量的累积速度超过了水冷偏滤器的冷却效率,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听完了克雷伯的报告之后,来自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厄多尔教授忽然开口了。
“你的意思是,问题不是出在水冷偏滤器上,而是仿星器中的等离子体失控了?”
螺旋石7…x实验室虽然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设施,但包括这台仿星器在内的整个研究设施,却是马普学会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共建的。
作为德国境内仅次于马普学会的第二大科研组织,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聚变能领域还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不是失控,是等离子体的自然发散,就算是恒星也不可能让每一颗等离子体都规规矩矩的绕着轨道跑,总会有那么几颗等离子体撞上第一壁,而这是可以接受的误差,”对于来自亥姆霍兹联合会的质问,克雷伯强调了一遍说道。
厄多尔教授眉毛挑了挑:“只是几颗?”
克雷伯:“……这只是一种比喻,我当然没法给你一个具体的数量。我只能告诉你,至少相比起主流的马克托克装置,我们在磁约束上做的已经很出色了。”
眼看着两人要吵起来,海辛格教授轻咳了声,打断了两人的争论。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继续争执。”
停顿了片刻,海辛格教授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更改现有的控制方案,一个是更改我们的冷却系统。”
要么通过更精确的电磁场控制减少在第一壁上的等离子体,要么换一个性能更强的水冷偏滤器,提高冷却性能。
“改进现有的控制方案恐怕很难,”克雷伯教授摇了摇头,“如果有更好的控制方案可以替代,我们早就用上了。”
一直没机会开口的布歇尔试图插话道:“那更换水冷偏滤器呢?”
“这不现实,哪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装,也不可能。”海辛格教授摇了摇头:“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得在赶在2020年之前兑现我们做出的三十分钟承诺……而我们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沉重,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正如海辛格教授所言,时间才是一切的关键。
水冷偏滤器可不是电冰箱,这种毫米甚至是微米级的工程,每一步的难度都高的夸张,想要重新组装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说重新设计装置了。
从15年到现在,他们花了整整三年才将现在这台水冷偏滤器装到螺旋石7…x身上。
而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下两年的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再花个三年,重新设计并组装水冷偏滤器。
说实话,给科学划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就算是某个领域的最权威者,也不可能提前预知,某个技术需要多久才能做出来。
它可能就诞生在明天,也可能根本上就是错的。
但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不继续画这块饼,就不会有人在他们身上投钱……
……
时间到了12点,会议临时解散,安排在下午两点之后继续进行。
坐在实验室一楼的餐厅,克雷伯点了杯咖啡,坐在了靠窗的位置,打开了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习惯性的登录邮箱看了眼未读邮件。
“审稿邀请?”
看着躺在邮箱里的那封邮件,克雷伯的眉毛饶有兴趣地挑了挑。
严格来讲,他并不是一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而是一名等离子体物理及聚变能方向的工程师。
再加上比起主流的托克马克装置,仿星器算是一个“冷门”的研究方向,国际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研究机构并不多。
美国物理学会旗下期刊的审稿邀请,他记得上一次还是五年前的事情。
原本是不打算将会议间歇的休息时间拿来审稿的,但克雷伯还是架不住心中的好奇,点开了论文。
虽说他不算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但在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时间长了,理论上的东西他也不算陌生,审稿能力和资历他还是有的。
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
看到论文的摘要部分,克雷伯教授的眉毛挑了挑。
唯像模型?
但好像又有点不太像。
读完了摘要部分之后,克雷伯教授继续向正文部分看去,当他看到论文中大篇幅的公式时,眉头顿时狠狠抽搐了一下。
身为一名工程师,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论文中的这些算式,依旧是超出了他知识储备的范畴,看着让他头皮发麻。
说起来,只是建一个唯像模型而已,需要用到这么深奥的数学方法吗?
