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关的论文在iter的会议文集和很多文献数据库中都能下载到,算是公开的资料,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与公众幻想中的世界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整个核聚变工程,能被称得上机密的,其实也只有涉及到核试验的激光点火技术而已……
看着这位同僚,任勇无语道:“你多久没关注学术界动向了?”
刘长乐干咳了一声,岔开了话题。
“你这要是哪华科院把这尊大神给请回来了,咱们会不会都被赶去陪着他捣鼓仿星器那玩意儿。”
任勇:“得了吧,你都是大神了,别人看得起咱们的庙?不管能不能把人家请回来,到时候也不可能来我们这儿。”
刘长乐皱眉道:“不来我们这儿还能去哪?”
毕竟是“未来科学”,国内搞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单位就那么几个,不去华科院,难道还跑去西湳交大不成?
那庙就更了。
任勇笑着道:“再盖一栋研究所呗,多简单事儿。”
第441章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烦恼()
如果真的能解决可控核聚变的问题,一栋研究所还真不算什么,甚至是更夸张一点地待遇都是可以考虑的。
毕竟华国是一个善于变通的国家,而国际尖端人才的引进永远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且不去管国内学术界的反应。
随着距离十月越来越近,因为陆舟这个名字而头疼的不只是物理学界,远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同样也在为这个名字而头疼着。
瑞典皇家科学院,位于研究院大楼环境清幽的一角。
刚刚结束一场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内部会议的奥洛夫·拉姆斯特伦,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手中的论文。
“物理?你涉猎的范围可真广泛。”看了眼同僚手中的论文,同样刚刚参加了会议的泵·布热津斯基教授眉毛抬了抬,饶有兴趣道。
“我并没有在研究物理,只是这篇论文最近好像在物理学界引起了不的轰动,我听到好几个教授都在讨论,于是就找认识的熟人帮忙弄了一份过来瞧瞧。”
对于论文中罗列的数学公式,奥洛夫肯定是看不懂的,毕竟专业不对口。
但这并不妨碍他结合手边的《物理学评论快报》,参考专业人士的点评,理解这篇论文究竟出色在哪里,或者究竟解决了哪个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问题。
泵盯着论文看了一会儿,用不确定的声音问:“陆舟?”
“没错,就是这个让人头疼的家伙,”停顿了片刻,奥洛夫用开玩笑的语气继续道,“不准明年我们还能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上看到他。”
奥洛夫·拉姆斯特伦(olof·ra),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机化学教授以及皇家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18年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之一。
而站在他旁边的泵·布热津斯基(peter·brzezinski),是来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生物化学领域大牛,同时也是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以及这届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
这一个月里,陆舟这个名字,几乎承包了诺贝尔委员会一半以上的争议,以至于他们开了好几次会,都没有在关于这个名字的议题上达成共识。
比较有意思的是,那些争论的焦点倒不是围绕着参与评选的成果本身,毕竟无论是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还是锂负极枝晶问题,都是相当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而且,不只是应用领域。
就在去年,他建立的“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在计算化学、表面化学甚至是凝聚态物理领域,都引起了程度不的轰动,并且获得了霍夫曼奖章的荣誉。
然而,诺贝尔奖毕竟不是一般的荣誉,所需要考虑的也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的问题。
诚然他已经做出了很出色的成果,但同样出色却依旧还在排队的成果也不在少数。
很多人甚至排了几十年的队都没选上,有的人甚至一直从壮年排到了入土才刚刚被评上……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内部的意见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的人认为他和他的研究成果都太年轻了,但也有的人认为年轻并不能成为忽视成果重要性的理由。
比如奥洛夫教授,便是后者观点的赞成者之一。
在他看来改性pds…1或许还有待考虑,毕竟这两项成果虽然工业化的前景广阔,但就化学领域的贡献而言还达不到突出的程度。不过那个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在他看来,却是毫无疑问地达到了突出的水准。
最近一年里,围绕着他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不少学者都做出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
毫不夸张的,他建立的理论模型,重新定义了表面化学这门学科,也为计算化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2017年的化学奖已经颁给了冷冻电镜,15年获奖的dna修复机制研究甚至干脆就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应该去考虑的东西。真的,如果我们再不考虑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成果,我们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可以干脆改名成生物奖评审委员会了。”
听到这句话,从事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泵教授,有些尴尬地轻咳了一声。
“别这样我的朋友,生物化学也是化学的一部分……而且冷冻电镜,并不能完全算是生物学领域的成果,其实也可以算是分析化学中关于方法论的研究吧?”
奥洛夫摇了摇头,“这种文字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知道它究竟改变的是生物,还是化学。”
有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在化学的五个二级学科里,诺奖给的最多的是高分子和生物化学,所占比例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其中生物化学包揽了26次化学奖,还有6次给了结构生物学。
相比之下,真正意义上颁发给化学家的,有机合成方法学只拿过12次奖,至于无机化学就更惨了……
如果将dna看成一颗大分子,那么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选择确实没有毛病,在逻辑上也能自圆其。
然而谁都知道,这对于化学家而言是不公平的。
毕竟除了化学奖之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才是生物学家们更应该去的地方。
现在连冷冻电镜都获奖了,要化学家们一点意见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看了眼自己的老朋友,泵轻轻叹了一口气。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他在表面化学领域的工作确实足够突出,那场柏林的报告会我虽然不在现场看过,但事后与马普学会多位教授都交流过,而他们的看法无一例外的很高……但我必须的是,这项成果实在是太年轻了。”
奥洛夫反问道:“这有什么关系?我们对‘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进行颁奖时,考虑地不一样是这项技术在未来可能产生的贡献吗?”