就在克雷伯教授困惑着这件事情的时候,这种描述性语言能省就省的“文风”,忽然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直接翻到了论文作者的位置,克雷伯的嘴角也跟着眉毛一起抽了下。
果然是这家伙……
笑着摇了摇头,彻底放弃了的克雷伯,直接跳过了那些复杂的算式,看向了结论部分的数学模型。
他承认,一开始自己确实有些不以为然。
然而渐渐的,越是往下看去,他脸上的神色便越是凝重。
忽然,他的脸上闪过一抹喜色,迫不及待地摸出兜里的电话。
“艾格,一会儿我发一封邮件到你邮箱,替我将里面的论文打印出来!”
艾格是他的办公室助理,一般日程安排、文印之类的杂务,他都是交给这位去做的。
原则上来讲,还没有正式登刊的论文是不好提前公开的,但如果只是内部交流的话,倒也不算违反原则。
毕竟对于不少审稿人而言,如果看到特别出色的稿子,又恰好涉及到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与学术声誉良好的同行交流意见也并非什么罕见的事情。
艾格:“好的先生,可以告诉您大概需要多少份吗?”
“下午的会议有多少人,就给我打印多少份!”
第437章 教练,我想卖无人机()
会议重新开始。
踩着点走到会议室内,克雷伯教授将一叠复印件拍在了桌子上,并且对他身后那名同样抱着一摞论文的助理打了个手势,示意他将这些论文发下去。
会议桌前的教授、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克雷伯教授这是打算干什么。
拿起了论文,厄多尔简单地扫了两眼,微微皱眉。
“这是什么东西?”
双手撑在了桌子上,克雷伯教授目光炯炯地说道。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的东西!”
被那狂热的视线盯得有些不适应,厄多尔迟疑了下。
“你确定这东西靠谱吗?”
克雷伯教授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道:“论文的作者是普林斯顿的陆教授,今年的菲尔兹奖得主。如果连他的数学模型都不靠谱,我想不出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模型更值得我们信任。”
“等离子体湍流……湍流……看到湍流这两个字我就头疼,”将论文丢在了桌子上,坐在会议桌角落的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捏了捏眉心,“我是等离子体物理专家,不是来和你们讨论流体力学的。”
也有的教授沉默不语,眉头紧锁的盯着手中的论文,在研究着里面复杂地验算过程。马普学会的大牛很多,更遑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
在这些人中,总有精通数学的大牛在。
不过就算不精通其实也无所谓。
就像克雷伯一样。
虽然他看不懂论述的部分,但作为结论的数学模型以及贴在论文中的超算模拟结果,不少人还是能看懂的。
盯着海辛格教授,克雷伯语气认真地说道:“我知道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湍流问题不可解基本上已经是物理学界的共识。但如果这个模型真的可靠,我们完全可以基于它修改我们的控制方案,来达到减少等离子体与第一壁碰撞的目的。”
沉默了很久,海辛格教授最终做出的决定。
“那就试一试吧。”
检验真理的最好办法,那便是实践。
就像他们正在用的唯像模型一样,也是根据无数次实验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听到了这句话,厄多尔微微动容,难以置信地看向了海辛格教授,“你确定要更改等离子体的控制方案?就因为这篇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登刊的论文?”
海辛格教授默默地看了他一眼。
“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更改控制方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这种程序性的修改,再怎么样也比系统性的大改要容易的多……
……
论文投稿之后,陆舟也没再管它。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他将预印本挂在了arxiv网站上,然而在获得了同行的点击之后,却并没有触发系统关于任务完成的判定。
看来,这类偏向应用的问题的判定规则,和数学猜想的证明还是不一样,公开与否或许并不是判定任务完成的唯一标准。
仔细回忆任务的说明,陆舟记得任务要求的原话是“为仿星器中等离子体湍流现象建立数学模型”。
难道任务的判定还包含了,必须有至少一台仿星器使用了他的模型?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任务怕是有些难度了……
就算是prx这种顶刊级别的期刊,能够被研究机构采纳的可能性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仿星器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他的研究存在问题这种可能性。
虽然陆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低……
总之,确认论文审稿的进度进入了同行评审环节之后,陆舟便将工作的节奏稍微放慢了些许。
从ns方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