“所以那一届颁奖确实存在争议,也出乎了很多饶意料。不过我们要的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问题的关键还是他太年轻了,”泵教授摇头,“24岁的提名者……如果将诺贝尔奖颁给他,毫无疑问他将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
在此之前,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
虽然诺贝尔的遗嘱中并没有规定获奖者的年龄必须超过多少岁,但并非所有人都乐于打破规则,刷新历史上的纪录。
除非,他真的很优秀。
然而这种主观上的问题,相当难以判断,除非诺贝尔奖委员会中恰好有表面化学方向的学者,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更好的描述他所做的工作……
但遗憾的是,在这些委员中,并没有研究表面化学方向的学者。
其实奥洛夫自己也很犹豫,他所坚持的到底对不对。
但他只是觉得,这一届诺贝尔奖应该考虑纯粹的化学领域的工作。
或者换句话,他们应该给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颁奖。
毕竟到了21世纪,想要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如此重要的成果,实在是太难了……
第442章 在宇宙的面前,人类心智的荣耀是如此的渺小()
就在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还在为陆舟是否应该获奖而激烈争论着的时候,发表在rpx上的那篇论文对物理学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在持续的发酵着。
这些来陆舟接到了不少电话,也收到了不少邮件。
其中有和他关系不错的弗兰克·维尔泽克教授、克劳斯·冯·克利青教授等等这些物理学界的学者,对他的工作表示了惊讶。
也有一些他并不认识但希望和他认识的同行,想和他讨论关于湍流现象的研究。
除此之外,其中还有一些来自学术会议的邀请。
比如即将在11月份举行的iaea…demo国际研讨会,会议主办方邀请他前往做关于等离子体湍流现象研究的一时报告。
若是平时的话,陆舟没准会去一趟。
毕竟上面有很多关于可控核聚变领域相当出色的报告,若是他想在2025年前完成第一台demo示范堆,不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几,他都有点“不在状态”。
领取了任务之后,陆舟并没有立刻从清单上选取一个看上去可行的项目开始,而是给自己放了一个星期的假。
每要么在校园里散步,要么便是开着他的探险者出去兜风。
事实上,新泽西州虽,但可以旅游的景点还是很多的。
比如萨赛克士郡的高点州立公园,此时正值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火红一片,还有那座220英尺的白色纪念碑,爬到顶部甚至可以俯瞰三州大地。
来了北美这么久,陆舟忽然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周围的乐趣。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这趟秋游只有他一个人,野餐的餐具和食物也只带了一份。
除非,算上自始自终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艾。
其实无论是在高点州立公园,还是在普林斯顿的校园,在这段摸鱼的时间里,陆舟也并非是完全闲着,而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对于“系统”而言,地球文明……或者所谓人类的学术界所想无法解释的问题,其实全部都是收录在数据库中的资料,那么最高效地方法无疑是直接将这些技术告诉他,而是不是让他重复研究一遍。
然而系统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通过这种强化大脑、循循善诱地指引等等辅助地方式,引导他自己去思考这些未解之谜。
虽然很享受这一过程,在系统的帮助下陆舟也确实感觉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不但一路甩开了身旁的同龄人,甚至已经完成了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的成就。
然而最令他困惑不解的,便是系统这么做的动机。
这个问题,其实从很早以前他就曾经思考过。
难道在宇宙中的某个角落,还存在着以启蒙低等文明为乐趣的外星文明吗?亦或者系统其实来自未来?
如果放飞脑洞的话,可能性实在太多了,甚至比物理学中的混沌系统还要难以归纳。
然而陆舟觉得,无论是何种动机,大概率都不可能是“人类的问题必须由人类自己去解决”这种无聊的原则问题。
这个来自宇宙中某一个角落的系统,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忽然间,陆舟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关联梅森素数分布的周氏猜测只是例题的话,那么之后的孪生素数猜想到哥德巴赫猜想……甚至是ns方程的解存在与否、光滑与否这样的千禧难题,其实都只是系统布置给他的“作业”,或者“研究课题”。
至于积分,是给他看答案,或者补考重修的机会。
如此来的话,当所有学科等级提升到十级之后,解锁的未来时代,便是系统向他颁发的“毕业证书”或者更高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这么一想的话,他哪里算什么教授,其实在系统看来自己根本还没毕业吧……
尤其是在任务链的明中,他看到系统对于可控核聚变的描述,用的仅仅是“在襁褓中取暖”这样的措辞……
坐在卡内基湖旁的长椅上,陆舟凝视着那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水,一时间看的有些出神。这座湖曾经给他带来过很多灵感,但唯独这个问题,他无法从这湖水中得到答案。
“对你来,这些问题都根本不算是‘问题’吗?”
虽然不是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
但此时此刻,陆舟心中却是第一次感受到,人类心智的荣耀,在宇宙的面前是如茨渺……
这时候,一道熟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将他发散的思绪拉了回来。
“你在看什么呢?”
听到这声音,陆舟侧过脸看去,只见莫丽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